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2 Volume 48 Issue 3
Article Contents

ZHANG Xiaogang, CHEN Nian, NIU Yudong. Connotation Sublimation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and the Ways of Implementa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3): 53-64.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3.005
Citation: ZHANG Xiaogang, CHEN Nian, NIU Yudong. Connotation Sublimation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and the Ways of Implementa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3): 53-64.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3.005

Connotation Sublimation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and th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01/05/2022
  • MSC: D63, R193

  •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clearly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Healthy China Strategy. Protection of the health of all the people is afundamental goal of building healthy China, which embodies the fundamental stan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that the people are the center.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CPC and the government insisted on the supremacy of the people and sublimate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healt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VID-19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yinsisted on the supremacy of life and sublimated the concept of life cycle in the rescu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t all costs. Theyput people's health in the first priority and sublimated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from "no disease is healthy" to "holistic health". As the fight against the pandemic has achieved major strategic results, the connotation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has been expanded and sublimat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Againstthe background of normalized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way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is seen in the following measure.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ath of health and health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health care. We should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adhere to the equal emphasis 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further enhance people's sense of happiness. We should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respond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people's rights ofsafety and health.
  • 加载中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2016-10-25)[2021-09-18].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5/c_1119785867.htm.

    Google Scholar

    [2] 申曙光, 马颖颖. 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论纲[J]. 改革, 2018(4): 17-28. doi: 10.3969/j.issn.2095-1507.2018.04.010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3] 禹华月. 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及实践路径浅探[J]. 湖南社会科学, 2020(3): 165-172.

    Google Scholar

    [4] 朱光明, 谭相东. 关于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几点思考[J]. 东岳论丛, 2018(7): 149-154.

    Google Scholar

    [5] 韩喜平, 孙小杰. 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J]. 前线, 2018(12): 54-57. doi: 10.3969/j.issn.0529-1445.2018.12.013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6] 王文娟, 付敏. "健康中国"战略下医疗服务供给方式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6): 58-61.

    Google Scholar

    [7] 顾昕. "健康中国"战略中基本卫生保健的治理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 2019(12): 121-138.

    Google Scholar

    [8] 岳经纶, 黄博函. 健康中国战略与中国社会政策创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179-187.

    Google Scholar

    [9] 张新宁.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习近平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4): 18-22.

    Google Scholar

    [10] 姜长云, 姜惠宸.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检视[J], 管理世界, 2020(8): 8-18.

    Google Scholar

    [11] 冯正直, 柳雪荣, 陈志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心理问题特点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 109-115.

    Google Scholar

    [12] 唐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社区治理挑战应对: 基于城乡规划与公共卫生视角[J]. 南京社会科学, 2020(3): 8-14.

    Google Scholar

    [13] 江宏飞, 高建平, 周伟. 公共卫生事件下中医药应急科研体系的构建——基于中医药应对新冠疫情的案例分析[J]. 科研管理, 2020(9): 160-169.

    Google Scholar

    [14] 王义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6): 20-27.

    Google Scholar

    [15]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8.

    Google Scholar

    [16] 燕连福, 王芸.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 23-30.

    Google Scholar

    [17] 王彦峰. 健康是生产力[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72.

    Google Scholar

    [18] 秦书生, 王曦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逻辑起点、核心内容及重要意义[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1-10.

    Google Scholar

    [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Google Scholar

    [20]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 人民日报, 2012-11-16(2).

    Google Scholar

    [21] 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N]. 人民日报, 2020-01-21(1).

    Google Scholar

    [22] 习近平.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09-09(2).

    Google Scholar

    [23]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N]. 人民日报, 2020-06-08(10).

    Google Scholar

    [24]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EB/OL]. (2019-07-15)[2021-11-28]. http://www.xinhuanet.com/2019-07/15/c_1124755126.htm.

    Google Scholar

    [25]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 人民日报, 2020-02-15(1).

