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4 Volume 11 Issue 4
Article Contents

CHEN Shijian, LI Peito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Realistic Path of High Quality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hen Shijian from Southwest University[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4, 11(4): 1-8. doi: 10.13718/j.cnki.jsjy.2024.04.001
Citation: CHEN Shijian, LI Peito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Realistic Path of High Quality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hen Shijian from Southwest University[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4, 11(4): 1-8. doi: 10.13718/j.cnki.jsjy.2024.04.001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Realistic Path of High Quality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hen Shijian from Southwest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10/07/2024
  • MSC: G451.2

  • Professor Chen Shijian has been engaged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for years. Professor Chen believes tha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of building an educational strong country and developing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realize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basic guarantee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Professor Chen pointed out that building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teacher education needs to be rooted in the land of China,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high-quality teac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ild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teacher education subjects, gather diverse subject forces, stimulate subject innovation vitality, especially to leverage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high-leve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quality leap of teac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innovative teacher education talent team, provide a solid teacher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acher talents, and develop fundamental strengths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 加载中
  •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2024-06-01].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Google Scholar

    [2]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23-05-29)[2024-05-20].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32.htm.

    Google Scholar

    [3]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EB/OL]. (2021-03-06)[2024-05-20].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06/content_5591047.htm.

    Google Scholar

    [4] 陈时见. 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使命与路径[J]. 教育科学, 2023(4): 4-7, 18.

    Google Scholar

    [5] 程建平. 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努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 红旗文稿, 2023(12): 9-14, 1.

    Google Scholar

    [6] 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 (2024-03-01)[2024-05-26].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4/55831/sfcl/202403/t20240301_1117517.html.

    Google Scholar

    [7] 饶从满. 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蕴与课题[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54-60.

    Google Scholar

    [8] 刘海峰, 陈时见, 孙杰远, 等. 教育强国建设的学理思考与着力方向[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10): 1-17.

    Google Scholar

    [9] 陈时见, 李培彤.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J]. 教师教育研究, 2020(2): 1-6.

    Google Scholar

    [10]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EB/OL]. (2022-04-02)[2024-05-26].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14/content_5685205.htm?eqid=e61c499800016de000000006645c57a8.

    Google Scholar

    [11] 陈时见, 李培彤. 师范大学: 时代命题及其主张[J]. 教育研究, 2023(3): 151-159.

    Google Scholar

    [12]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 (2015-10-24)[2024-05-26].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67215.htm.

    Google Scholar

    [13]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EB/OL]. [2024-05-26]. https://www.acge.org.cn/encyclopediaFront/enterEncyclopediaIndex.

    Google Scholar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24-05-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Google Scholar

    [1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2018-01-20)[2024-05-27].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4.htm.

    Google Scholar

    [16] 顾明远, 文东茅, 陈时见. "国优计划"的政策导向与实施方略笔谈[J]. 教师教育学报, 2023(5): 1-10.

    Google Scholar

    [17] 黄浩. 新时代呼唤更多高质量教师培养[N]. 中国教师报, 2024-04-17(13).

    Google Scholar

    [18] 黄浩. 四问"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构建"[N]. 中国教师报, 2024-05-01(13).

    Google Scholar

    [19] 陈时见, 胡娜. 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学术评价的改进[J]. 教育研究, 2020(2): 133-142.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4185) PDF downloads(571)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Realistic Path of High Quality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hen Shijian from Southwest University

Abstract: 

Professor Chen Shijian has been engaged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for years. Professor Chen believes tha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of building an educational strong country and developing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realize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basic guarantee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Professor Chen pointed out that building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teacher education needs to be rooted in the land of China,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high-quality teac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ild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teacher education subjects, gather diverse subject forces, stimulate subject innovation vitality, especially to leverage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high-leve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quality leap of teac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innovative teacher education talent team, provide a solid teacher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acher talents, and develop fundamental strengths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教师教育主体要深刻认识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到教师教育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格局的关键之策。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教师教育必然担当关键性的使命任务。因而,教师教育主体要站在战略高度,积极应对和解决当前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各类现实问题,推动教师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基于当前国家对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迫切需求,笔者受《教师教育学报》委托,就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主题对西南大学陈时见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

