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布式领导(Distributed Leadership,简称DL),强调领导的实现是领导者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领导者的个体行为。此领导观运用于解决学校课程问题,对学校、教师、学生影响甚大。其中,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Distributed Curriculum Leadership,简称DCL)的理解和看法,将决定其参与课程领导的程度与取得的成效。
国际上对“学校分布式领导”主题的研究相当丰富。据统计,近5年相关论文共有200多篇,涵盖非洲、亚洲、美洲和欧洲的20多个国家,主要涉及将DL视为校长领导策略[1],以及DL在小学课程领导实践调查中的使用等主题[2]。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研究试图通过总结学校的一些重要教育教学活动来揭示教师是如何将这些活动与分布式课程领导实践的基本假设联系起来的[3]。总体而言,学界目前对分布式领导的概念与内涵及实证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分布式课程领导的实证研究更是有待深入。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对“9+2”城市区域①的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该区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其中深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有着最为独特的区位合作与交流优势。探究深圳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教师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加深两地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从而促进双方更好地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大湾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提供动力。
①“9+2”城市区域是指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9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课程领导”的相关论文,截至2019年底,共有CSSCI期刊论文129篇,文献大多是关于课程领导的经验探讨或理论分析,而实证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缺乏。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董辉等人运用希特(Hitt)和塔克(Tucker)的领导力框架理论所进行的调查研究[4];吕立杰等人对校长领导胜任力进行研究,开发了“校长课程领导胜任力调查量表”,确立了9个考察维度,对461名校长课程领导胜任力进行测评,结果发现,我国校长课程领导主要有行动型、理念型、变革型和管理型等4种类型[5]。相关研究还发现,校长课程领导出现从“课程管理”转向“课程领导”的发展趋势[6-7],这表明学校目前正在对课程进行更多创新,并让教师参与到对课程的审议中。
还有一部分研究是关于“课程领导”概念泛化的问题,主要涉及地区教育局课程领导权[7],以及作为课程领导者的高中校长及其所领导的实践是如何与学生成就联系在一起的等方面的内容[8-9]。大部分研究探讨了学校课程领导的重要组成,凸显了课程领导实践的主要特征——“民主”“分享”“反思”——所起的重要作用[9-10]。另有一部分研究重点讨论了领导者在培育专业实践者团体以及激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10-11]。但是,这些研究大多被包含在讨论课程制定过程中领导能力与教师的关系当中[12-13]。另外,还有3篇文献,主要是回溯英语国家(主要是美国和英国)课程领导范式的变化历程[12-14]。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呈现出课程领导从集中领导转向扁平式领导或分布式领导的发展趋势。
Distributed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the Eye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
摘要: 分布式领导强调领导的实现是领导者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决定其参与课程领导的程度与取得的成效。为了解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选取深圳市20所小学中的929名教师为调查研究样本, 确定了学校组织-基础设施、学校组织-时间管理, 学校愿景, 学校文化、教学设计、学与教的进步、教师领导, 校长领导, 科组表现、质量效益、改变效益、组织与计划效益、人际效益、价值效益等14个调查维度﹐并对各维度及总体效益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 小学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和区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深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的小学教师对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度。目前, 有必要进一步唤醒教师课程共生意识、加强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强化课程社群建设﹐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Abstract: Distributed leadership emphasizes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leadership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aders and other factors. Teachers' views on distributed curriculum leadership determine the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eachers' views on distributed curriculum leadership, this paper selected 929 teachers from 20 primary schools in Shenzhen as the survey sample, and determined 14 survey dimensions, including school organization-infrastructure, school organization-time management, school vision, school culture, teaching design,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gress, teacher leadership, principal leadership, subject performance, quality benefit, change benefit, organization and plan benefit, interpersonal benefit, value