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5 Volume 51 Issue 1
Article Contents

LIU Dongxu, HUANG Rongsheng. An Analysis of the Dialectical Logic Implied in the Discour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elf-revolu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5, 51(1): 29-40. doi: 10.13718/j.cnki.xdsk.2025.01.003
Citation: LIU Dongxu, HUANG Rongsheng. An Analysis of the Dialectical Logic Implied in the Discour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elf-revolu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5, 51(1): 29-40. doi: 10.13718/j.cnki.xdsk.2025.01.003

An Analysis of the Dialectical Logic Implied in the Discour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elf-revolution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01/01/2025
  • MSC: D26

  •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dialectical logic contained in the party's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the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system. As the discourse expression of the party building theory and knowledge system of Chinese Marxism,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contains multiple dialectical logic such as "inside and outside", "before and after", "feeling and reason", and "knowledge and action". "Inside and outside" is the spiritual realm of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reflecting the party's consci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ive world, showing the will and character of the Party to consciously transform the objective world. It is the unified expression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discourse of the party transforming the subjective world and the objective world."Before and after" is the words of self-revolution, answering why the party has succeeded in the past, showing how the party can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in the future. It is the combin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before and after" discours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Feeling and reason" is the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to clarify the party's deep feelings of the people, which is to reveal the profound truth of the Party's planning. It is the fusion and expression of people's emotion and profound truth of "emotion and reason" discourse."Knowledge and action" is the presence of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reflecting the party's own knowledge of the law of governance, and the Party's action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Party self-governance. It is the unity of the express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between knowing and acting.

  • 加载中
  •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24-07-22(1).

    Google Scholar

    [2] 齐卫平. 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与全面从严治党[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8): 4-10.

    Google Scholar

    [3] 周良书, 李泽宇. 从"人民监督"到"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演进逻辑[J]. 甘肃社会科学, 2023(5): 19-27.

    Google Scholar

    [4] 丁俊萍, 叶子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生成理路、内容体系与时代价值[J]. 治理研究, 2024(4): 114-127.

    Google Scholar

    [5] 黄蓉生, 马欧阳.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相互性特征及其彰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4): 91-103.

    Google Scholar

    [6] 刘红凛, 胥壮壮.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内容结构与建构理路[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3(4): 45-53.

    Google Scholar

    [7]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N]. 人民日报, 2017-05-18(1).

    Google Scholar

    [8] 叶一鸣, 王世谊.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话语生成、结构要件及优化理路[J]. 江海学刊, 2024(3): 152-162.

    Google Scholar

    [9] 赵付科.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的出场语境、内涵意蕴与建构路径[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4(4): 30-38.

    Google Scholar

    [10] 陈建兵, 高镜雅. 新时代"革命话语"的"出场"及其重大价值[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 158-166.

    Google Scholar

    [11] 赵绪生.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1): 48-57.

    Google Scholar

    [12] 罗永宽, 蓝天.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话语的建构与拓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4-24.

    Google Scholar

    [13] 王建国, 田娜. 从"中国化"到"中国话": 百年大党革命话语的变与不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3): 18-26. doi: 10.3969/j.issn.1000-2456.2021.03.004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14] 王海军, 郑阳.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建构及其叙事实践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9): 68-74.

    Google Scholar

    [15] 蒯正明, 艾磊.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的生成逻辑、内容体系与当代价值[J]. 教学与研究, 2024(4): 73-81.

    Google Scholar

    [16] 潘莹莹. 超越与重塑: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叙事的逻辑机理与路径建构[J]. 社会主义研究, 2024(1): 25-32.

    Google Scholar

    [17] 赵庆寺.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话语建构[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4(7): 34-41.

    Google Scholar

    [18] 岳奎.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的内涵意蕴、实践样态及深化路径[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3(7): 63-71.

    Google Scholar

    [19] 樊士博, 齐卫平.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时代理由与话语建构[J]. 青海社会科学, 2023(2): 5-12.

