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2 Volume 48 Issue 6
Article Contents

JIN Gengxing.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nd Theoretical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6): 1-13.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1
Citation: JIN Gengxing.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nd Theoretical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6): 1-13.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1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nd Theoretical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01/11/2022
  • MSC: D261

  • During its century-long struggl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not only created astounding and great achievements, but also forged a moving and great spirit, constructed a spiritual pedigree that concentrates on the Party's firm beliefs, fundamental purposes, excellent conduct and great charact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results shows that, a number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 terms of profound connotation, generative logic, pedigree construct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hortcomings. The future growth poin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requires us to put efforts in scientific connotation, generative logic, world significance, path of promo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pedigree and its inner laws and spirits, etc.,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profoundly reveal the spiritual code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over the century to establish and strengthen the Party, and provide strong spiritual support for creating new historical greatness and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 加载中
  • [1]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1(7): 4-17.

    Google Scholar

    [2] 钱俊瑞. 用革命精神实施新学制[J]. 人民教育, 1951(11): 6-9.

    Google Scholar

    [3] 黄蓉生, 徐佳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凝结成红岩精神"重要论述的四重维度[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4): 1-11.

    Google Scholar

    [4] 邹绍清, 吴霞.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谱系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6-28.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1.002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5] 杜宝彪, 姚自文.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进展: 概况、内容与展望[J]. 西藏发展论坛, 2021(5): 14-20. doi: 10.3969/j.issn.1673-2669.2021.05.003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6] 张曼, 刘吕红. 精神谱系视域下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逻辑依据、实践基础和文化根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289-300.

    Google Scholar

    [7] 吴正龙, 孙晓彤.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文献(2016-2021)——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林区教学, 2022(9): 1-4.

    Google Scholar

    [8] 王炳林. 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N]. 光明日报, 2021-06-30(16).

    Google Scholar

    [9] 王炳林, 张雨.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3): 27-33. doi: 10.16580/j.sxlljydk.2021.03.005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10] 肖剑忠, 王嘉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特征与传承路径[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276-281.

    Google Scholar

    [11] 王霞. 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意涵、鲜明特质与时代价值[J]. 中州学刊, 2021(11): 1-8. doi: 10.3969/j.issn.1003-0751.2021.11.002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12] 王易.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百年流变、精髓要义及赓续发展[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5): 23-33.

    Google Scholar

    [13] 欧阳淞.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J]. 新湘评论, 2021(14): 38-40.

    Google Scholar

    [14] 周进.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4): 21-27.

    Google Scholar

    [15] 王炳林, 房正. 关于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6(3): 4-15.

    Google Scholar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78.

    Google Scholar

    [17] 冯刚, 张发政. 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谱系引领时代新人培育[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5): 4-6.

    Google Scholar

    [18] 燕连福.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生成的哲学思考[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1(4): 81-91.

    Google Scholar

    [19] 韩震. 推动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精神力量——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哲学思考[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1(8): 15-22.

    Google Scholar

    [20] 韩云波.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14.

    Google Scholar

    [21] 李梦云.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1(4): 92-100.

    Google Scholar

    [22] 陈红娟.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方法论探究[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10): 72-77.

    Google Scholar

    [23] 邹绍清. 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 1-15.

    Google Scholar

    [24] 齐彪, 邢济萍. 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J]. 前线, 2020(11): 4-10.

    Google Scholar

    [25] 齐卫平. 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四个视角[J]. 理论与改革, 2021(6): 1-8.

    Google Scholar

    [26] 白显良. 基于四重逻辑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2): 9-14.

    Google Scholar

    [27] 曲青山.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N]. 人民日报, 2021-07-08(9).

    Google Scholar

    [28]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J]. 求是, 2021(14): 48-53.

    Google Scholar

    [29] 张明.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关系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18-30.

    Google Scholar

    [30] 周淑真. 比较视域中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根本启示[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12): 13-21.

