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2 Volume 48 Issue 1
Article Contents

ZHANG Mingfu, ZHOU Yin. The Fucha Family and the Initial Unification of China in the Qing Dynasty[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1): 221-230.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1.020
Citation: ZHANG Mingfu, ZHOU Yin. The Fucha Family and the Initial Unification of China in the Qing Dynasty[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1): 221-230.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1.020

The Fucha Family and the Initial Unification of China in the Qing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Mingfu ; 
  • Available Online: 01/01/2022
  • MSC: K249

  • In the process of unifying the whole country in Qing Dynasty, the Fucha family was an important supporter, participant and contributo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unification, members of the Fucha family fought their way across the Yellow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the coastal provinces and the mountains in the southwest provinces. In promoting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the Fucha family was tempered in the test of blood and fire, and its status was greatly elevated in the ruling group of the Qing dynasty.
  • 加载中
  • [1] 张明富.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福康安得厚赂奏请罢兵安南说辨正——以文献形成的立场差异为视角[J]. 文献, 2010(1): 159-166.

    Google Scholar

    [2] 江维祝. 福康安整顿藏军思想初探[J]. 西藏研究, 1996(3): 64-67.

    Google Scholar

    [3] 江维祝. 福康安力主重开西藏与周边邻国贸易思想试析[J]. 西藏研究, 1994(3): 40-43.

    Google Scholar

    [4] 韩茹. 略论福康安征剿廓尔喀[J]. 历史档案, 1994(3) : 97-102.

    Google Scholar

    [5] 泽勇. 略论福康安廉政爱民思想[J]. 西藏研究, 2009(6) : 105-109.

    Google Scholar

    [6] 张明富. 康乾豪门福康安世家[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Google Scholar

    [7] 富察建功. 福康安传[M]. 北京: 燕山出版社, 2019.

    Google Scholar

    [8] 刘隆有. 傅恒: 才与徳皆可圈点的满人首席军机大臣[J]. 文史天地, 2019(11): 39-43.

    Google Scholar

    [9] 孙智坤. 试论傅恒对乾隆朝安定统一的历史贡献[J]. 黑龙江史志, 2007(10): 36-38.

    Google Scholar

    [10] 李海鸿. 盛世名臣傅恒述论[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9(3): 57-66.

    Google Scholar

    [11] 孙文杰. 乾隆四十八年明亮、海禄署理伊犁将军新考[J]. 清史研究, 2021(1): 113-117.

    Google Scholar

    [12] 陈潘, 叶小琴. 沙济富察氏与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2)6-11.

    Google Scholar

    [13] 富育光. 富察氏家族与满族传统说部(上)[J]. 东北史地, 2014(2): 80-87.

    Google Scholar

    [14] 富育光. 富察氏家族与满族传统说部(下)[J]. 东北史地, 2014(3): 52-57.

    Google Scholar

    [15] 陈轶欧. 八旗满洲官宦世家考——以富察氏家族为例[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 60-64.

    Google Scholar

    [16] 鄂尔泰. 八旗通志: 初集[M]. 李洵, 赵德贵, 点校.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Google Scholar

    [17]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二)[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Google Scholar

    [18] 钦定八旗通志[G]//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第666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Google Scholar

    [19] 满汉大臣列传[G]//沈云龙.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第7辑.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74.

    Google Scholar

    [20] 钦定八旗通志[G]//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第667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Google Scholar

    [21] 康熙十三年二月乙巳[M]//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卷46. 影印本.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3205.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3692) PDF downloads(582)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The Fucha Family and the Initial Unification of China in the Qing Dynasty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Mingfu ;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nifying the whole country in Qing Dynasty, the Fucha family was an important supporter, participant and contributo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unification, members of the Fucha family fought their way across the Yellow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the coastal provinces and the mountains in the southwest provinces. In promoting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the Fucha family was tempered in the test of blood and fire, and its status was greatly elevated in the ruling group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1683年解决台湾问题,初步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清朝对全国的初步统一,是通过镇压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消灭南明诸政权,平定“三藩之乱”及统一台湾来实现的。这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清朝统治集团完成这一过程用了整整39年的时间。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富察氏家族成员骁勇善战,喋血疆场,功勋卓著。这一历史过程的顺利完成,为清朝后来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空前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清代富察氏,即辽之蒲察氏,历金、元、明,庚续不断,至清为满族八大姓之一,源远流长,族大支繁,散居各地。学者对其家族杰出人物的研究较多,比如:对福康安[1-7]、傅恒[8-10]、明亮[11]等的研究,对整个家族的研究甚少[12-15]。富察氏家族是清朝统一全国的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然学界鲜有论述。本文拟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尽量还原富察氏家族在清朝统一全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教正。

一.   镇压农民起义军中的富察氏家族
  • 清朝入关是明末清初社会矛盾的产物。没有吴三桂的乞师引诱,清朝也是会入关的。只不过路线有所不同而已。因为在明清鼎革之际,清朝密切关注关内形势,已有进取中原之志,并清醒地认识到,要夺取天下,实是与“流寇”角逐。

    清军与李自成大顺军的第一次碰撞、交锋发生在著名的山海关。这次战役对双方都意义重大,其胜负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和未来的历史走向。可惜,山海关之战李自成战败了,并由此丧失了重新组织抗击的勇气和魄力!1644年4月30日凌晨,李自成撤出北京,一路向西,逾固关,入山西。在稍事布置,留下将领防守太原、大同后,就回到了西安,欲以陕西为反清基地。清军则掌握战略主动,猛追不舍,在占领北京、攻占山西后,从北、东两面进军陕西,夹击西安。潼关、榆林、绥德、延安失陷,西安无险可守。李自成弃西安南走,东出武关,进入湖广地区。阿济格跟踪追击,李自成连战不胜,一路退却,由襄阳退至武昌,又由武昌南走,于4月下旬退至通山县,在九宫山遭遇袭击而亡。真是兵败如山倒!李自成从1644年3月攻破北京的高光时刻,到1645年5月17日殒命九宫山,仅仅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成败转换何其迅速!