    Google Scholar

    [20] 潘文娇, 王刚.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的理论内涵、历史演进和时代要求[J]. 南京社会科学, 2024(6): 9-17.

    Google Scholar

    [21] 肖光文, 李晓曈.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与路径遵循[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1-8.

    Google Scholar

    [22] 王海军. 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的多重意蕴: 逻辑演进、建构路径与价值旨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5): 15-22.

    Google Scholar

    [23] 王海军.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多维探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2(6): 104-115. doi: 10.3969/j.issn.1000-5420.2022.06.012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24] 袁柏顺, 李娟.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转换进路[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4): 10-19.

    Google Scholar

    [25] 高立伟, 何苗.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构建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10): 35-44.

    Google Scholar

    [26]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 人民日报, 2019-03-02(1).

    Google Scholar

    [27] 习近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 求是, 2013(1): 3-7.

    Google Scholar

    [28] 习近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3-03-18(1).

    Google Scholar

    [29]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8-01-06(1).

    Google Scholar

    [30]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以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N]. 人民日报, 2020-01-09(1).

    Google Scholar

    [31]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 人民日报, 2017-10-26(2).

    Google Scholar

    [32] 张灿, 王萌萌.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建构的逻辑向度[J]. 理论导刊, 2024(6): 9-13.

    Google Scholar

    [33] 习近平. 论党的自我革命[M].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23: 325.

    Google Scholar

    [34] 丁长艳, 程竹汝.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强规范性特征[J]. 科学社会主义, 2023(5): 54-61.

    Google Scholar

    [35] 肖光文, 董晓乐.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的提出依据、历史嬗变和价值意蕴[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2023(4): 33-41.

    Google Scholar

    [3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 2021-11-17(1).

    Google Scholar

    [37]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7-02(2).

    Google Scholar

    [38]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N]. 人民日报, 2023-01-10(1).

    Google Scholar

    [39] 杨俊. 不断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J]. 人民论坛, 2025(1): 15-18. doi: 10.3969/j.issn.1004-3381.2025.01.003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40]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 人民日报, 2022-01-12(1).

    Google Scholar

    [41] 习近平.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J]. 求是, 2024(6): 4-7.

    Google Scholar

    [42] 王文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勇于自我革命[J]. 人民论坛, 2018(20): 26-27. doi: 10.3969/j.issn.1004-3381.2018.20.008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43] 陈松友, 宁新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内在特质、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J]. 理论与改革, 2025(1): 28-41.

    Google Scholar

    [44] 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N]. 人民日报, 2015-07-02(1).

    Google Scholar

    [4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N]. 人民日报, 2022-06-19(1).

    Google Scholar

    [46] 习近平.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150.

    Google Scholar

    [47] 沈传亮.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4): 28-38.

    Google Scholar

    [48] 习近平.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 2017-12-02(2).

    Google Scholar

    [49]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N]. 人民日报, 2019-06-26(1).

    Google Scholar

    [50] 习近平. 牢记初心使命, 推进自我革命[J]. 求是, 2019(15): 4-9.

    Google Scholar

    [51] 李文瑞. 以自我革命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独特优势与实现机制[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4(8): 73-82.

    Google Scholar

    [52] 肖光文. 百年来党以"第二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的历史演进、基本特征及当代启示[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3): 1-10.

    Google Scholar

    [53] 习近平. 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 求是, 2019(2): 4-10.

    Google Scholar

    [54] 段妍, 段丽君. 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关系与协同路向[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6): 5-13.

    Google Scholar

    [55] 齐卫平. 廉洁文化: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J]. 理论与改革, 2024(1): 1-13.

    Google Scholar

    [56] 习近平.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 求是, 2019(19): 4-15.

    Google Scholar

    [57] 张海涛.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的关系辨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4(3): 52-61.

    Google Scholar

    [58]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157.

    Google Scholar

    [59] 郭鹏, 宋秦.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6): 9-16.

