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5 Volume 12 Issue 1
Article Contents

RONG Weidong, ZHU Yuguo. Rationale, Idea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Writing Section in the Unified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5, 12(1): 67-75. doi: 10.13718/j.cnki.jsjy.2025.01.008
Citation: RONG Weidong, ZHU Yuguo. Rationale, Idea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Writing Section in the Unified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5, 12(1): 67-75. doi: 10.13718/j.cnki.jsjy.2025.01.008

Rationale, Idea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Writing Section in the Unified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10/01/2025
  • MSC: G634

  • The revision of the writing section in the unified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ligns with the ideas, goal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It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adhering to tradition while innovating, and seeking progress while maintaining stability."Adjustments have been made to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writing perspectives, writing types, topic setting, and writing guidance, retaining the strength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textbooks meanwhile. Specific revisions include adding five writing themes, merging some repeated content, removing outdated themes, improving writing topics, and further refining the writing guidance system. The new textbook particularly emphasizes new forms of writing, such as situational task writing, critical thinking writing, and creative writing, aiming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students' new writing skills. To adapt to the new textbook, it is recommended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instruction and establish a specialized awareness; adhere to a competency-oriented approach and foster new writ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perspectives;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writing instruction with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dopt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different writing types; focus on writing process guidance, writing strategies, and writing scaffold design; and fully utilize the textbook as the primary channel for curriculum resources.

  • 加载中
  • [1] 王立军.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修订的几大亮点及教学建议[J]. 中学语文教学, 2024 (9): 4-12.

    Google Scholar

    [2] 温儒敏.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修订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做法[J]. 课程·教材·教法, 2024(9): 10-14, 57.

    Google Scholar

    [3] 朱于国.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修订思路与具体设计[J]. 语文建设, 2024 (15): 11-16.

    Google Scholar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Google Scholar

    [5] 荣维东. 论新世纪写作课程重建运动[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 (4): 41-47.

    Google Scholar

    [6] 徐长福.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 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M]. 2版.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3: 3.

    Google Scholar

    [7] 温儒敏. 语文课改守正创新[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21: 84.

    Google Scholar

    [8] 黎锦熙. 黎锦熙论语文教育[M]. 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0: 202.

    Google Scholar

    [9] 潘新和. 语文: 表现与存在(上卷)[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Google Scholar

    [10] NC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or the teaching of writing[EB/OL]. [2024-09-02]. https://ncte.org/statement/teaching-writing/print/.

    Google Scholar

    [11] TROIA G.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writing instruction[EB/OL]. [2024-12-05]. https://ceedar.education.ufl.edu/wp-content/uploads/2014/09/IC-5_FINAL_08-31-14.pdf.

    Google Scholar

    [12] 刘兴华.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循证实践现状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0 (4): 58-64.

    Google Scholar

    [13] 荣维东. "过程写作"及其主要模式述评[J]. 语文学习, 2017 (7): 7-11.

    Google Scholar

    [14] GRAHAM S, SANDMEL K. The process writing approach: a meta-analysis[EB/OL]. [2024-12-0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3140262_The_Process_Writing_Approach_A_Meta-analysis.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9076) PDF downloads(544)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Rationale, Idea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Writing Section in the Unified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Abstract: 

The revision of the writing section in the unified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ligns with the ideas, goal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It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adhering to tradition while innovating, and seeking progress while maintaining stability."Adjustments have been made to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writing perspectives, writing types, topic setting, and writing guidance, retaining the strength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textbooks meanwhile. Specific revisions include adding five writing themes, merging some repeated content, removing outdated themes, improving writing topics, and further refining the writing guidance system. The new textbook particularly emphasizes new forms of writing, such as situational task writing, critical thinking writing, and creative writing, aiming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students' new writing skills. To adapt to the new textbook, it is recommended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instruction and establish a specialized awareness; adhere to a competency-oriented approach and foster new writ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perspectives;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writing instruction with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dopt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different writing types; focus on writing process guidance, writing strategies, and writing scaffold design; and fully utilize the textbook as the primary channel for curriculum resources.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修订是在落实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内容及相关要求,继承原教材优点并积极吸纳近年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工作遵循“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1],虽然与原教材相比整体保持了稳定,“大多数课文、单元组织、结构框架,都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2],但写作部分通过“分析现行教材写作体系的优势和不足”“坚持稳中求进、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写作板块作了调整优化” [3],在写作观、内容体系、题目设计和写作指导设计上有了一些新的气象和变化。

