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我国卓越教师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

上一篇

下一篇

姚松, 曹远航. 我国卓越教师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 8(1): 75-83.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1.010
引用本文: 姚松, 曹远航. 我国卓越教师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 8(1): 75-83.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1.010
YAO Song, CAO Yuanhang. The Frontier, Hot Spot and the Trend of Research on Excellent Teachers in China[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1, 8(1): 75-83.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1.010
Citation: YAO Song, CAO Yuanhang. The Frontier, Hot Spot and the Trend of Research on Excellent Teachers in China[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1, 8(1): 75-83.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1.010

我国卓越教师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

  •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中学卓越教师多元培育主体深度协同机制研究”(2019-JSJYYB-004),项目负责人:姚松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姚松,教育学博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曹远航,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

  • 中图分类号: G650

The Frontier, Hot Spot and the Trend of Research on Excellent Teachers in China

  • 摘要: 卓越教师计划作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随着当前卓越教师计划有序推进,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卓越教师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基于此,研究以CNKI为数据源,借助Bicomb、SPSS等分析软件,采用共词分析方法(Co-word analysis)对我国卓越教师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当前卓越教师相关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后发现:我国卓越教师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探索、“卓越教师”内在意蕴与专业素养的界定、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方面;我国卓越教师研究前沿主要关注多元培育主体的深度协作机制研究、“人工智能+卓越教师”创新型培养研究、循证路径下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等。基于以上分析和讨论,建议今后我国卓越教师研究可以从自觉性、科学性、前沿性及协同性等方面加以改进。
  • 加载中
  • 图 1  卓越教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表 1  卓越教师研究前40位高频关键词排序

    序号 关键词 出现频次
    1 卓越教师 242
    2 卓越教师培养 114
    3 课程 38
    4 实践 35
    5 教师教育 34
    6 教师专业发展 18
    7 小学 18
    8 卓越教师计划 16
    9 人才培养 12
    10 教学技能 12
    11 高师院校 11
    12 师范生 11
    13 对策 9
    14 内涵 9
    15 专业标准 9
    16 卓越 9
    17 基础教育 9
    18 职前教育 9
    19 学前教育 8
    20 中学 8
    21 问题 7
    22 创新 7
    23 实践教学 7
    24 专业能力 7
    25 地方师范院校 7
    26 文献综述 6
    27 高职 6
    28 美国 6
    29 特征 6
    30 评价标准 5
    31 英国 5
    32 教学改革 5
    33 成长 5
    34 价值 4
    35 大学 4
    36 探索 4
    37 德国 3
    38 心理素质 3
    39 师德 3
    40 学科教学 3
    合计 734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卓越教师研究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部分)

    卓越教师 卓越教师培养 课程 实践 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 卓越教师计划 人才培养 教学技能
    卓越教师 0.000 0.517 0.772 0.673 0.746 0.833 0.863 0.968 0.777 0.795
    卓越教师培养 0.517 0.000 0.849 0.807 0.886 0.888 0.843 0.976 0.945 0.890
    课程 0.772 0.849 0.000 0.970 0.848 0.958 0.875 0.912 0.847 0.949
    实践 0.673 0.807 0.970 0.000 0.971 1.000 0.960 1.000 0.805 1.000
    教师教育 0.746 0.886 0.848 0.971 0.000 1.000 0.879 0.829 1.000 1.000
    教师专业发展 0.833 0.888 0.958 1.000 1.000 0.000 1.000 0.941 1.000 1.000
    小学 0.863 0.843 0.875 0.960 0.879 1.000 0.000 1.000 1.000 1.000
    卓越教师计划 0.968 0.976 0.912 1.000 0.829 0.941 1.000 0.000 0.928 1.000
    人才培养 0.777 0.945 0.847 0.805 1.000 1.000 1.000 0.928 0.000 0.833
    教学技能 0.795 0.890 0.949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833 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卓越教师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聚类