benefit, etc., and explores the factors of each dimension and overall benefit data. The study found that teachers' views on distributed curriculum leadership vary significantly in school quality leve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distributed curriculum leadership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ha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Values determine teacher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awaken teachers' awareness of curriculum symbiosi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ing community and curriculum commun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
表 1 教师分布式课程领导描述性分析
均值(M) 标准差(SD) 系数(Cronbach's α) 总体 4.15 0.51 0.985 学校(项目1-43) 4.13 0.52 0.978 科组(项目44-65) 4.17 0.56 0.980 表 2 各维度及总体的因子分析均值
平均值(M) 标准差(SD) 学校组织-基础设施 4.12 0.55 学校组织-时间管理 4.03 0.70 学校愿景 4.17 0.57 学校文化 4.05 0.53 教学设计 4.10 0.55 学与教的进步 4.18 0.55 教师领导 4.13 0.55 校长领导 4.22 0.60 科组表现 4.21 0.58 质量效益 4.11 0.60 改变效益 4.13 0.61 组织与计划效益 4.19 0.60 人际效益 4.16 0.62 价值效益 4.21 0.61 总体效益 4.19 0.60 表 3 学校与科组的相关性分析
强 弱 0.893(科组表现与科组价值有效性) 0.586(学校愿景与科组价值有效性) 0.884(科组变更有效性与科组组织有效性) 0.594(学校组织与科组价值有效性) 0.880(学校文化与教师领导能力) 0.600(教学规划与科组价值有效性) 注:学校层面分布式课程领导和总体分布式课程领导的相关系数是0.974;学校层面分布式课程领导和科组层面分布式课程领导相关系数是0.932。 表 4 优质与一般学校在各维度与总体上的t检验
优质学校(M/SD) 一般学校(M/SD) t p 学校组织-基础设施 4.16/0.51 4.08/0.59 2.22 0.030 学校组织-时间管理 4.08/0.66 3.97/0.73 2.30 0.020 学校愿景 4.21/0.53 4.13/0.61 2.08 0.040 学校文化 4.10/0.49 4.00/0.56 2.91 0.000 教学设计 4.15/0.50 4.04/0.60 3.07 0.000 学与教的进步 4.22/0.51 4.13/0.58 2.66 0.010 教师领导 4.16/0.51 4.09/0.60 1.94 0.050 校长领导 4.25/0.57 4.19/0.60 1.37 0.170 科组表现 4.27/0.56 4.16/0.60 2.87 0.000 质量效益 4.17/0.57 4.05/0.62 3.19 0.000 改变效益 4.18/0.59 4.07/0.63 2.77 0.010 组织与计划效益 4.24/0.57 4.13/0.62 3.00 0.000 人际效益 4.21/0.60 4.11/0.65 2.34 0.020 价值效益 4.26/0.60 4.16/0.62 2.50 0.010 总体效益 4.25/0.57 4.13/0.62 3.14 0.000 学校层面总分 4.17/0.48 4.09/0.56 2.40 0.020 科组层面总分 4.23/0.53 4.12/0.57 3.10 0.000 总分 4.19/0.47 4.10/0.54 2.79 0.010 表 5 关内与关外学校在各维度与总分上的t检验
关内(M/SD) 关外(M/SD) t p 学校组织-基础设施 4.16/0.57 4.07/0.53 2.278 0.023 学校组织-规定时间 4.10/0.70 3.96/0.69 2.861 0.004 学校愿景 4.27/0.57 4.09/0.57 4.510 0.000 学校文化 4.11/0.52 4.00/0.56 3.280 0.001 教学设计 4.14/0.55 4.06/0.55 2.182 0.029 学与教的进步 4.24/0.54 4.11/0.55 3.334 0.001 教师领导 4.19/0.55 4.06/0.56 3.453 0.001 校长领导 4.34/0.59 4.12/0.60 5.425 0.000 科组表现 4.26/0.60 4.17/0.56 2.151 0.032 质量效益 4.16/0.61 4.06/0.59 2.258 0.024 改变效益 4.17/0.65 4.08/0.59 1.965 0.050 组织与计划效益 4.24/0.60 4.14/0.59 2.435 0.015 人际效益 4.21/0.63 4.12/0.61 2.253 0.024 价值效益 4.27/0.63 4.15/0.60 2.659 0.008 总体效益 4.24/0.62 4.14/0.58 2.464 0.014 学校层面总分 4.21/0.52 4.20/0.52 3.913 0.000 科组层面总分 4.22/0.58 4.13/0.54 2.473 0.014 总分 4.21/0.53 4.09/0.50 3.583 0.000 表 6 深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组织结构上的对比
组织结构 深圳 香港特别行政区 学校层面 4.13 4.01 科组层面 4.17 4.44 总体 4.15 4.02 表 7 深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比较
深圳(均值/标准差) 香港特别行政区(均值/标准差) 最高因子 校长领导(4.22/0.60) 校长领导(4.09/0.42) 最低因子 学校组织-时间规定(4.03/0.53) 学校组织-时间规定(3.78/0.57) 表 8 深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教师领导”维度上的最高和最低得分比较
项目 香港 深圳 与教师互动 我校教师常常分享教学资源 4.15 4.35 我校教师常常讨论教学策略 4.10 4.24 我校教师常常互相帮助,合力解决问题 4.07 4.35 我校教师对改善同事的教学行为有重要作用 3.90 4.15 与领导互动 我校教师有兴趣参与校内各类领导工作 3.96 3.64 我校教师经常向校长、副校长或学科组组长请教教学问题 3.80 3.83 表 9 深圳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比较
香港特别行政区 深圳 强相关 学校组织和教师领导(0.835**) 学校组织和教师领导(0.869**) 组织与计划效益和总体效益(0.823**) 组织与计划效益和总体效益(0.875**) 质量效益和总体效益(0.813**) 质量效益和总体效益(0.854**) 弱相关 学校组织-时间规定和组织与计划效益(0.320**) 学校组织-时间规定和组织与计划效益(0.647**) 学与教的进步和质量效益(0.390**) 学与教的进步和质量效益(0.701**) 校长领导和质量效益(0.404**) 校长领导和质量效益(0.690**) 注:*p<0.05;**p<0.01。 -