    富察氏家族的不少成员自山海关之战开始,就奉朝命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其后,下山西,破潼关,取榆林,占西安,出湖广,直至李自成败亡,无役不有富察氏家族成员骁勇善战的身影。

    季尔塔巴(?—1652年):顺治元年(1644),随清军入关,参加山海关战役。顺治二年正月,攻打潼关,同纛章京阿尔津以步战破“流贼”第一、第二营[16]卷145《哈什屯》,3755

    敦拜(?-1660年):顺治元年,随清军入山海关,击李自成军,追至望都。顺治二年正月,率护军至陕州。陕州位于晋、陕、豫交界处,东据崤山,连中原腹地,西接潼关、秦川,扼东西交通之要冲,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李自成部将刘方亮领兵千余来攻,敦拜同护军统领图赖、尼堪等奋勇作战,将其击败。自成军复夜袭清营,敦拜率兵连败之,遂破潼关。李自成西安失守,由商州遁走湖广,敦拜同护军统领阿尔津等追斩自成军三百余人[17]卷25《本科里》,607-608[18]卷147《敦拜》,420-421

    费雅思哈(?—1672年):顺治元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又追败之于望都。顺治元年冬,随英亲王阿济格西剿李自成。顺治二年春,至榆林,李自成军来攻,奋前破之。至延安府,围延安城,李自成军乘夜出城突围,偕都统噶达浑败之。李自成弃守西安,南走湖广,费雅思哈追至湖广安陆、荆州、武昌等府,凡三败李自成军。复顺江而下,到达江西九江,率所部乘船追击李自成残兵,缴获船只三十[18]卷149《费雅思哈》,448-449

    安泰(?—1673年):顺治元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同多莫克图击败唐通。又追李自成至安肃,斩杀甚众。再追至庆都县。顺治二年正月,至潼关,同傅喀四败大顺军。又同巴雅喇击大顺军第一营步兵,同穆成格击大顺军第二营步兵,并败之[16]卷160《安泰》,4002

    哈宁阿(1589—1649年):顺治元年,随多尔衮入山海关,追剿大顺军至庆都,大破其众。又率噶尔布什贤兵追至真定,破之。大顺军焚毁辎重,仓皇遁走。顺治元年冬,“征流贼”至绥德州,“贼”闻风遁走,同噶喇昂邦席特库、希尔根追及败之。至延安府,城内兵出犯,与战复败之,直逼城下。李自成出遁湖广,同贾塔追击从武昌府逃出之大顺军,恰遇五名清兵为大顺军二百余人围困,遂从旁冲入战阵,将清兵救出。又同鳌拜巴图鲁包围承天府,获舟八十艘[16]卷159《哈宁阿》,3984-3987[17]卷25《阿尔都山》,627-629

    哈珠(?—1652年):顺治元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击大顺军,追至庆都县。顺治元年五月,随固山额真叶臣平定山西,在太原城下,四败大顺军。顺治二年正月,至潼关,破大顺军第二营[16]卷208《哈珠》,4792

    法特哈:顺治元年,从清兵入山海关,同叶克舒击败“流贼”。顺治二年,追“流贼”至江南池州府,“斩贼哨”,获船七只[16]卷201《索柱》,4678

    阿哈尼堪(?—1652年):顺治元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击“流贼”,复随拜音图步战败“贼”,追至庆都县[16]卷145《阿哈尼堪》,3752[18]卷136《阿哈尼堪》,195-196。顺治二年正月,在潼关击“流贼”有功[16]卷145《阿哈尼堪》,3752[18]卷136《阿哈尼堪》,195-196

    鳌贝:顺治元年,随睿亲王多尔衮进山海关击大顺军,率摆牙喇败自成骑卒,复追至庆都县击败之。顺治二年正月,在潼关击“流贼”亦有功[16]卷164《鳌贝》,4067

    布丹(?—1654年):顺治元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征李自成,先败唐通于一片石,遂入山海关,逐自成军于安肃、望都,屡战皆捷[18]卷164《布丹》,778-779

    鄂屯(?—1676年):顺治元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同参领珠玛喇击败李自成骑兵,追至望都,复败之[16]卷160《鄂屯》,4001-4002

    硕詹(1598—1662年):顺治元年四月,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击李自成军。顺治二年正月,连破自成军,克潼关,取西安[16]卷157《硕詹》,3960-3961[18]卷164《硕詹》,781-782

    济席哈(?—1662年):顺治元年,跟随清军入山海关,同都统恩格图进击李自成军,追至望都[16]卷148《季什哈》,3804[18]卷148《济席哈》,446

    除上述外,还有不少。额色黑(?—1661年):顺治元年,随清军入山海关,定鼎燕京[16]卷160《额色黑》,4101。佟济(?—1660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定都北京,皆著劳绩[16]卷159《噶布喇》,3986。石图(?—1656年):顺治元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击大顺军[16]卷208《石图》,4795。鄂内:甲喇章京。顺治元年,入山海关,进北京[16]卷201《鄂内》,4681。瓦古礼:顺治元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击大顺军,以步战败其众[16]卷209《瓦古礼》4809。鄂拜:顺治元年,随大军入山海关,击走李自成军[16]卷164《阿尔虎》,4072。瓦星阿(?—1661年):顺治二年正月,至潼关,伏击大顺军,率先冲杀[16]卷208《瓦星阿》,4083[18]卷168《额色赫》,23-24等等。共计20人。这些记载虽然简略、概括,但已粗线条地勾画出了富察氏家族成员血战山海关以及在山西、河南、陕西、湖广的各个战场驰马弯弓,奋勇争先的历史场景。

