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0 Volume 45 Issue 4
Article Contents

Shi-lan LUO, Da-jun ZHANG. On Structure and Questionnaire of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5(4): 68-74. doi: 10.13718/j.cnki.xsxb.2020.04.013
Citation: Shi-lan LUO, Da-jun ZHANG. On Structure and Questionnaire of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5(4): 68-74. doi: 10.13718/j.cnki.xsxb.2020.04.013

On Structure and Questionnaire of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

More Information
  • Corresponding author: Da-jun ZHANG
  • Received Date: 07/04/2019
    Available Online: 20/04/2020
  • MSC: B841

  • In this study, the basic meanings and structural dimensions of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 have been defined, and a questionnaire been compli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sychometri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 questionnaire is a four-dimension structure, including eight factors. The first dimension is honest behavior, including the factors of honest, good manners; the second dimension is steadfast work, including factors of serious order and solidarity; the third dimension is healthy living, including factors of cherishing life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health; and the fourth dimension is autonomous learning, including factors of diligent study and focusing on adherence.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30 items, and CFA shows that the scale has good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tool for assessing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
  • 加载中
  • [1] 赵振杰.浅论习惯养成的教育学意义[J].教育探索, 2004(6):62-64. doi: 10.3969/j.issn.1002-0845.2004.06.028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2] 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0.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0-2010083900.htm

    Google Scholar

    [3] 闫书广.素质教育实施的路径之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1(6):31-32. doi: 10.3969/j.issn.1674-5884.2011.06.011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4] 张淑红.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 2015(29):250-251. doi: 10.3969/j.issn.1674-9324.2015.29.118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5] 苏爱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 29(7):12-14. doi: 10.3969/j.issn.1002-1477.2013.07.005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6] 张琪.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J].科教导刊, 2014(2):187-188. doi: 10.3969/j.issn.1674-6813.2014.02.109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7] 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5):117-119. doi: 10.3969/j.issn.1009-2560.2008.05.031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8] 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10(6):55-57.

    Google Scholar

    [9] GOODMAN R.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a Research Note[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97, 38(5):581-586.

    Google Scholar

    [10]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 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Google Scholar

    [11] 高石, 杨莉萍, 白福宝.探索性因子分析中主轴法下的平行分析[J].心理学探新, 2015, 35(5):471-473. doi: 10.3969/j.issn.1003-5184.2015.05.015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12] ACHENBACH T M.MCCONAUGHY S H, HOWELL C T.Child/Adolescent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Implications of Cross-informant Correlations for Situational Specificity[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7, 101(2):213-232.

    Google Scholar

    [13] 韦嘉.中学生迷信信念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 2013.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5-1013268594.htm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Tables(3)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2174) PDF downloads(160)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On Structure and Questionnaire of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

    Corresponding author: Da-jun ZHANG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basic meanings and structural dimensions of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 have been defined, and a questionnaire been compli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sychometri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 questionnaire is a four-dimension structure, including eight factors. The first dimension is honest behavior, including the factors of honest, good manners; the second dimension is steadfast work, including factors of serious order and solidarity; the third dimension is healthy living, including factors of cherishing life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health; and the fourth dimension is autonomous learning, including factors of diligent study and focusing on adherence.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30 items, and CFA shows that the scale has good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tool for assessing preschoolers' good behavioral habits.

  • 幼儿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对于儿童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习惯是一种较为稳固地、机械地完成某种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它的出现几乎是自动化的,不受意志的控制[1].习惯与有机体的需要是直接联系的,行为习惯能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具有优劣之分,在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中,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2];行为习惯也不简单是“行为+习惯”,而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定势,是人们在不经过思考、在不知不觉间表现出的稳定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3].所谓良好行为习惯,指的是符合社会需要和个体健康成长需要的行为习惯,是在主体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方式.该含义有3个关键点:良好行为习惯体现于主体活动之中;良好行为习惯是经常性的行为方式;良好行为习惯是积极增益的行为方式.

