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冠清, 谷雨涵. 论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J]. 上海经济研究, 2024(5): 16-24. doi: 10.3969/j.issn.1005-1309.2024.05.003
习近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 求知, 2024(6): 4-6.
裴长洪, 倪江飞.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J]. 南京社会科学, 2025(1): 27-38.
肖兴志, 王述勇, 李少林. 金融支持产业链韧性提升: 内在逻辑、现实需求与推进方略[J]. 改革, 2024(9): 1-1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24-07-22 (1).
COLE H L, GREENWOOD J, SANCHEZ J M. Why Doesn't Technology Flow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J]. Econometrica, 2016(4): 1477-1521.
MEULEMAN M, DE MAESENEIRE W. Do R&D Subsidies Affect SMEs' Access to External Financing?[J]. Research Policy, 2012(3): 580-591.
MANN W. Creditor Rights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Patent Collateral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8(1): 25-47.
姚战琪, 李蕊. 科技金融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基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评估[J]. 青海社会科学, 2023(3): 60-71.
朱仁泽, 陈享光, 李光武.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企业期限错配的影响[J]. 经济经纬, 2023(1): 130-140.
郭金录, 金宁, 张婕, 等. 科技金融与企业融资效率——来自长三角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3(10): 68-80.
洪银兴. 新质生产力及其培育和发展[J]. 经济学动态, 2024(1): 3-11.
柳学信, 曹成梓, 孔晓旭. 大国竞争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45-155.
沈坤荣, 金童谣, 赵倩.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J]. 南京社会科学, 2024(1): 37-42.
王珏, 王荣基. 新质生产力: 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1): 31-47.
谢梅. 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J]. 人民论坛, 2024(5): 66-68.
张翱, 孙久文. 数字经济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J]. 学术研究, 2024(5): 87-95.
何青, 胡通, 梁柏林. 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历史经验与中国启示[J]. 当代财经, 2024(7): 59-70.
廖恒, 邱志刚.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研究[J]. 理论与改革, 2024(3): 52-6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 2024-02-02(1).
黄群慧, 盛方富. 新质生产力系统: 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J]. 改革, 2024(2): 15-24.
贾立政.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四个关键[J]. 人民论坛, 2024(10): 58-61.
陈劲, 陈书洁.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键问题、现实逻辑与主要路径[J]. 现代教育技术, 2024(7): 5-12.
胡海青, 李卓艺, 梁志康, 等. 科技金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新质生产力[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2025(3): 51-63.
肖兴志, 徐信龙. 区域创新要素的配置和结构失衡: 研究进展、分析框架与优化策略[J]. 科研管理, 2019(10): 1-13.
王娜, 赵根漩. 大模型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经济纵横, 2025(1): 100-109.
范晓莉. 数字金融发展、区域基础设施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9): 94-103.
郑鹏, 尤春艳, 李峰. 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学理支撑、现实挑战及完善对策研究[J]. 重庆社会科学, 2024(12): 36-50.
李晓龙, 张子怡, 郑强. 金融改革政策能否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基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的研究[J]. 金融论坛, 2024(3): 70-80.
陈享光, 王艺宣. 科技金融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2): 109-122.
KING R G, LEVINE R.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3(3): 513-542.
吴妍妍.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与效率评价[J]. 宏观经济研究, 2019(4): 162-170.
杜群阳, 周方兴, 战明华. 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周期波动[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4): 61-79.
李香菊, 刘硕, 边琳丽. 数字金融、市场分割与资本要素错配[J]. 统计与决策, 2023(17): 137-142.
陈子韬, 孟凡蓉, 张润强. 政府资助、创新人力资源错配与区域创新绩效: 基于门槛效应的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22): 30-39.
魏浩, 袁然. 国际人才流入与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J]. 世界经济, 2018(12): 144-166.
谢文栋. 科技金融政策能否提升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基于多期DID的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20): 131-140.
张莉娜, 倪志良. 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基于空间溢出与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J]. 软科学, 2022(9): 45-50.
江艇. 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5): 100-120.
张绘.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财政策略[J]. 人民论坛, 2024(13): 59-63.
林梨奎. 对外直接投资、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出口持续概率[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12): 72-80.
马凌远, 李晓敏. 科技金融政策促进了地区创新水平提升吗?——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 的准自然实验[J]. 中国软科学, 2019(12): 30-42.
郭金花, 郭淑芬, 郭檬楠. 城市科技型人才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285个城市的经验数据[J]. 中国科技论坛, 2021(6): 139-148.
刘志彪. 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特征与驱动机制[J]. 探索与争鸣, 2024(3): 23-26.
魏后凯.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J].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4(1): 4-17.
许嘉扬, 钱水土. 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5, 40(2): 65-78.
姜中裕, 吴福象. 耐心资本、数字经济与创新效率——基于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2): 121-133.
张天雪, 许志通, 马银琦. 新质生产力跃迁之钥: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路径与门槛效应[J]. 中国高教研究, 2025(1): 83-91.
黄梅. 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J]. 人民论坛, 2024(21): 25-29.
黄永春, 钱春琳, 钱昕怡, 等. 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30个省级区域的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24(10):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