    种类1 卓越教师、卓越教师培养、实践、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教学、教学技能、课程、专业标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师院校
    种类2 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种类3 内涵、特征、评价标准、价值、教师专业发展、美国、高职
    种类4 教师教育、德国、英国、卓越教师计划
    种类5 文献综述、问题、对策、大学、地方师范院校
    种类6 职前教育、心理素质、卓越、中学、小学
    种类7 专业能力、学科教学
    种类8 师范生、师德、成长、教学改革
    下载: 导出CSV
  • [1] 索长清, 但菲.卓越教师培养的有效探索——我国台湾地区"卓越师资培育奖学金计划"述评及启示[J].教师教育学报, 2020, 7(1):19-25.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jsjy.2020.01.002
    [2] 张玉双.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晋图学刊, 2008(5):45-48. doi: 10.3969/j.issn.1004-1680.2008.05.015
    [3] 冯璐, 冷伏海.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2):88-92. doi: 10.3969/j.issn.1001-8867.2006.02.021
    [4] 谢桂新.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职前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154-161. doi: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bsdxb-zxsh201901022
    [5] 李梦卿, 安培.卓越中职教师培养的基本认知、价值追求与实施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 2015(17):34-39, 73.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GJ201517009.htm
    [6] 杨炼, 周先进.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12):114-115.
    [7] 金业文."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6):35-39. doi: 10.3969/j.issn.1672-4038.2014.06.007
    [8] 林天伦, 沈文淮, 熊建文.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 2016(7):156-159.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YJ201607021.htm
    [9] 吴越, 李健, 冯明义.地方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的培养路径分析——以西华师范大学"园丁计划"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5(8):92-97.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j201508022.htm
    [10] 康米.自我觉醒与身份认同:教师走向卓越的逻辑起点[J].当代教育科学, 2019(12):40-44.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JK201912009.htm
    [11] 冯铁山.卓越教师培养的"本"与"道"[J].教育科学研究, 2018(7):74-79.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KY201807015.htm
    [12] 柳海民, 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11):96-101.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F201111020.htm
    [13] 王志广.谈卓越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33(32):28-31.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LL201332008.htm
    [14] 毕景刚, 韩颖."卓越教师"计划的背景、内涵及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 2013(12):108-110. doi: 10.3969/j.issn.1002-0845.2013.12.049
    [15] 王颖华.卓越教师专业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1(4):92-99.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SD201404014.htm
    [16] 王林发, 伦明莉.地方师范院校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的困惑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19(6):79-82, 100.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201906018.htm
    [17] 李霞.英国卓越教师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5(12):38-43. doi: 10.3969/j.issn.1007-8495.2015.12.008
    [18] 张雅静.卓越教师培养的内涵、特质及其国际经验[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7, 28(4):29-36, 43.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PG201704007.htm
    [19] 白芳.美国"卓越教师"培养经验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18(10):92-94.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CRY201810027.htm
    [20] 高闰青.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 2015, 35(7):115-120.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F201507019.htm
    [21] 周炎根, 黄俊.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4+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8, 22(4):112-115.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ZDG201804021.htm
    [22] 孔令兵.社会资本视角下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协同培养策略[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9(8):134-140.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SY201608023.htm
    [23] 高继勇, 刘丹.基于大数据的卓越教师培养路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8(33):194.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CJY201833211.htm
    [24] 左岚.中美卓越教师评价标准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5(9):56-60.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ZX201509010.htm
    [25] 徐群.创新发展理念下高校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追求[J].江苏高教, 2018(9):33-37.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GJ201809006.htm
    [26] 王冠, 李静, 耿杏, 等.教育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助力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9):36-38.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XX201909010.htm
  • 加载中
图( 1) 表( 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18
  • HTML全文浏览数:  1818
  • PDF下载数:  3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8-17
  • 刊出日期:  2021-01-20