    Google Scholar

    [3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4: 139.

    Google Scholar

    [32] 上官酒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构建: 历史传承与适应性变迁——基于系列精神的图谱分析[J]. 理论与改革, 2021(6): 9-20.

    Google Scholar

    [33] 罗亮. 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200-210.

    Google Scholar

    [3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 人民日报, 2021-06-02(1).

    Google Scholar

    [35] 潘洵, 刘小苑. 论毛泽东对红岩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贡献[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 204-211.

    Google Scholar

    [36] 黄蓉生, 徐佳辉. 新时代红岩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1-11.

    Google Scholar

    [37] 张朝晖. 论党的初心与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12-24.

    Google Scholar

    [38] 周勇. 深化和推进红岩精神研究需要把握的若干关系——论历史学视域下的红岩精神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15.

    Google Scholar

    [39] 潘洵, 刘军. 与时俱进深化对红岩精神及其现实价值的认识[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4): 12-22.

    Google Scholar

    [40] 韩云波.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英雄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 探索, 2021(3): 166-178.

    Google Scholar

    [41] 穆鹏程, 高福进. 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J]. 探索, 2022(1): 176-188.

    Google Scholar

    [42] 韩云波. 中国共产党人英雄观的形成与习近平对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创造性发展[J]. 探索, 2020(2): 172-182.

    Google Scholar

    [43] 李昂, 李晓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产生逻辑、科学内涵和原创性贡献[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259-272.

    Google Scholar

    [44] 胡博成. 新时代人民英雄范式的生成逻辑及实践进路[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246-258.

    Google Scholar

    [45] 周晨. 新时代青年的英雄观: 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探索, 2020(3): 179-192.

    Google Scholar

    [46] 韩云波, 熊敏, 张梦楠. 新时代青年英雄观的内涵因子分析: 一项基于新征程语境的实证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97-113.

    Google Scholar

    [47] 冉雪. 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的学术建构——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114-127.

    Google Scholar

    [48] 冉雪.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文学领域英雄书写研究现状与思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138-151.

    Google Scholar

    [4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47-48.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Tables(1)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1910) PDF downloads(869)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nd Theoretical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Abstract: During its century-long struggl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not only created astounding and great achievements, but also forged a moving and great spirit, constructed a spiritual pedigree that concentrates on the Party's firm beliefs, fundamental purposes, excellent conduct and great charact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results shows that, a number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 terms of profound connotation, generative logic, pedigree construct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hortcomings. The future growth poin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requires us to put efforts in scientific connotation, generative logic, world significance, path of promo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pedigree and its inner laws and spirits, etc.,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profoundly reveal the spiritual code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over the century to establish and strengthen the Party, and provide strong spiritual support for creating new historical greatness and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铸就了感天动地的伟大精神,构筑了集中体现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伟大品格的伟大精神谱系。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重大命题,学界迅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的广泛研究。为进一步拓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视野、明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未来研究的可能生长点,本文对相关学术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成就,剖析不足,提出未来应着力深化的重点和方向。学界在不同场合使用了指向同一命题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术语,为叙述方便,本文统称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一.   问题的提出
  •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2月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重大命题,他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形态和革命精神,学界较早就开展了对这些精神的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是具体精神研究阶段。1950年代强调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有学者指出,一切工作要与当时革命和建设的总任务密切联系,要有不怕一切困难并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就需要发扬革命精神[2]。1960年代,集中对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王杰精神、焦裕禄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体精神进行了研究。1990年代以来,对具体精神形态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第二阶段是党的十八大至2021年2月,以具体精神体系化为研究内容,是精神谱系研究的酝酿阶段。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船精神、苏区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系列革命精神的凝练,以及中央对革命精神宣传教育力度的加大,学界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逐步深化拓展,表现为对革命精神系列的研究逐渐增多和体系化。比如,2013年6月,教育部与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在复旦大学、嘉兴学院、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延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设立首批8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推出了《为什么需要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引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32种,组织编写了10卷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话》。第三阶段为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重大命题至今,主要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整体研究,是精神谱系研究的丰富发展阶段。