    Google Scholar

    [26]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 (2019-07-15)[2021-11-15].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Google Scholar

    [27] 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N]. 人民日报, 2020-02-11(1).

    Google Scholar

    [28] 张云飞, 曲一歌.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系统抉择[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23-32.

    Google Scholar

    [2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 人民日报, 2020-02-04(1).

    Google Scholar

    [30] 李慧. 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3): 96-101.

    Google Scholar

    [31] 贾绍俊, 胡菊华. 互促与同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健康"维度[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1): 29-34.

    Google Scholar

    [32] 张云飞.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健康[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0(1): 32-33.

    Google Scholar

    [33] 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0(6): 616.

    Google Scholar

    [34]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 人民日报, 2016-08-21(1).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3801) PDF downloads(430)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Connotation Sublimation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and th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clearly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Healthy China Strategy. Protection of the health of all the people is afundamental goal of building healthy China, which embodies the fundamental stan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that the people are the center.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CPC and the government insisted on the supremacy of the people and sublimate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healt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VID-19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yinsisted on the supremacy of life and sublimated the concept of life cycle in the rescu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t all costs. Theyput people's health in the first priority and sublimated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from "no disease is healthy" to "holistic health". As the fight against the pandemic has achieved major strategic results, the connotation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has been expanded and sublimat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Againstthe background of normalized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way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is seen in the following measure.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ath of health and health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health care. We should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adhere to the equal emphasis 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further enhance people's sense of happiness. We should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respond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people's rights ofsafety and health.

  • 健康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标志着“健康中国”已经从建设任务提升至战略任务,此后在国家顶层设计中又明确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1]。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学界也从各个向度对健康中国战略展开了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和基础。新时代人民的健康需求转型升级、健康风险模式发生转变、新型城镇化迅速推进、医药科技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而我国之前在健康领域取得的成绩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医疗基础、物质基础、科技基础和制度基础[2]。二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健康中国战略包含着“健康人民观”“健康发展观”“健康整体观”“健康实践观”等丰富内蕴[3]。三是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重点。强化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健康服务质量和推动健康科技创新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4]。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对策举措。以“大健康、大卫生”为理念基础,扩展健康服务内涵; 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机制; 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5]。五是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方式。政府应合理界定医疗服务、重新审视公民属性、创新医疗服务提供方式[6]。六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推进基本卫生保健治理创新。要在决策权、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收入来源与补偿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方面推进治理变革[7]。七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与中国社会政策创新的关系。要积极探索运用社会政策促进健康的创新路径,拓展社会政策的领域,进而构建起促进全民健康的中国社会政策体系[8]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一场防控疫情的人民战争,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学界对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给予了极大关注,从不同视角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习近平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重要讲话的阐释。习近平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系列讲话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思想武器,体现了集中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依法防控、正面宣传等重大原则[9]。二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要强化底线思维,推动属地管理责任“下沉”和实施机制强化,要注意补好应急管理“软实力”短板,提升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领导的应急管理素质,优化统筹协调能力[10]。三是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心理干预问题。有关卫生部门在统筹心理服务工作及干预时,应更多地侧重和集中在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在心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动态监测[11]。四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社区治理。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突破口,也是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优化城乡空间建设的重要抓手[12]。五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快中医药研发问题。中医药深厚的医学积累为应急科技攻关提供了支撑,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是加快研发速度的关键,中医药企业较强的生产能力是科研成果广泛应用的保障[13]。六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抗疫成就彰显了“四个自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折射了社会主义文明、东方文明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14]

    综上可见,学界已从不同角度对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但立足于“大健康大卫生”的广阔视野,把健康中国战略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行对接研究进而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成果,则少之又少,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基于此,本文以人民健康为切入点,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力求准确而深入地阐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健康中国战略内涵升华的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具体实施路向,为推动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行稳致远献计出力。