    Google Scholar

    [60] 蒋占峰, 赵澜鑫.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塑造政党形象的具体呈现、功能释放与深化路向[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1): 1-10.

    Google Scholar

    [6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Google Scholar

    [6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1年版)[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37.

    Google Scholar

    [6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39.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232) PDF downloads(143)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An Analysis of the Dialectical Logic Implied in the Discour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elf-revolution

Abstract: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dialectical logic contained in the party's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the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system. As the discourse expression of the party building theory and knowledge system of Chinese Marxism,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contains multiple dialectical logic such as "inside and outside", "before and after", "feeling and reason", and "knowledge and action". "Inside and outside" is the spiritual realm of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reflecting the party's consci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ive world, showing the will and character of the Party to consciously transform the objective world. It is the unified expression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discourse of the party transforming the subjective world and the objective world."Before and after" is the words of self-revolution, answering why the party has succeeded in the past, showing how the party can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in the future. It is the combin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before and after" discours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Feeling and reason" is the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to clarify the party's deep feelings of the people, which is to reveal the profound truth of the Party's planning. It is the fusion and expression of people's emotion and profound truth of "emotion and reason" discourse."Knowledge and action" is the presence of self-revolution discourse, reflecting the party's own knowledge of the law of governance, and the Party's action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Party self-governance. It is the unity of the express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between knowing and acting.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识,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管党治党的政治自觉,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自我革命的新思想新观点,为自我革命话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党的执政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革命话语以“自我革命”为核心范畴,是系统反映党的建设思想理论、价值理念及实践行动的一系列话语集合,产生了强大的话语震慑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西方舆论的挑战与威胁。有鉴于此,探析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辩证逻辑,就成为破解中国话语“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播困境的必然要求,既有助于增强自我革命话语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又有助于塑造党的光辉形象。

一.   学术史梳理与问题提出
  •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自我革命”。以此为标志,国内学界开启了对自我革命理论来源、内涵蕴义、践行路径等议题的研究。研究者认为,自我革命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2];自我革命是“革故”与“鼎新”的统一,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核心蕴涵[3];自我革命的核心要义是自我批判、自我审视、自我改造,目的就在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4]。百余年来,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彰显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全面性、党的社会革命的引导性、党的事业发展需要的时代性等鲜明特征[5]。深入推进自我革命,要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6]。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7]学界关于自我革命话语的研究随之展开。据中国知网篇名检索,截至2025年2月15日,“自我革命”有4 327条学术期刊文献,其中“自我革命话语”49条。经过梳理发现,当前学界对自我革命话语的研究主要涉及三类议题。

    其一,关于自我革命话语出场语境的研究。话语是在特定语境下由话语主体表达和建构生成的。中国共产党系统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成自我革命话语的出场语境[8]。这一出场语境包含理论、现实与实践三重维度,分别对应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探寻破解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时代答案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从历史逻辑看,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的出场是对“革命”话语的回溯与坚守,旨在永葆党的革命精神,批判和回应“告别革命”,“使人们对‘革命’的认识重新回归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原则”[10]。但既有成果并未阐明革命话语和自我革命话语的联系与区别。从时代逻辑看,自我革命话语的出场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相适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识[11]。这一显著标识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理论升华,更是对党百余年来自我革命话语的赓续,“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发展与完善”[12]

    其二,关于自我革命话语内涵的研究。自我革命话语是党的建设知识体系的表达形式,包含“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双核话语,是对“阶级革命”“不断革命”“改革创新”等话语的丰富与拓展[13];自我革命话语以“四个自我”为目标追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原则统领,以为人民谋福祉为价值立场[14];自我革命话语体现了党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是导向话语、价值话语和方法话语的整合,“丰富发展了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15];自我革命话语遵循党建话语的叙事逻辑,既展现出推进社会革命的宏大叙事意义,“又在微观叙事中传达出政党自我革新、身份认同的现实要求”[16];自我革命话语的叙事风格具有通俗化的特点[17],新时代党以富有亲和力的叙事表达向党内外讲述自我革命的成效与理念,“达到了共同行动的效果”[18]