    在中国知网主题检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间范围选取2021年2月25日至2022年9月1日,得到数据1 343条,展现出短时间内取得精神谱系研究的丰富成果,涌现了以曲青山、王炳林、颜晓峰、陈晋、齐卫平、王易、邹绍清、邓纯东等为代表的精神谱系研究学者群体。

    学界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目前专注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综述性研究还较欠缺。有少数成果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现状作了综述性梳理,如黄蓉生等在红岩精神研究成果中综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研究[3];邹绍清等梳理了学界有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理建构、对精神谱系图表的学理阐释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功经验的研究状况[4];杜宝彪等从基本概况、主要内容、深化展望等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做了初步梳理[5];张曼等梳理了精神谱系视域下抗疫精神研究的学术进展[6];吴正龙等依据中国知网对2016—2021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7];等等。总的来看,目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状况的综述性研究重视还不够,专门性综述研究偏少,代表性成果不多,不少综述成果仅限于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主要内容、主要论域的归纳梳理,理论升华不够,特别是对学界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存在问题的梳理深度不够,从时间纵向视角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整体样貌不够。上述不足导致有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成果的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如较多研究论文集中力量探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精髓要义、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等问题,而一些论题的研究明显弱化甚至缺失,制约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深化发展。

    本文重点回顾梳理学界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剖析现有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着力加强的重点议题和方向,以期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理论升华,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激励人们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理论自觉与精神自觉。

二.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取得的重要成就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主要在深刻内涵、生成逻辑、图谱构建以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 自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重大理论命题至今,学界对其丰富内涵展开了多角度探索,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王炳林等从“体系论”角度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认为“是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这个同根同源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庞大系统和完整体系,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概括”[8],贯穿百年党史全过程、内容涵盖社会领域多方面、承载主体丰富多样,精髓要义在于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一心为民、作风清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尊重科学、遵循规律[9]

    第二种,肖剑忠等从“系统论”角度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认为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按源与流、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等关系所构成的精神系统[10]。王霞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与时俱进的历史性精神系统,“其生发于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以中华民族精神为‘祖’,以建党精神为‘宗’,是结合不同时代特点始终传承初心使命的精神系统”[11]

    第三种,王易从“文化融合论”角度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的不同历史阶段,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政治文化,所创造和形成的彰明党的发展脉络的价值理念、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系统”[12]

    第四种,欧阳淞从“要素论”角度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表现在8个方面:坚定理想、坚守信念,对党忠诚、亲民爱民,不怕牺牲、忠贞报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3]

    第五种,邹绍清等从马克思主义整体论、谱系方法论角度提出的“精神族谱”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走向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实践中,构筑起体现党的宗旨与本质属性,彰显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崇高道德风范、价值追求和民族振兴的诸多精神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体系构成的精神族谱”,并为之绘制了精神谱系的瓜藤图和世系表[4]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哪里来”即“何以形成”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根源性问题。只有科学揭示“何以形成”的内在逻辑,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为什么”及“向何处去”的问题。围绕这一追问,学界从理论、实践、文化等三个层面的生成逻辑展开了研究。

    第一,从理论维度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理论逻辑研究。周进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孕育革命精神、构建精神谱系的根本理论渊源”[14]。王炳林等认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都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5]。这些成果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加强了伟大革命精神的构筑,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现了无产阶级在掌握物质力量的同时掌握社会的精神力量,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的科学论断:“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16]

    第二,从实践维度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逻辑的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实践中,熔铸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冯刚等认为,红色精神谱系生发于、内嵌于并服务于党的伟大奋斗实践[17]。燕连福认为,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的产物”[18]。这些成果虽然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不同时期的奋斗实践中熔铸了各种具体革命精神,但总体上还缺乏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实践逻辑的系统性研究,特别是从全局上系统揭示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的实践逻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奋斗实践与精神谱系生成的必然联系和内在规律研究不够。