    镇压张献忠起义军、夔东十三家农民军也有富察氏家族成员的参与。顺治三年,肃亲王豪格受命进军四川,以消灭张献忠大西政权,跟随豪格出征的富察氏将领有3人,皆战绩不凡。费雅思哈(?—1672年)所部屡战皆捷,斩获无算[18]卷149《费雅思哈》,448-449。安泰部击败何进忠、张献忠军于汉中诸处[16]卷160《安泰》,4002。哈宁阿部遇张献忠兵,率军迎击,连败之[16]卷159《哈宁阿》,3984-3987[17]卷25《阿尔都山》,627-629。康熙三年(1664年),定西将军图海等奉命率军围剿活动于川鄂交界的房、竹山区的大顺军余部,进攻茅麓山。喇珠(?—1674年)率所部多次击败李来亨的义军,随众攻入茅麓山,血洗夔东十三家义军的据点王坪[16]卷208《哈珠》,4792。明末农民起义的余烬亦被最后浇灭。

二.   消灭南明政权及其他叛清、反清势力中的富察氏家族
  • 顺治二年2月,阿济格、多铎两路大军会师西安后,清廷命阿济格绥理关中,并追剿李自成;命多铎进军江南,消灭南京的弘光政权。豫亲王多铎遂返旆河南,经苏北南下。4月25日,破扬州;5月15日,进入南京。富察氏家族又开始投入新的战斗,驰骋江南水乡之地。

    安泰:顺治二年3月,向南京进发,同鄂硕率八旗噶布什贤兵之半先行,克睢宁县。比至南京,城内步兵迎战,同傅喀败之。5月,随贝勒博洛趋杭州府,同鄂硕败马士英兵。攻湖州府,同白尔赫图以云梯克其城[16]卷160《安泰》,4002

    敦拜:从大军破扬州,趋江宁。朱由崧闻讯,欲逃往芜湖,将登舟渡江,敦拜率兵赶到,同阿尔津、图赖等扼据江口,截其去路。黄得功与清军激战,中流矢死。南明总兵田雄等见大势已去,执由崧以献,弘光政权覆灭[17]卷25《本科里》,607-608[18]卷147《敦拜》,420-421

    济席哈:顺治二年,随端重亲王博洛征浙江,既下杭州,以副都统驻守。时福王朱由崧已灭,其大学士马士英、总兵方国安踞严州,纠众二万余,屡犯杭州,济席哈督兵御击,五战皆捷[16]卷148《季什哈》,3804[18]卷148《济席哈》,446[19]卷1《济什哈》,23

    阿哈尼堪:攻扬州府时,城内兵出抵御,随大兵败之。进攻常熟县,同固山额真马喇希指挥清兵,攻毁其城[16]卷145《阿哈尼堪》,3752[18]卷136《阿哈尼堪》,195-195。瓦星阿(?—1661年):进攻常熟县城,于红衣大炮击破城墙处率先登城[16]卷208《瓦星阿》,4083。鳌贝:击败弘光政权芜湖县步兵[16]卷164《鳌贝》,4067。这些材料显示,在短短的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清军即取睢宁,破扬州,占南京,攻常熟,克杭州,下湖州,势如破竹,江浙席卷而下。富察氏家族的作用不可低估。

    清军攻占浙江后,随即进征福建隆武政权。富察家族又随贝勒博洛于顺治三年进入福建,在消灭隆武政权的战役中亦多立战功。南安县隶属泉州府,他们在攻克南安县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季尔塔巴(?—1652年)同甲喇章京俄拜等并肩作战,先于泉州府多次击败唐王军队,后又击败南安县马步兵六百余人,夺门直入,攻克其城[16]卷145《哈什屯》,3755。鳌贝随贝勒博洛平定福建,同巴郎击泉州府兵,连败之。至南安县,与奇尔塔巴击败守兵,夺门直入,遂克其城[16]卷164《鳌贝》,4067。随端重亲王博洛由浙江进征福建的富察氏家族将领还有敦拜(?—1660年)[18]卷147《敦拜》,420-421、鄂内[16]卷201《鄂内》,4681、鄂拜[16]卷164《阿尔虎》,4072、西巴里(?—1678年)[16]卷208《石图》,4795等。他们在攻克福建其他地方的战斗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隆武政权于顺治三年六月失败后,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等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皇帝位,建元永历。此时,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先后与桂王政权合作,成为颠沛流离的桂王政权存在十余年之久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清廷与桂王政权的军事斗争中,不少富察氏家族成员进入中南、华南、西南,克服水土不服、作战环境恶劣等困难,鏖战于湖广、两粤、云贵的平原、丘陵和高原。