    作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修订成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向广大教师和教材使用者说明写作板块修订的背景、理路、思路与主要变化,并为一线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写作教学提供一些策略与建议。

一.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修订的背景与依据
  • 统编语文教材的修订工作是在教育部教材局领导下由人教社牵头组织实施的。2022年3月,成立了语文教材修订编委会,分小学、初中两个大修订组,同时又按阅读、写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领域分小组进行修订工作。参与初中写作板块修订的专家学者共有7人,既有原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成员,同时又吸纳了新的力量。这样的团队构成既保证了修订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激发创新思路。

    教材的修订需要建立在落实新课标、吸纳新学术研究成果、汲取经实践验证了的成熟经验并立足现实需要的基础上。这构成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修订工作的基本理据。

  • 新课标是此次教材修订的重要依据,因而梳理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就成为修订前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梳理发现,新课标的以下几点变化对于写作板块的修订极为重要:

    首先,在新课标中,写作的地位与呈现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基于课程改革内容统整的理念,“写作”不再作为独立的学习领域单独列出,其内容已深度融合于语文课程的各个部分。新课标在“总目标”“学段要求”“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中对写作的要求是写作内容修订的直接依据。新课标“总目标”中既有“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等原来的内容,也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4]6-7等新内容。落实这些新内容是修订工作的重点。

    其次,在新课标中,写作的文体类型得到了极大拓展。新课标在写作文体上,已经由传统的“三大文体+应用文”体系为主拓展为真实情境任务下的多样态写作,如情境任务写作、交际语境写作、思辨写作、创意写作、学术性写作、跨媒介写作、跨学科写作等。这一重要变化目的是使写作教学更加贴近真实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场景,适应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

    第三,从学段间的纵向来看,写作内容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与进阶关系。但厘定初中与小学、高中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因为在课程内容统整的大原则下,写作内容的呈现已经变得更为复杂、多元、交融,不同学段、不同学习领域间的写作要求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写作课程内容体系。这种复杂性要求修订组在保持内容连贯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各部分的协调与配合,以确保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现与课程标准的契合。

    其他方面,如:新课标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倡导创意表达,提高语言表现力,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在任务群中重视学习型、融合式、项目式、统整式的写作活动,等等,这些要求为写作板块的修订提供了政策依据。

  •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写作课程领域兴起了一场“写作课程重建运动” [5]。何更生、叶黎明、魏小娜、荣维东、周子房、邓彤等以重建中国写作课程为使命,直面中国写作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大胆进行理论革新,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针对目前写作教学的困境,许多学者在借鉴西方写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写作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或理论模型,如交际语境写作、真实写作、过程性写作、微型化写作、基于量表的写作等,为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3]。随着研究的深入并不断得到实践验证,这些新理念应该适当进入教材,以解决原教材存在的某些问题。

    比如:引入情境任务驱动的理念,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动机;提倡交际语境写作,关注写作的目的、对象、语境等,有助于培养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写作教材中引入情境意识,强调语境(目的、对象、场合)的限制性,也有利于加强写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引入过程写作理论,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选材、起草、修改等的方法和程序,有利于解决写作不可教、学生不会写的问题;引入建构主义的支架概念,加强对写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引入微型化写作的理念,有助于聚焦学生写作的核心困难,选取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引入评量表写作,有助于加强学生写作的自我监控和评价。这些都可以弥补原写作教材和写作教学的种种不足。