一.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问题,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重要位置。健康中国战略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健康论述之大成,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5],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兴盛都要有健康体魄的国民作支撑,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总阀门,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尽管有诸多因素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但不可否认,健康状况的好坏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自然因素,最终都要归结到个体身上,各种外在因素的变化有时会引起个体健康状况的改变,从而影响人的发展,因此,任何个体的全面发展都要以身体健康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强健体魄作保障。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学说,追求全民健康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执政为民的具体呈现。党始终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视作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致力于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健康; 改革开放后,党对人民健康以及卫生事业重要性的认识愈加深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厘清健康本质,坚持健康优先,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方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到全民健身再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无不表明党对人民健康的认识经历了从“无病即健康”到“整体身心健康”再到“全球健康”的巨大飞跃,健康中国建设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概言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旨归”[16],映衬出中国共产党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守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 人的健康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关。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经济问题,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靠人,这就需要保障和维护人的健康,人是否健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人的健康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经济社会发展则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健康发展有机统一,把保障人的身体健康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目的。

    一方面,必须承认健康对物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健康就是生产力”[17],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生产力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中,生产力构成对象主要包含具有劳动技能且拥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以及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在这三者中最活跃、最重要、最具创造力的要素就是具有劳动技能且拥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劳动者的身体状况,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的确就是一种生产力。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联系与交往日益广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互为作用,健康问题不再只是个人问题,而是关乎全球能否全面可持续发展、人类是否健康生存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物质财富上量的积累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健康环境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因而其中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药品、医疗卫生条件、运动设施等经济社会的内在因子,也必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多更优的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和健康条件,进而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此外,经济社会发展还能够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社会环境,因此“引导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的绿色发展,逐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18]显得刻不容缓。

  • 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健康与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永恒追求,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也是体现国富民强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健康问题,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不断探索发展健康经济,既要保证经济发展在平稳健康中运行,使经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有机统一起来,同时又要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健康生活需求。

    健康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拥有健康身体是人们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中国梦,而中国梦的基本要义就是实现人民幸福,这就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9]370,健康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标志,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实现人民的健康梦,只有拥有健康体魄,才能让每个人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工作,才能真正促成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中国梦。当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加之医疗卫生领域暴露出一些问题,人们对健康安全的关注度持续增高,渴望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日渐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由此人们考量和判断事物的标准也更多地表现为对健康水平、健康质量的关注和要求。从追求较高物质水平到提升精神文明水平,再到普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高质量高水平的健康生活新业态逐渐成为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认知和无限憧憬。

二.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要义得以全面升华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国共产党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啃硬骨头”的责任担当直面健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1],把优先发展人民健康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擘画出建设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21]。在抗疫大战中,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要义得到有力拓展和全面升华,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鲜明体现。

