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2 Volume 9 Issue 3
Article Contents

ZHANG Zhaoqin, ZHANG Lixia, ZHONG Shulin.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Their Growth Mechanism: Based on Interview Analysis of Teachers-of-the-Year and Related Persons in Shenzhe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2, 9(3): 45-56. doi: 10.13718/j.cnki.jsjy.2022.03.006
Citation: ZHANG Zhaoqin, ZHANG Lixia, ZHONG Shulin.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Their Growth Mechanism: Based on Interview Analysis of Teachers-of-the-Year and Related Persons in Shenzhe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2, 9(3): 45-56. doi: 10.13718/j.cnki.jsjy.2022.03.006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Their Growth Mechanism: Based on Interview Analysis of Teachers-of-the-Year and Related Persons in Shenzhen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20/05/2022
  • MSC: G650

  •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How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excellent teachers is worth exploring.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interview method, selecting 7 Teachers-of-the-Year in Shenzhen, 2 directors from the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 of a District Education Bureau in Shenzhen and 1 university professor who studies teacher education to conduct in-depth interviews, so as to explore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annual teacher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By genus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manuscript, the study found that outstanding teachers have their unique endogenous force and radiation lead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ir qualities containing confidence, perseverance, positive endogenous force; they love their students and life and have noble education and ethics; they have high learning ability, flexible understanding; they think systematically, and have keen insight and are good at reflecting; they have ability to capture major information, can wisely impart knowledge, and have strong creativity; they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value of life, have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trong empathy; they have the charisma to influence and demonstrate leadership. Its growth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 individual subjectivity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factors, among which subjectivity factors play a decisive rol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play a supporting role. By exploring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annual teachers in Shenzhen, and explor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hopes to help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 加载中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2018-01-31)[2021-01-05].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Google Scholar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 (2018-10-10)[2021-01-0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

    Google Scholar

    [3] 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2017年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年度教师"评选方案[N]. 深圳特区报, 2017-06-28(7).

    Google Scholar

    [4] 王后雄, 李猛. 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J]. 教育科学, 2020(6): 40-46.

    Google Scholar

    [5] 陈向明. 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1): 2-15, 188.

    Google Scholar

    [6] 李敏, 杨全印. 教师积极心理品质: 发展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20(5): 69-75.

    Google Scholar

    [7] 赵月, 黄峥.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5): 15-18.

    Google Scholar

    [8] 门瑞雪. 积极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1): 4-6.

    Google Scholar

    [9] 黄竹玲, 郑友训. 教师内生力的解析与提升策略[J]. 教育探索, 2017(2): 106-108.

    Google Scholar

    [10] 张忠华, 周萍. 怎样培养卓越教师——由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评选引发的思考[J]. 教师教育学报, 2017(6): 117-124.

    Google Scholar

    [11] 李大圣. 教师素质与高质量教学(笔谈)——教师的专业性向与优质教学[J]. 教育研究, 2005(7): 80-82.

    Google Scholar

    [12] DENT H C, 登特, 经柏龙. 教师的个人品质[J]. 外国中小学教育, 1988(4): 9-17.

    Google Scholar

    [13] 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OL]. 人民日报, 2017-01-03[2021-01-08].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03/c1001-28993211.html.

    Google Scholar

    [14] 殷玉新, 王德晓. 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质——透视美国"年度教师"的秘密[J]. 比较教育研究, 2016(1): 45-51.

    Google Scholar

    [15] 张玉荣, 陈向明. 何以为师——实习生的知识转化与身份获得[J]. 教师教育研究, 2014(3): 75-80.

    Google Scholar

    [16] 张音, 陈欣. 教师专业洞察力: 内涵、要素与发展评价方法[J]. 外国教育研究, 2019(2): 89-104.

    Google Scholar

    [17] STERNBERG R J, HORVATH J A. A prototype view of expert teach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95(6): 9-17.

    Google Scholar

    [18] 田良臣, 王燕芳. 教师专业知识转化新探[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6): 94-99.