    第三,从文化维度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孕育之母。王炳林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中蕴含的优质基因与强大文化生命力滋养了精神谱系的沃土”[8]。韩震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在历史延续中不断升华的”[19]。韩云波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0]。目前学界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如何孕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密码,探索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生发逻辑的成果还很少,需要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生成逻辑链条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探索其内在生成规律,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引领规律,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各种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和风险挑战,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底气和骨气。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什么,还需要解决“长啥样”的问题,涉及对精神谱系图谱或谱系表的构建,但学界大多对精神谱系的构建仅停留于类型学的分类上。李梦云从伟大精神的产生方式出发,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分为重大事件孕育的、特殊地域产生的、先进模范人物彰显的、科技创新激荡的和重大灾难磨砺的等五种伟大精神类型[21]。陈红娟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分为按照精神的来源(人物、地区、事件)、以时间为线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以精神针对的对象(全局性精神、地方性精神、行业性精神、集体性精神、个体性精神)等三大类[22]。目前较有影响的精神谱系构建研究主要有邹绍清等的“四期三系”谱系图、王易的时空谱系图、齐彪等的“序谱+正谱”谱系架构等。

    第一,在精神谱系表(图)构建中,最早的成果是邹绍清构建的“以时间命名、地名命名、人名命名、事件命名”的“百年中国精神谱系总表”[23];她进一步根据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革命精神谱系形成的内在规律及其特殊矛盾,按照谱系学方法绘制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总图谱,形成了“四期三系”谱系总图谱,即以杰出人物(英模群体)谱系、重大革命事件谱系、抗击重大风险挑战(斗争)谱系为纵向分谱系,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谱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谱系、改革开放新时期谱系、新时代谱系为横向谱系,构建“四期三系”百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总图谱及分谱系,不仅突出了“时空交错”的必然性,也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大斗争相交织”的历史宏大叙事与典型精神熔铸的耦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总图谱”[4]和“中国精神谱系总谱系(图)”[23]

    第二,王易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百年历时发展为纵坐标,以英雄模范、典型地域、历史时刻、科研攻关、奋进实干交织叠加的共时分布为横坐标,构建了立体多维的整体谱系图[12]。其突出特点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历史时空延展的基础上,在横向分布上增加了对“奋进实干”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凝练,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线和方向,这是以往研究中尚未出现过的提法,颇具创新价值。但其不足是谱系图中英雄模范、科研攻关、奋进实干三者界限不明确,易混淆,造成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随意性较大,且未把“建党精神”纳入其中,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第三,以“序谱+正谱”建构的尝试研究。齐彪等依据中国共产党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进入新时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及每个时期的精神主题不同,构建了“序谱+正谱”五个部分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框架,序谱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主要来源,正谱分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四组[24]。序谱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孙中山革命精神、五四精神等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作用。这个谱系构架的突出特点是清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何以生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但不足之处是以时代主题作为精神谱系划分依据,缺乏内在的严密逻辑,有些归入其中的具体精神形态难以显现出其应有内涵和特色。

  • 随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学界主要有三类观点。

    第一,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齐卫平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列于精神谱系首位,居于“上位”的统领地位,标志着精神谱系的肇始,具有“元精神”的意义[25]。王炳林等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是源和流的关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孕育和生成的理论之源、宗旨之源、意志之源和品德之源”[15]。白显良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成长,有‘源’必有‘流’。无疑,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源’,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则是‘流’”[26]

    第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展开,精神谱系的一系列延展充分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涵。曲青山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和魂。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伟大精神,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相通的、统一的、一致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各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2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课题组认为,一系列伟大精神的主要内容都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充分表明伟大建党精神既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形成,又在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发扬光大;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28]