一.   国家战略需求: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坐标
  • 李培彤:陈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拨冗接受采访。长期以来,您一直对教师教育领域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致力于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探索。我了解到,2003年您接手分管学校本科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工作,伊始之际就全力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推出了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教师教育组织机构建设等举措,并发表了许多有关教师教育方面的著述。您提出高质量教师教育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陈时见:一方面,高质量的教育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这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新的时代主题把培养拔尖创新型高质量人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发展的紧迫性需求。然而,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谈何有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必然是建设现代化强国进程中需要优先发展的任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3]。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3]。教师教育在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先导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国家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跨越必须提升教师教育整体质量。因此,教师教育主体理应担负起国家使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性支撑和根本性保障。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有赖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破解的关键在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没有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就难以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由此看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教师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在经历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还面临着教师培养规模庞大但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方面师资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因此,高质量教师教育不仅是新时代的迫切需求,更是应优先发展的任务。

    李培彤:您在分析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时,特别提到了教师教育的国家使命,认为教师教育必须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将教师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您认为在新的时代主题和历史方位中,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使命和任务是什么?

    陈时见:是的,教师教育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要把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使命和任务,以大担当融入大战略,为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4]

    首先,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基于这一要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在充分考虑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一独特国情的基础上,肩负起实现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之使命。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遵循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亦是教师教育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教师教育主体要深刻洞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牢牢把握全面性、人民性与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特征,从而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养,全面增强教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将教师教育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发挥教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功用,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为全体人民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其次,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导,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然是教育强国建设最核心的发展定位。我国教师教育必须遵循这一战略定位,即:坚持党对教师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国家底气和自信根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研究课题,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将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内化为教师核心素养,为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标准并发挥引领作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将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目标贯穿于教师教育全过程,坚定教师理想信念与教育情怀,培养造就心怀天下的“大国良师”,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人才力量。

    基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使命,教师教育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培养高质量教师为发展目标,以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为核心任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师之策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所在[5],教师队伍质量是检验教师教育发展质量的关键标准。一方面,我国教师规模庞大且教师类型多样,2023年,我国专任教师数量高达1 891.78万[6]。虽然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在由数量扩充向质量提升转变,但是教师队伍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教育主体要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主题,通过系统谋划和稳步改革,全面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从而支撑高质量的教育强国建设。另一方面,教师既是独立个体,又存在于组织之中。教师教育不仅要为各级各类教师提供持续且系统的专业支持,还要提高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水平,促进教师教育者综合素养的提升。高质量的教师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机构,同时取决于教师培养主体间的协同程度和培养体系各要素的耦合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教师教育主体要以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为抓手,推动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由此看来,教师教育主体必须树立高质量教师培养的价值目标,才能真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同时,教师教育主体也唯有以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为支点,才能确保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切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二.   中国特色建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
  • 李培彤:教师教育涉及的要素比较多,而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师教育需要适应新变化,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实现创新发展。您认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时见: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高质量“大国良师”,需要扎根中国大地,直面中国教师教育现实问题,全面推动教师教育深化改革,整体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方向。

    第一,重塑教师教育体系。高水平的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7]。几十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师教育体系由独立封闭向灵活开放转变。然而,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前教师教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还缺乏坚实的支撑与强劲的发展动力。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提供教师教育长远发展的养分,创建与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相适配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构建以中国教师教育问题为导向的教师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为指导教师教育服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方法论依据;其次,需要构建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研制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模型,制定全领域覆盖、全阶段衔接的标准体系,引导各级各类各发展阶段的教师实现终身化专业发展;再次,需要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专业体系,即严格开展教师教育机构专业认证,依托高水平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等教师教育主体,以高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导向,建设教师教育示范专业,引领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最后,需要发挥师范专业认证的筛选排查功能,即建立教师教育专业的退出机制,健全教师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为教师教育的深入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变革是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多变,教师职业既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又伴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所培养的教师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帮助教师形成基于反思和研究的教育智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挑战。一方面,要创造教师教育新生态。高质量教育发展要求为教师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教师教育要树立新理念,即赋能教师以实现教师整全育人、自我发展和研究创新等关键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的规格层次,为培养教育强国和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质量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构建创新型教师培养新样态。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教师创新素养为导向,建立具有探究性、创造性与反思性等特点的教师教育目标体系;在教师培养内容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专业内容,同时对标高质量创新发展要求,拓展数字技术、创新实践和家国情怀等教师教育内容;在教师培养方式上,更多地采用探究式、情境化、智慧化等高阶方法,有效激发教师创新思维,确保创新理念贯穿于教师教育全过程[8]