    安泰:顺治五年,从征湖广,率噶布什贤兵,在沅州、靖州等处,六战桂王杨总兵及王进才、一只虎、郝永忠等,并败之,斩杀杨总兵[16]卷160《安泰》,4002

    硕詹:顺治五年,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湖南,时衡州府为桂王军队所据。六年四月,硕詹同都统佟图赖、伊拜等自湘潭进击衡州,桂王军队于距城三十里处据桥立寨,有千余人驻守。硕詹督兵击败之,夺其寨,斩桂王总兵陶养用,遂定衡州[16]卷157《硕詹》,3960-3061[18]卷164《硕詹》,781-782

    阿哈尼堪:顺治六年八月,随郑亲王征湖广,同都统刘之源率兵趋宝庆,乘夜驰往,平明激战,歼灭王进才、马进忠部,攻克宝庆;又击破袁宗第等十营于洪江。大军入沅州,留阿哈尼堪驻守。十二月,王强等复来攻,阿哈尼堪遣署护军统领都尔德等破之于沅水,斩副将三人、士兵七百余级[16]卷145《阿哈尼堪》,3752[18]卷136《阿哈尼堪》,195-196

    敦拜:顺治十一年,李定国由广西进攻广东,清廷遣珠喇玛为靖南将军,以敦拜佐之,统兵往征。定国拥众新会,据山峪立寨,敦拜同珠喇玛至,合兵进剿,攻破新会,斩获甚众,复追至横州江岸。定国远遁,获大象16头,马200余匹,广州、雷州、廉州等三府二十五州县,悉皆收复[17]卷25《本科里》,607-608[18]卷147《敦拜》,420-421。李定国新会之战失败,不得不退回广西。其失败原因甚多,但与郑成功会攻失期不无关系。参加新会之役的富察氏家族成员除敦拜外,还有若干。鳌贝:顺治十一年,从征广东,至新会县,击李定国,同梅勒章京毕力克图、委署纛章京赖塔大败其众。追至江边,复同赖塔等击败之[16]卷164《鳌贝》,4067。莽亦禄(?—1703年):顺治十一年,随靖南将军珠玛喇征广东,李定国纠集步骑四万据新会县之山峪,列炮、象拒战,奋击之,夺山隘,定国遁[18]卷158《莽亦禄》,636-637。顺治十一年,傅达理随征广东,于新会击李定国有功[16]卷201《翁阿岱》,4673。纳考随靖南将军朱玛喇征广东,败李定国于新会县[16]卷209《纳考》,4810

    济席哈: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受命率副都统四员、护军参领八员,赴宁南大将军洛讬军前,受其节制,征桂王朱由榔。十五年,大兵由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济席哈率将士助征南将军卓卜特自广西进兵贵州,驻都匀,“降贵阳等九府、五州、十四县、十一卫”,招降桂王指挥、副将以下官千余人、兵四万零六百人,败李定国兵十万众。随大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退入缅甸[16]卷148《季什哈》,3804[18]卷148《济席哈》,446[19]卷1《济什哈》,23

    费雅思哈:顺治十三年,率兵赴湖南驻防,时孙可望居辰州,费雅思哈同都统卓罗、副都统泰什哈等由澧州、常德进征,可望弃城遁,纵火焚其船以阻追兵,费雅思哈取其未及焚者以济,追击至泸溪,“歼贼甚众”。十八年,随定西将军爱星阿剿桂王朱由榔于缅甸,缅人执由榔以献[18]卷149《费雅思哈》,448-449

    武穆笃(?—1678年):顺治十五年,随信郡王多尼征桂王朱由榔,由贵州趋云南,击败李成蛟于凉水井、李定国于双河口。进至卢噶,李定国列象阵拒战,败之;十六年,追至磨盘山又败之[18]卷138《武穆笃》,232-233

    其他尚有,如噶布喇(?—1659年):顺治九年,驻守荆州,率所部士卒在卢溪县击败郭嘉、王嘉二千伏兵[16]卷159《哈宁阿》,3986-3987[17]卷25《阿尔都山》,627-629。布尔赛:顺治十一年,从定远大将军、贝勒屯齐征湖南,击败孙可望兵于岔路口[16]卷209《布尔赛》,4810。达海:顺治十一年,从征湖南,于岔路口击孙可望,中鸟枪阵亡[16]卷145《达海》,3753。贾哈喇(?—1669年):顺治十五年,从征贵州,驻扎靖州,招降桂王总兵田国钦、黄世贵等[16]卷201《贾哈喇》,4684。伊勒慎:康熙元年,随定西将军爱星阿征云南,平桂王,效力戎行有功[16]卷159《哈宁阿》,3986-3987[17]卷25《阿尔都山》,627-629。萨穆哈:顺治十五年,随征桂王,至贵州,败敌于凉水井及鲁喀[16]卷210《吴尔东阿》,4836。有史可考者,富察氏家族成员共17人参加了讨平桂王政权的战争。其中,就某个具体战役而言,参加顺治十一年广东新会战役的富察氏家族成员即达5人之多。

    镇压叛清、反清势力,富察氏家族也出力颇多。顺治五年,李成栋、金声桓据广东、江西叛清。敦拜随征南大将军谭泰讨伐江西叛将金声桓,直抵九江城下,击败其众。金声桓与其党王得仁纠集步骑七万余众,自南昌来援,敦拜合兵奋击,败之。同时,还对金声桓军进行分化瓦解,成功招抚临江一府四县[17]卷25《本科里》,607-608卷147《敦拜》,420-421。顺治六年,姜瓖据大同叛清。费雅思哈(?—1672年)随英亲王阿济格前往征讨,掘壕围城,姜瓖步骑万余出战,费雅思哈率众予以击退。时姜瓖党羽“分踞左卫”,陷汾州,窥太原,与大同相呼应。费雅思哈先后率护军征剿,所至克捷。大同孤立无援,叛军势蹙,姜瓖部属杨振威斩瓖首出降[18]卷149《费雅思哈》,448-449。姜瓖之乱平定。参加此役的富察氏家族成员还有白亨特。他作战勇敢,清军用红衣大炮轰击左卫城,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于颓毁处登城,为战役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6]卷210《白亨特》,4839