    第三,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存在着一个“母体机制”作用。张明认为,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要超越狭义层面关于创党精神的具象化理解,而应从广义层面出发进行综合分析,从百年党史发展的整体性角度看,有三种样态的伟大建党精神:一是作为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系列精神的逻辑之源;二是作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伟大建党精神,构成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总体性认识范式;三是作为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把握百年党史的普遍性精神标识[29]。伟大建党精神是作为一种集本源性存在、总体性存在和普遍性存在于一身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二者具有不同的所指对象,并不是同一逻辑层面的概念表达,也不是处于时间先后的排列关系。伟大建党精神通过其“母体机制”作用,依据历史和实践的不同,具象化为不同的精神样态,这些系列不同的精神样态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上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建党精神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无疑是有见地的,尤其是关于本源性存在、总体性存在和普遍性存在的三种存在样态的伟大建党精神观点的提出,不仅深化了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与把握,更加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的关系问题,突破了以往研究侧重从“源”和“流”“普遍性”与“特殊性”“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角度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未来理论进路
  •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如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科学内涵揭示不足、生成逻辑系统研究不够、具体精神研究不平衡等,因而有必要从学理上进行厘清,探讨未来研究的着力点和方向。基于学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继续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问题的研究,未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根本宗旨、坚持优良传统和作风、涵养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它由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熔铸而成,包含了许多具体精神形态,由于内置的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使得精神谱系内涵研究成为一个相对有难度而又复杂的理论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具体精神形态的支撑和确证,使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方面从表面上来说易于理解,但另一方面又易造成似是而非的阐释困境。当前在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领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泛化和模糊化,部分研究边界不清、本体不明。从学界研究现状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什么”等问题的遮蔽,对本体论问题“绕着走”,造成了就精神谱系研究精神谱系、就具体精神系列论证精神谱系等就事论事的问题,不能从诸多精神现象中高度凝练和抽象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实质来,难以准确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丰富内涵的科学研究。

    一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实践始终加强精神引领和熔铸一系列精神形态的历史经验出发,从中抽象其内在规定性,而不能仅仅用具体精神集合来表述其概念。要从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特精神领导和精神生产的高度,对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高度抽象概括,尽量做到文字高度精练,避免简单描述或列举式下定义。二是需要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滋养,其本质属性是党的宗旨、性质、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需要从本质上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什么。三是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边界和外延,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什么,边界在哪里,与其他精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命名为精神谱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问题研究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 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什么”,还要进一步追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何而来”“何以产生”,这是研究精神谱系的本源性问题。学界虽从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等层面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作了探讨,但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研究相对薄弱,需要深层次地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等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进行整体研究,尤其是亟待从历史逻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以及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目前研究的薄弱点加以突破,以促进其生成逻辑结构链的完善。

    第一,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历史逻辑研究。学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历史逻辑研究成果还很少,亟待向内向外的历史纵深突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都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提出及其发展中的历史经验总结,就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经验的累积即是历史规律,把握精神谱系的历史经验即是寻找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规律。因此,应从中华民族文明史、近代百年屈辱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大历史观出发,深入分析各种具体精神形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结合近代以来中国人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历程,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逻辑,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更好地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增添精神力量。

    第二,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理论逻辑研究。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政党,党的诞生及精神面貌的形成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塑造,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精神、政党精神的重要思想高度,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得以孕育的理论根源。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政党的根本不同点,就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且与时俱进,这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着重要的形塑作用。因此,应深入挖掘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逻辑关系研究。从本质上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学理上进行深化。