    不过,学术研究毕竟属于认知领域,若要变成教材内容,还面临一个“筹划”或“工程”问题。正像徐长福所说的那样,“认知是为了弄清对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筹划是为了弄清如何利用各种条件做成某种事情”[6]。很显然,教材编写或者修订属于学术研究的教材化转化,其本质上是一个工程问题。加之我国教材编修属于国家事权,涉及意识形态和教材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新修订内容不但要在理论上说清、在行政上通过,还要将那些新设想和要求变成大家认同的教材内容和设计,其中面临很多行政、学术、技术和审核上的要求。尽管如此,此次修订还是在吸纳新写作教学理论方面作了最大努力。

  • 尽管2017年版统编语文教材吸收了“过程写作”“写作思维”“微写作”等写作研究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面临师生对写作内容兴趣不高、使用度低以及写作过程指导不够有效等问题。具体如下:

    (1) 对标新课标发现,整体而言写作任务量偏大,题目偏多,尤其是一些习题性写作、微写作、片段写作设计还存在琐碎、重复等问题,加之“减负”的需要,需要对它们进行适当精简、合并、优化、调整与更新。

    (2) 有的单元阅读选文和写作内容之间关联不太紧密,这影响了读写之间的能力迁移。为了增强这种关联性,需要在修订时更加注重阅读选文与写作任务的匹配度,从而让教材更好地发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作用。

    (3) 一些题目比较陈旧,未能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的新风貌、新需求,尤其是课程标准强化了“三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教育的内容,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及学生生活与兴趣予以更新。

    (4) 一些写作提示较为简单,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性不够,需要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5) 写作内容整体上注重的是学生一般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与新课标倡导的素养导向中的真实多样化写作也有一定差距。从知识形态上看,原教材仍以“文章学知识”作为写作教学的主体内容框架,同时又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程序性写作知识、元认知写作策略知识严重不足,写作过程、策略和方法的指导有待加强。

    上述这些新课标的要求、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教材使用中的问题等,为修订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政策指导和学理依据。

二.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板块修订的基本思路
  • “守正创新”是指既要坚守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又要进行必要的创新尝试。这包括引入情境任务写作、交际语境写作、任务驱动式写作、过程性写作、思辨写作、创意写作、跨媒介写作和跨学科写作等先进理念和做法。

    “稳中求进”是指教材整体框架和基本内容不变,对局部内容进行微调。这种微调主要体现在写作专题设置、写作任务设计、写作指导的进一步完善等方面。

    教材修订需要保留经受实践检验的优质内容,去除过时或重复的部分,同时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守正”必然会使得修订整体上变化不会太大,新形态写作不能大规模地、正式地、集中地进入,而是适当介入,以适应新的需求。

  • 温儒敏主编指出,“写作是教材编写的难题,难就难在不知道如何结构,以及是否有体系” [7]。原教材整体上采用“读写结合”“以读带写”的编写思路,写作专题与各单元阅读既相互配合,又自成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写作系统。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逐步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这一体系符合写作教学心理从“一般能力”到“特殊能力”,从“基础写作”到“文体写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设计思路和栏目安排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保留下来可以确保教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修订伊始,人教社对语文新课标的写作板块进行梳理,对原教材写作内容存在的问题仔细研判,参考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关于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初中部分写作框架的修订意见。该意见包括“现行教材写作内容编写思路与框架体系”“现行教材写作框架与课标对标”“写作框架的修订建议”等内容,作为本次修订工作指南。意见提出“三个坚持”“四个序列”“五个旧专题取消,五个新专题增补”等工作思路,为修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

  • 第一,坚持分序列设计写作专题。原教材分序列设计写作专题的思路包括通用写作能力与策略、实用性写作、思辨性写作、文学性写作四个主要序列。每个序列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现了写作教学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这种设计被实践证明是合理的,值得坚持。

    第二,坚持“独立专题+融合式写作”的设计思路。原教材既有独立的写作专题进行系统的写作技能训练,又在阅读、综合性学习等栏目中融入写作任务,多样化的写作实践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不同的写作能力。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写作能力训练的逻辑,值得坚持。