我国卓越教师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姚松,教育学博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曹远航,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 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中学卓越教师多元培育主体深度协同机制研究”(2019-JSJYYB-004),项目负责人:姚松

摘要: 卓越教师计划作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随着当前卓越教师计划有序推进,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卓越教师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基于此,研究以CNKI为数据源,借助Bicomb、SPSS等分析软件,采用共词分析方法(Co-word analysis)对我国卓越教师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当前卓越教师相关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后发现:我国卓越教师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探索、“卓越教师”内在意蕴与专业素养的界定、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方面;我国卓越教师研究前沿主要关注多元培育主体的深度协作机制研究、“人工智能+卓越教师”创新型培养研究、循证路径下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等。基于以上分析和讨论,建议今后我国卓越教师研究可以从自觉性、科学性、前沿性及协同性等方面加以改进。

English Abstract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从“上学难”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的巨大转变。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从国际形势上看,近来年英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出台卓越教师改革计划,教师培养正经历从量到质、从合格到卓越的巨大飞跃,“培育卓越教师”已成为当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方向[1]。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遴选出80个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卓越教师培养实践的深入开展。经过4年多的勠力探索,卓越教师计划在2018年迎来了“2.0升级版”,即《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作为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卓越教师计划——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众多高校纷纷加入到卓越教师培养实践的行列中。随着卓越教师计划快速推进,学者们从多个视角对卓越教师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单一的文字描述难以客观地呈现研究现状,不利于挖掘卓越教师研究领域内各主题之间的深层关系。如果采取计量统计与解释性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则可以发挥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优势互补的效应,有助于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卓越教师研究发展历程。鉴于此,本文采用共词分析方法(Co-word analysis)对我国卓越教师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深度挖掘我国卓越教师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 共词分析法是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某一研究领域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的重要分析方法。关键词作为常用的共词分析单位,其基本原理为:若一对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中,则表明这两个关键词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且共现次数越多,说明彼此之间紧密性越强、受关注的程度越高,当该研究领域内众多关键词共同出现时,会形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在此基础上,运用Bicomb、SPSS等分析软件,可绘制成“共词矩阵”及“知识图谱”。因此,借助共词分析法原理可以探析任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

    基于有效文献提取高频关键词是展开共词分析的前期基础。采用篇名检索的方式,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NKI)中初步检索“卓越教师”相关文献,共得到370篇。随后,对文献进行进一步筛选。将时间设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类别指定为“全部期刊”,剔除无作者文献、征稿通知、人物专访、硕博论文等文章,最终确定有效文献333篇。在此基础上,运用Bicomb软件提取关键词共468个,词频1 239次,将此作为基本数据来源。此外,为进一步消除人为命名关键词所导致的统计误差,笔者对同义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提高分析的有效性及精准性。

  • 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能够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理论水平[2]。从时间维度上看,2012年和2014年是我国卓越教师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水岭,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重要政策导向有着密切联系。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卓越教师计划”的重要文件。文件极大地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促进了卓越教师研究不断升温。2014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确定了80个改革项目。一时间,我国各地高校纷纷投入到卓越教师培养实践的洪流中,“卓越教师计划”研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大幅增长。随后,在国家颁布的有关教师教育、卓越教师等政策推动下,学术界对卓越教师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某一刊物的发文量及作者构成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与特点。从卓越教师研究成果发表机构来看,发文数量较多的有《教师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学报》等期刊。从研究机构来看,主要以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为主,部分中小学略有涉及,具体主要集中在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单位。从研究成果的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南、广东、陕西等中东部省份。以上数据均表明,目前我国卓越教师研究主要在教师教育视域下展开,以东中部地区为热点研究区域、师范院校为主要研究机构。

  • 结合卓越教师研究现状及高低频词临界值规律,最终确定本研究高低频关键词阈值为3次,高频关键词共40个,总频次为734次。由表 1可知,当前卓越教师研究多围绕“培养”“课程”“实践”等主题展开,部分高频关键词词频不高,各关键词词频之间差异相对较大,这表明当前我国卓越教师研究主题集中度有待加强,研究成熟度有待提升。