  • 个人身心健康是个体立身之本,全民健康则是立国之基,人民对健康的追求在党的执政理念中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是把人民至上落到实处的生动范例。建设健康中国既是一种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和根本目的,其本质内涵就是要保障各民族、各地区全体人员的健康,核心是实现人民健康。在此次抗疫大战中,健康中国战略一直贯穿于疫情防控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加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积极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一方面,党中央始终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依托人民力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健康第一的理念,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信念贯穿于联防联控的始终。一是充分信任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蕴藏着巨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把疫情防控阻击战称之为全国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高度自信,也说明人民群众是防控疫情的坚强主体。与此同时,党还高度重视并加强舆论工作,努力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防控,发挥全体人民的主体作用。二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勠力同心奋力打赢疫情阻击战,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按照中央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全国各族人民展现出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强大凝聚力与团结力,社会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和先进集体,“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22],这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最令人难忘也最令人感动的抗疫画面。大批城市清洁工、快递人员、公安干警以及医疗物资行业从业人员舍弃春节假期,奔赴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医院作为抗击疫情看得见的主战场,以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李兰娟等为代表的广大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奋战在前线阵地,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更是在短短的10多天时间内紧急建成,并迅速投入使用。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用自己的“小爱”凝聚成帮助他人的“大爱”,人们通过捐钱捐物、勇当志愿者等多种方式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在全球疫情仍然十分严峻之时,我国却在2020年“3月18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首次实现零报告。至19日,湖北省以外省份连续7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可以这么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以优异果决的表现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另一方面,党以实际行动确保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疫情防控举措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让广大群众对维护和覆盖全人群身心健康有了更切肤的认识。在医学专家明确发出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风险后,党中央第一时间郑重表示要把人民生命健康、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前提下迅速采取坚决果敢措施,一手抓全力抢救患者,一手抓严防疫情蔓延。党中央果断决定,“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23],关闭了进出湖北的各个通道,武汉全城封闭,打响了保卫湖北、保卫武汉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例报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由此进入了不同程度、不同周期的工作“封闭模式”,在党中央运筹帷幄和周密部署之下,形成了中央统筹全局、地方各级政府积极配合、各司其职、上下协调、运行高效的疫情防控格局,各地均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方式方法来抗击疫情。面对疫情,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不放弃、不遗漏任何一个中华儿女,对内把每一个感染新冠病毒的中国公民的医疗救治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由中央财政兜底,实行全程免费救治,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对外则向海外华人发放健康包等基本医护用品,关心每一个同胞的健康安全。可以说,在整个疫情防控中,党始终秉持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维护和覆盖全人群健康为着力点,贯彻全民健康至上理念,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做出各项决策部署,所采取的各项硬核措施无不展现出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的初心,切实兑现了人民群众平等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庄严承诺,有力地促进了全体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健康中国战略着眼于从衣食住行等领域出发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致力于为每个人提供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形成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模式,进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24]。全周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着力点,它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但并不强调平均发力,而是针对孕产期、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不同阶段人群的健康特点提供不同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旨在保障不同人群不同阶段的健康。党中央把人民生命价值摆在至高位置,这与健康中国战略的价值旨归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22]在抗疫大战中,党中央自始至终秉持生命至上原则,想尽一切办法抢救患者生命,把全周期健康理念落实到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是坚持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保障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诉求,党首先就要全力回应和满足人民的关切和诉求,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体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抢救人民生命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疫情暴发之初,一方面党中央以坚决果敢的气魄决定“封城”甚至是特定时期的“封国”,致使经济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休眠”状态,这实际上是以牺牲国家经济利益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同时,配之以延长假期、严格控制人员流动等强有力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取得显著成效,大大降低了感染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境外人员来华,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隔离、医学追查、核酸检测等,很多行业的跨国贸易被迫延迟甚至中断,使得短期内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但党和政府却果断立足于人民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立场,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放置于其他一切利益之上。

    二是将“生命至上”原则落实到各项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生命权是人的一切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益,失去生命权其他任何权利都变得毫无意义。只有坚持生命至上才能够将人民至上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发展。健康发展与生命安全密不可分,生命安全是人生幸福的保证,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逾越的根本前提。疫情暴发后,党中央按照生命至上的原则部署防控措施,综合统筹各方力量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同时,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力亲为,先后深入到社区、医院、疾控中心等一线阵地了解情况,运用线上线下各种方式慰问参与防控的各类工作人员和广大患者,送去党中央的关心和爱护。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准确分析国内外疫情形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针对边境城市、入境人员等关键区域和重点人群,严防死守,以抓实抓细的严谨工作作风,不懈怠、不松劲,严格做到标准不降、要求不减,坚决守护好防控成果,全力维护人民生命安全。