    郑氏海上势力让清廷头疼不已。隆武政权覆亡后,郑成功奉永历年号,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富察氏家族在打击郑氏海上势力的斗争中亦多有可圈可点之处。顺治五年,郑彩掠福建,踞长乐、连江、同安、平和等县,济席哈(?—1662年)随靖南将军陈泰南征,合兵攻克[16]卷148《季什哈》,3804[18]卷148《济席哈》,446[19]卷1《济什哈》,23。顺治九年,郑成功据海澄县,平南将军金砺请增兵进剿。朝廷调江宁驻防兵二百往助,鄂屯(?—1676年)与理事官额赫理乌库理“率之以行”,至则进攻海澄东垒,三战皆捷,先后招降郑兵数千,平寨数十[16]卷160《鄂屯》,4001-4002[20]卷167《鄂屯》,15。顺治十一年(1654),喇珠(?—1674年)随大兵征福建,攻厦门。郑成功列战舰六百余艘于澄蒲嶴,喇珠同都统索浑破之[16]卷208《哈珠》,4792。顺治十六年六月,为策应李定国以解西南危局,郑成功举兵北伐,克镇江、破瓜洲,围困南京,江南震动。然由于郑成功骄兵轻敌,北伐江南失败,退回厦门。史籍中留下了富察氏家族成员参加此次战役的记录:郑成功攻江宁府,贾哈喇(?—1669年)、布尔赛随梅勒章京噶褚哈会同本地官兵连败其众[16]卷201《贾哈喇》,4684。郑成功退回厦门,清军尾随追击,妄图一鼓作气予以消灭。福建沿海战事绵延,富察氏家族成员多有参与,阵亡数人。如盖峙山之战,异常惨烈,富察氏家族阵亡3人:顺治十七年,噶布喇[16]卷159《噶布喇》,3986-3987、佟济[16]卷159《噶布喇》,3986、希佛[16]卷159《安泰》,3984-3987从征福建,攻厦门,往盖峙山,殁于阵。海澄之役,达色殉职:顺治十七年,达色随征福建,刘国轩率军万余犯海澄,达色赴援,身冒枪炮力战,闻城陷自经死,“诏如阵亡例予恤”[16]卷157《硕詹》,3960-3061[18]卷164《硕詹》,781-782。在清除“通海”人员的斗争中,富察氏家族成员也有出力。清初江南人心未稳,多与郑成功海上势力联络,互通声息。顺治十七年,给事中孙光祀、成肇毅及镇海将军刘之源、江南总督郎廷佐上疏弹劾苏松提督马逢知“阴附”郑成功,朝廷未得实情,将信将疑,命尼满(?—1669年)往江南“确审”。尼满核实,在郑成功进攻江宁时,马逢知托言招抚,“阴相比附”,“交通书信”,确有为郑成功提供军事情报之事。案情水落石出,马逢知被诛。铲除了郑成功安置在清军内部的“间谍”[18]卷137《尼满》,219-220。对清廷清除海上反清势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   平定“三藩之乱”中的富察氏家族
  • “三藩之乱”即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发动的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这次叛乱自康熙十二年(1673)始,至康熙二十年方告平定,持续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富察氏家族自始至终坚定地支持平叛。他们有的位居政治中枢,坚决拥护康熙的撤藩决策;平藩战争爆发后,复精心运筹,竭力保障平叛大军的粮草供给,并严禁地方官员借机勒索百姓,紊乱地方社会秩序。如,米思翰(1631—1674年),在“三藩”之乱爆发前,任户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他坚决支持康熙皇帝撤藩。南明政权解决以后,全国性的大规模战争宣告结束,然而新的社会问题凸显,“三藩”将弁骄纵,吴三桂“尤自恣”,成为危害清朝社会稳定和中央集权巩固的重大隐患。康熙帝久欲解决“三藩”问题。康熙十二年,尚可喜请求撤藩,归老辽东。吴三桂、耿精忠也上书请求撤藩,借此试探朝廷。康熙让户、兵二部讨论,多数认为吴三桂不可撤,撤即反;只有米思翰与兵部尚书明珠认为应该三藩俱撤,将其移住山海关外,彻底消除“三藩”势力。康熙采纳了“撤藩”的意见。吴三桂未达目的,举起叛旗,康熙命王贝勒大臣率八旗劲旅征讨。此时,又有大臣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征调大兵,军需浩繁,宜就近调兵守御。米思翰分析形势,认为,“三藩”势焰猖獗,非绿旗兵所能制,宜以八旗兵会剿。至于军需,无需他虑,内外协济可支十年。并请求“以内府所储分年拨给,复综核各省库金仓粟以时拨运”。动用中央、地方全部财力,保障战争供给。所奏悉获批准。平定“三藩”战争打响,米思翰担心地方官员以战争需求为名任意私派,增加百姓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又于康熙十三年六月偕户部诸臣上疏:“大兵剿贼,屡奉明诏,以正赋给军需,恐有司尚多借端私派,请敕各督抚严察所属,凡有供应粮饷薪刍,一切动用官帑,毋许苛派。其购自民间者,务视时价支给,勿纤毫累民。”康熙命“如议速行”。米思翰是康熙的铁杆支持者,具有和“三藩”斗争的坚强意志和能力。然天妒英才,康熙十三年十二月,米思翰忧劳成疾,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43岁[18]卷139《米思翰》,242-243。有的虽身处平凡岗位,但尽心本职工作,为平叛默默贡献力量。阿兰泰,满洲镶蓝旗人,世居赛音讷殷。初任兵部笔帖式,累迁职方司郎中。自吴三桂叛后,专司军机文檄,日夕勤劳,兢兢业业,详慎无误[20]卷180《阿兰泰》,268-270。不过,更多的富察氏家族成员是在疆场与叛军拼杀,用生命和鲜血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额司泰(?—1677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康熙命顺承郡王勒尔锦统师征讨,以额司泰参赞军务。时吴三桂已由黔入湘,攻占常德、长沙等地。军情紧急。额司泰同护军统领伊尔都齐简选精锐,星夜进发。十三年二月,抵达荆州。康熙予以便宜行事之权:“尔身在地方,倘势有难行,仍当相机调度,不必固执,虑违朕命。”[21]额司泰颇有将才,在湖广平藩前线指挥的著名战役主要有两个。一是彝陵之战。康熙十三年三月,叛将刘之复、陶继智率军万余,驾船七百余艘,直逼彝陵。为遏其北上,额司泰乃自荆州移师赴援,按地相度,出水师横江截击,炮枪齐发,大获全胜。疏入,康熙大喜,赐蟒服、克食等物,疾驰军中优劳之。二是君山之役。康熙十五年三月,清廷命攻取岳州,时尚善“部勒”水陆诸军,令额司泰统率进剿。敌船列阵洞庭湖上,“铁锁钩连”,炮火镞矢如雨。额司泰自率锐卒“冲其北”,令副将都统路什击其南,军士夺船奋进,大败吴军,追击三十余里,君山之敌皆遁,获船五十二艘,纛仗盔甲无算,擒敌一百七十余人。取得君山之役的重大胜利。额司泰“在行间久”,练兵习艺之暇,博涉兵书谋略。研究由楚入滇的进军路线,凡山川险要之地,绘制成图,悬于壁间,朝夕审玩。十六年二月,以积劳成疾,卒于军中[16]卷161《额司泰》,4026-4027[20]卷169《额司泰》,44-45