    为进一步挖掘关键词内部所存在的关联性,笔者采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将所选取的40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形成词频矩阵。随后,将该矩阵导入SPSS20.0软件,选取Ochiai系数将其转化为40×40的共词相异矩阵。由表 2可看出,学者们在论述卓越教师相关问题时,与“卓越教师培养”“实践”“教师教育”等词结合较多。同样,“卓越教师培养”与“卓越教师”“实践”等词共同出现的频率较高,“课程”与“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等词共同出现的频率较高。以上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当前卓越教师研究领域中,学者们经常论及“卓越教师与教师教育”“卓越教师培养与实践”“课程与人才培养”等相关研究议题。

  • 根据聚类连线距离的远近,将我国卓越教师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分为8类。由表 3可看出:种类1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研究,包含“卓越教师培养”“实践”“课程”等关键词;种类2为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探索研究,包含“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探索”等关键词;种类3为卓越教师角色定位与价值特征研究,包含“内涵”“评价标准”“价值”等关键词;种类4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包含“教师教育”“德国”“英国”等关键词;种类5为卓越教师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包含“问题”“对策”“地方师范院校”等关键词;种类6为卓越教师职前教育研究,包含“职前教育”“中学”“小学”等关键词;种类7为卓越教师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研究,包含“专业能力”“学科教学”等关键词;种类8为卓越教师师德养成研究,包含“师范生”“师德”“成长”等关键词。

  • 为深度挖掘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联,利用SPSS20.0软件对40个关键词的相异矩阵进行ALSCAL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卓越教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 1),其中Stress=0.138 76,RSQ=0.893 31,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能较好地反映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在图 1坐标中,关键词位置以小圆圈形式表示,圆圈之间距离越近,表明关系越紧密;反之,则关系越疏远。其中:X轴为向心度,表示各领域间相互影响的程度;Y轴为密度,表示各领域间相互关联的强度[3]。具体来看,知识图谱中的分类情况与聚类结果分布图相似,大致分为4个部分。

    首先,种类1及种类2处于第一象限,密度及向心度都较高,表明其为当前热点议题,成果相对丰富且趋于成熟。其次,种类4及种类8主要位于第二象限,研究主题相对集中,但内部联系不够紧密。再次,种类3、种类5及种类7主要位于第三象限,内部结构相对紧密,但与其他主题的联系相对不紧密。最后,分布在第四象限的有心理素质、学科教学等关键词,其紧密程度较弱。由此可知,卓越教师各研究主题具有不同战略地位,研究阶段及态势不尽相同。以此为基础,结合文献再次检索、阅读和分析,讨论近年来我国卓越教师研究热点和前沿。

  • 1.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与实践探索是当前热点研究议题之一。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发现,在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宏观引导下,学者们多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路径进行探索。

    一方面,学者们从中观层面入手总结我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当前,我国主要采取分阶段、分类别、分群体的精细化培养模式,初步形成“立交桥式”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其中:对小学卓越教师而言,重点探索全科型教师培养模式;对中学卓越教师而言,重点探索不同学科的特色培养模式;对幼儿园卓越教师而言,重点把握幼儿教育的独特性[4];对中职卓越教师而言,凸显理论与实践的双导向培养模式[5];对特殊教育卓越教师而言,强化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6]

    另一方面,学者们从微观层面对卓越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进行规划。“模块化”的课程模式,可以使专业学科与教育通识课程相结合[7],极大地突出卓越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卓越性、实践性与专业性等原则。学者们还强调要协调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轨发展,以达到教师群体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此外,提倡“必修+选修”的课程选择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尤其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构建紧密协作的共同体,保证训练、实践环节有所依托,发挥卓越教师实践基地的功效。各高校已对此作出一些实践探索。例如:华南师范大学设置“通识类、学科类、专业类和教育类”四大模块课程体系[8];西华大学设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三大课程模块[9];西南大学设置“三级立体大课堂”等。总体来看,这一主题研究热度持续上升,并已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目前正往精深方向发展。

