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8-02-04(1).
|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5-02-24(1).
|
黄健元, 贾林霞. 家庭养老功能的变迁与新时代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J]. 中州学刊, 2019(12): 83-88.
|
田北海, 徐杨. 成年子女外出弱化了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支持吗?——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20(4): 50-69.
|
胡晓映, 吕德文. 整合性溢出: 老年人自养秩序的一种解释——基于豫、鄂、湘三省的田野调查[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3): 70-80.
|
胡宏伟, 蒋浩琛, 阴佳浩. 农村县域养老服务体系: 优势、框架与政策重点阐析[J]. 学习与实践, 2022(4): 113-124.
|
李沁怡. 福利错位: 我国县域普惠养老政策的实践偏差及其解释[J]. 社会保障评论, 2023(5): 116-131.
|
任亮亮, 贺雪峰. 迈向村社养老: 农村老龄化问题应对模式比较与优化路径[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1): 40-49.
|
甘颖. 农村养老实践类型差异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23(2): 122-131.
|
徐勇. "服务下乡": 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服务性渗透——兼论乡镇体制改革的走向[J]. 东南学术, 2009(1): 64-70.
|
侯志阳. 强化中的弱势: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履职的个案考察[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5): 46-51.
|
贺雪峰. 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J]. 探索与争鸣, 2017(12): 71-76.
|
孙薇薇, 景军. 乡村共同体重构与老年心理健康——农村老年心理干预的中国方案[J]. 社会学研究, 2020(5): 1-24.
|
桂华. 城乡关系视域下农村养老体系建设[J]. 学术论坛, 2023(3): 12-20.
|
吴毅. 小镇喧嚣: 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3.
|
施坚雅. 寻找六边形: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 史建云, 徐秀丽,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4: 6.
|
费孝通. 小城镇的发展在中国的社会意义[J]. 瞭望周刊, 1984(32): 8-10.
|
沈关宝. 《小城镇大问题》与当前的城镇化发展[J]. 社会学研究, 2014(1): 1-9.
|
李培林. 小城镇依然是大问题[J]. 甘肃社会科学, 2013(3): 1-4.
|
郭远智, 刘彦随. 中国乡村发展进程与乡村振兴路径[J]. 地理学报, 2021(6): 1408-1421.
|
仇叶. 论小城镇激活乡村地域系统的作用机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4): 64-73.
|
张鹏博, 丁志伟, 赵芮. 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影响力差异与功能分区研究: 以河南省渑池县为例[J]. 河南科学, 2022(5): 806-814.
|
柳颖. 我国社会保障模式转型研究——从生存型到发展型[J]. 北方经济, 2020(10): 60-63.
|
任亮亮. 家庭作坊式养老: 实践形态、生成机制和发展方向——基于晋中地区X养老院的调研[J]. 人口与社会, 2022(6): 44-53.
|
刘妮娜. 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 中国特色与发展路径[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 121-131.
|
王向阳. 退而不休: 我国超龄农民工晚年继续务工行为研究——基于"家庭再生产"视角的田野考察[J]. 农村经济, 2025(1): 99-107.
|
欧阳静. 压力型体制与乡镇的策略主义逻辑[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3): 116-122.
|
望超凡. 村社统筹视域下的农民组织化与农业现代化转型——以陕西洪村为例[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5): 66-76.
|
张丽娟, 刘丽珍.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阐释框架与提升路径——以广西J市乡镇政府为例[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73-81.
|
白维军, 王欢. 分层分类: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制度创新与路径构建[J]. 中国行政管理, 2024(3): 91-98.
|
任亮亮, 周新成. 家国一体: 应对城乡居民养老问题的政策演进与实践基础[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2): 173-184.
|
陆益龙. 后乡土性: 理解乡村社会变迁的一个理论框架[J]. 人文杂志, 2016(11): 106-114.
|
聂建亮, 曹梦迪, 吴玉锋. 村域社会资本与农村互助养老实现——基于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意愿视角的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 52-66.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5
|
朱战辉. 接力式城市化: 一种选择路径[J]. 重庆社会科学, 2017(5): 72-79.
|
徐琴, 叶娟丽. 嵌入式治理: 国家政权建设与村落自主性关系模式的再审视[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6): 19-26.
|
陆益龙. 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 人文杂志, 2010(5): 161-168.
|
中国政府网. 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 (2024-05-08)[2025-10-26].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6/content_695713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