    不同学者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所应包含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张淑红[4]认为幼儿的习惯包括道德、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苏爱萍[5]认为应从生活、学习、道德3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出发,深入挖掘养成教育内涵;张琪[6]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包括卫生、品德、生活、学习等四个方面的习惯;王雯波[7]认为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有道德、生活、活动和劳动习惯等.从这些分类可以看出,学者们普遍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包含的基本结构包括道德、生活、学习、劳动等4个方面.

    文献[8]认为习惯对于幼儿教育以及道德培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好的习惯就是利息,是个体不断增长获益的资本,而坏的习惯就是不断累积的负债,抑制个人的身心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一方面能促进认知、人格、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国内外目前尚无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评定量表,因此本研究拟编制适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测量的工具.

1.   研究方法
  •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理论构想的主要来源:

    ① 围绕良好行为习惯的已有理论提出良好行为习惯的操作性定义,并确定良好行为习惯结构的4个基本维度,即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自主学习.继而分析4个基本维度所包含的主要因素;同时参考已有的相关文献,并以此为据初步编制问卷条目.

    ② 运用初步编制问卷条目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开放式问卷有2个问题:在您接触的幼儿中,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有哪些突出表现?请详尽列出来,并请举例说明;相比较而言,您觉得以下哪些题目可以作为考察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果可以,您认为可以将那些题目改编一下.

    ③ 综合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并参考对幼儿教师进行的开放式访谈和问卷结果,最终确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基本成分为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和自主学习4个维度,具体化为12个因子.

  • 样本1: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重庆潼南区6所幼儿园,发放480份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69份,回收率为76.9%,其中小班98人(男生46人,女生52人)、中班125人(男生61人,女生64人),大班146人(男生72人,女生74人).

    样本2: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重庆潼南区的3所幼儿园发放正式量表,共发放300份问卷,请幼儿园的带班教师回答.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40份,回收率为80%,其中小班68人(男生31人,女生37人),中班80人(男生42人,女生38人),大班92人(男生48人,女生44人).

    样本3: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重庆潼南区选取3所幼儿园发放正式量表,共发放350份问卷,请幼儿园的带班教师在放学时发给学生家长,由幼儿的父亲或母亲作答,隔天收回.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39份,其中小班97人(男生49人,女生48人),中班111人(男生53人,女生58人),大班131人(男生66人,女生65人).

  • 样本1:初测量表的条目主要来源于前人研究以及开放式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到描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比较一致的特征80条.为保证问卷的通俗易懂和问卷项目的普遍性,请心理学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对初始问卷的可读性和适应性进行评定,形成了由73个题目组成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初试问卷.由熟悉幼儿的2位带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逐题以“从不”“很少”“偶尔”“经常”“总是”5种选择进行评定.在数据分析时将2位教师对同一名幼儿在同一题项上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变量进行分析.

    样本2:自编幼儿良好习惯问卷,共30个题项,分为4个分问卷: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自主学习.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从“从不”到“总是”.

    样本3:发放自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其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分为4个分问卷,包含30个题项.长处和困难问卷采用古德曼[9]编制的问卷,其中困难分量表包括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长处部分包括亲社会行为.共有25个项目,按0~2三级评分,其中反向计分题包括第7,11,14,21,25题.根据报告者不同,SDQ共有父母版、教师版和自评版,本研究采用父母版问卷,用以作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标问卷.

  • 采用spss19.0和Mplus7.0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2.   结果
  • 在数据分析之前,采用系列均值方法处理缺失值,随后采用临界比检验法和题总相关法2种方法进行项目分析.

  • 先计算分问卷总分,按照27%的标准对各个分问卷总分进行高低分组,对每个题目高低分组的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的t值就是临界比,t值小于3则说明题目质量较差[10].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73个条目的27%高低分组差异的t值均达到p < 0.001的显著性水平,且所有t值均大于3.

  • 首先计算各分问卷条目与该分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若是相关系数低于0.4或者未达到显著水平,则表明该条目与整个问卷的同质性较低,应当考虑删除.据此删除第2题(r=0.313,p < 0.001)、37题(r = 0.361,p < 0.001)、39题(r=0.290,p < 0.001)、68题(r=0.348,p < 0.001).