    2.卓越教师内在意蕴与专业素养研究

    卓越教师内在意蕴与专业素养研究作为当前热点议题之一,是卓越教师计划有效开展的前提基础,被学者们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对卓越教师的权威定义,学者们较多采用跨学科视角,从“卓越”这一逻辑起点出发,基于经验性归纳和总结来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机理。“卓越”一词具有不同的生命力[10],“卓越教师”也是区别于普通教师而言,内在地蕴含着对“专业德性、专业情意、专业技能”等更深层次的要求[11]。对此,我国致力于将卓越教师群体打造成一支精神上朴实高尚、知识上融会贯通、能力上出色不凡的专业教师队伍[12]。在卓越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教学、科研、人格等方面加以诠释[13],认为卓越教师应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自主发展的专业自觉、高超的管理水平、坚定的教育信念以及良好的道德操守等专业素养[14]。可见,上述研究都在强调卓越教师要具备更高层次的专业素养。换句话说,卓越教师培养的是全面型教育教学人才。事实上,卓越教师计划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学术界有关教师角色、职业素养、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探讨起步较早,这对于挖掘卓越教师内涵具有借鉴意义。只有对相关理论积极引入、及时更新,达到“纵向精深、横向融通”的程度,才能保持卓越教师研究的旺盛生命力。

    3.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经验总结研究

    卓越教师是21世纪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各国经过积极探索,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有研究显示,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都对卓越教师存在着普遍的要求,那就是高标准。首先,在角色定位方面,各国有关卓越教师的表述趋于多样化,如用excellent teachers、advanced skilled teachers、quality teachers等词,共同凸显其优秀、杰出、卓越的特征。其次,在标准制定方面,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相对完善,普遍强调生本理念且操作性更强[15]。例如:美国借助其主要教育机构(NCATE、INTASC、NPBTS、ABCTE),制定出“职前-入职-职后”全过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设置较为完善和全面。最后,在实践探索方面,各国纷纷设立了独具特色的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例如:加拿大政府创新探索并行性模式(consecutive model)和连续性模式(concurrent program);澳大利亚启动“政府优秀教师计划”(AGQTP)[16];英国出台《培养下一代卓越教师》文件,通过“卓越教师计划”项目,以及大学与中小学的通力合作,共同助力卓越教师高质量产出[17];德国启动“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8],建立“职前-见习-职后”完整的培养体系;美国通过基线筛选,引入第三方评估,经过层层选拔,提升卓越教师的培养质量及社会认可度[1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探析国际先进教师教育改革之源,可为我国卓越教师培养提供有益经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相关研究仍以外部经验植入为主,实现本土经验再造还需进一步摸索。

  • 1.卓越教师多元培育主体的深度协作机制研究

    卓越教师计划作为一项多方联动的系统性工程,我国普遍存在“U-S”及“U-G-S”两种相对成熟的模式。其中,相较于“U-S”模式,“U-G-S”模式更加重视地方政府的参与,通过汇聚大学、政府及中小学等各类主体力量,实现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并形成联系紧密、协同一致、勠力创新的共同体[20]。目前,我国卓越教师多元培育模式已基本成形,大学、政府、中小学对利益诉求已初步达成一致,培育模式逐步实现由“相互隔离”转换至“协同发力”。各高校也在纷纷探索卓越教师的具体培育模式。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提出并实施“高校-政府-中小学校”合作模式;南京师范大学构建起高校与一线学校交替培养的“4+1”实践教学体系等[21]。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各培育主体仍然存在合作内容模糊、监督机制缺位、培养过程虚化、培养内容形式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多元主体在思想层面上对协同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彼此间沟通不深入;另一方面是多元主体在实践层面上对共育重点、各自职责以及协同机制把握不全面[22]。随着国家对卓越教师培养质量重视程度的提升,各主体要实现深度融合,就要从依靠外部指令的“他组织”式培养转向协同创新的“自组织”式融合,凝聚共同旨趣,构建起多元培育主体的深度协同机制,共同探讨培养卓越教师的优化策略。这已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热点议题。