    其三,关于自我革命话语建构路径的研究。建构自我革命话语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要聚焦话语本身回答党的建设的具体问题[19];既要提升言说主体话语表达的能力,又要以不断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20];既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又要科学确立自我革命话语的叙事方法、叙事内容、叙事平台[21];既要拓宽自我革命话语的世界视野,又要遵循科学方法原则[22],“推动传统话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具有强大说服力和传播力”[23]。这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务必强化自我革命话语的阐释宣传,增强话语言说的感召力和亲和力,推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视域融合[24]。这不仅是为了破除西方政治话语的藩篱,更是为了提升党建话语的影响力和穿透力,以更好地传播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声音[25]

    纵观学界已有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对自我革命话语进行了广泛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从研究主题看,当前研究侧重阐释自我革命的基本原理,而对于自我革命话语的研究尚未深入展开。多数学者主要从党史党建学视域进行解读,将自我革命话语视为不证自明的应然存在,致使深入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研究成果不足。第二,从切入视角看,问题意识仍有不足。自我革命话语区别于西方政党话语,这在学界已形成共识,但未能聚焦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回答。虽然在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西方意识形态观念方面成效显著,但一些成果仍主要依赖西方政党话语范式,未能充分揭示自我革命话语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第三,从理论解析看,自我革命话语形态研究的系统性不足。这体现为当前研究主要着墨于自我革命话语的个别概念或命题判断,体系化和学理化的研究不多,未真正实现对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内涵意蕴、逻辑机理、时代特质的良好解答。尤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尚未发现有直接对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辩证逻辑进行整体性阐释和系统性论析的研究成果。

    基于此,本文尝试突破传统研究视角,融合多学科视域,沿着话语概念、话语出场、话语表达、话语在场的整体性思路架构,深度剖析党的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内与外”“前与后”“情与理”“知与行”等多重辩证逻辑,为构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话语权提供思想资鉴。

二.   “内与外”: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概念的意蕴彰显
  • 话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策略和沟通工具,“是一种外在表达形式,它承载着特定的思想价值理念”[18]。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即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即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与外”共同作用的结果。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内与外”辩证逻辑是由其话语概念所决定的,并通过话语概念来表达和呈现。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内与外”的辩证逻辑体现为:于“内”而言,映射党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境界;于“外”而言,昭显党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意志品格;于“统一”而言,是党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内与外”话语的统一表达。

  • 主观世界是话语主体通过感知、分析和理解等认知环节而形成的精神世界。“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是对我们党管党治党实践的理论升华”[9],生动映照出党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崇高精神境界。一方面,自我革命话语彰显党对党性修养的锤炼。党性修养是党员的立身之本,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精神特质与高尚品德,“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26]。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如“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和管理全过程”“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等,要求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面对利益诱惑坚守底线,敢于向歪风邪气亮剑。这“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将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的提高落实到行动上”[14],体现了党改造主观世界的高标准、严要求,展现出一种永不止步、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自我革命话语映射出党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自我革命话语始终贯穿着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追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例,党强调“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7],这一话语蕴藏着党以创新理论武装自身的政治自觉,彰显了党捍卫真理、守正创新的精神风貌,为共产党人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提供了根本遵循。正是从这一维度上说,自我革命话语具有“刀刃向内”的属性,在传播与叙事过程中,影响并塑造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它要求党员干部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思维,丰富知识素养,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信仰,学深悟透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秉持勇于修正错误的思想自觉,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持续改造主观世界。