    鄂克逊(1643—1729年):康熙十三年正月,以参领衔随征吴三桂,至江西南昌。时三桂军已攻陷龙泉县,吴三桂部将陈升、总兵陈邦俊占据石灰澳隘口,敌副将刘鸣赞占据山都澳、黄世标占据河塘澳,拥众万余,各立营垒,互为犄角。清军分队进击,鄂克逊在夺取石灰澳隘口后,乘胜攻破山都、河塘二澳敌垒,敌众溃遁,追击二十里,直抵曹林,焚其粮糗,获器械无算,收复龙泉。十五年四月,吴三桂将领高大杰率兵三千据守吉安北关,施放枪炮,鄂克逊攻破其垒,夺其关城,敌众奔溃,乘胜掩杀,追至吉安城下,填濠毁墙,攻克吉安府城。克吉安后不久,与吴将马宝、韩大任数万众激战于螺子山,鄂克逊突前冲击,身受数创,所乘马中枪倒毙,鄂克逊坠地,大呼跃起,徒步杀死数人。后见有敌骑花马者,夺而乘之,击敌益力,“殿后以还”。十七年二月,韩大任自万安退走福建,鄂克逊与将军额楚分路进剿,败敌于汀州之老虎洞,焚其营寨,歼敌六千余;七月,随征南将军穆占进攻湖南,时护军统领拉赛、署前锋统领萨克察被围于永兴,粮弹匮乏。七月初八,穆占令鄂克逊送米四十四船,火药一船,接济永兴城内兵丁。鄂克逊于二更领众至城下,拉赛害怕是奸细,不敢打开城门。鄂克逊于城下彻夜鏖战,次日天明,方才放入。初十日,复带空船杀出,并生擒敌千总一员,兵士三名,送至辰州穆占军前斩之。十八年二月,从将军穆占向永州进发。二十二日,遇吴将郭应辅兵于狮子岭,鄂克逊率众击败之,追杀十余里,斩首六百余级。二十六日,复大破吴将张祖法兵,复长宁县城。又于白水等处屡败敌众,斩获甚多。三月,至永州,敌于浮桥列阵拒战,鄂克逊奋勇入阵,夺取浮桥,大败敌兵,复永州府。十九年十月,进征贵州。初八日,至新田卫,击走吴将韩天福,复新田卫城;十一日,攻镇远,鄂克逊领兵为头队,吴将张祖法、杨永宣等设立三营拒战,连战二日,敌势不支,夜半遁去。鄂克逊率兵追击,攻克偏桥、兴隆二卫。穆占令鄂克逊袭取重安江浮桥,鄂克逊四更驰至,杀走敌兵,然桥板已去其二。鄂克逊立即修理桥板,大军得济,进取平越,抵贵阳,敌众宵遁。二十年二月,大兵攻克新县,鄂克逊追击敌兵,斩获甚众。旋复普安州,进入云南,围省城。二十一日,吴将胡国柄率众万余,列象阵以拒,鄂克逊奋勇当先,冲入敌阵,手斩胡国柄,敌遂大溃,追杀至城下,擒获无算。寻夺取桂花寺等处,昆明城破,吴世璠自刎死。“三藩”遂告平定。鄂克逊胆识兼具,是一员猛将,从江西、湖广、贵州,一路打到云南,“出征诸处,共计破贼一百六阵,克复二十一城”[16]卷145《鄂克逊》,3764-3767[18]卷139《鄂克逊》,246-247,战功赫赫。

