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0 Volume 7 Issue 5
Article Contents

Sifan YANG, Zhenai PANG. The Value Examin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of Pupils'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 Education——Based on the Impact Analysis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0, 7(5): 119-124. doi: 10.13718/j.cnki.jsjy.2020.05.015
Citation: Sifan YANG, Zhenai PANG. The Value Examin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of Pupils'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 Education——Based on the Impact Analysis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0, 7(5): 119-124. doi: 10.13718/j.cnki.jsjy.2020.05.015

The Value Examin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of Pupils'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 Education——Based on the Impact Analysis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More Information
  • Received Date: 07/03/2020
    Available Online: 15/09/2020
  • MSC: G643.2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1804) PDF downloads(566)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The Value Examin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of Pupils'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 Education——Based on the Impact Analysis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Abstract: After the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COVID-19), school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in China 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 and the normal learning activiti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lso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face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pandemic, we need to recognize that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are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upil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pupils' education. Correctly guiding pupils to understand and cope with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is the key to responding to the impact of the pandemic.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jor pandemics, the practice paths which influence difficulties and frustration educ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include: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to forge students' thoughts and characters in the epidemic, tapping vivid and rich curriculum resources,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online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ing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optimizing the approaches and mode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 2019年12月,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1]。突发的重大疫情给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影响。2020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2]。出于对疫情防控的考虑,为了阻断疫情向学校蔓延,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月2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2月28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和中小学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3]。在教育部指导和要求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网络教学,通过在线教育指导学生在家学习,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此次重大疫情的突然发生,无疑给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影响。对小学教育而言,因为其教育对象是身心发育不成熟、认知发展水平较低、自学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所以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更具挑战性。但是,困难与挫折也可能包含着机遇和希望。本次重大疫情除了给小学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带来麻烦、困难和阻碍外,同时也给小学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改革契机和发展动力。面对突发的重大疫情,我们要充分认识困难与挫折教育的内在价值,积极主动地分析疫情对小学生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化危机为转机。

一.   小学生困难与挫折教育的价值审视
  • 困难与挫折是在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中,阻挡我们达成目标的障碍。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本次新冠疫情,给全国161 800所普通小学、101 400个小学教学点、103 392 500名小学生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困难[4]。受疫情影响,全国10多万所小学不能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亿多名小学生不能像以往一样正常地去学校学习,而只能待在家里开展学习活动。部分学生家庭能够提供的学习条件有限,使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条件尤为艰苦。更有部分学生的父母为了抗击疫情日夜奋战在医疗和保障一线而无法陪伴小学生学习。这些都是小学生在疫情中遇到的困难,也是本次疫情背景下小学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但如何认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则是疫情中小学教育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 此次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让全国人民的身心都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在某种程度上,可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视为我们人生路途中的一种困难与挫折,但同时也是个体生命中的“成长催化剂”,因为困难与挫折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正如埃恩·威尔金森(Iain Wilkinson)所言:“与之前的任何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并不能够证明自己更为进步——苦难与痛苦始终伴随着现代社会。”[5]困难与挫折对每个人特别是当代小学生的成长,所具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思想还不成熟、心智还在发展、行为易受外界干扰的小学生,如果对与人生相伴的困难与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变得懦弱、胆怯、内向、沮丧、萎靡等,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极端行为。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具体方式和切入角度,如果采取“讲大道理”的方式,在价值多元、个性彰显的今天,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6]。此次疫情正是对小学生进行困难与挫折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他们都是疫情防控的参与者、亲历者,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本次重大疫情就是一堂“教育课”,这堂课包括苦难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等。疫情给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现实的教育教学素材,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小学生成长的一门“必修课”。

