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 秦玉友. 本土问题意识与教育理论本土化[J]. 教育研究, 2009 (6): 27-31.
|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
褚宏启. 追求卓越: 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容框架与国际比较[J]. 教育发展研究, 2023(23): 18-24, 47.
|
丁钢. 在世界教育理论发展中建构基于自身实践的中国教育学[J]. 教育研究, 2023(7): 16-18.
|
子思. 中庸[M]. 刘兆伟, 注.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
于伟. "率性教育": 建构与探索[J]. 教育研究, 2017(5): 23-32.
|
伍晓明. "天命: 之谓性!"片读《中庸》[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1-39.
|
于伟, 王艳玲, 脱中菲. 原生态实践性研究: 小学教育研究的本土化行动——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管理, 2017(1): 54-56.
|
于伟.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管锥[J]. 教育研究, 2019(11): 59-70.
|
史宁中. 关于教育的哲学[J]. 教育研究, 1998(10): 9-13, 44.
|
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M]. 甘阳,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33.
|
于伟. 未来班级——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J]. 教育科学研究, 2017(2): 14-18.
|
于伟, 张敬威, 苏慧丽. "创造的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实践旨归[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2): 128-134.
|
柏拉图. 泰阿泰德[M]. 詹文杰,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 34.
|
于伟. 儿童哲学走"第三条道路"的可能与尝试——东北师范大学附小探索的历程与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7 (1): 27-33.
|
叶澜. "新基础教育"内生力的深度解读[J]. 人民教育, 2016(S1): 33-42.
|
于伟. 天性、理性与自由——洛克儿童自由教育思想论析[J]. 教育研究, 2021(11): 48-58.
|
赵汀阳. 论可能生活: 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02.
|
于伟. 为何与何为: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价值追问与实践路向[J]. 中小学管理, 2024(3): 22-25.
|
石迎春, 于伟. "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行动与省思[J]. 教育科学研究, 2021(4): 66-71.
|
于伟. 率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 164-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