    第三,坚持基本的栏目体例。原教材采用“写作指导”与“写作实践”相结合的栏目体例。具体包括写作指导、写作实践(片段作文+整篇作文)、写作任务及写作提示等部分。这种体例有助于学生从读到写、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顺利提高写作能力,值得沿用。

  • 不同类型的写作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需要分类实施。原教材的写作专题主要围绕通用写作能力与策略、实用性写作、思辨性写作、文学性写作四种类型设计。

    通用写作能力与策略:该序列涵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包含了写作态度和习惯、记事、写人、中心、细节、选材、语言、描写以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等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实用性写作:该序列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旨在使学生掌握实用文体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包括消息、读后感、演讲词、游记等几种应用文和说明文。

    思辨性写作:该序列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思辨写作能力,做到“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4]29,引导学生学会提出观点、分析问题、进行论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学性写作:该序列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包括“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尝试写诗歌、小小说” [4]26,28等,培养学生简易的文学写作能力。

    这四种写作的主导类型基本对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任务群,在修订中大致保持不变。另有诸如“跨媒介写作”“跨学科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写作要求在教材中没有作为专题呈现出来,但它们在“阅读综合实践”“专题学习活动”“整本书阅读”等板块中得到了体现。

  • 考虑目的和对象:该专题旨在落实第四学段“表达与交流”目标5“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4]16。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提到“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 [4]26。交际语境写作理论认为写作的目的、对象、话题、文体等要素决定着写作内容的选择和语言表达的风格,进而影响书面表达的效果。此次修订加大了交际语境写作的力度,这是符合写作理论发展和培养真实写作能力的时代要求的。

    提高语言表现力:该专题对标落实总目标6中“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 [4]6,以及第四学段“表达与交流”目标4中“力求有创意”[4]15和相关任务群中“有创意的表达者”“创意表达能力”等要求[4]28。增加此专题一是因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弱化倾向,二是满足创意写作的新要求。

    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该专题对标新标准中“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4]6。这是为适应当今社会急需培养的具有理性精神、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人才而新增的。

    学会深入思考:该专题对标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相关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冷静、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深度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写小小说:该专题对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尝试写诗歌、小小说” [4]28等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文学试作的能力。

    这五个新专题在新课标中都有明确的依据,是当今写作能力和素养的新要求,需要重点对待,因而成为新增的五个写作专题单元。

  • 两个合并:新教材对存在重合的写作专题进行了合并。将原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人要抓住特点”与原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出人物的精神”合并为一个专题,即“写出人物特点”;将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从字顺”与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言要连贯”合并,用后一标题。

    一个重点改造:此次修订对“写作实践”的题目进行了重点改造,力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主题教育、社会热点、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

    若干优化调整:教材对原有写作专题指导部分进行了优化调整。一是围绕写作教学的难点和薄弱点,融入最新的写作理念,强化真实性写作、过程性指导、情境意识;调整部分内容要点,除了传统的精要知识点,增加一些中观甚至微观的写作策略指导。二是加强写作实践的“提示”部分撰写,强化写作内容、写作程式、写作习惯和写作方法等的指导,提供学生更多写作的支架,增强提示的针对性。三是强化写作成果的跨媒介展示,适当增补跨学科写作内容,调整优化“阅读综合实践”“专题学习活动”等栏目中的融合式写作任务,覆盖更多样态。四是统筹考虑写作教材与教师用书的编写,将更为精细的指导和最新的写作理论介绍等放在教参中,为教师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发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修订是在落实新课标、吸纳新成果、汲取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下进行的。而这些新变化,需要新的教学策略与路径与之相适应。