    第三,推进教师教育治理转型。推进教师教育管理向治理转型是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分在部署,九分在落实。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促使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教师教育治理转型中得到系统化创新性推进。构建教师教育治理新格局的着力点在于实现政府、社会、学校、市场等各方主体的高效参与和开放合作。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秉持公共治理理念,激发主体自觉意识,优化主体合作环境,在规范教师教育秩序的同时提升教师教育效能,增强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活力。一方面,要构建一个分级、分层、分类的教师教育治理体系。通过梳理并优化治理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科学评估各类教师教育治理主体的优势领域,加大教师教育机构和社会群体对教师教育的关注与投入,确保各方主体在教师教育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优化、课程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创新发展等关键领域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教育治理能力。通过构建开放型教师教育治理机构和完善扁平化教师教育治理结构,提高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提升教师教育治理效能,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和发挥各主体的协同作用。

    李培彤:您提出的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和推进教师教育治理转型等主张,为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改革中,您一直倡导构建教师职前、入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请您分享一下关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陈时见: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是以终身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为目标,将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进行有效统整和有机衔接,从而支撑教师持续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与发展的教师教育新体系[9]。构建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范式的重大转变,既是对教师教育目标、课程、机构、资源和师资队伍的统整,又是在教师教育要素的变革性重组中形成的教师教育整体合力,还是确保教师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专业支持体系。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要做到四点。首先,要设计连续性的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机构要优化顶层设计,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为总体目标。基于这一总目标,依据教师发展阶段特点与现实需求,设计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目标体系。其次,要构建层级化的课程结构。教师教育课程是实现教师教育目标的关键。教师教育机构在设计与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时,既要全面覆盖教师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又要紧密结合不同学科和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实际需求,构建层级式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间的功能互补,避免教师职前与职后课程内容的简单堆砌,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再次,要建立创新型的教师教育协同机制。加强政府、高校、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的通力协作,打造真正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发展格局。最后,要建立整合化的教师教育保障系统。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建设专业化的教师教育组织机构、制定全方位协同统整的教师教育培养工作制度、组建职前职后有机整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规格高水平的教师教育资源平台、建立区域性教师教育发展联盟等,保障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有序推进。

三.   多元主体协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创新
  • 李培彤:您刚才谈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培养主体的协同合作。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强调,要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10]。您认为在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怎样协调各主体之间的运行关系?

    陈时见:这个问题涉及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协同机制建构。毫无疑问,政府、高校、教师发展机构和中小学校均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主体。构建主体协同机制的关键在于科学定位不同主体在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中的角色、地位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汇聚主体合力,共同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建立教师教育的协同发展战略。依据不同主体的优势特色实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和统合,明确各主体的发展诉求和权责边界,建立协同发展战略框架下的稳定关系,最大程度减少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结构性与过程性阻碍,保障各主体参与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性与持续性。其次,要建立“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协同运行机制。激发政府、高校、教师发展机构和中小学校等多元主体参与教师教育的权责意识和行动活力,形成高质量教师教育治理格局。最后,要提供教师教育主体协同的外在保障。通过出台引领教师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文件、营造尊师重道的社会文化氛围、提高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等措施,主体间的协同运行获得足够的外部支持,达成互联互惠、共生发展的良好运行生态,从而保障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李培彤:主体协同是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师范大学作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与核心力量,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任务。您认为师范大学应该如何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更高效地服务和支撑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发展呢?

    陈时见:你提的问题很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师范大学对推进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师范大学朝着综合化方向阔步前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其优势地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影响了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11]。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10]等政策文件,都进一步强调了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主体地位。师范大学要把握时代机遇,回应国家高质量发展需求,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与优势特色,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为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一方面,师范大学要坚持高水平大学与高质量教师教育的双向形塑,保障高质量教师的持续供给。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师范大学的立身之本在于坚守教师教育特色,发挥教师教育优势。与此同时,师范大学亦要树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实现综合发展。因此,师范大学要遵循高水平大学与高质量教师教育同频共振的发展逻辑,实现两者的双向形塑,努力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这要求师范大学不仅要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组织、制度藩篱,确立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以及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的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12],全面提升办学实力,还要在综合化发展中强化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完善教师教育发展制度、凝聚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合力、整合教师教育发展资源,从而为持续增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力、理论生产力、实践创新力和文化引领力注入内生动力。师范大学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同时坚守教师教育主阵地,坚持将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作为发展方向,为培养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提供坚实保障。

