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梁康.图像意识的现象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1(1):32-40.
张永清.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简论[J].外国文学研究, 2001(1):12-17.
肖伟胜.图像意识的四种形态及其认识论阐明[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156-164.
崔昕昕.萨特对胡塞尔早期想象理论的发展:心理影像[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83-88.
杨向荣, 何晓军.梅洛-庞蒂的图像理论建构及其反思[J].传媒观察, 2018(5):26-32.
闫爱华.图像行为理论:一种理解图像的新维度[J].新闻界, 2016(24):10-15.
黄继刚.图像时代文学审美范式探绎[J].浙江社会科学, 2016(6):129-135.
彭智.图像理论及其本土化径向——2010年以来国内图像研究述评[J].中国文艺评论, 2018(8):105-118.
张正清.图像转向中的图像问题——从技术现象学的角度再看图像意识[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9(5):80-86.
王子铭.现象学与美学反思——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美学向度[M].济南:齐鲁书社, 2005.
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现象学导论[M].高秉江, 张建华, 译.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8.
张云鹏, 胡艺珊.现象学方法与美学:从胡塞尔到杜夫海纳[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刘建岭.胡塞尔的心理学思想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6:144.
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倪梁康, 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胡塞尔.观念——纯粹现象学的一般性导论[M].吉布森, 英译; 张再林, 中译.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 15.
罗伯特·R·马格廖拉.现象学与文学[M].周宁, 译.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 3.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存在论转向[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4.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 选编.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 王庆节, 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 184.
马丁·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M].欧东明,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87.
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 等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让-保罗·萨特.想象心理学[M].禇朔维, 译.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莫里斯·梅洛-庞蒂.符号[M].姜志辉,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57.
杜战涛.逻各斯、现象与人的自我认识:胡塞尔、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现象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
北京大学西方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上册[G].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 339.
胡塞尔.笛卡儿式的沉思[M].张廷国, 译.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 122.
向达.主体现象学:主体的自由之旅[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11.
张汝伦.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126.
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431.
马丁·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M].丁耘, 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161.
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 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伏爱华.想象·自由——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9.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 后现代论文选[M].胡亚敏, 等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