    2.“人工智能+卓越教师”的创新型培养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我国相继启动了“教育信息化2.0计划”及“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为卓越教师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的精准、科学与高效等特性与卓越教师培养的创新、高质与专业等特点相结合。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已经在脑科学、认知诊断、AI育人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建设了如百度Paddle、腾讯AI开放平台、讯飞开放平台等人工智能开源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学者们开始探讨建立一体化平台和规范化数据库,以便对卓越教师培养的终身化、个性化与协同化发展等进行研究[23]。可见,如何定位人工智能时代下卓越教师的角色功能、如何更新与创新型培养过程、如何提升培养质量等,将成为该领域下一步需要着重研究的议题。据此,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推动卓越教师培养进程,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新路径是一个极富价值的研究课题。

    3.循证路径下卓越教师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

    质量作为教师队伍的生命线,是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强调,要“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在此背景下,有学者从专业知识、专业精神、教学成效与社区服务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学者从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人格魅力3个方面展开,建议实行“卓越教师资格认定制度”[24]。总体来看,现有研究侧重于对主观经验的归纳,尚未形成“自下而上”式循证研究与“自上而下”式思辨研究相融合的权威性意见。因此,如何构建科学而有效的质量评价机制,成为卓越教师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应对这一难题,学者们通过嵌入循证研究路径,将政府、学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纳入到同一系统中,深度挖掘各方利益诉求共同点,设置出一套易懂、易得、可信且可行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诊断、指导和改进卓越教师培养方案提供依据,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最终保障卓越教师队伍质量。

  •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卓越教师培养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各高校纷纷实施独具特色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本研究基于关键词的共词分析及可视化知识图谱,从微观层面对卓越教师研究热点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当前卓越教师研究主题种类较多,但存在集中度不高、研究相对分散等问题。基于此,借助整体研究的视角,并着眼于我国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建议从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拓展和研究。

  • 研究者的自觉性与自主性是研究生命力的源泉。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如火如荼地开展,学者们对卓越教师的研究热情不断升温。在研究热潮的背后,研究者需要不断加强对“卓越教师”元概念的思考,为卓越教师未来发展指明前进方向。研究者还要不断激发自觉性与自主性,通过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本身的再研究,及时回顾、反思、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积极发现卓越教师研究领域的新问题,为卓越教师的前期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一方面,当前我国对卓越教师相关概念的界定并无统一规定,这为卓越教师培养提供弹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例如:“卓越”究竟是一种发展方向还是发展水平?“卓越”是只可意会的一种境界还是可以量化的标准?此类问题均需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探讨。另一方面,加强我国卓越教师培养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25],这一结果将直接影响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判断以及具体行为。据此,只有夯实卓越教师理论研究的基础,加强卓越教师基本概念探讨,才能有效把握卓越教师领域发展方向,为卓越教师相关研究扬帆掌舵。

