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耕. 学校课程文化的本体论向度与变革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 2024(5): 22-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N]. 人民日报, 2025-01-20(6).
郝德永. 课程与文化: 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1.
APPLE M W. The Politics of Official Knowledge: Does a National Curriculum Make Sense?[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93(2): 222-241.
靳玉乐. 校本课程的实施: 经验、问题与对策[J]. 教育研究, 2001(9): 53-58.
刘世民, 张永军. 亚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重要价值取向[J]. 中国教育学刊, 2013(4): 44-47.
王涛. 随迁子女的文化回应式课程与教学: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透镜[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5): 104-113.
ZHANG Z, WAN S W Y, CHAN L H, et al. Collective Teacher-Researcher Inquiry: Loc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Diversified Hong Kong Schooling Contexts[J]. Journal of Practitioner Research, 2020(2): 3.
HUANG J L.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 Glocalized School-Based Curriculu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Education, 2022(2): 1-16.
徐玉珍.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 教育研究, 2008(2): 53-60.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2379.
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俞国良, 王卫东, 刘黎明. 学校文化新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1-32.
徐洁, 薛晨鹏. 论学校空间育德的本真意蕴、理论逻辑及实践理路[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4(4): 39-45.
吴刚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3): 28-31.
冯建军. 现代教育学基础[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92.
REDFIELD R, LINTON R, HERSKOVITS M J. Memorandum for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36(1): 149-152.
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 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卷)[M]. 洪汉鼎,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393.
熊杨敬.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评价标准的建构[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2): 53-58.
李臣之, 纪海吉, 张利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校本建构: 地方文化融入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1): 72-78.
李政涛. 图像时代的教育论纲[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15): 1-4.
戢斗勇. 文化生态学论纲[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 1-7.
孔云. 对社会课程中地理与历史整合的思考[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7): 85-86.
贾赟. 日本: 以STEAM教育推动文理跨学科学习[J]. 人民教育, 2023(24): 36.
张德禄, 吴连春. 再语境化在英语阅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社会教育学视角[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1): 48-53.
叶澜. "新基础教育"论: 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389.
费孝通.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3): 15-22.
韩江萍. 校本教研制度: 现状与趋势[J]. 教育研究, 2007(7): 89-93.
安文铸. "当代学校课堂文化建设"解读[J]. 中小学管理, 2012(9): 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17-09-27)[2025-06-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麻国庆. 全球化: 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4): 152-161.
朱立元.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上)[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487.
罗钢, 刘象愚. 文化研究读本[G].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