    三是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病人的生命。面对疫情,党中央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最优资源集中汇聚到相关救治医院,对重、中、轻不同程度患者实施“一人一策”,明确强调不放弃任何一个年龄段患者的生命,上至耄耋老人下到襁褓幼儿都得到全力救治。全国各地尤其是湖北省和武汉市使用最先进设备、调动最优秀人才、汇集最紧缺物资最大限度地抢救患者,并承诺由国家承担各种救治费用。譬如“一位70岁老人身患新冠肺炎,10多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终于挽回了老人生命,治疗费用近150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23],据有关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 624亿元”[23]。概言之,党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担当精神把抢救人民生命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与病毒斗争、同时间赛跑,竭尽全力拯救每一个生命,用实际行动印证全生命周期中每一阶段人群的生命安全无高低贵贱之分,对所有人(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再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都一视同仁。全生命周期无论处在哪一阶段都始终要秉持生命至上原则并真正落实到健康服务工作中,重点防控重大疾病,全力救治、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全方位干预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凸显出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使生命至上理念成为全社会、全体人民的重要价值取向。

  •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25]人民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中心内容,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是党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全面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中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其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6],旨在全面提升人的健康水平,使人民的健康程度达到甚至高于世界发展水平。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攀升,身体健康不再局限于“无病即健康”,而是包含生理心理、健康环境、保障服务等各领域在内的整体健康,当然还有部分群众对健康理念认识仍然困囿于“躯体不得病”的传统观念。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把全力保障人民健康摆在突出位置,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给予极大关注,在此过程中出台和落实一系列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方针政策,努力优化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力保障人民整体健康中升华全面健康理念。

    一是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地位。全面健康首先要坚持健康优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无论是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还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中国共产党都高度关切人民身体健康问题,制定的各项疫情防控决策和举措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27]在抗疫大战中,党和政府的各项治理方略和应对举措不仅着眼于当前的疫情防控,还注重建立健全人民健康生产体系,关注人民的生活环境、医疗需求等,竭尽全力将所有患者安置在医疗条件相对更好的医院集中救治,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努力建构全方位、系统性、有保障、人人共享的健康运行机制。在抗击疫情中“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2万余人,累计治愈出院8 000余人、转院3 500余人,实现‘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23],许多医院均把“宁可床位等人,不让病人等床”作为救治工作的重要准则,使患者救治率大幅度提升,真正把病有所依、病有所治落到实处。总之,在疫情防控中,党和政府的所作所为都是把人民健康置于一切利益之上,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拥有健康体魄、享有健康服务、过上健康生活,进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二是强调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心理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内容,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在内一切要素的正常状态,良好的健康状态对激发潜能、成就事业具有积极作用。传统观念中,有些人认为“无病即健康”,其实这只是躯体健康,还应重视心理健康。当前,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也不够健全,部分领域甚至还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然而健康心理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心理健康自然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之义。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强调要关注和了解心理健康,重视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党和政府为此先后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重点关注在疫情中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人群,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心理干预与调节,提升人民心理健康素质,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是不断普及健康生活。全面健康除保障和满足个体内在身心健康外,还需要不断改善影响健康的外在因素。健康生活方式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身体疾病、增强体质的重要一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提高健康认知,加强对疾病等健康问题的预防,懂得更多的健康保护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不断提升人的健康技能,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从全球视野看,世界各国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面对疾病、疫情等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每个国家都应当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符合全球化时代人类健康的需求,因为从本质上讲,建设健康中国是一种更加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健康生活方式,它力求通过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去保护生态环境,进而把健康理念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中,“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8]。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29],注重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运用各种手段全面推行安全健康教育,严格落实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家庭与个体的健康危机意识,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地认识和防控疫情,在全社会努力倡导健康行为准则,对不健康行为方式进行有效干预和指导,采取科学手段预防疫情,增强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促使他们保持健康行为,拥有健康体质。在疫情防控中,全体人民的健康理念正逐渐由“个体健康”转向“社会整体健康”再到“全球健康”,在思维方式上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了更深切的认同感。