三.   新修订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教学的新路向
  • 写作是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育和人的素养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可长期以来,我国的写作教学是作为阅读的附庸出现的,教师向来缺乏“专门教写作”的意识。早在“民国”时期,黎锦熙先生就提出“写作重于讲读”的“第一原则”,强调写作教学的重要性[8]。当今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写作高于阅读”“书面语重于口语” [9]518,539。这是因为人作为“能言”的高级动物,写作是其精神成长、学习工作、融入社会、改造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写作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再者,写作作为一种超级复杂的言语心智技能,属于“由无到有”“由意到言”的语言输出和语篇建构活动,它要比阅读这种“由言到意”“概括提取”的输入行为难得多。写作学习有其独特的规律和学习历程。单靠读写结合、自学自悟是很难学会的,必须经过科学、有效、专门的训练才行。

    我国曾有过读写分编、专门教写作的尝试,国际上也有《作者的选择》(Writer's Choice)这样优秀的写作教材,但原统编语文教材属于合编型方式,听说读写训练混合在一起,这给一线教师“教写作”带来某些不便。好在原教材比较注重写作的专门化训练,设计了较严密且合理的写作内容体系序列。对语文教师来说,要具有“教写作”的自觉意识。要研究教材,明确写作教学目标,梳理写作学习元素,摸清教材中写作内容的序列和各个单元“写作专题”的训练内容、重点,以及前后之间的内容侧重和进阶联系。要掌握写作课的设计方法和技能,敢上写作课,会上写作课,上好写作课,把基于教材的写作教学看作语文教师的分内之事。

  • 此次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修订,吸纳了国内外写作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强化了情境任务写作、思辨写作、创意写作等多种新型写作样式。过去的写作教学往往局限于“三大文体+实用文”的狭窄视域,忽视了写作与现实生活、跨学科领域的紧密联系。此次新教材写作板块的修订打破了这种传统局面,进一步将写作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学科背景下,鼓励学生进行真实化、多样化、素养型写作。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写作观,积极接纳并探索情境任务写作、交际语境写作、思辨写作、创意写作、跨学科写作、跨媒介写作等新型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实用功能。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写作,在思辨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在创意写作中激发创造潜能,在跨学科写作中实现写作的认知功能和整合作用,在全媒介环境下提升多媒介表达和交流的素养,在交际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写作者。

  • 写作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写作教学是有其专业观念、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要求的。如2016年,美国英语教师协会(NCTE)写作研究小组发布《写作教学的专业化知识》(Professional Knowledge for the Teaching of Writing),体现了对写作本质、教学原则以及评估的当代理解和研究共识。以下是一些关键结论:“写作有各种不同的目的”“写作嵌入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语言运用情境中”“写作以不同的方式和技术进行”“完成和编辑文本的惯例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人都有写作的能力;写作可教;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作家”“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是思维的工具”“写和说有着复杂的关系”“阅读和写作密切相关”“写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基于证据的、主观判断过程” [10]。又比如有研究指出,“(1) 写作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根据需要,改变写作教学方法。(3) 教学要关注过程要素。(4)教学要关注产品要素。(5)写作教学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6)有效评价和及时反馈。(7)教学要专注于写作技能训练。(8)在各科学习中练习写作。(9)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和反思写作能力。(10)要给写作一个支持性的环境”[11]。目前关于写作教学的循证实践研究揭示出“就阅读材料写摘要(ES=0.5)”“写作过程中的同伴合作(ES=0.74)”“目标设定(ES=0.8)”“写作策略(ES=1.26)”“写作动机(ES=1.07)”“教师反馈(ES=0.87)”“同伴反馈(ES=0.77)”等具有较高的效应值,属于效率较高的写作策略[12]。这些关于写作教学的结论,有的与我国的一些传统经验和做法是一致的,如“说写结合”“读写结合”“思写结合”等;还有一些,如“写作目的”“写作情境”“写作方式和技术”“写作可教”“写作策略”等,在我国还有待深入研究并进一步达成共识。

    虽然上述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撑,可现实的写作教学中仍然充斥着大量的想当然、主观化、经验化的做法,我国语文教师不想教写作、不会教写作、不去教写作,教得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状况仍然很严峻。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写作教学专门化意识,开展循证写作教学,提高写作教学的专业化水平,科学有效专业地教写作。