  • 2019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运动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青年师生要磨炼意志品质,学校要积极开展挫折教育,使青年师生在艰难险阻中不断积累迎接困难的勇气,培养青年师生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的精神[7]。人生路途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令人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但这些困难与挫折同时也是鞭策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国家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水平,努力实现人自由、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小学教育是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培训等多方面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追求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为了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提高他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中的应对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使之能够迎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困难、挫折与挑战,不少小学已经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困难与挫折教育活动。例如:有些小学在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心理辅导、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课程体系中贯穿了以“勇敢面对失败”“如何面对挫折”“忆苦思甜”“重走长征路”等为主题的教育内容。2014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积极开展地震、火灾、防踩踏等突发事件的演练[8]。这些演练能增强小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其中的困难与挫折是小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理应当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 顺境与逆境总是交替出现在人的生命中,顺境使人安逸,逆境使人不安。如何正确看待顺境与逆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在有志、有智的人那里,“正是由于逆境激发了自己的勇气,在苦难中磨砺着自己的精神和人格,完成了自我追求且实现了最有价值的人生,并为这个世界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6]。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下蚕室,受腐刑”的司马迁完成了被后世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双目失明的左丘明历时30余年完成了闻名于世的《左氏春秋》;有着经典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双耳失聪的贝多芬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在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斯蒂芬·威廉·霍金身残志坚,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等等。他们没有成为上天的宠儿,但凭借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困难与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在命运的逆境中抗争并赢得世人敬仰,流芳百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又何尝不是一次巨大的困难呢?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遇到困难与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与应对策略,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因此,在这场疫情中如何因势利导,将疫情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转换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动力,这是一项十分关键且重要的任务。

二.   重大疫情影响下小学生困难与挫折教育的实践路径
  • 任何事物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辩证看待。此次重大疫情给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力与障碍,虽然我们无法避开,但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力争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并将困难与阻力转变成前进的动力和有利资源,从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与品格发展的启蒙时期,良好的思想与品格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傅雷在其作品《傅雷家书》中写道:“不要太偏重以音乐本身去领会音乐,久而久之会减少艺术的新鲜气息,缺少生命的活跃与搏击飞纵的气势。”[9]因此,不要总想着在思想品德类课程中去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品格,而是要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去引导、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品格。在本次疫情中,如果让小学生在疫情这堂教学背景、教学时空、教学条件都不同于传统的“课堂”上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则在其思想品格塑造方面更容易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良好效果。比如:受疫情影响,学生不能去学校正常上课,相比而言教师监督学生学习的力度有所减弱,这时学校在疫情中要积极与家长沟通,抓住机会努力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此次疫情,我们除了教会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之外,还应该借助防疫中的突出事迹和典型案例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念,锻造小学生的思想与品格;全国人民在抗疫中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风貌更是教育小学生的鲜活素材,“一线医护人员的执着坚守、各条战线上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在疫情防控中都得到集中体现”[10]。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无数的如前所述的事例可以成为培育小学生思想和品格的契机。如果我们从教育的角度进一步观察和梳理,则能够发现和挖掘无数可以锻造小学生思想与品格的优秀人物事迹。例如: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以大无畏的精神,主动请缨,以科学为武器抗击新冠肺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挑起抗疫的重担。让小学生们认识钟南山院士,了解他的感人事迹,体会他勇于担当的精神,理解科学知识“救国”的道理,就容易让钟南山院士这样的人成为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从而能在小学生心中播下尊重科学、热爱国家、奉献社会的美好“种子”。

  •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其核心是“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即“学什么”是至关重要的。当下特殊时期,小学教育的“学”不应是让学生整天看书、背书、刷题。教师需要回归课程的本质,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认知有意义并能产生积极影响的课程资源。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11]。抗疫期间涌现的大量现实的优秀事迹和重大事件,就是小学各学科进行教育教学的“活生生”课程资源。在语文课上,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不幸感染离世的李文亮医生、成立慈善爱心基金会并通过基金会开展筹款的慈善家韩红、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人物事迹,都是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敬业态度等品质的教育资源。在数学课上,引导低年级的小学生利用七巧板拼火神山或雷神山医院平面图形;引导中年级的小学生从网上搜集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医疗人员、捐赠物资的数据,感受数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高年级的小学生将一段时间的累计确诊、现存确诊、累计死亡病例等数据做成统计表或统计图,练习数字的展示方式等。在地理课上,根据我国各省市发布的疫情情况,引导小学生学习认识地图和地理位置,培养小学生看图、用图和绘制简易地图的能力,并通过对地理知识和相关城市的介绍,让小学生了解、认识和探索各地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在历史课上,可以结合抗疫中的背景知识拓展课程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12]据此,历史课堂可以基于“为什么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这样的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小学生掌握武汉的英雄历史。在音乐课上,华语乐坛已经诞生了许多为抗疫助威的原创歌曲,如张学友和周杰伦推出《等风雨经过》,刘德华创作的《我知道》等,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当下新曲作为课程资源,通过美妙的歌声,向小学生传递战胜疫情的力量等。