    根据项目分析结果删除4个条目,保留69题,其中诚实做人分问卷15个题项,踏实做事分问卷17个题项,健康生活分问卷18个题项,自主学习分问卷19个题项.

    对4个分问卷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前,对4个分问卷分别进行KMO值检验,KMO值越大,表明变量间存在的共同因素越多,也就越适合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诚实做人分问卷的KMO值为0.933,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2659.979,df=105,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踏实做事分问卷的KMO值为0.933,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3 342.411,df=136,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健康生活分问卷的KMO值为0.935,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3 065.421,df=153,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自主学习分问卷的KMO值为0.954,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4443.859,df=171,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各分问卷结果表明条目间存在共同因子,适合做因素分析.

    目前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有一种新思路,即用平行分析来决定可保留的因子数.它主要是对真实数据的特征值和模拟的随机矩阵的平均特征值进行比较,若从真实数据中抽取的因字数能解释的变异百分比,比从随机矩阵中抽取的因子数解释的变异百分比小,则表明保留该因子是没有价值的[11].因此本研究拟采取综合传统因素分析、平行分析结果和理论结构构想的方式确定应设定的因子数.采用传统的因素分析确定因子,选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共同因素,斜交旋转进行因素分析,求得旋转因素负荷矩阵.确定因子数的标准为:(1)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2)每个因子包含的题项数不应少于3项;(3)抽取出的因子能从理论上解释;(4)因素负荷量在0.45以上.按照此标准,诚实做人分问卷可保留2个因子,踏实做事分问卷可保留3个因子,健康生活分问卷可保留3个因子,自主学习分问卷可保留2个因子.

    接着用Mplus7.0分别对4个分问卷进行平行分析.根据前文提到的原则,比较真实数据特征值与随机数据特征值第95百分位数,4个分问卷均保留1个因子较为合适.同时应参考对应因子对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以及旋转后因子的可解释性,可考虑适当多保留一些因子.结合本研究条目设置时的理论构想以及传统因素分析的结果,本研究认为每个分问卷各保留2个因子,是比较可取的做法.

    采用Mplus7.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各个分问卷限定抽取2个因子.删除条目的标准设定为:因素负荷低于0.40;双重或多重负荷并且显著;跨因子负荷,且高低因子负荷低于0.20的条目;语意重复的条目.经过项目分析、平行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包含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自主学习4个分问卷,共计30个条目的幼儿良好习惯问卷.依据题项分布对分问卷下因子进行命名,每个分问卷包含2个具体因子,其中诚实做人分问卷包含文明礼貌、诚实守信2个因子,踏实做事分问卷包含认真守序、团结互助2个因子,健康生活分问卷包含珍爱生命、讲究卫生2个因子,自主学习分问卷包含勤学好问、坚持专注2个因子,结果见表 1.

  • 本研究采用Crobach’s α系数来检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度.对于教师群体来说,各个正式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36到0.787之间;对于家长群体来说,各个正式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10到0.740之间.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各分问卷中,各个维度的题目之间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作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信的.

  • 本研究中采用积差相关系数作为检验重测信度的测量指标.在做完第一次测量,在六周后,在样本3中抽取50人完成了再测问卷,各分问卷的r值在0.78到0.80之间,表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的重测信度良好,具有良好的跨时间稳定性.