  •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对,意指在人们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集中体现为引领和推动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革命的高级形式,社会革命以政治革命为自己开辟道路”[15],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紧密相连、相互促进。自我革命话语作为党在自我革新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表达体系,深刻昭显党推动社会革命的卓越品格。一是坚定的目标导向。党推动社会革命有着明确且崇高的目标,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8]。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口号,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奋斗”的号召,再到新时代“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宣示,党在不同阶段的自我革命话语都与社会革命有着紧密关联。党清醒认识到,只有不断通过自我革命保持自身先进性与纯洁性,才能凝聚起社会革命的磅礴力量,无论遭受多少困难与挫折,都决不偏离既定方向,彰显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意志。二是无畏的担当精神。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也是党推进社会革命的重要保障。社会革命不是自在自为的,“党的自我革命是推动社会革命的前提与基础,规定着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19]。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自我革命话语,如“要做好工作就要担当作为”“敢于闯关夺隘和攻城拔寨”“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等,体现了党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精神气质,激励全党以更加高昂的斗志自觉投身于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社会革命的时代主题。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和更加艰巨的任务,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直面现实问题,发扬斗争精神,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29],实现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重塑与拓新,充分凸显党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强大意志和坚定决心。

  • 首先,自我革命话语“内”的表达展现党改造主观世界的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30]。“四个自我”是自我革命话语的核心表达,是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在彼此配合、协调联动下构成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17]。在此基础上,党凭借自身力量破除僵化思想,推动理论创新,提升全体党员的思想境界,形成了积极改造主观世界的良性循环,为持续的自我提升指明了方向。其次,自我革命话语“外”的表达展现党改造客观世界的坚定性。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推动和引领社会革命,必须持之以恒、全力以赴。自我革命话语强调依据社会革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形势任务和时代主题,不断强化和巩固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诸如“永葆蓬勃朝气”“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等话语,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最后,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辩证统一于自我革命话语表达中。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革新与社会的变革始终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党在带领人民推进社会革命的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自我反思与行动自觉,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作风修养、道德境界和德行品格,积极探索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相互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赓续革命话语中正式提出“自我革命”这一命题,并在多个场合不断深化话语内涵、扩大话语范畴,“赋予了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的内涵”[25]。在自我革命话语辐射下,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愈发坚强有力,成功推动客观世界的深刻变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1],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31],形成“伟大社会革命”与“伟大自我革命”相统一的话语表达。总之,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具有“内”“外”及其统一的三重意蕴,它是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意蕴的科学表达,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自我革命话语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三.   “前与后”: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出场的历史贡献
  • “前”指过去,“后”指未来,“前与后”是过去与未来的辩证关系。在话语叙事中,历史、现实与未来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连接、彼此贯通的。话语虽然是对过去的陈述,但目标却指向现实和未来,是理解现实和未来的一把钥匙。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不仅昭示了历史前进的逻辑,“还规约着现实和未来‘向何处去’的奋斗目标”[32]。纵观党的百余年历史,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标志,自我革命话语回答了党过去为何能取得成功,指明党未来如何取得更大成功,是过去与未来“前与后”话语的结合表达。这既是党的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辩证逻辑,更是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出场的历史贡献。