    第三,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实践和现实逻辑研究。由于学界大多把精神谱系生成的实践逻辑指向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而缺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现实生成的研究,亟须从百年奋斗实践的整体性逻辑上以及现实发展需要上加以延展研究。因此,可根据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时代主题,按照中共党史历史分期的时空顺序来展开,包括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动实践样态中,整体性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实践逻辑。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走向复兴的奋斗实践中形成的,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性质宗旨、优良作风、崇高品质的独特精神形态。精神谱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由此形成了主动的精神力量和不可战胜的坚强意志,这种精神力量为当下加强国际治理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撑,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但目前学界从世界意义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何价值”的研究探讨不足,未能很好解答中国共产党屹立于世界政党之林的先进性精神根源。文明需要交流互鉴,这方面成果的稀缺影响了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影响了传播好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也影响了中国形象。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亟须理论界针对世界意义展开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不同政党有着各自不同的政党政治文化或政党精神,有比较、有交流、有借鉴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目前世界上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和地区达180多个,政党6 200多个,其中拥有百年历史的政党有66个[30]。有百年历史的政党只是少数,而百年政党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政党,有其内在发展的“基因密码”,其中政党精神、政党文化至关重要。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31]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域外百年大党的政党精神或政党文化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深刻认识精神谱系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正以百年大党的形象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将伴随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不仅对自身也对世界其他政党及世界人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应当放眼全球,分析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从学理上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蕴含的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共同价值取向、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以及世界担当和国际影响等,特别是要结合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共产党所引领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图谱构建是一个难点问题,已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建遵循了精神关系的合价值性与精神塑造的合规律性[32]。但从总体上说,目前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图谱构建的基本规律研究尚处于初期,有待科学把握精神谱系构建的开放性和系统性,绘制出更加科学、合理、开放的精神谱系图谱或谱系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蓬勃生机和奋发向上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精神自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亟待加强以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谱系之源的研究,探索“为何是源,其流是怎么繁衍发展的规律”,揭示伟大建党精神与百年奋斗历程中熔铸的诸多具体革命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结构演变,绘制其科学图谱。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由不同时期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按其内在规律熔铸而成的,这些伟大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同时又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一脉相承地传承、弘扬、赓续、发展而来,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在种子发芽以后,不断地吸收养分,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但无论大树如何生长,总是有着自身内在的孕育生长规律和发展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一样,其具体精神的发展和整体谱系的延展和生发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以何种逻辑架构来构筑完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精神谱系全貌,这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精神谱系图谱构建中,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科学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在其中的源头地位,科学地揭示精神谱系内在的发生发展规律,以解决中国精神谱系“长啥样”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在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传承与适应性变迁规律、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规律等,这些都是未来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

  • 虽然学界现有研究注意到了传承弘扬精神谱系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积极对策和举措,但总体上对传承弘扬的研究学理性不足、专题研究少。特别是对运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传播、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对构建传承弘扬长效机制的研究还不足,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对外传播研究也相当少见,这需要加强研究,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和国家形象。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其精神秘诀就在于有精神谱系作为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挺起了精神脊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当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汲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厚滋养,就需要传承、弘扬和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路径与方法的研究。第一,探索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有效形式,建立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第二,积极运用文旅融合方法,探索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的模式,利用情景剧、现场教学等手段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浸润传承[33];第三,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全面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方法;第四,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广泛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和载体,赋能算法推送、精准推送、个性化推送,有效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这些机制、方法和手段,真正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宣传教育与弘扬传承落到实处,最终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转化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共识。

    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还需要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对外传播研究。相对于国内传播来讲,学术界缺乏对外传播、弘扬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对外传播能力决定了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对外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最好素材和范例,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应着力加强精神谱系的对外传播研究,让精神谱系蕴含的感人故事和思想力量影响世界更多的人,“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34],真正推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 目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呈现出三条路径:一是对精神谱系的整体研究,二是对精神谱系中具体精神的研究,三是对综合性精神的研究。总体上看,对具体精神的研究比较分散和不平衡,对综合性精神的研究不足。其中,第一条路径的研究近年来发文较多,从整体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概念内涵、生成逻辑、价值意义、谱系图谱构建等做了大量探讨,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二条路径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成果,但不足的是对具体精神的研究不平衡,如对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抗疫精神等几种具体精神的研究较多,而对照金精神、探月精神等的研究较少。为此,按照各具体精神所形成的历史时期为主线,对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精神在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检索,发现对遵义会议精神、照金精神、张思德精神、“两路”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的研究都比较少(见表 1,数据截至2022年9月1日)。同时,对具体精神的研究缺乏大背景、大视野,往往就具体精神研究具体精神,较少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第三条路径的研究,对综合性精神的研究,如对自我革命精神、斗争精神、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英雄精神等的研究也还不足,站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域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的广度、深度、厚度不够。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个多元精神系统,对精神谱系的研究,既包括精神谱系整体研究,也包括对具体精神的研究,还包括综合性精神的研究。没有具体精神研究的奠基和丰富、没有综合性精神研究的拓展性视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难以展现其丰富的全景,其整体性研究也要失去更多亮丽的光泽。