    Google Scholar

    [19] 叶澜, 白益民, 王枬, 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Google Scholar

    [20] 顾彩红. 新教师反思重建教学的路径探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18(10): 72-74.

    Google Scholar

    [21] 张桂. 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取向与价值内涵[J]. 教师教育学报, 2015(3): 19-26.

    Google Scholar

    [22] 刘剑玲. 追求卓越: 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观照[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1): 67-73.

    Google Scholar

    [23] 张虹, 文秋芳. 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多语种教师发展的影响[J]. 外语界. 2020(2): 27-34.

    Google Scholar

    [24] 谢安邦, 朱宇波. 教师素质的范畴和结构探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 (2): 1-5.

    Google Scholar

    [25] 皇甫科杰, 王枬. 论教师的教育生活[J]. 教育研究, 2021(2): 131-139.

    Google Scholar

    [26] SHULMAN L S.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6(2): 4-14.

    Google Scholar

    [27] 李志厚, 刘兴然. 论教学临界点的研究价值[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5): 44-47.

    Google Scholar

    [28] 庞海芍, 何玫, 刘卫民.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09(6): 55-58.

    Google Scholar

    [29] 袁誉, 闵岩. 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J]. 人力资源, 2021(14): 90-91.

    Google Scholar

    [30] 曹勇军.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片树[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3): 56-61.

    Google Scholar

    [31] 朱利霞. 实践共同体取向的学校教研组文化生态变革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5): 97-102.

    Google Scholar

    [32] 埃蒂纳·温格. 实践共同体: 学习、意义和身份[M]. 李茂荣, 欧阳忠明, 任鑫, 等译.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 67-80.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Figures(1)  /  Tables(3)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5779) PDF downloads(733)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Their Growth Mechanism: Based on Interview Analysis of Teachers-of-the-Year and Related Persons in Shenzhen

Abstract: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How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excellent teachers is worth exploring.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interview method, selecting 7 Teachers-of-the-Year in Shenzhen, 2 directors from the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 of a District Education Bureau in Shenzhen and 1 university professor who studies teacher education to conduct in-depth interviews, so as to explore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annual teacher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By genus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manuscript, the study found that outstanding teachers have their unique endogenous force and radiation lead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ir qualities containing confidence, perseverance, positive endogenous force; they love their students and life and have noble education and ethics; they have high learning ability, flexible understanding; they think systematically, and have keen insight and are good at reflecting; they have ability to capture major information, can wisely impart knowledge, and have strong creativity; they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value of life, have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trong empathy; they have the charisma to influence and demonstrate leadership. Its growth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 individual subjectivity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factors, among which subjectivity factors play a decisive rol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play a supporting role. By exploring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annual teachers in Shenzhen, and explor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hopes to help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一.   问题的提出
  •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1]。2018年9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出台,指出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坚持打造全链条优质教育体系,成为先行示范区,积累了宝贵的“深圳经验”。2015年,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深圳特区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了深圳市“年度教师”评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已有27位教师获得“年度教师”荣誉称号。这27位“年度教师”分布在各学段、各学科中。评选标准严格、明确,评选过程严谨、公开,评选流程分为初赛和决赛。首先,初赛时,由各区选出1名区年度教师,11个区共选出11位候选人到市里进行决赛角逐;其次,决赛时,会考核教师的师德、业绩和现场综合表现能力;最后,以民主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深圳市“年度教师”[3]。当选的“年度教师”要参与深圳及全国巡回报告会,分享自己的教育历程和教育故事,以便发挥对其他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年度教师”评选活动已成为深圳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   研究设计
  • 一是“年度教师”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个人特质;

    二是“年度教师”在备赛过程中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

    三是“年度教师”成长影响因素是什么。

  • “卓越教师”是指在教师群体中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和浓厚的教育情怀,拥有笃定的教育信念、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具备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造性开展教研工作的能力,富有鲜明的个人特质与影响力的杰出教师[4]。“年度教师”是深圳市十几万教师的代言人,是卓越的教师群体。本文选取了7位深圳市年度教师,2位深圳市某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主任,1位研究教师教育的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 1所示。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研究人员力图从多视角考察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探寻卓越教师的发展规律,以揭示深圳市“年度教师”的个人特质及其成长影响因素。