    武穆笃: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命贝子傅喇塔为宁海将军,武穆笃为前锋统领,由浙江进攻福建。十一月,至台州,耿军将领鲁实、陈理列营黄瑞山,武穆笃偕副都统吉尔塔布、提督塞白理奋击败之。十四年八月,清兵至凉蓬隘口,杀敌伏兵几半,耿军夜遁。武穆笃与提督段应举、护军统领费雅思哈等追击,收复黄岩县城;九月,进军上塘岭,耿军将领曾养性纠集水陆三万大军拒战,武穆笃统领前锋冲击,大败之,身被数创,擒斩敌军官六十余,获甲械无算,收复太平、乐清、青田三县及大荆、盘石二卫;十五年八月,自处州启行,至云和县石塘岭,其地当温州入闽要冲,“敌据险守”。傅喇塔檄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夺其山寨,命武穆笃与费雅思哈等统率援兵乘大雾直捣敌巢。十七年七月,因创发卒于军[18]卷138《武穆笃》,232-233

    莽亦禄(?—1703年):康熙十三年,署护军统领,随征湖广。十五年三月,由石首县进军太平街,敌兵八千拒战,同护军统领伊勒都齐夹击败之,斩首百余级,敌遁回营。复随贝勒察尼分兵夹击,阵斩三百余人。十九年十一月,随征南将军穆占进攻贵州,收复靖远、清平及平越府。时吴世璠据贵阳,其将韩天福据新添卫,莽亦禄与前锋统领萨克察巴图鲁等领骁骑击败之,殪贼千余,追奔三十余里,乘胜攻克龙里县,进迫贵阳。吴世璠遁,遂克贵阳,并复威清、敷勇、平坝、镇西等卫及定番州城。二十年正月,进军平远州,世璠将领高起隆、夏国相、王永清、杨应选、张足法、侬朋、王会等拥众二万据城拒战,莽亦禄与副都统花色等统前锋护军奋击之,自午至酉,斩级千余。王会降,高起隆等遁,招抚军官三百四十四员,士兵三千零七十人,收复平远。三月,同游击王成功领兵四千追剿逸敌张足法等,阵斩千余人,坠崖死者无算。旋收复黔西、大定诸城,擒世璠巡抚张维坚等斩之,遂入云南,围省城。十一月,吴世璠自杀,云南平。莽亦禄“才品优长”,“实心效力”[18]卷158《莽亦禄》,636-637,平藩之役屡建奇功。

    图世锡(?—1722年):康熙十三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吴三桂,据平凉反,四处攻伐,陕西危急。图世锡随贝勒董额进讨。至平凉府,王辅臣列阵拒战,图世锡奋勇击之,面鼻皆被创。没过多久,又与王辅臣战,大破其众,得头等功牌。十九年,至四川,闻敌兵围永宁,率兵往援。未至而永宁已陷,撤师以还,图世锡独殿后[16]卷160《安泰》,4002-4003

    官布:康熙十三年,以委署护军,随征耿精忠,至江西,在建昌府南康县等处,屡败敌兵。十七年,进征广东,随将军莽依图等败敌于韶州。十九年,至广西,败敌于柳州。二十年,进征云南,破黄草坝,抵昆明城外[16]卷210《官布》,4842。在行间击敌多立功勋。

    阿尔虎(?—1677年):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吴三桂骁将王屏藩和投吴叛清的四川总兵吴之茂,由四川窥伺陕西,陕西提督王辅臣举兵叛清响应。署副都统阿尔虎同振武将军坤巴图鲁率兵御敌。十四年二月,阿尔虎率兵五百守宝鸡。五月,敌兵七百余由凤县来犯,阿尔虎遣兵击败之,阵斩四百余级,生擒叛军总兵刘偶三。八月,康熙命将军佛尼勒分兵六百令阿尔虎统辖,严防栈道诸险要。阿尔虎尽心职守,九、十月间,先后在仰天池、益门镇等栈道口却敌,使敌不敢出栈道。十五年,大军克平凉,阿尔虎随将军穆占移师湖广。十六年,战殁长沙[16]卷164《阿尔虎》,4072[20]卷173《阿尔护》,138-139

    托罗(?—1674年):康熙十三年,随简亲王喇布征吴三桂,至江西,在吉安府螺子山,与三桂将韩大任军作战,殁于阵[16]卷210《吴尔东阿》,4836

    萨穆哈:康熙十三年,从征耿精忠,至浙江,败敌于金华府等地方,俱有功[16]卷210《吴尔东阿》,4836

    尼喀纳:康熙十三年八月,从征耿精忠,随定南将军希尔根至江西建昌府,败敌帅李茂珠、李复生等于钏鼓山,并败连塘口、马安寨贼兵。十六年十月,三桂将马宝等领兵万余,分五路进犯韶州,尼喀纳随镇南将军莽依图“败贼有功”。十八年二月,随都统勒贝等至广西,败吴世璠将吴世琮兵六千。十九年六月,复败吴世璠将范齐韩、詹仰等兵于柳州陶屯。二十年,随征南大将军赖塔进征云南。正月,破何继祖等于石门坎;三月,复破敌于黄草坝,直抵昆明城。尼喀纳“并在行间有功”[16]卷169《尼喀纳》,4152