三.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进一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路向
  • 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影响人民健康的各种因素错综复杂,新冠疫情不时在局部区域多点暴发、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仍较为严峻,这也表明我国在公共卫生治理以及健康产业领域还存在短板。为此要进一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健康方针,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尽可能满足人民身心健康需求,保障人民安全健康,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 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前进道路,无论多么美好的愿景都难以实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保障人民安全健康、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从实践中来又必然回归到实践中去,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也在实践中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攀升,人们对健康领域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但仍有少部分人存在不正确的健康理念; 二是卫生治理水平整体不高,健康产业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卫生疾控体系、分级分类针对重点人群的治理和服务亟待增强; 三是保障健康的屏障建设工作力度不够,这既要求提高群众内在的预防意识,又必须保护和创造健康的生态外部环境。因此,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19]371作为基本准则,立足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着力解决健康产业中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全社会力量,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首先,要秉持科学的健康理念,把握重点找准动力。实现全民健康是一场涉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要达成这一目的,就必须把握和践行正确的健康理念。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保障人民健康在思想认识上的创新升华,“大健康”不仅包涵身心健康,更涵盖生态环境等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的领域,追求个体的身体、心理以及整体自然社会环境的完全健康; “大卫生”是在大健康基础上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健康的各项体制机制,深化健康服务,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紧紧围绕每个人最关心、最直接的生老病死等问题,关注各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因素,以加强预防为主,以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核心要义,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力求对人进行全面呵护,因此要把这一理念贯彻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持续不断地推进基础健康建设。此外,狠抓基层治理、加强健康中国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重点工作之一。卫生健康领域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的排头兵,要重视和加强培养党的基层干部,保障基层干部合理待遇,提升基层干部办事能力,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基层卫健队伍,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排忧解难。同时还应看到,创新是实现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动力,要把改革创新放在发展健康产业的首要位置,优化政策、健全机制,按照健康优先、改革创新、公平公正、科学发展的原则不断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其次,提升卫生健康治理水平,促进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给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比较重视健康产业发展,健康产业能够拉动消费、促进就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在医疗行业、健康管理咨询等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领域尚有巨大发展空间,是一种复合型、阳光型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产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健康产业必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使得广大群众更加关注卫生健康领域,渴望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为进一步提升卫生健康治理水平,要加大力度推进疾控体系的发展完善,关心关爱广大医护工作者,加快药品疫苗的研发应用,加强与社会健康产业相关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健全医疗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卫生健康政策; 要“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30],高度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尤其注重强化对孕幼、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健康服务,加快构建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促进健康产业全面发展,让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高质量的健康生活。

    最后,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健康方针。做好预防工作既要增强全体人民的健康预防意识,又要不断创造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健康生态环境。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全体人民健康预防意识。预防工作要坚持全民行动,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要重视疾病防控,树立全面防控意识,坚持将预防意识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少年儿童的主动预防意识要从早抓起,注重家庭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学校健康卫生工作,把健康预防知识融入日常教育,继续把改善儿童营养项目等抓细、抓实,通过持续不断的健康教育引导年轻一代成长成才。要把增强人民身体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强化全民健康教育,持续优化防治策略。另一方面,要花大力气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环境与健康密切相关,“生态健康是人民健康的基础保障”[31],保障人的生命安全首先就要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健康,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增强民生福祉,要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发展之路。当前,“由生态环境因素引发和导致的疾病,尤其是流行病,是当今社会亟待有效化解的重大公共卫生课题”[32]。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再次警示我们:必须重视和保障生态环境健康,解决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统筹推进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建设。从我国长远发展大计看,建设健康生态环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推进绿色发展,走环境与经济协调统一的健康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危及人民生命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建造宜居美丽家园。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医药卫生领域存在部分药品价格偏高,超出人民群众承受范围,医疗药品、医疗技术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现代医学的普及冲击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的特色、优势发挥不突出,创新力不足,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暂未完全落实,部分地区对中医的地位、作用认识模糊,定位不准,使得中医在整体医疗系统中发展不平衡; 医疗人力资源在培养、选拔、管理、晋升、奖惩制度上缺乏韧性; 公益性、普惠性的健康服务体系,兜底性医疗保障服务等亟须完善的问题。抗疫以来,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西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3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循序渐进,以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化解医患矛盾,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首先,要继续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卫生事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础性事业,要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完善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提升在医疗资源、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方面的建设水平,使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推动构建运行高效的现代医疗管理体系; 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办医,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助力、人人享有的社会医疗体系,推进医养结合,大力促进医疗公平,使全民享有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公共服务体系。