  • 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力图通过访谈深度挖掘研究对象行为背后的意义。研究思路是基于访谈稿及其他资料提炼关键信息,再运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地找出所研究问题的答案,同时借助扎根理论方法,采用类属分析法对访谈录音进行逐字转录分析[5]。首先,通读访谈资料,对教师个人特质及其成长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出如“自信”“追求创新”“懂得感恩”等102个开放编码;其次,在初步编码的基础上,聚焦教师发展问题,又提炼出如“自信积极”“善于反思”“师德为先”等37个轴心编码;最后,对前两次编码进行归纳整理,再一次提炼出卓越教师的特质及其内、外成长影响因素。

    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的基础数据进行3级编码,即1级开放编码、2级轴心编码、3级选择编码。具体示例如表 2所示。

    另外,对提取的102个开放编码进行归纳,总结出37个轴心编码(也称关联范畴),然后提炼出卓越教师个人特质的7个3级选择编码(也称核心类属),以及卓越教师成长影响因素(含主体性因素和客体性因素)的3级选择编码,经过整理得到表 3

三.   研究结果分析
  • 从访谈稿中归纳提炼出卓越教师的七大特质:拥有自信执著、坚毅勤奋、积极向上的内生力;具有热爱学生、热爱生活、高尚无私的师德品质;具备较强的学习力、领悟力、表现力;拥有系统思维方式、敏锐洞察力与反思力;具有超强的创生力、信息捕捉力、传授知识的技能;关注学生生命价值、有同理心、共情力强;具有示范引领的影响力。卓越教师的这些特质都体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

  • 访谈分析发现7位“年度教师”都无一例外地谈到了自信的重要性。S1教师在分析“年度教师”必备素质时谈道:“我在学生时代,就参加过很多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有很多上台展现的经历,所以我现在能够在这样的舞台上呈现出自信和从容的状态。” (SLC001)S2教师也提到:“教师有了底气、有了灵气、有了大气,我觉得就没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但是,这些‘气’都建立在你能上好课、能让学生佩服、能让家长满意的前提下,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有成就感,也更有尊严。” (SDY002)教师的自信会感染学生。自信的教师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具有不屈不挠的韧劲。“教师在面对问题时,除了要有积极的心态,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疏导、自我适应,要冷静分析问题并快速作出判断,调整好状态,迅速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WXJ002)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有益于自身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6]。有研究表明,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与自我效能感、工作投入度、职业发展意向、身心健康水平、人际关系等呈正相关,与职业倦怠、离职倾向等呈负相关[7]。因此,教师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更好地处理学生的各类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8]

    教师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要勇于担当、吃苦耐劳,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是一份需要付出、需要积累、需要探索的职业。正如S1教师所说:“当教师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课上好,当班主任就把自己的班带好,这期间要肯吃苦。建议教师要多听名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厚积才能薄发。” (SLC003)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很难有成长与领悟。正是拥有实干精神,这些“年度教师”才能够脱颖而出。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这就是内生力。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不断克服懈怠。” (SDY004)X教师认为:“教师有内生力才能促进个体成长。我们都知道,鸡蛋由外向内破壳是食物,由内向外破壳是生命。我们教师亦是如此。我们需要有内生力,要有内在发展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 (XYH003)教师的内生力就像一辆汽车的引擎,源源不断地给教师输送动力。教师内生力有3个基本要素:学习力、思辨力和道德力。其中,学习力是知识基础,思辨力是智慧支撑,道德力是行动向导[9]。有内生力的教师,会更加主动地促进自身知识的转化和变革;反之,没有内生力的教师,则只会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优秀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学识,还要有浓厚的教育情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果教师仅仅把自己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那么可能就会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就很难成长为卓越教师[10]。研究发现,卓越教师都具备严于律己的品质。正因如此,这些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学生和同事的楷模,从而形成独特的魅力,进而赢得尊重。有研究表明,教师的个人品质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11]。情绪波动大、忧郁、冷漠、死板、玩世不恭、专横跋扈、生活消极的人不适合当教师,而内心充盈着幸福感、对生活满怀希望的人更适合当教师,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成长为幸福的、懂得生活的、积极进取的人[12]。Z教授在研究“提升教师教学策略的顶层设计”方案时提到:“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使教师幸福而有尊严地教书育人,从而培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ZZQ012)