  • 话语是政党回溯历史和发展沿革的重要载体,能够通过概念、命题、判断等语言符号呈现政党历程。在历史学领域,话语被视为一种历史分析方法与工具,用于辨析政党“话语概念的出场、变迁及其与实践的互动规律”[13]。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光辉历程,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航道上不懈前行,相继创造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历经岁月的洗礼与革命的锻造,中国共产党至今风华正茂,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3]。这一话语既是对党的鲜明特质的有力确证,也是对党的历史的深情回溯。随着话语阐发的深入,特定的时间背景和行为主体逐渐被隐去,如在“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汇聚激浊扬清的强大正能量”“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等话语中,作为“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传统文化内蕴的责任规范与现代政党治理需求融合生成的”[34]自我革命,被进一步确证为党的独特优势,表征中国共产党的特有属性和行为状态,衍生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语义。自我革命话语逐渐从党内规制的单一范畴中突破出来,进入到更广阔的理论、文化和意识形态空间,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着力点,与中国共产党革命、领导和执政的话语叙事相联通,蕴含着更丰富的对中国之治、中国共产党之治的肯定性、建设性价值赋值[35]。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明确指出“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36],赋予自我革命话语以更为深厚的历史延伸性、时间记忆性以及更为强大的辐射性,有力解答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缘何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篇章,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话语是历史记录的重要工具,是具体实践活动中的语言,“表征着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延续”[20]。自我革命话语的出场,正是在历史中确证自我身份和自我经历,“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37]。如“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不变色”“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向前”等话语,不仅明确了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更勾勒出自我革命的未来图景,展现出党对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高瞻远瞩。如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自我革命话语更是成为党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挑战的思想旗帜。“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锻炼提高”等话语,告诫共产党人务必从党的建设的客观实际出发,遵循规律、精准谋划、化危为机,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则明确了自我革命的斗争方向,是对“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的回答,要求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38]。“三个严”与“长期坚持”相互照应、相互衔接,实现了从国家治理到政党治理的视域延伸,从战略和策略的维度诠释了党的自我革命的目标指向,阐明了党以恒久决心和独特智慧成功找到未来如何取得更大成功的答案,由此凸显自我革命在管党治党中的关键作用。展望未来,随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逐步推进,自我革命话语也将不断丰富和深化。它将引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优化自身建设,“以此来保持党的性质宗旨、信念信仰、初心使命,保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39],以更高的执政水平、更强的凝聚力,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下更为辉煌的篇章,持续书写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史诗。

  • 首先,自我革命话语“前”的表达内蕴着党过去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的密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过去缘何能够披荆斩棘,就必须将历史的时针向前拨转,探寻和领会百年大党引领时代发展的密钥。以党百余年来的奋斗历程为参照系,自我革命话语秉持回望历史与反思历史相统一的理念,强调自我革命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40]的独特优势、鲜明品格、强大动力。这不仅道出党始终能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缘由,更从大历史观的宏大视野深刻阐明党依靠自我革命取得成功的真理。其次,自我革命话语“后”的表达指引党未来迈向更大成功的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1]。在此“党领导的社会革命迈上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展现新气象”[41]之际,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引领党深切感受和精准触摸自我革命的脉动,稳步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最后,自我革命话语是“前与后”的结合表达。例如,“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29]这一话语,就是在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既要以过去为“营养剂”,铭记党的自我革命的光辉历程,善于从过往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又要以未来为洞察时局的“望远镜”,把握历史规律,洞察历史大势,增强未来发展的预见性与前瞻性,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把稳前进方向,在革故鼎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保持敢闯敢拼的精神动能,激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而奋斗的信心与决心,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   “情与理”:党的自我革命话语表达的独特品质
  • 通常而言,独特品质指的是一事物具有的鲜明特质或特殊品性,是区分不同事物的重要标志。“情”即“情感”,是人们通过感觉、体验、表达等认识过程而展现的心理状态,涵盖了情绪、情趣、气质、精神等方面。而“理”是指事物所蕴含的事理、学理与道理。话语表达如果只强调陈情不免会流于庸俗;反过来说,如果只强调说理而不陈情,又难免会影响话语的接受度与传播效果。只有实现陈情与说理的有机融合,方能使话语更具有历史穿透力和现实感染力。党的自我革命话语阐明党深厚的人民情感,揭示党谋事的深刻道理,充分凸显出“情与理”融合的独特话语品质。