    另一方面,师范大学要强化教师教育学科与文理基础学科的集群式发展,在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修了试行版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将教师教育学科正式列为教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13]。这在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师范大学应该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构建教师教育学科与文理学科共生发展的学科群,进而实现跨学科融合发展。这是师范大学探索教师教育学科生长点、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亦是师范大学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一方面,师范大学要以高起点来规划和部署教师教育学科,集中资源确保教师教育学科优势地位,促进教师教育高阶知识的持续生产,为培养创新型未来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师范大学还要加强文理基础学科建设。师范人才培养水平与文理基础学科建设水平紧密相关。文理基础学科的发展不仅能够优化教师专业结构,而且还为师范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基于以上两点,师范大学应当注重文理基础学科与教师教育学科的集群式发展策略,统筹推进学科布局,通过建设以教师教育学科为引领、以文理基础学科为支撑、其他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群,增强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以强大的学科群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与创新素养的教师人才队伍,为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李培彤: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制度创新,也是持续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202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国优计划”,进一步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优秀中小学教师。您认为高水平综合大学对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何在?

    陈时见: 21世纪初,我国提出了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目标,鼓励高水平大学积极参与教师教育。随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15]等政策文件均明确指出,国家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开展教师培养活动。可见,充分发挥高水平综合大学的优势和特色,探索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长久之策。“国优计划”的出台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高水平综合大学承载着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对于健全教师教育体系、引领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优势在于拥有多元的学科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领先的国际化发展水平。这些综合优势决定了高水平综合大学对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方面,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能够有效吸引优质生源,可以为我国教师队伍补充乐教善教的优秀教师人才,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学缘结构,进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高水平综合大学在教师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为教师教育开辟新的发展方向,并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向“深水区”发展,最终促进教师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因此,高水平综合大学要利用学科与专业优势,增强高质量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师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师人才培养的效能[16]。总体而言,高水平综合大学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创新型教师教育模式与路径,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四.   人才队伍建设: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 李培彤:感谢您对教师教育主体责任与主体协同的专业阐释。我了解到您曾提出教师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教师教育人才的紧缺[17]。当前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建设一支具有教师教育情怀的人才队伍[18]。您认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时见:是的,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人才队伍是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越是发展高质量教育,越需要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队伍能够为培养高质量教师人才提供师资保障,能够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同时还能够为教师教育的创新发展厚植根本力量。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科技发展在国际赛道上由最早的跟跑历经并跑,发展到现在的领跑阶段,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培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且能够担当强国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培养需要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只有汇聚起一批创新型教师教育师资人才,才能够真正以创造性教育理念为指引,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突破,进而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根本的师资保障。另一方面,当前教师教育师资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难以引领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即便是师范院校中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关注。缺乏完善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完备的资源保障,教师教育人才难以获得持续的专业支撑,师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鉴于这种情况,在新时代构建一支稳定且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已刻不容缓。

    李培彤:您从时代需求与发展现状两个方面对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对于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我还想进一步了解,高校应该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人才队伍,才能够为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陈时见:高校建立创新型教师教育研究、教学与管理队伍,需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第一,应以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为目标,全面规划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和人才队伍的规模,依据教师教育发展现状和需求合理分配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教师、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教师、学科教育教师、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确保教师教育人才队伍能够支撑师范人才培养。同时,要为学科教育师资人才制订清晰的专业发展规划和提供坚实的专业发展保障,切实解决当前学科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紧缺问题,激发教师教育人才队伍的发展动力与创新活力。第二,应组建教师教育组织机构,包括构建实体性的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教育研究院等专门机构,以实现教师教育资源共享以及教师教育师资人才队伍的有效整合。没有机构建设作为保障,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就难以真正发展壮大。建设专业化的教师教育组织架构,既能为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又能够通过教师教育学术共同体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的深化发展,进而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提供学理支撑。第三,应持续优化教师教育综合平台建设,依托教师教育研究智库、创新实验区、专业学会与学术期刊等,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强化教师教育发展基础。同时,以平台为基石,建立创新团队,吸引更多有志有才的中青年人才加入教师教育队伍,凝聚教师教育的学术力量,推动教师教育领域持续发展。第四,应深化教师教育人才队伍评价体系的改革。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在个人发展及专业发展上呈现差异化特征。因此,应当构建互认融通的分类评价制度,为教师教育师资人才的分类发展提供制度保障[19]。具体而言,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设置分类别分层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健全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以引导各类教师教育人才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向和相应的发展路径。第五,应构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协同发展机制,探索高校和中小学校间的“双证互认”和“双师互聘”等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由高校教师教育专家、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机构优秀教研人员共同构成的协同发展共同体,为教师教育队伍的建设和高质量教师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固的制度支持与人才保障[9]

    李培彤:感谢您对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及其实现路径这一主题的精彩阐释。您的上述观点,既让我们对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为教师教育的实践发展指明了方向。再次感谢您接受专访!

Reference (19)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