    办好教育需要教师有教育情怀、有使命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3]。教师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满足当下的社会教育需求,教育者应当具备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思路。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握学生的个体成长发展规律。

  • 研究发现,卓越教师都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能够较好地把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他们不仅学科知识基础扎实稳固,并且还有跨学科整合的能力。X教师提到:“学习力是人一辈子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从开始的恐惧讲台到站上讲台,又到熟悉讲台、站稳讲台,再到把控讲台、站好讲台,都是不停学习的结果。” (XYH007)培育教师的学习力和反思力,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开展合作对话、驱动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这也有助于培育教师终身学习习惯。殷玉新、王德晓总结到,美国“年度教师”的知识能力基础包括:创新和多样化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吸引学生的教学设计以及创设情境化活动的能力[14]。教师丰厚的知识是教育教学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教师还要有独到的教学艺术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并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生全面发展上。教师是“学科专家”还是“教育专家”,这两种教育观反映了不同的知识观。教师对知识本质和价值的认识会影响他们的教学[15]。同时,教师对教育本质和价值的认识会影响他们知识转化和知识变革的方向。X教师对此这样说道:“我慢慢理解了什么是职业教育,教师要想获得职校学生的认可,就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需求,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XYH012)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是其职责应有之义。另外,在“年度教师”评选活动中,教师的现场表现是其所有知识能力观念积累的客观反映,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深圳‘年度教师’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从言谈举止、思维能力、教育机智、随机应变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 (ZZQ011)

  • 教师专业洞察力被视为对具体教育情境的觉察能力,它能帮助教师作出教学决策[16]。X教师认为有良好洞察力的教师,在突发情况下,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掌握先机。“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教师在上课期间的态度是积极的、沉稳的、坦然的。” (XYH006)教师专业洞察力是种不同寻常的预见能力,是教学实践智慧的起点,是教师专业知识、信念与教学行为综合作用后体现出的一种能力,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课堂行为[16]。斯腾伯格(Robert J. Sternberg)等人发现,在问题解决上,受洞察力的影响,专家型教师比新手教师更具创造性[17]。另外,教师还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对职业生涯有前瞻性的规划,并始终本着教育初心,对教育事业怀有炽热的追求。S1教师在谈到自己的成长规划时说:“不管获得什么荣誉,我都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依照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断前行。” (SLC013)教师能坚守初心是非常难得的,同时还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这些对教师成长都极为重要。

    教师反思能力是教师知识转化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X教师认为,反思可以极大地促进个体的专业成长。“我觉得在这17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得到了进步与成长。进步的秘诀就是反思与学习。不管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我都坚持写教学反思、写管理反思,然后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在反思中成长。” (XYH008)S1教师认为,教师反思还可以萌发知识转化的意识。“我看完其他教师的现场表现后,就反思自己应如何做到在重复中见细致、在琐碎中见功夫、在平凡中见不凡。” (SLC009)教师敏锐地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反思,在不断探索与拓展中就会生成新的学科知识,这个过程便促进了教师的成长[18]。教育家叶澜曾说:“教学与研究成为他(反思型教师)职业生命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反思与研究也成为他的一种专业的生活方式,成为他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便在反思与研究中获得了新生。”[19]90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教师反思有心理反思和书面反思两种形式。心理反思主要是一种应激性的反思,缺乏系统性,建议教师尽可能地进行书面反思。教师书面反思可采用专题反思、反思集锦、专题性学习等方式,在反思重建中打造自己更加独到的见解、更加成熟的思想[20]。教师在思考问题时只有采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才能让自己更有决断力,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迅速作出判断,进而解决问题。