  • 情感是特定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既能反映个体的主观感受,又能折射国家或政党的价值立场。人民情感是共产党人内心深处最坚定、最深厚的情感,这源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私的博大情怀”[42]。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无论历经多少曲折磨难,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勠力同心。从“鱼水关系”“公仆关系”,到“工具与使用者”“孺子与牛”,再到“人民就是江山”“人民至上”,党的全部政治话语都是在为人民发声,这是党的深厚人民情感的表达,也是自我革命话语的独特品质[43]。一方面,自我革命话语并非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44],向世人昭示党的人民立场;“进行自我革命也要注重依靠人民,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帮助解决自身问题”[45],表达党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敬仰和尊重之情;“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1],深刻体现党对人民群众所忧、所问、所盼的深切关怀。另一方面,自我革命话语坚持大众化的叙事方式,饱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自我革命话语作为党的建设思想理论的话语呈现,具有区别于日常话语的政治性与学理性。若只坚持宏大叙事,很容易让民众在理解上产生隔阂,难以引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只有将自我革命话语以形象化、通俗化的方式传达给人民群众,才能拉近党同人民群众的情感距离,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话语阐释自我革命。比如用“疮疤”“作秀”“猎狐”“失修”“破窗效应”“拜码头”“搭天线”等通俗话语,揭露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及其根源;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表达自我革命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还引用中国古典词语,将自我革命妙喻为“正本祛害”,“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46]。这些话语朴实无华、生动具体,极具感染力和亲和力,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深奥走向深情,让党的政治话语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 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不仅是为了陈情,陈情的目的在于更有效说理。说理的成效取决于能否把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陈述和呈现出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对自我革命话语的阐发和运用,是以“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即党的谋划方向,这是关乎党朝着何种目标奋斗和为谁奋斗的重大议题,本质上是对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拷问,由党的性质宗旨、政治纲领所决定[47]。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48]。这是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确立的初心使命,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需要明确的是,党的初心使命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延续,过去守住了不等于现在守得住,现在守得好不等于将来守得牢。“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49]这种精神,是经常对是否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信念的反躬自省,是一旦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果断整改的政治自觉,更是不忘初衷与来路的深厚情怀。如若缺乏彻底的自我反思精神,自我革命就难以聚焦自身,党的初心使命亦会蒙尘褪色。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地创新自我革命话语,保持自我革命精神,目的就在于革弊立新、清除顽疾,实现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初心使命恒久坚守。“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50],揭示了党谋事成事的深刻道理,是党不断拓新历史伟业的内在动力。

  • 首先,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的陈情显示党要干什么的情感底色。在自我革命话语中,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重要脉络,“呈现出彰显党的性质与宗旨的具有代表性的话语符号”[25]。诠释党谋事的道理,就是要以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语言阐释和传播党的思想理论,真切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与愿望。党的自我革命话语,诸如“下大力气拔‘烂树’”“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开启全天候探照灯”等简洁明快、亲切自然,道日常情、说身边事,体现出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深厚情感,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干什么的情感底蕴。其次,自我革命话语的说理表征党的人民情感的政治高度。人民情感是中国共产党真挚情怀的深厚沉淀,自我革命话语在陈述党谋事成事的道理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1],如“自觉拜人民为师”“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展示了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导向。最后,自我革命话语是“情与理”的有机融合。自我革命话语的陈情是说理的前提与基础,自我革命话语只有立足群众日常生活表达党的人民情感,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要干什么”的政治认同,从而提升话语的公信力、解释力、说服力。自我革命话语的说理是陈情的升华与保障,自我革命话语阐明的党的人民情感需要不断总结与概括、凝练与升华,上升到党“谋事成事”的高度,才能增强说理的成效。这表明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既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情感温度,又有高瞻远瞩的说理效度,是党性和人民性的完美融合,体现了自我革命话语“情与理”融合的独特品质。

五.   “知与行”: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在场的目标取向
  • 目标取向是指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实践主体为达到某种境地而坚持的方向或标准。“知”即“认识”,“行”即“实践”,“知与行”即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话语作为话语主体对特定对象的认知与描述,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由此形成“知与行”的辩证逻辑。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知与行”的辩证逻辑彰显的是自我革命话语的目标取向。具体而言,自我革命话语体现党对执政规律的洞知,反映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是“知与行”的合一表达。

