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 2022-04-26(1).
|
习近平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N]. 人民日报, 2024-11-30(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N]. 人民日报, 2025-01-20(6).
|
黄蓉生.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与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之际[J]. 思想理论教育, 2024(6): 4-10.
|
高国希.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考察[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5(1): 139-146.
|
习近平.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3(17): 4-11.
|
韩喜平.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必然与路径探索[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2(9): 23-32.
|
沈壮海.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规定性[J]. 江汉论坛, 2024(6): 8-11.
|
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构建及教学实践[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4(10): 1-9.
|
韩云波, 陈思思.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兼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J]. 重庆社会科学, 2024(6): 6-27.
|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
胡启明, 王佳. 概念供给: 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维度[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6): 56-62.
|
项久雨.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阐释[J]. 教学与研究, 2024(10): 28-36.
|
黄蓉生.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论析[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3(9): 92-102.
|
刘建军.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10): 4-9.
|
钟启东.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内容[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3): 51-58.
|
郑敬斌.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建构逻辑及推进路向[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4(2): 85-96.
|
董雅华.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及自主知识体系建构[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5(1): 94-103.
|
任志锋, 姜泓滢. 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依据、方法与切入点[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3): 55-60.
|
李辉.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3): 59-64.
|
朱惠羽. 以中国为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1): 103-108.
|
张毅翔.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三重进路[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3): 65-72.
|
侯勇, 柯增金.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内容向度[J]. 思想教育研究, 2025(2): 27-35.
|
贾英健, 郭可珂. "两个结合"对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原理性贡献[J]. 山东社会科学, 2025(1): 40-50.
|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
习近平.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 求是, 2023(20): 4-9.
|
孙其昂. 论大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使命[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1): 119-128.
|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2).
|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G].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5: 328.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档案馆.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 第12册[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37.
|
毛泽东文集: 第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449.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12.
|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24: 28.
|
邓伯军, 童祎祎. "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9-21.
|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 人民日报, 2024-05-12(1).
|
刘曙光.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方法论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 5-17.
|
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
|
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 人民日报, 2014-10-16(1).
|
习近平.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12-21(2).
|
孙其昂.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体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3): 76-83.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18(1).
|
郭忠华. 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的标识性概念建构[J]. 中国社会科学, 2024(5): 72-89.
|
潘一坡.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方式[J]. 教学与研究, 2023(10): 40-47.
|
孙正聿. 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基础[J]. 中国社会科学, 2024(7): 38-51.
|
张东刚.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 2024(5): 90-104.
|
李少霞, 王文东. 在"两个结合"中审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发逻辑、鲜明特征与世界贡献[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3): 34-42.
|
谢伏瞻.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J]. 中国社会科学, 2019(5): 4-22.
|
韩云波, 陈思思.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研究: 历程、聚焦与反思[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7-29.
|
熊易寒. 概念的生产: 在理论与社会事实之间[J]. 理论月刊, 2024(12): 21-23.
|
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 468.
|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 人民日报, 2023-02-08(1).
|
张乾, 刘同舫.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之"知识"的哲学阐释[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6): 20-29. doi: 10.13718/j.cnki.xdsk.2024.06.002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594.
|
张栋梁, 邱滨泽, 夏文莉. 面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181-19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4.02.015
|
郑敬斌, 李佳乐. 新文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定位、目标指向与路径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6): 55-6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9.
|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16.
|
张德祥, 尚趁. 论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交叉范式[J]. 高等教育研究, 2023(6): 48-56.
|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N]. 人民日报, 2019-03-05(1).
|
韩云波, 陈思思. 社科学术期刊引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理论创新之问题议程的研究[J]. 科技与出版, 2024(4): 5-13.
|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 人民日报, 2024-09-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