  • 卓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与再生者,通过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为更多学生播下了创新的种子。S1教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批判、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是特区教师的重要使命。” (SLC033)创新意味着改变与变革,变革中包含着接受与转化。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S1教师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太需要创新、太需要跟紧时代的发展变化了。” (SLC010)教师的个人成长都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生存层”到“享受层”再到“发展层”,不同的层次反映了教师职业存在的不同状态,也显示出一种由低至高的提升路径[19]94。发展层的教师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H教师在提到创生力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学科教学就是要一直走在时代前沿,跟着教改的脚步走。教改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很强的信息捕捉能力,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 (HQ001)创新精神具有与时俱进、自我更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21]。现代教师的创新性主要体现为:在生成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快速并准确地判断可能出现的情境和问题;能够依据现实情况,作出选择和决策,并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以适应新情境的需要;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够将新思想付诸实践,创造性地把新思想和新方法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 卓越教师的突出之处在于:他们视教育和教学为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共情力,他们能非常敏锐地发现每位学生情绪上的变化,并且关注到他们的内心,有同理心;他们能为学生制订良好的发展计划[22]。S1教师谈道:“学生早上来到学校,教师就是他们的晴雨表:教师笑容满面,学生们一天都是特别愉快;教师阴沉着脸,一副很苦恼、黯然神伤的样子,学生们就会很敏感,立马觉得不快乐。所以,我觉得从事育人这份工作的教师都要牢记一个观念,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心中始终要有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 (SLC008)

    研究发现“年度教师”都有同理心、共情力强的特质。心理学的共情力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H教师特别强调了教师共情力的重要性,认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要观察周围教育事件,了解身边每位学生的成长需求,然后把这些需求融合到教育教学中,这就是‘真课堂’的形成。我会让我的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跟他们的需求相关。比如:我会把身边的事例引进课堂中,这些都是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内容,因此他们会很有兴趣。” (HQ003)在教学过程中,共情力主要体现在,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和行为时,教师要能做到积极接纳和尊重学生,并通过疏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建构心理认知。Z教授谈道:“在‘年度教师’评比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由专家、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及基础教育学校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有十几位成员参与。我们给‘年度教师’提供书单,提供专业辅导。我发现‘年度教师’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点:特别谦虚、特别有同理心、特别能接受不同的观点,甚至能接受很犀利的批评,抗压能力非常强,心理素质很好。同时,我还发现,这些‘年度教师’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为人谦逊、认真好学,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ZZQ039)

  • 卓越教师是善于打交道、善于协作的教师,是具有合作共享意识的教师,是善于以一个人的优秀带领一群人走向优秀的教师。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与影响力,主张师生、生生及家长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参与教育。S1教师表示:“‘年度教师’的评选活动就是一个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们在一起学习交流、共享提升的大课堂。” (SLC011)另外,“年度教师”普遍认为,教师之间要多方学习与协调,共同形成成长的合力,使各自的思想在交流中都得到提升。

    影响力是引领他人、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我分享的目的不是为了拿到荣誉,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大家的思想有碰撞、相互之间有启发,这对我教书育人有积极的影响。我想为基础教育做更多事情。这两年,我们去扶贫、去支教、去做讲座、去教育薄弱县市上课,这些活动都是团队成员一起参与进行的,对彼此都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 (SLC031)X教师在解读“年度教师”内涵时,也提到了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卓越教师是对教育有执著的爱、有坚定的信念、有宽广的胸怀、有国际视野、有教育情怀、乐学乐分享的教师,他们深耕于教育领域并有一定影响力,他们不仅促进自身发展,也影响周围的人,促进了共同发展。” (XYH027)教师影响力是卓越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会自发地、自然地对其他同伴教师产生辐射引领作用。

