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习近平.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J]. 求是, 2023(15): 4-9.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 人民日报, 2023-05-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EB/OL]. (2025-01-19)[2025-01-23].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501/t20250119_1176193.html.
王新凤. 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变迁与机制优化[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4): 29-39. doi: 10.3969/j.issn.1002-0209.2023.04.004
戴妍, 杨雨薇.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变迁逻辑与未来展望——历史制度主义分析[J]. 高校教育管理, 2024(3): 62-72.
段易含, 刘桂芝.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协同及其优化[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4(4): 1-8.
王新凤, 钟秉林.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3(1): 38-45.
马莉萍, 倪奥华, 赵书艺, 等. "择智"与"择志": 对强基计划人才选拔效果的实证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4(1): 58-68. doi: 10.3969/j.issn.1672-4038.2024.01.009
张建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江苏高教, 2021(7): 70-74.
侯云. 政策网络理论的回顾与反思[J]. 河南社会科学, 2012(2): 75-78. doi: 10.3969/j.issn.1007-905X.2012.02.017
朱亚鹏. 政策网络分析: 发展脉络与理论构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192-199. doi: 10.3969/j.issn.1000-9639.2008.05.021
陈敬良, 匡霞. 西方政策网络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评价[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9(3): 97-105. doi: 10.3969/j.issn.1009-3176.2009.03.012
胡伟, 石凯. 理解公共政策: "政策网络"的途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4): 17-24. doi: 10.3969/j.issn.1008-7095.2006.04.003
R.A.W. 罗茨. 理解治理: 政策网络、治理、反思与问责[M]. 丁煌, 丁方达,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33-34.
邓凡. 异地高考政策执行困境与破解——基于政策网络视角的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5): 60-65.
钟程, 谢均才. 长效落实"双减"政策的困境与对策——以政策执行网络视角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7): 64-72.
徐赟. 政策网络视角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的困局与破局[J]. 教育科学, 2022(5): 83-90.
杜兴洋. 国外政策网络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2010—2015)[J]. 江汉论坛, 2015(9): 76-81.
石凯, 胡伟.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过程的新范式[J]. 国外社会科学, 2006(3): 28-35.
MARSH D, SMITH M. Understanding Policy Networks: towards a Dialectical Approach[J]. Political Studies, 2000(1): 4-21.
谭羚雁, 娄成武. 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与应用[J]. 公共管理学报, 2012(1): 52-63.
石凯. 政策结果的多面向: 寻访新政策网络理论[J]. 社会科学研究, 2008(5): 33-38.
管辉.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困境及其破解策略——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 2024(2): 68-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 (2020-01-15)[2024-12-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258/202001/t20200115_415589.html.
吴爱华, 侯永峰, 陈精锋, 等. 深入实施"拔尖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J]. 中国大学教学, 2014(3):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 (2018-10-17)[2024-12-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95.html.
贺淑曼. 《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现状问卷》的调查分析[J]. 中国特殊教育, 1999(1): 3-6.
陈先哲, 王俊. 新时代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理念重审与体系优化[J]. 高等教育研究, 2023(3): 65-73.
侯浩翔, 倪娟, 屈晓娜. 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困境、模式借鉴及优化路径[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4(2): 151-159.
郭丛斌, 林琨, 寇焜照, 等.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育一体化的政策探索——基于政策群理论的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24(6): 10-18.
钟秉林, 常桐善, 罗志敏.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笔谈)[J]. 重庆高教研究, 2023(1): 3-13.
常桐善, 黄海涛. 美国拔尖人才教育研究: 中小学天赋与才智教育[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2(5): 48-58.
杨德广.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缺失和建议[J]. 重庆高教研究, 2022(6): 3-9.
孙粤文. 从平庸走向卓越: "双一流"建设视阈中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抉择[J]. 当代教育科学, 2017(9): 59-61.
李硕豪, 李文平. 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基于对该计划首届500名毕业生去向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7): 51-61.
孙科技.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公信力提升: 挑战、国际经验及中国进路[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2): 105-113.
刘玉祥. 拔尖创新人才选育特点及其保障体系构建[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8): 1-10.
赵静, 薛澜. 探究政策机制的类型匹配与运用[J]. 中国社会科学, 2021(10): 39-60.
陆一, 朱敏洁. 美国的"少年班"何以成立: 一种高选拔适度竞争的英才教育路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9): 61-68.
虞宁宁, 刘承波, 李仲浩. 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建设原则[J]. 中国高教研究, 2024(3): 36-44.
景安磊, 周海涛, 施悦琪. 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选育[J]. 教育研究, 2024(4): 17-27.
陈水生. 公共政策失败及其治理: 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J]. 学术月刊, 2022(2): 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