    其次,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与发展。中医承载着千百年来古人圣贤的智慧与经验,它不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系统、科学的药理体系,实现民族复兴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着实现中医药复兴。推动中医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关键是要努力促成中西医结合,积极开展中西医交流活动,推动二者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要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提高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鼓励传统中医药创新发展; 要大力突出中医药特色,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宣传中医健康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神,使中医学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实现传统中医现代化。

    再次,要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培养和建设一流医护队伍。人才资源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医护队伍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有责任、能力强的专业医疗队伍势在必行。要通过专业训练,加强教育和培养,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 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健全考核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供最优医疗服务。

    最后,要逐步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保障人民健康必然要求优化健康服务,当前影响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的因素还很多,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譬如健康服务与健康保障质量欠佳,健康服务理念框架与完整的健康服务链尚未完全形成,健康管理机构统一标志有待规范等,都表明优化医疗健康服务势在必行。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核心,以公益性与便利性相结合为原则逐步完善健康保障,使人民真正享受到优惠或免费的健康公共服务。从病有所医、吃得放心、老有所养等不同层面入手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食品健康、生态环境健康等,努力形成全民覆盖、城乡统筹的医疗健康体系,完善和落实健康保障兜底政策,为实现全民健康提供坚实后盾。

  • 公共卫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健康的重要防线,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对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破坏,因此建构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刻不容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的短板和缺陷暴露出来:譬如某些应急管理措施在监测、救治、重建等具体环节实行过程中存在着各个部门职责不清的情况,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不够强,预警机制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公开性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29]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必须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的安全健康权益。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充分说明健康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或区域问题,更是一个全球问题,要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沉着应对和处理各类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健全安全健康工作格局,积极推进安全健康建设,尤其要把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根本抓手常抓不懈。要紧紧扭住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各种消极因素,深入解决制约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在预防监测阶段,事前要提高技术应急能力; 事中做好伤员安置、救治工作,进一步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建立多元协同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事后夯实人、财、物的重建工作,着力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法惩治危害人民安全健康的各种违法活动,提升全社会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意识,既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又要注意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构建科学高效、运行有序的应急管理体系。要强化决策执行力和贯彻力,坚持高效有序的集中统一领导,既要强化中央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监督落实等职责,又要调动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都能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其次,要健全社会突发预警机制,提高全民突发应急能力。实现全民健康必须以人的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安全为基点,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是一种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健康的社会生活是指人们拥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自然与社会发展; 健康的社会安全生产则是指把对人类健康不利的行为降至最低,为人们提供更安全可靠产品,保障人们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使每个人拥有健康体魄、享有健康服务、过上健康生活。构建全社会突发预警机制,提高全民突发应急能力是人们进行社会安全生产生活的重要环节。同时,健全社会突发预警机制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科学完善的预警机制能够准确有效、便捷灵敏地捕捉各种危险前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因此,健全社会突发预警机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不断创新理念思路、手段方法,培养专业人才,组建应对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队伍,确保应急管理体系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运行,做到在岗有责、在岗负责、在岗尽责,努力建成高效科学地应对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各种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就个体而言,人人都要主动契合国家安全发展需求,增强忧患风险意识,提高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不断提升自身应急能力,统筹自身安全与公共安全,进一步增强防范与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四.   结语
  • 人民健康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多次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4]。健康中国战略立足于实现全民健康,着眼于解决人民健康领域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需求。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在抗疫大战中,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要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升华,人民群众的生命、价值、尊严得到全方位呵护与保障,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整体身心健康的美好愿景必将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转变为现实。

Reference (34)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