  • 教师是在个人主体性因素和环境客体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成长起来的。其中,个人主体性因素起主导决定作用,外在环境客体性因素起支持促进作用。有很多学者对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内在特质等进行过研究,也有学者基于教师共同体的外部环境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进行过探究[23]。研究发现,优秀教师在自己发展的同时,还能带领或帮助其他教师成长。所以,教师之间形成亲密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24]。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善于自我学习,还要善于利用共同体资源共同学习。本研究总结的影响卓越教师成长的主体性因素包括:教育经历和生活经历、专业素养与能力、职业生涯愿景。客体性因素包括:政府统筹规划、高校教师思维引领、学校及团队齐助力、社会创新的生态环境。两者的共同作用促进了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

  • (1) 教育经历和生活经历

    教师的教育生活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日常性,是教师-学生、物质-精神、专业-日常等多维一体的生活[25]。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生活经历给教师带来丰富的实践基础。教师对学校教育系统的整体把控,会对教育不同岗位有新的认识,并逐渐具备教育大局意识。G教师说道:“我的教育经历比很多普通教师都丰富,我在班主任、备课组长、年级组长、中层行政等岗位做过,在学校教学处、德育处、团委、办公室等各部门也都工作过。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这对我的教学是一种帮助。” (GCY001)教师生活史是教育生活史的一部分。从历史大视角分析,可以梳理出“年度教师”的成长发展路径。“以我本人为例,我在宝安区有过多年代课的经历,从教坛新人开始就注定比很多教师多一份压力,我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立足三尺讲台。” (GCY002)的确,人的成长所需决定了教育生活中的具体活动内容[25]。X教师在表达感谢时特地提到家人:“在我整个备赛期间,或者说在我任教的这几十年,家人一直给予我最大的理解与鼓励,给予我很多的力量和支持,也是他们成就了我。” (XYH028)

    (2) 专业素养与能力

    教师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正如H教师所说:“立德树人,是我毕生的追求,更是我一直坚守的工作目标。我担任班主任24年,其中有5次‘临危受命’,半路接手一些班级。我从问题出发,发掘学生长处,热情鼓励引导学生,每次都能圆满完成班级转化的任务。” (HQ006)S2教师也提到:“现在我负责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我们面对的学生处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随着对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SLC032)美国著名教师教育研究者李·舒尔曼(Lee S.Shulma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等教师所需的知识[26]。学习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观念的更新、思维的发展。在访谈中,S2教师提到自身的成长:“(比赛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是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成果,我一直在专业上追求精进,我本人有历史、中文、政治3个专业的大学文凭。” (SDY005)知识积累是教师知识外化和能力体现的基础,重视教师知识积累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S2教师认为,“年度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理念与独到的教学方法,有对未来教育趋势的思考与探索,是育人的标杆和典范,这只有靠平时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知识转化才能达到。“‘年度教师’的选拔活动体现出:教师只有真正深耕于教育,并经过长期积累,具备了独到的教育智慧与眼光,在先进性、示范性、创新性、引领性上成为优秀教师的代表,才有可能当选为深圳‘年度教师’。” (SDY006)教师知识积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包括情境性知识、体验性知识等:另一类是非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知识上。教师知识积累可以采用阅读大量书籍、专注思考和同事间交流等方式。教育学中有“教育临界点”的概念,是指教学活动量的积累达到使教学活动主体的状态发生转化的关键点[27]。这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也同样适用。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足够多程度时,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教师知识积累可以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和体系,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相辅相成。

    (3) 职业生涯愿景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助力教师的个人发展。S1教师说:“我觉得教师的成长需要多方面共同作用,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主动成长的意识和成长的规划。” (SLC015)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除了需要教师自身积极参与,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重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既有利于学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28]。S1教师提到:“(深圳市)南山区教育主管部门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很重视的。南山区有三大计划,即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精英人才共享计划、先锋计划。我都有参与。” (SLC016)重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增强教师队伍稳定、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在思想层面构筑起职业发展愿景,才能制订和完善相应的规划方案,进而在执行层面取得良好的效果[29]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1]。客体性因素包括4个方面:政府统筹规划、高校教师思维引领、学校及团队齐助力、社会创新生态环境。正如S1教师所说:“通过比赛,凝聚各区名师,大家一起共建资源、共享资源,这是一个特别难得的发展契机。” (SLC017)