  • 分别以样本2(教师群体)和样本3(家长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模型拟合度作为检验结构效度的指标.在一个问卷内,维度之间的相关不应该太高,相关太高可能说明维度间的重叠较多,而维度与问卷总分应该有高相关,则说明该维度隶属于整体问卷.因此一个结构良好的量表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0.1~0.6之间最好,各维度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最好是在0.3~0.8之间.在教师群体中,各分问卷中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30~0.63之间,各因子与各分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5~0.91之间;在家长群体中,各分问卷中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35~0.50之间,各因子与各分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80~0.88之间,在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的结果同时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 本研究采用同时效度来检验效标关联效度.良好行为习惯是指能够对个体起积极、增效作用的行为习惯,而问题行为个体在其社会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适应不良的行为.从问题行为的分类来说[12],包括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内化问题主要是指焦虑、抑郁等不愉快情绪,可以看作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而外化问题主要是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如攻击、破坏行为等,可以看作是适应不良的表现.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而问题行为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即身心健康发展的个体可能会有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更少的问题行为,因此本研究将问题行为作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外部效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各分问卷与问题行为的相关系数在-0.31~0.41之间,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系数在0.31~0.43之间.表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即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水平越高,其亲社会行为可能越多,而问题行为会较少.可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 从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因子结构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中采用Mplus7.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某些指标(如卡方值)容易受到样本量的影响,通常而言,样本量在200~300间较适合做验证性因素分析[13],因此分别选取样本2和样本3中的教师和家长被试,采用极大似然法检验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具体结果见表 23.由表可知,在教师和家长版本中,各分问卷的模型拟合指标均达到测量学标准,模型拟合较好,即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3.   讨论
  • 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多为理论探讨,都是将良好行为习惯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研究点被提及,还没有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证研究,国外也没有相应的研究.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关于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提出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结构构想,并初步构想了良好行为习惯的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自主学习4个维度,以及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究卫生、勤学好问等12个具体因子.

    在编制初测问卷时,严格按照编制问卷的原则,在搜集文献中整理出的相关问卷以及开放式问卷结果的基础上,编制出了由73个题目组成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初试问卷.对初测问卷进行施测后,通过项目分析、平行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最终确立了包含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自主学习4个分问卷,30个条目的幼儿良好行为正式问卷.

    最终形成的正式问卷中,共包含4个维度,8个因子.四个维度分别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和自主学习;8个因子分别是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珍爱生命、讲究卫生、勤学好问和专注坚持,基本符合最初的理论建构,但跟最初的理论假设略微有一些不同.在诚实做人分问卷中,理论上分析的因子应该有爱国爱家、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但是结合平行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分析发现,“爱国爱家”这个因子并没有被保留下来.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编制时问卷作答对象为教师,教师对于幼儿的一些爱家的行为并不十分清楚,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幼儿处于认知、社会性情感发展的早期,其道德情感认知和道德情感尚未获得良好发展,对于“爱国”尚只能体现在一些具体行为(如参加升旗仪式)上,但根据访谈的结果来看,一些学校并没有开展升旗仪式等活动.在踏实做事分问卷中,理论上假设应该有遵纪守法、认真守时、团结互助3个因子,但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遵纪守法和认真守时2个因子并未独立开来,因此将这个因子合并为一个,并重新命名为认真守序,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脚踏实地,遵守秩序和规则的行为.在健康生活分问卷中,理论上假设的因子包括珍爱生命、讲究卫生和节俭自制,平行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节俭自制这个因子应该被移除,可能是因为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处于发展早期,且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幼儿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父母会尽力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使得幼儿要习得节俭自制这类行为有难度.在自主学习分问卷中,理论上假设应该有勤学好问、独立探究和专注坚持3个因子,但是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有关勤学好问和独立探究因子的条目聚合到同一个维度,可能作为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勤学好问和独立探究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独立探究也是勤学好问的一种表现,因此将勤学好问和独立探究合并,并命名为勤学好问.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在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的信效度.在问卷的信度检验方面,本研究采用了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等方法.结果表明,自编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各个分问卷在教师群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36~0.787之间,在家长群体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10~0.740之间,符合测量学的要求、重测信度采用了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作为信度指标,通过对家长群体的重测结果显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各分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78~0.80之间,表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的重测信度良好,具有较好的跨时间稳定性.

    在问卷的效度方面,本研究采用了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等方法.结构效度方面,在教师群体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各分问卷中,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30~0.63之间,各因子与各分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5~0.91之间;在家长版本中,各分问卷中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35~0.50之间,各因子与各分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80~0.88之间,在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的结果同时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同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教师和家长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各项模型拟合指标均达到了测量学要求,说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不仅适用于教师,同时也适用于家长群体.此外,效标效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的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工具,供幼儿教师和家长使用.

Table (3) Reference (13)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