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 与朱少白论文[M]//章学诚遗书: 第29卷.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 335.
|
内维里·莫利. 古典学为什么重要[M]. 曾毅,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1.
|
华勒斯坦, 儒玛, 凯勒, 等. 开放社会科学: 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M]. 刘峰,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25.
|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所知世界的终结: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M]. 冯炳昆,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83.
|
汉密尔顿, 杰伊, 麦迪逊. 联邦党人文集[G]. 程逢如, 在汉, 舒逊,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9: 39-44.
|
赛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 刘绯, 张立平, 等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8: 1.
|
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M]. 吕万和, 熊达云, 王智新,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1.
|
金克木. 比较文化论集[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4: 187.
|
张岱年全集: 第6卷[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6: 58.
|
方以智. 药地炮庄[M]//黄德宽, 诸伟奇. 方以智全书: 第2册. 合肥: 黄山书社, 2019: 258.
|
郭庆藩. 庄子集释: 中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590-591.
|
宗白华. 中国哲学史提纲[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99.
|
许冲. 上说文表[M]//许慎. 说文解字.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320.
|
班固. 汉书: 第6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1708.
|
雷戈. 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404-406.
|
班固. 汉书: 第1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272.
|
范晔. 后汉书: 第1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138.
|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上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41.
|
周予同. 中国经学史讲义[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14.
|
姜广辉. 中国经学思想史: 第1卷[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13.
|
白居易. 与元九书[M]//白氏长庆集. 北京: 文学古籍刊社行, 1955: 1104.
|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M].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14: 自序.
|
朱汉民. 国学=中国古典学[N]. 光明日报, 2010-10-18(12).
|
邓实. 国学讲习记[J]. 国粹学报, 1906(19): 4-6.
|
胡适. 胡适文存(贰): 第1卷[M].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3: 7-8.
|
顾颉刚. 一九二六年始刊词[G]//贺昌盛. 再造文明.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 157.
|
徐兴无. 中国古典学的知识和精神[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4-11-28(3).
|
刘玉才. 略论构建中国古典学科的可行性[J]. 国学学刊, 2023(1): 18-21.
|
吴洋, 刘欣如. 从传统走向未来——"中国古典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J]. 国学学刊, 2024(1): 1-6.
|
景海峰. 中国古典学的开阔视野与包容特征[N]. 光明日报, 2024-10-26(11).
|
裘锡圭. 出土文献与古典学重建[N]. 光明日报, 2013-11-14(11).
|
黄德宽. 楚简《诗·召南·驺虞》与上古虞衡制度——兼论当代中国古典学的构建[J]. 中国社会科学, 2023(12): 59-78.
|
乌云毕力格, 吴洋. 建设中国古典学的一些设想[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11-07(4).
|
李发. 推动"中国古典学"走向世界[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4-09-23(2).
|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1558-1559.
|
应劭. 风俗通义[M]. 王利器, 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10: 315.
|
李步嘉. 越绝书校释[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 3.
|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序[M]//陈抗, 盛冬铃, 点校. 尚书今古文注疏.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1-2.
|
刘起釪. 顾颉刚先生学述[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104.
|
王国维. 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 2.
|
李学勤. 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J]. 文物, 1998(1): 33-36.
|
李学勤. 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建[N]. 光明日报, 2013-09-11(14).
|
刘小枫. 略谈古籍与古典之别[N]. 光明日报, 2024-10-28(10).
|
景海峰. 探寻中国古典学建构的第三种路向[J]. 人文杂志, 2024(7): 23-30.
|
陈雅静. 文明互鉴何为?——访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崔延强[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4-09-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