    另外还有:康熙十三年,喇珠(?—1674年)从征吴三桂,卒于岳州军中[16]卷208《哈珠》,4792。康熙十七年,西巴里(?—1678年)从征吴三桂至湖广,攻岳州府力战阵亡[16]卷208《石图》,4795。康熙二十年,察穆布、桑格袭、常寿随征南大将军赖塔平定云南,夺石门坎、黄草坝,攻克昆明城,俱有功[16]卷209《察穆布》,4823;卷201《贾哈喇》,4684;卷202《季什哈》,4679。等等。明确记载,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的富察氏家族成员达17人。

四.   清统一全国时期的富察氏家族评价
  • 根据《八旗通志》的统计,直接加入清朝统一全国这一历史进程的富察氏家族成员,共49人。当然,这只是获得爵位和担任较高官职的富察氏家族成员,未具入史条件和资格者肯定远远大于此数。这49人可以视为清统一全国时期的富察氏家族的代表。他们在清朝对全国的统一过程中,有的身居庙堂,出谋划策,贡献智慧,为清廷决策提供参考;有的披坚执锐,驰骋疆场,浴血奋战,摧锋陷阵;更有的置生死于度外,杀身成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勇气和执着有力地推动了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也演绎出了人生的不朽与精彩。

    富察氏家族成员大多能征贯战,英勇无畏,纵马驰骋。在清统一全国时期,其战斗的足迹遍布黄河上下、长江两岸、濒海各省以及西南的崇山峻岭,包括一片石、山海关、安肃、庆都、望都、真定、大同、太原、潼关、榆林、延安、绥德、平凉、西安、宝鸡、永宁、襄阳、茅麓山、荆州、承天府、夷陵、武昌、九江、龙泉、吉安、建昌、南康、池州、睢宁、扬州、江宁、芜湖、常熟、杭州、湖州、金华、缙云、台州、黄岩、云和、南安、泉州、汀州、长乐、连江、同安、海澄、厦门、岳州、君山、沅州、靖州、永兴、永州、长沙、衡州、宝庆、洪江、泸溪、新会、韶州、柳州、辰州、都匀、新田、镇远、龙里、平远、贵阳、偏桥、兴隆、新县、普安、黔西、大定、凉水井、磨盘山、黄草坝、昆明等上百个地方,经历的大小战斗不下数百次。不少人身上布满了枪箭伤痕!更有的为了统一永远地失去了生命!据统计,在清统一全国时期,富察氏家族或阵亡,或积劳而逝,或卒于军中者共12人:顺治十一年,达海中鸟枪阵亡于岔路口;顺治十六年,噶布喇阵亡盖峙山;顺治十七年,佟济、希佛与郑氏激战盖峙山,殁于阵;郑经等攻海澄,达色力战赴援未果,城陷自经,诏如阵亡例优恤;康熙十三年,米思翰为平藩忧劳成疾病逝;托罗阵亡吉安螺子山;喇珠卒于岳州军中;康熙十六年,额司泰积劳成疾,卒于湖南前线;阿尔虎攻长沙殁于阵;康熙十七年,武穆笃创发卒于福建征耿军中;西巴里力战岳州府阵亡。也许,他们舍生忘死,在主观上只是为了效忠清朝,但客观上却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富察氏家族在推动国家统一进程的同时,自身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得到了淬炼,他们的地位在清统治集团中获得了较大提升。据统计,在清统一全国时期,富察氏家族晋爵一等阿达哈哈番者4人:鄂内、哈宁安、哈珠、鳌贝;二等阿达哈哈番4人:傅达理、瓦星阿、噶布喇、托罗;三等阿达哈哈番3人:季尔塔巴、法特哈、瓦古礼;拖沙喇哈番9人:季尔塔巴、贾哈喇、哈珠、纳考、布尔赛、鳌贝、常寿、官布、萨穆哈;一等子爵1人:敦拜;三等男爵2人:济席哈、费雅思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1人:阿哈尼堪;三等阿思哈尼哈番1人:喇珠;云骑尉3人:布丹、鄂屯、硕詹;拜他喇布勒哈番8人:白亨特、佟济、石图、察穆布、布尔赛、桑格袭、特密猷、尼喀纳;一等轻车都尉1人:鄂拜。晋官太子太保2人:敦拜、额色黑;大学士1人:额色黑(保和殿);尚书3人:济席哈(刑部)、阿哈尼堪(礼部)、米思翰(户部);护军统领2人:费雅思哈、额司泰;都统1人:希尔根;副都统9人:庄图、莽亦禄、布丹、安泰、喇珠、鳌贝、鄂拜、讷秦、阿尔虎;前锋统领2人:武穆笃、佟济;协领1人:鄂屯;参领2人:达色、鄂克逊;侍郎2人:硕詹、尼满;位列议政大臣3人:额色黑、费雅思哈、米思翰。有的既有官职,又有爵位;有的一身兼有数职。整体地看,和清朝崛起时期的富察氏家族相比,进入政权中枢、获得高级别官职和爵位的人明显增多,富察氏家族在这一阶段已经进入了她的发展时期。

    最后,还应提到,富察氏家族参与了对农民起义军的镇压,双手沾满了起义军的鲜血,无疑蒙上了历史的污点。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民起义军在完成了推翻腐朽的明王朝的反动统治后,他们已失去了先进性,自身无法再前进一步以担负重建统一的使命。分析当时的几种政治军事势力,重建统一的使命必然落在清王朝的肩上。农民起义军的被镇压似是历史进入新阶段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富察氏家族的所为只是有意或无意地顺应了时势而已。

Reference (21)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