[1] doi: http://eric.ed.gov/?id=EJ1159955 LAI M H, WANG L J, SHEN W. Educational leadership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 case study of two secondary schools in Beijing[J]. 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 2017, 15(2): 317-328. [2] doi: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3632434.2017.1371689 WANS W Y, LAWE H F, Chan K K. Teachers' perception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s[J].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018, 38(1): 102-141. [3] doi: http://www.tandfonline.com/servlet/linkout?suffix=CIT0082&dbid=16&doi=10.1080%2F13603124.2016.1272719&key=10.1177%2F1741143214558576 TIAN M, RISKU M, COLIN K. A meta-analysis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from 2002 to 2013: theory development, empirical evidence and future research focus[J].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 2016, 44(1): 146-164. [4] 董辉, 文剑冰, 吴刚平. 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学校课程领导的调查分析[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9): 21-36, 7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N201609003.htm [5] 吕立杰, 丁奕然, 杨曼. 基于情境判断测验的校长课程领导胜任力调查[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9): 48-5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F201909009.htm [6] 鲍东明. 从"自在"到"自为": 我国校长课程领导实践进展与形态研究[J]. 教育研究, 2014(7): 28-3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YJ201407005.htm [7] 安桂清, 张雅倩. 区域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个案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的实践探索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5): 73-7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201805017.htm [8] 张楠, 李静宋, 宋乃庆. 普通高中校长选修课课程领导的调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3): 48-5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201403016.htm [9] 刘莹, 罗生全. 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实现机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23): 41-4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LL201223015.htm [10] 钟启泉, 岳刚德. 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 内涵、权限、责任和困境[J]. 全球教育展望, 2006(3): 7-1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N200603001.htm [11] 刘径言, 吕立杰. 校长课程领导如何影响教师学习——兼谈教育管理者的LCK[J]. 外国教育研究, 2013(2): 25-3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Y201302003.htm [12] 李臣之. 校本转化中教师课程领导[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8): 79-8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F201408017.htm [13] doi: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3632439969069?src=recsys BUSHER H, HARRIS A. Leadership of school subject areas: tensions and dimensions od managing in the middle[J]. School Ladership&Management, 1999, 19(3): 305-317. [14] HARGREAVES A, FULLAN M. Professional capital: transforming teaching in every school[M]. Abingdon: Teachers College Press, 2015. [15] PONT B, NUSCHE D, MOORMAN H. Improving school leadership, Volume 1: policy and practice[M].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08. [16] 张菊荣. 分布式课程领导: 教师何为[J]. 江苏教育研究, 2015(31): 22-2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JU201531007.htm [17] GOODLAD J I. 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M]. NewYork: McGraw-Hill, 1979: 60. [18] 吴晓亮. 分布式课程领导下教师角色的重建[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24): 42-4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JK201524019.htm [19] 刘永福, 李保强. 近二十年西方课程领导理论的进展与根本转向[J]. 比较教育评论, 2013(8): 67-7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JY201308012.htm [20] 张美娟. 分布式课程领导下的教研组建设[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24): 38-3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JK201524017.htm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78
- HTML全文浏览数: 578
- PDF下载数: 36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