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瑛. 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 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的视角转换[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9): 88-104.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24-07-22(1).
|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 人民日报, 2024-07-19(1).
|
德特勒夫·霍斯特. 哈贝马斯[M]. 鲁路,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3.
|
刘锐, 袁明宝. 接点治理与国家政权建设——湖北荆门J村调查[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3 (3): 61-68.
|
颜德如, 张玉强. "接点治理": 乡村振兴中的公共空间再造——基于上海市Y村的空间治理实践[J]. 理论探讨, 2020(5): 160-167. doi: 10.3969/j.issn.1000-8594.2020.05.026
|
张诚, 刘祖云. 失落与再造: 后乡土社会乡村公共空间的构建[J]. 学习与实践, 2018(4): 108-115.
|
赵语慧. 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困境与出路[J]. 中州学刊, 2015(9): 83-87.
|
王东, 王勇, 李广斌. 功能与形式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演变及其特征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3(2): 57-63.
|
袁明宝. 接点治理: 理解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视角——以鄂西北王村为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2(3): 72-79.
|
张婧君. 接点治理视角下的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研究——以滇西连片直过民族村落扶贫实践为例[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21.
|
徐勇. "接点政治":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J].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6): 2-7.
|
袁明宝. 接点治理: 国家与农民关系视角下的国家政权建设——鄂西北王村乡村治理的表达与实践[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2.
|
谢小芹. "接点治理": 贫困研究中的一个新视野——基于广西圆村"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基层实践[J]. 公共管理学报, 2016(3): 12-22.
|
徐明强, 许汉泽. 接点治理: 论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村民评议"——对湘西B村的个案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108-115.
|
葛笑如, 刘硕. 结构洞理论视角下社会组织党建的接点联结与双轨并行——以南京市Q区社会组织党委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55-68.
|
安建增. 创设"功能性接点"——应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两难困境的中国经验[J]. 社会主义研究, 2023(1): 89-96.
|
张诚, 刘祖云. 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困境及其重塑[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 1-7.
|
张洋阳, 叶继红.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公共空间的流变与形塑[J]. 学习与实践, 2018(12): 82-90.
|
徐晓鹏.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拓展的影响因素——以四川省X村Y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 96-101.
|
王春光. 社会公共空间与西部农村的发展——以贵州省安顺市J村的调查为主的社会学分析[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2): 68-72.
|
曹海林. 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J]. 人文杂志, 2004(6): 164-168.
|
董磊明. 村庄公共空间的萎缩与拓展[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0(5): 51-57.
|
胡澎. 日本"社区营造"论——从"市民参与"到"市民主体"[J]. 日本学刊, 2013(3): 119-134.
|
王国恩, 杨康, 毛志强. 展现乡村价值的社区营造——日本魅力乡村建设的经验[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 13-18.
|
尹广文. 社区营造: 一个新的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4): 159-164.
|
莫筱筱, 明亮. 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及启示[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 91-96.
|
徐晓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异质性分化及社区营造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 2021(11): 28-30.
|
张纯刚, 贾莉平, 齐顾波. 乡村公共空间: 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意外后果[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 8-14.
|
张良. 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J]. 学习与实践, 2013(10): 91-100.
|
罗康隆. 社区营造视野下的乡村文化自觉——以一个苗族社区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5): 37-42.
|
张诚.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公共空间的流变与重构[J]. 城市发展研究, 2021(10): 58-64.
|
武晋, 祝云凤, 王亚茹. "乡村CEO"推动乡村振兴主体创新的实践机制研究[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4(4): 18-27.
|
李星明, 李笑玲, 时朋飞, 等. 基于乡愁文化基因解码的乡村文旅融合路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56-164. doi: 10.13718/j.cnki.xdsk.2024.01.013
|
孟凯, 李佳宾, 陈险峰, 等. 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公地悲剧"的演化与治理[J]. 旅游学刊, 2018(8): 19-28.
|
王志刚, 王启魁, 王智斌, 等.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效果的作用机理——基于北京郊区533个村庄的问卷调查[J]. 中国软科学, 2012(7): 10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