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 人民日报, 2023-09-10(1).
|
王翠, 刘娣. 教育家精神与教师精神长相的塑造[J]. 教育评论, 2016(7): 11-14.
|
刘敏, 张新科.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价值意蕴及弘扬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23(10): 143-151.
|
张福平, 邬志辉. 论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J]. 学术探索, 2025(5): 142-150.
|
张志勇, 史新茹.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演进逻辑、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11): 1-6.
|
吴晓杰, 祁占勇.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演进逻辑及养成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2): 78-85.
|
卢晓中, 杨新宇. 教育家精神的形成机理及践行路向[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6): 11-22.
|
刘力波, 张子崟.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意蕴、形成机理与弘扬路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 28-36.
|
杨来恩.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历史承续、主要特征与涵育路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3): 154-167.
|
谭天美, 胡锦霞.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的意蕴、特质与意义[J]. 教师教育学报, 2025(3): 36-44.
|
岳潇, 卢黎歌. 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弘扬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 2023(11): 38-43.
|
欧阳修俊. 教育家精神融入学科教师教育课程: 意蕴、机理与实践路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2): 46-54.
|
武宇坤. 新时代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的价值旨向与逻辑进路[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3): 253-262. doi: 10.13718/j.cnki.xdsk.2025.03.019
|
周洪宇, 余江涛.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 背景、内涵与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4): 7-19.
|
李社亮.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目标与路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3): 135-141.
|
钟贞山, 张鹏.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依据与着力方向[J]. 教育学术月刊, 2024(6): 61-70.
|
孙华. 教育家精神生成的理想类型模式——基于蔡元培、吴玉章、朱九思的案例[J]. 江苏高教, 2024(11): 7-15.
|
李永, 徐源泽. 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的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1): 13-20.
|
徐晨超, 冯旭芳, 齐林明. 黄炎培教育家精神的源流、特质与当代价值[J]. 教育与职业, 2024(20): 94-101.
|
刘铁芳, 谢颖婷. 从潘懋元先生的人生发展看教育家精神养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4(2): 6-11.
|
夏征农, 陈至立. 大辞海: 第3卷 语词卷[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 2646.
|
傅淳华, 杜时忠. 基于谱系学方法反思教师伦理观研究[J]. 教育研究, 2018(12): 127-132.
|
李建华, 徐勐. 承认理论与谱系学的相遇: 论一个融合的批判方案[J]. 浙江社会科学, 2024(12): 100-109.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24.
|
刘志. 教育家精神: 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想[J]. 教育研究, 2024(6): 138-147.
|
陈政均. 陈政均史学文集[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 55.
|
陈来, 王志民. 中庸解读[M]. 济南: 齐鲁书社, 2019: 208.
|
王书良, 马天西. 中国文化精华全集 政治·经济卷[M].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2: 49.
|
王守仁. 传习录[M]. 苏州: 古吴轩出版社, 2023: 57.
|
高时良. 学记评注[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
梁启超. 变法通议[M]. 何光宇, 评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 8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2018-01-20)[2024-07-23].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4.htm.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4-08-27(1).
|
林炜. 教育家精神的理论解读与弘扬路径[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5): 191-198.
|
王充. 论衡[M]. 陈蒲清, 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991: 213.
|
韩愈. 师说[G]//何开元. 中国古代诗词文名篇选集.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3: 139.
|
赵沛. 汉唐流风: 中国古代生活习俗面面观: 礼尚往来[M]. 济南: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0: 123.
|
梁启超. 国民自新之路: 新民说[M]. 梅愚, 校点. 武汉: 崇文书局, 2019: 4.
|
蔡元培. 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M]//高平叔.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5.
|
钱俊瑞. 用革命办法办好人民教育(初稿)[G]//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 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5次).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0-3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决定[EB/OL]. (1993-09-06)[2025-05-30].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neirong/fenlei/sxml_jsgz/jsgz_sdjs/sdjs_yxjs/201212/t20121218_145767.html.
|
韩丽颖. 立德树人: 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践进路[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6): 201-208.
|
孙孔懿. 论教育家[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9.
|
石中英. 教育强国: 概念辨析、历史脉络与路径方法——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3(1): 9-18.
|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M]. 3版.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谢文庆. 论近代知识分子转型及其教育推动力[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2(5): 86.
|
黄书光.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办学的文化审视[J]. 高等教育研究, 2016(8): 84-90.
|
李后东, 柳怡帆. 延安时期红色教育家精神的生成理路、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J]. 当代教师教育, 2024(1): 17-23.
|
顾明远. 杂草集: 顾明远教育随笔[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96-97.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党建, 2017(11): 15-34.
|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 人民日报, 2021-04-20(1).
|
陈宝生. 伟大时代需要弘扬黄大年精神[J]. 人民教育, 2017(17): 11-13.
|
徐辉, 滑子颖. 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基因[J]. 教育研究, 2024(5): 4-14.
|
王竹立, 吴彦茹, 王云. ChatGPT与教育变革——智能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 远程教育杂志, 2023(4): 27-36.
|
程妙婷, 靳玉乐. 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识别与培养的经验和探索[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1): 177-190. doi: 10.13718/j.cnki.xdsk.2025.01.014
|
冯建军. 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J]. 教育研究, 2006(3): 29-34.
|
王枬, 皇甫科杰. "生命·实践"教育学: 中国原创与中国贡献[J]. 教育研究, 2024(5): 61-73.
|
李政涛. 于漪: 创建"活的教育学"的人民教育家——评《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简明读本》[J]. 人民教育, 2021(19): 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