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鸿.《夜宴》:中国式大片的宿命[J].电影艺术, 2007(1): 17-19.
傅谨. "英雄"时代[N]. 文艺报, 2003-01-02(3).
张颐武.《英雄》:新世纪的隐喻[J].当代电影, 2003(2): 11-15.
陈林侠. 当下古装大片的武侠分裂、国族想象及其认同危机[C]//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 西北大学. 新世纪新十年: 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 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 西北大学: 2010: 6.
陈林侠.电影产业中的资本形态与当下国家形象构建[J].文艺研究, 2011(10): 69-77.
史可扬.全球化·后殖民·民族电影--对中国电影"大片"的拷问[J].文艺争鸣, 2007(3): 126-130.
王一川.眼热心冷:中式大片的美学困境[J].文艺研究, 2007(8): 89-93.
张振华. 中国武侠大片的突围之道[N]. 解放日报, 2007-01-03(8).
倪万, 吴园军.中国式"大片"的起点、拐点与落点[J].山东社会科学, 2008(8): 65-67.
黄式宪.东方武侠传奇:张艺谋跨界出征的悲壮之旅[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1): 1-9.
贺桂梅.看"中国"--电影大片的国际化运作与国族叙事[M]//思想中国批判的当代视野.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4.
荣格. 集体无意识和原型[G]//文艺理论译丛: 第1辑. 马士沂, 译.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3: 275.
冰心, 钱理群, 等.彩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 230.
韩云波.从"前金庸"看金庸小说的历史地位[J].浙江学刊, 2017(2): 76-87.
刘瑞兰.中土·江湖[J].读书, 2005(8): 92-95.
王一川.文化虚根时段的想象性认同--金庸的现代性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 2001(5): 110-118.
张岱. "历史"再促武侠小说出版新类型[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4-10-31(2).
韩云波.审美与启蒙的悖论:从王国维的道路看中国武侠小说现代性历程[J].江汉论坛, 2017(3): 72-79.
王海洲.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邵氏"武侠新世纪"[J].电影艺术, 2006(4): 11-18.
张真.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2.
宋伟杰.从娱乐行为到乌托邦冲动--金庸小说再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91.
董爽.《绣春刀》:非典型武侠片的典型性[J].电影文学, 2014(23): 125-126. doi: 10.3969/j.issn.0495-5692.2014.23.059
李镇.浮世问道--对电影《道士下山》的一种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5(Z1): 127-130.
詹明信.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 张旭东, 编; 陈清侨, 等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王宁.全球化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化批评[J].文艺研究, 1999(4): 29-30.
饶曙光. 华语电影: 新的美学策略和文化战略[G]//陈旭光. 华语电影: 新媒介、新美学、新思维.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60.
让·米歇尔·傅冬. 反思与突围: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电影[N]. 文汇报, 2004-06-21(12).
徐群晖.当下中国电影发展战略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2): 104-108.
理查德·麦特白. 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M]. 吴菁, 何建平, 刘辉,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5: 导言.
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J].文艺研究, 2005(3): 18-26.
张强. 从极化到综合--试论电影艺术的两极运动律[G]//王亮衡. 电影学研究: 第1辑.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
詹姆逊. 重绘台北新图像[G]//郑树森. 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58.
马克·弗里曼. 传统与对自我和文化的回忆[G]//哈拉尔德·韦尔策. 社会记忆: 历史、回忆、传承. 季斌, 王立君, 白锡坤,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4.
迈克尔·沃尔什. 詹姆逊与"全球美学"[G]//大卫·鲍德维尔, 诺埃尔·卡罗尔. 后理论: 重建电影研究. 麦永雄, 柏敬泽, 等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653.
陈弋弋. 吴宇森亲笔解密《赤壁之战》十七页信详谈构想[N]. 南方都市报, 2004-11-26.
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379.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刘成富, 全志钢,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6.
徐岱.美学新概念: 21世纪的人文思考[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 279.
韦小波. 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审美与叙事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2.
道格拉斯·凯尔纳. 波德里亚: 批判性的读本[G]. 陈维振, 陈明达, 王峰,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81.
莫少群.20世纪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8.
杨骁. 武侠电影如何恢复"内力"[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6-09-28(8).
开寅.《师父》: "作者"风范的武术电影[J].电影艺术, 2016(2): 64-67.
罗洛·梅. 人寻找自己[M]. 冯川, 陈刚, 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205-206.
汪聚应.中国侠的历史文化诠释[J].社会科学评论, 2008(4): 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