  •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类型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写作有着不同的规律和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写作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基础性的写作,教师应侧重于句式和篇章训练,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等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运用等基本技能。对于实用写作,教师应注重真实应用情境设计,通过案例把握格式规范,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在创意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入自由创作状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思辨写作则要求注重学生理性分析和批判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有观点、重证据、讲逻辑的思辨写作能力。跨媒介写作是信息时代的新需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介形式进行信息呈现和交流。跨学科写作则通过跨学科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掌握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写作技能进行学习和交流。每一种类型的写作目标和要求不一样,其教学策略和原则也不尽相同,需要区分对待。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写作教学领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即“过程写作运动”[13]。该运动强调写作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而非一个静态的产品。它倡导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能力。这种“过程写作教学在整体写作质量上实现了统计学上有意义但相对适度的提升” [14]。相比之下,我国的写作教学往往更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和关注。这种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写作主要不是写作知识的掌握,而是基于写作任务主动运用写作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写作”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写作教学理念,对改善我国传统写作教学具有借鉴价值。

    新教材写作板块在修订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过程写作”理念,在写作实践、写作提示部分强化了写前、写中及写后的全过程指导。比如在写前阶段,通过“写作指导”短文、设计“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应用。在“写作实践”部分,更是通过各种提示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关键步骤和活动支架,引导他们一步步完成写作任务。同时,教材还通过各种问题串、任务链、活动系列等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促进其写作的顺利开展。

    写作支架和活动设计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的重要工具和有效手段。新旧教材皆高度重视写作支架的搭建,这些支架可以是具体的写作模板、范文示例、写作提示、问题、图表、导图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框架和技巧。如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专题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中,采用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生成自己的写作内容;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写作“学写传记”中,利用范文作为支架,展示优秀的人物传记示例,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秀文章片段的同时,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艺术。

    写作策略教学要求教师传授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写作策略和方法。新教材的写作板块在修订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写作策略的培养。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审题、构思、选材、起草和修改策略的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示范引领、实践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各种写作策略,切实提高写作技能。

  •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展写作教学要重视教材而不是弃之不顾。首先,教师要利用好各个单元的“专题写作”开展写作教学。这个板块内容呈现出体系化、进阶性的特征,教师需把握写作专题和任务前后之间的内容侧重点以及进阶关系。诚然,每一单元的写作专题任务是单一且具有侧重点的,但每个写作专题都是系列写作专题中的“一个”节点,教师如不重视教材并发掘其中的写作知识、能力序列及其相互关系,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写作知识和能力要素链条的“缺失”。如果这样随意地、无序列地去教写作,学生的写作知识和能力自然会支离破碎。

    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等一切资源去教写作。例如,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中设置景物描写的仿写练习——用课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关联词概括写景的仿写训练。此时的课文不再是阅读理解的对象,而是写作的范例,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此句型图式,把握这一列举式的先抑后扬句式的表达方式,训练学生用偏正短语复合式列举事物的表达技巧。一线教学中,有人提出“随课微写”就是利用教材教写作的有益尝试。

    再次,教师要利用课文、写作专题、课后写作、栏目写作等开展融合式写作教学。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专题学习活动“人无信不立”,要求学生通过整理积累从古至今有关诚信的名言和故事,以及了解自己身边的诚信故事,深入思考并交流如何建设诚信社会。教材链接了一些有关诚信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撰写演讲稿,并组织参与班级的演讲会。此处的写作任务与阅读、思考及语文实践活动紧密融合,当然还可以与思政课、思考探究、口语交际等融合,围绕“诚信主题演讲”设计学习活动,将读写、探究、表达结合,从而像在真实生活中做事那样去写作。

    总之,新修订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板块呈现出一些创新,为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广大教师要遵循新课标,依托新教材,开展专门化、专业化、循证化的写作教学实践。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写作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教材,掌握新教法和新策略,提高写作教学的专业化水平。相信只要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我国的写作教学一定会迎来新局面。

Reference (14)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