    (1) 政府统筹规划

    政府机构为卓越教师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这是培养卓越教师的有力支柱。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并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保障制度,探究U-G-S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师成长。L所长谈道:“我们特别乐意为教师搭建平台,加强政府机构和高校、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让一线教师得到专家、学者的引领。我们教师发展中心有一个信念——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我们会为每位教师量身制订成长计划,并引入高校教师来指导他们专业发展。” (LSZ003)L所长认为,教师发展中心主要扮演项目牵引人、单位联络者和后勤保障服务者的角色。X教师说道:“‘年度教师’的当选给我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最重要的一笔。这一切除了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所遇到的‘贵人’和‘高人’的帮助,他们让我不断前行,让我不满足于自我和现状,让我有了更浓的教育情怀、更广的事业前景、更宽的胸怀、更大的格局。” (XYH016)

    (2) 高校教师思维引领

    高校教师为优秀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发展中心Y主任说道:“从国家战略、教育定位、城市追求上,我们都需要得到高校教师的引领。” (YYL001)Y主任作为管理者,格外重视高校教师对中小学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这几年‘年度教师’的备赛过程中,高校教师在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趋势和教师的专业修养、理论知识等方面,给予了中小学教师比较多的引领。另外,还在赛事的点评、演练、问答等很多环节上,提供了帮助。” (YYL002)高校教师为教师群体提供理论指导,对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和观念的引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X教师也认为,高校教师的指导对教师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备赛过程中,有幸遇到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导,我也领略了其他参赛选手的风采,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与其他教师的差距。” (XYH013)S1教师也认可高校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指导方面的重要价值。“当时高校教师给我推荐了很多书,他们会把在教书育人中积淀的一些精华,跟我们分享,他们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想彼此思想有碰撞、相互有启发。” (SLC019)中小学教师与高校教师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将交流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教师为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这既加强了中小学教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学习,又帮助中小学教师丰富了知识体系。H教师提到:“我在深圳市教科院做兼职教研员,深圳教科院的专家们在专业上引领我,他们的帮助对我是非常有力的助推器,他们给了我更大的平台去参与国家课程顶层设计项目,这让我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了教育内涵。” (HQ008)高校教师为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希望专家组做的,是我们区域层面自己做不了的,也是我们的研究领域达不到的。” (LSZ001)高校教师促进了中小学教师成长,帮助中小学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名师作为协作共同体的一员,可以把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成员,从而引领他们成长。X教师谈道:“在南山区教科院教师研训部的带领和培养下,我有幸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要把自己的所学、所得分享给更多成员,引领和带动他们成长。” (XYH014)S1教师充分肯定了学习共同体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希望这种影响一直传递下去。“我在深圳市有一个工作室,有20多位特别积极上进、来自不同学校和不同区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大家互相启迪,也有专家参与我们的活动,成员之间互相影响。回到课堂、回到班级,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启迪学生。就像雅斯贝尔斯的名言:‘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30]。’” (SLC020)

    (3) 学校及团队齐助力

    首先,学校领导为教师成长提供人文关怀。S1教师认为,学校的支持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年度教师’评选给全体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只要你敢往前冲,学校就会提供全方位支持,这就是学校的态度。” (SLC021)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成长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帮助。“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活动。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负责安排日常活动;教务处主任负责稿件、脚本等工作。两位主任还负责我的心理疏导工作。他们每天都陪伴我,每次都会参与我的训练,并帮助我总结提高,这是我参赛的底气。” (XYH017)可见,学校领导对教师成长的帮助体现在促进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并为参赛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上。