  • 科学性是学术研究的应然诉求,体现在研究方法、范式及逻辑等方面。首先,我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行分类培养模式,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并存的特点。通过吸取卓越教师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自下而上式进行卓越教师培养的田野研究,有助于卓越教师培养经验的推广,扩大其普适性。其次,从研究逻辑来看,我国偏重以国内探索为主的归纳逻辑以及兼有引入国外经验的演绎逻辑,方法的运用仍停留在浅层次上,单一、固化的走向易造成研究的停滞。据此,卓越教师研究要统筹运用归纳和演绎逻辑。一方面,精细归纳逻辑。学者们在进行国内经验总结时,要注意判别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学科卓越教师的培养差异。在把握整体研究方向的前提下,寻找理论支撑,加强实地考察与研究反思。另一方面,深化演绎逻辑。进行国际经验引入时,要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比较借鉴”与“属地转化”两个环节,保证研究结果具有适应性与可操作性,进而不断运用归纳与演绎逻辑,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科学指引。最后,从卓越教师研究方法来看,当前卓越教师研究偏向定性分析,而定量研究相对欠缺。这既与研究对象是极具生命力的教师群体有关,也与学者们的研究偏好有关。卓越教师相关研究要注意融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强化循证研究路径。在结合以往卓越教师政策分析、概念解析等研究基础上,借助科学的统计工具与方法,加强卓越教师的定量研究。同时,借助大数据建立卓越教师数据库与质量监测库,采用科学的研究范式,保证研究的严谨性与真实性。

  • 研究的前沿性是保持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的活力源泉。学者们要及时洞察时代前沿,捕捉研究热点,推动卓越教师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研究领域接轨。

    具体来说,一方面,顺应人工智能的时代潮流,在卓越教师领域中嵌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视角。研究者及实践者要将创新型培养目标贯穿于卓越教师计划中,加强构建“人工智能”背景下卓越教师的新型培养体系及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在人工智能与卓越教师培养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中[26],将人工智能基础算法等相关知识嵌入至教学内容中,凸显“人工智能+卓越教师”的培养特色,充分锻炼卓越教师理性思维能力。此外,通过“人工智能+卓越教师”一体化发展平台的建设,增加智能式学习、交互式学习等环节,辅助卓越教师进行动态化学习。尽管人工智能的嵌入为卓越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契机,但是各方主体仍需要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可替代的人际关系,切忌偏离卓越教师计划发展的宗旨。

    另一方面,为提升人工智能在卓越教师研究领域中的适切性,卓越教师研究应积极打破学科壁垒,通过与多学科融合等路径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延伸研究的广度,如以管理学的“领导”“沟通”及“组织”等视角对卓越教师管理进行探析;以心理学的“情绪”“品格”及“动机”等角度对卓越教师品质进行研究。一言以蔽之,多学科的实践探索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理念的嵌入,促使卓越教师相关研究始终保持前沿性。

  • 增强研究的协同性,有助于加强学术研究的凝聚力,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就卓越教师研究领域来说,研究的协同性既包括研究主体之间的协同一致,又特指卓越教师多元培育主体之间的深度协作关系。一方面,积极鼓励校际、省际及国际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首先,加强校际合作。高校尤其高水平的师范院校作为卓越教师计划的主要承担者,要扮演好“排头兵”“领头雁”的重要角色。通过协调高校之间的合作,营造出“经验共享、技术共创”的培养环境,尽力消除各高校培养质量差异。其次,加强省际合作。消除省际交流鸿沟、打破省际培养壁垒是提升卓越教师研究质量的重要途径。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为更好地借鉴美、英、德、澳等国家的有益经验,可联合打造卓越教师国际培养基地,改变以往外部植入的单一方式,凸显本土特色与国际共识的双重导向。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多元培育主体开展深度合作,只有“攥指成拳”才能推动卓越教师高质培养工作。在卓越教师培养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卓越教师计划中各培育主体虽有“联”也有“动”,但“联动”尚显不足。尤其对“如何调动高校、一线中小学及地方政府积极性,实现各培育主体共同精准发力”这一现实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事实上,卓越教师的培养依赖于政府、大学及中小学间的协同联动。目前在我国主流的“U-G-S”模型视域下,亟须加强学术组织与实践机构之间的协作,增强以高校为代表的学术机构与以中小学为代表的实践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使卓越教师研究“上有理论支撑、下有实践检验”,从而提高研究的可操作性,最终达到高质、高效地培养我国卓越教师的目的。

参考文献 (2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