  • 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文件指出:“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13]本次疫情加快了信息化教学方式转变与创新的速度。2019年7月,教育部发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其中小学在校生超过1亿人[4]。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包括小学生在内的庞大群体不得不在家待学,如何在家开展教育教学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直接促成了线上教学的“刚需化”和普遍化。当然,线上教学方式在我国其实早已展开,只是之前不够普及。2016年和2018年,教育部就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以此推动我国信息教育的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培育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计划到2022年,推出3 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 000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约6 000门国家级和10 000门省级线上线下高等教育一流课程、10 000堂基础教育示范课、1 000堂职业教育示范课、200堂继续教育示范课[14]。此次疫情无疑极大地加快了小学网络教学的步伐,无数互联网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诸多支持性举措不断被推出。为满足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需求,教育部精选出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15个在线课程资源平台和技术平台。丰富的在线课程平台满足了包括小学教学在内的多种需求。因此,不论是鼓励教师们自己开展直播课,还是利用各种在线教学平台与资源开展教学,小学都应当抓住这次抗击疫情的契机,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提升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线上教学的提质增效。

  •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要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15]。与中学和大学相比,作为“奠基”阶段的小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学教师更需要拥有表现力、感染力和语言艺术等专业能力。小学教师不仅是学生思想启蒙的引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还是学生模仿的“偶像”,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也说明了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本次疫情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将小学教师从以往在教室上课(家长难有机会观摩)的“幕后”直接推到了每天面对家长上课的“台前”。在线教育中,教师成为了“主播”,每堂课都是公开课,每天都是“家长开放日”,教师面对的授课对象不再仅仅是学生,还有可能是家长以及更多群体。这种变化既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教学要求,无疑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在线教学可以体现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应用教学技术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等,这都对小学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疫情带来的这些教学变化其实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为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必然做大量工作:教学准备要充分细致,教学设计要精心打磨,教学活动要反复推演,教学语言要认真锤炼,等等。这些都会促进小学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特别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将会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关注点[16]。本次疫情期间开展的在线教学也恰好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综上所述,疫情给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也正是这些要求和挑战,推动着小学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17]在大力提倡合作育人的今天,小学阶段的家校合作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两个重要场域,必然也必须走向对话与合作。但是,在现实中家校合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家长参与度不够、信息交流单向、责任不明、合作方式单一等。本次疫情的突然发生,导致全国的学生和多数家长都待在家里,间接地让家长们有了难得的陪伴小学生学习的时间。毫无疑问,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疫情期间家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学生,从亲子阅读到亲子游戏再到亲子交谈,这些亲子活动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为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教师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家长们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教学,支持教师的教育活动。而且,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家长参与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小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实际上也促进了家长深度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了家校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也有利于优化家校合作模式。

三.   结语
  •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汶川地震发生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到受灾尤为严重的北川中学,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鼓励大家共渡难关。事实也证明了灾难虽然有时没法避免,但若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客观科学地应对,我们也能将困难与挫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2019年底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国各行各业遭遇了巨大困难与损失,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也受到了极大影响,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我们是可以将疫情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的。从小学教育角度看,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因此要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辩证看待并积极应对困难与挫折。同时,在小学教育中,应当合理引导小学生从现实错误及问题中总结经验,避免以后犯相同或类似的错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那样:“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8]小学教育要教导学生牢记本次疫情的经验和教训,学会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生命、崇尚科学等。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转化为推动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契机。

Reference (18)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