  • 执政规律是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执政体制、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等的必然联系。对于政党而言,深刻认识并严格遵循执政规律,是实现长期稳定执政的必要前提[51]。“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52],自我革命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实践中形成的,凝聚着党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洞知。一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政权更迭的反思。回溯中华民族各个时期政权的循环往复不难发现,一个政权的兴衰存亡必有其内在规律,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实现由内而外的变革始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历史关照现实,反思和总结中国古代政权兴衰更替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总结分析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是要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工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借鉴。”[53]这一重要论述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脉络与党百余年自我革命历程紧密相连,表明自我革命话语是对党自身执政规律的认知与总结,更是对共产党人的告诫与警醒,要求其必须“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解决长期执政面临的风险考验”[54],“用党的自我革命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又一个答案,突出的贡献是在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上形成原创性的理论成果”[55]。二是镜鉴世界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纵观世界政党,无论是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还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政党,在经历较长时间执政后,绝大多数都丧失了执政地位。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史上,苏联共产党的败亡是影响世界政党格局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苏联解体从反面为中国共产党敲响警钟,要求务必总结经验教训,以维护自身的领导力和执政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意识形态、政治生态、理想信念、人民立场、改革发展等维度指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不就是这个逻辑吗?”[56]为了避免重蹈苏联共产党的覆辙,筑牢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我们党时刻铭记惨痛教训,将自我革命话语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高度予以筹划和部署,着力解决话语博弈中的“失语”与“塌陷”等问题,把自我革命话语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表达,体现出党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洞知的高度自觉。

  • 话语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和表达,话语的生成和演变离不开社会实践。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体现出对于追求自身宗旨信仰而付诸管党治党实践的价值预设”[57]。“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58],深刻表明自我革命话语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理论升华。在思想建设层面,党通过自我革命话语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这一话语,不仅是理论上的指引,更是党推动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与政治觉悟的行动号角。从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的培训课程,到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学习交流,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学习研讨,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思想根基。在组织建设方面,“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一自我革命话语,转化为党在干部选拔任用、培养管理等多方面的具体行动。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严格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加强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注重干部的培养锻炼,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59]。在作风建设领域,党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自我革命话语为引领,持续发力整治“四风”问题。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到一系列正风肃纪行动的开展,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行动彰显了党对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决心,体现了自我革命话语在作风建设中的强大推动作用。通过党内集中教育,塑造中国共产党“先锋”“奋斗”“智者”“公仆”的正面政党形象[60]。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紧密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环节,从思想到行动,从组织到作风,从制度到监督,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着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成为党在新时代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显而易见,自我革命话语由全面从严治党“倒逼”出场,归根结底旨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首先,自我革命话语的“知”蕴含党洞知执政规律的科学性。洞知并把握执政规律,是政党掌握历史主动、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基石。诸如“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等自我革命话语,既秉持对传统的传承,又紧密立足当下现实;既积极借鉴世界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又深度总结自身的宝贵经验,促使党在充分把握执政规律与执政方式的基础上,以主动求变与积极应变的精神和勇气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其次,自我革命话语的“行”蕴含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果敢性。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必须始终保持果敢坚毅的斗志。自我革命话语强调永葆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61],提醒全党务必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方向。最后,自我革命话语是“知与行”的合一表达,它既倡导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知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规律,又着重强调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必须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62],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实现“认知执政规律”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构互动,“知与行”合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内出现的割裂自我革命话语“知与行”的现象,如有的偏重“知”,注重“知先行后”,有的偏重“行”,注重“行高于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63],强调自我革命话语“知与行”的整体性,清晰阐明了为何要实现两者合一的问题,要求必须自觉深化对党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以知行合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六.   结语
  •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内与外”“前与后”“情与理”“知与行”等辩证逻辑,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生动诠释了自我革命话语的内涵意蕴、历史贡献、独特品质以及目标取向,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鲜明凸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话语的创新特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全媒体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引发话语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的深刻变革,不断加速话语叙事的“去中心化”进程,话语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由“独角戏”转向“大合唱”。在此背景下,深化对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辩证逻辑的研究,要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不同群体对自我革命话语的关注点与接受程度,同时融合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更全面深入地解读辩证逻辑,挖掘其在不同社会场景下的实践价值,进而提升自我革命话语在新时代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引领力,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话语支撑。

Reference (63)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