    第一,要深化对具体精神的进一步研究。重视对目前学界关注较少的遵义会议精神、照金精神、张思德精神、“两路”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具体精神的研究,要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视野下深化对这些具体精神的研究,透视这些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对时代新人的培育价值、对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强化对具体精神的专题研究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以此推动具体精神研究焕发新的光芒。目前已有一批期刊对具体精神进行了集中研究。比如对红岩精神的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两年连续推出了毛泽东对红岩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贡献[3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凝结成红岩精神”的重要论述[3]、红岩精神的爱国主义价值[36]、党的初心与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37]、历史学视域下的红岩精神[38]、与时俱进深化对红岩精神及其现实价值的认识[39]等研究成果,构建并丰富了红岩精神研究的整体格局与多元维度,较大地促进了研究水平提升,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二,强化对综合性精神的集中研究。自我革命精神、斗争精神、英雄精神等虽不像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等是由特定的事件发生或典型人物榜样而形成的有专门指向、特定内涵的精神,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精神同样反映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也应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域进行研究。在精神谱系视域下加强对这些综合性精神的研究以及解析这些综合性精神与具体精神之间的关联,是未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学术增长点。这里需要学界和期刊的共同聚焦与努力,比如对英雄精神的研究,围绕“英雄”主题,一批期刊采取集群化方式联动策划,集中推出了多篇文章,分别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精神的整体文化历程[20]与制度文化历程[40]、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41]、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创造性发展[42]与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43]、新时代人民英雄范式[44]、新时代青年英雄观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45]与英雄内涵因子量性分析[46]、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学术建构[47]与新时期的英雄书写[48]等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关于英雄精神问题域较为完整的研究结构,对于英雄精神较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均已有所涉及,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推动了关于英雄精神的体系化研究,为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提供了借鉴。

四.   结语
  • 从学术史角度系统梳理和全面回顾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状况,对于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有着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概念虽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语境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背景下出场,但学界的研究早已涉及。1950年代对革命精神的研究是精神谱系学理性研究的肇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精神谱系具体精神形态的研究展开。1990年代以来,关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孔繁森精神、大庆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精神系列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了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特别是伴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概念的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进入数量、质量同时并举的繁荣发展期,由此掀起了精神谱系研究的热潮。学界取得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科学内涵、生成逻辑、谱系构建及与伟大建党精神关系研究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成就,并尝试在精神谱系构建规律、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的研究上进行创新性探讨,使精神谱系研究进入到全景式、整体性的研究阶段。但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正式概念提出较晚及命题本身的复杂性,现有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存在精神谱系边界模糊、内涵外延泛化,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探究精神谱系生成的历史逻辑不够、精神谱系构建规律揭示不够、具体精神研究不平衡和综合性精神集中研究不够等不足。展望未来的理论研究发展,特别是要站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特精神领导和精神生产的高度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边界的基础上,深化对精神谱系生成逻辑的系统化研究、世界意义研究、谱系图谱绘制及谱系构建规律研究、实践弘扬研究等,推动和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广度、深度、厚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49]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永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百年奋斗历史深处走来,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把精神谱系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我们才能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无往而不胜,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谱写新的辉煌。

Table (1) Reference (49)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