    其次,学校为教师成长提供路径支持。S2教师认为,学校的帮助对其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当选‘年度教师’)其中一个因素是学校平台的作用以及学校点了我的将。” (SDY007)另外,学校为新教师成长提供了发展路径。“学校会以师徒结对(我科组的好几位年轻教师跟我结过‘对子’)、以老带新、集体备课、教研评课、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业务竞赛、继续教育、评优评先等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SDY008)学校还为新手教师提供了其他成长途径。“我校推行‘青蓝工程’,即老教师以师傅的身份来带动年轻徒弟的成长。老教师以身作则,从备课、听课、上课、磨课、反思等各个环节深入细致地为年轻教师‘把脉’,给年轻教师提供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另外,我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并鼓励所有教师参与。” (XYH029)在促进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尽力为教师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教师建立和建设实践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最后,教研组共同体为教师成长提供新支点。教师在教研组内部共享资源,开展各种交流协作活动,实现了启迪智慧、碰撞思想的目的。有学者从教研组的基本属性出发,认为实践共同体应当是学校教研组的基本属性,主张学校教研组进行文化生态的变革[31]。S1教师认为,教研组帮助了其成长。“我身边的同事,同科组的这些伙伴们帮我一起总结梳理了过往的一些经历,才使得我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大家的建议下,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育人、教学、教研统合起来,使得自己的教育经历更加丰富。” (SCL022)埃蒂纳·温格(Etienne Wenger)在《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和身份》一书中提到实践共同体的3个构成要素:其一,成员共同参与活动,成员之间互动并且产生对于某一任务的共享意义;其二,成员合作完成任务,成员有共同愿景,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其三,共享知识库,包括物化的资源以及成员之间用于协商和学习的惯例、词语、工具、处事方式等[32]。在教师实践共同体中,成员交流的内容成为教师知识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教师知识和思想的更新,也激发了新知识、新观念与教师已有知识、已有观念的冲突,推动了教师自身成长。总体而言,教师实践共同体激发了教研组的组织活力,其基本属性为教研组建设文化生态提供了内容框架和方向,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社会创新的生态环境

    深圳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非常注重创新,孕育出了“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及契约精神等。深圳市正在逐步完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不断汇聚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全市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并积极推动各区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卓越教师的成长之路上,除了自身努力,大环境也很重要。我觉得一方面是学校支持,另一方面是区里和市里的高度重视,这一点尤为重要。” (SLC023)S2教师也提到:“深圳创立这个奖项(‘年度教师’),被我们这一批教师赶上了。感谢提议创立该奖项的市局领导和专家,让我们有这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大家的认可让我坚定了教育理想,给我很大的鼓舞,我坚信深圳教育会越来越好。” (SDY009)深圳教育敢为人先,善为人先。做有使命感的领跑者——这是深圳教育的担当。为此,深圳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未来,坚守教育初心,心系学生发展,有意识地借助科技发展浪潮之力,顺天时、趋地利,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特区新一代青少年作为使命。

四.   结语
  • 培育卓越教师,不仅要激发教师成长的内生力,还要激励教师做新时代“大先生”,这都需要用心灌注、细心栽培。只有教师具备了全人素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评选基础教育阶段的“年度教师”,与其说是一次竞赛,不如说是一次树标杆、指方向的具有教育影响力的活动。它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教师、关注教育,促进了教师培育链的形成,使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整体素质向前迈出一大步。因此,研究深圳“年度教师”群体,探究卓越教师个人特质及其成长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探究卓越教师成长动因,除了要把握教师生命成长规律,挖掘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教育管理部门要搭建平台、完善卓越教师培养制度,高校、市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三方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各相关方构建合作、共享、优质、开放的卓越教师培育体系,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基于以上,本研究构建了卓越教师专业发展融通融合模型,具体如图 1所示。

    图 1模型是以创新教育生态为基底,以“高校-政府-中小学”(U-G-S)共同体的支持系统为三大支架,包含高校的理论交流、技术指导,政府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中小学的文化管理、制度安排。该模型以教师教育为核心,重点关注教师师德建设、教师成长、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育与提升,以上要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通过搭建交流平台落实目标衔接机制,探索教师成长的多方互助新模式,有计划地开展卓越教师分享大会,成立名师工作室,形成培育卓越教师的孵化链,展现卓越教师影响力,这些举措有助于为祖国未来培育更多人才。

Figure (1)  Table (3) Reference (32)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