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为什么要为刺客、游侠立传,历来众说纷纭。自班固“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的评论出世,“史公三失”就成为贯穿《史记》研究史的一个命题,其中游侠传的作旨自然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仔细考究班固所论,他针对的是司马迁关于儒道的言论,以《游侠列传》《货殖列传》为例,以此证明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后人在讨论这个议题时多分而论之,未把这些传记和观点看成共同表达同一主旨的整体。如果对相关传记进行整体考察,就会得出与班固相反的结论。近代以来,更多学者从思想史渊源角度考察游侠,章太炎、梁启超、冯友兰、钱穆等提出“以儒兼侠”“侠出于墨”及儒侠(墨)对立、游侠私剑对立等观点[1],多以《史记》相关记载为论据,虽未着意于其相互关系,仍有助于从学理上认清侠的发展历史。当代学者从多方面展开了对游侠的探讨,宋超[2]、韩云波[3]从《史记》《汉书》比较或正史序列角度对比不同时代史家笔下的游侠,汪涌豪[4]、田蔚[5]探讨游侠的性格特征,韩云波[6]、王大建[7]对游侠发展阶段性进行考察,皆有可观之处。近年来在游侠群体及侠文化研究方面,更趋向于综合性和理论化,章培恒[8]、陈向春[9]的宏观研究成果有助于从文化发展角度理解《史记·游侠列传》。也有文章探讨了司马迁的义利观[10]、礼治思想[11]、平民意识[12]等,对深入理解《刺客列传》《游侠列传》《货殖列传》等相关传记之间的联系是有益的。更加重要的是,如果把这些传记看成一个表现司马迁礼义思想的典型序列来审视,就可从中看到司马迁考察历史的多角度立体思维方法,即从历史人物形象入手,结合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全面考察社会发展趋势的史学方法。陈其泰认为从《史记》五体配合的总体结构可以看出史家的观察力已由单一视角发展为多维视角[13],这与本文的写作构想有一致之处,并具有启发意义。从《史记》的《伯夷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货殖列传》等相关传记看,司马迁这种多维视角的历史观察力得到了充分展现,使刺客、游侠等传的仁义主题得到突出显现并统一起来。弄清楚这个问题,对探讨民族精神中仁义思想的发展演变、史家的思想认识及考史方法等,都将有所帮助。本文主要从司马迁的历史思想出发,从整体上重新审视这些作品,在分析其创作主旨的同时,考察其思维方式与考史方法的独特意义。因此,本文先分析两篇传记的宗旨,再综合起来看二者如何共同表达了司马迁的历史观,进而窥见其历史思维特点。
Righteousness Theme in the Stories of Assassinators and Rangers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
摘要: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 涉及侠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司马迁对侠的认识。从两传文本比较分析入手, 可以窥见《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虽有不同的立传主旨, 但共同传达了司马迁对布衣精神的理解和概括, 具有在大一统时代总结民族精神的意义, 并且表现出司马迁多维立体的历史视野, 即从历史人物形象入手, 结合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全面考察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思维特点。这对探讨民族精神中仁义思想的发展演变、史家的思想认识及考史方法等将有所帮助。Abstract: Stories of Assassinators and Stories of Rangers in Historical Recordsinvolve generating and developing history of"Xia"and Sima Qian's understanding about it. Although the two biographies have different purposes which can be seen from textual analysis, they have conveyed Sima Qian's thought and generalization about the spirit ofBu-yi. It is of vitalimportance to summarizethe national spirit and show his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That is to say, thinking feature is demonstrated by historical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s well as by an all-round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rend, which is helpful in studying the justice and humanity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probing into Historians' thoughts and their methods of reviewing history.
-
[1] 陈广宏.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6):119-126.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DDX200106019.htm [2] 宋超.《史记》《汉书》游侠传试探——兼论两汉社会风尚的变迁[J].学术月刊, 1985(10):74-79.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SYK198510013.htm [3] 韩云波.《史记》《汉书》游侠考述——廿四史游侠考述之二[J].川东学刊, 1995(1):56-63.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XSZ199501014.htm [4] 汪涌豪.古代游侠人格特征之考究[J].殷都学刊, 1995(1):40-45.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DXK501.010.htm [5] 田蔚.《史记·游侠列传》的侠情特质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140-144.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SB201405023.htm [6] 韩云波.《史记》与西汉前期游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3):71-75.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SW603.016.htm [7] 王大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族与游侠[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2):27-32.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ZS200302005.htm [8] 章培恒.从游侠到武侠——中国侠文化的历史考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3):75-82.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DDX403.012.htm [9] 陈向春.《史记·游侠列传》的文化学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4):61-65.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ZL200104014.htm [10] 张强.论《伯夷列传》的文化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6):150-155.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ZX201506029.htm [11] 陈纪然, 孙树勇.《史记》的礼治思想探析[J].学术交流, 2007(11):167-169. doi: 10.3969/j.issn.1000-8284.2007.11.041 [12] 陈其泰.为平民阶层出身的人物立传——《史记》列传历史编纂成就析论之二[J].求是学刊, 2015(4):140-150.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SXK201504020.htm [13] 陈其泰.多维历史视野与"立体式"著史[J].史学集刊, 2016(3):94-101.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XZ201603010.htm [14] 司马迁. 卷130太史公自序第七十[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15] 司马迁. 卷86刺客列传第二十六[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16] 何晏, 等注; 邢昺, 疏. 卷6雍也[M]//论语注疏. 十三经注疏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479. [17] 何晏, 等注; 邢昺, 疏. 卷13子路[M]//论语注疏. 十三经注疏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507. [18] 袁枚. 卷20荆轲书盗论[M]//小仓山房文集.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 第78辑. 台北: 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7: 7-8. [19] 司马迁. 卷129货殖列传第六十九[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20] 韩非. 卷19显学[M]//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 集解. 诸子集成本.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6: 353. [21] 司马迁. 卷68商君列传第八[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2712. [22] 司马迁. 卷75孟尝君列传第十五[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2871. [23] 司马迁. 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24] 贾谊. 淮难[M]//贾谊集校注. 增订版. 吴云, 李春台, 校注.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 140. [25] 何晏, 等注; 邢昺, 疏. 卷12颜渊[M]//论语注疏. 十三经注疏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504. [26] 何晏, 等注; 邢昺, 疏. 卷14宪问[M]//论语注疏. 十三经注疏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511. [27] 何晏, 等注; 邢昺, 疏. 卷5公冶长[M]//论语注疏. 十三经注疏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475. [28] 司马迁. 卷124游侠列传第六十四[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29] 王先谦. 卷4儒效篇[M]//荀子集解. 诸子集成.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6: 90. [30] 王先谦. 卷20哀公篇[M]//荀子集解. 诸子集成.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6: 355. [31] 司马迁. 卷67仲尼弟子列传第七[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2680. [32] 班固. 卷92游侠传第六十二[M]//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3697-3699. [33] 司马迁. 卷61伯夷列传第一[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34] 司马迁. 卷47孔子世家第十七[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2356 [35] 司马迁. 卷83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3003. [36] 司马迁. 卷82田单列传第二十二[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2977. [37] 司马迁. 卷94田儋列传第三十四[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3212-3213 [38] 赵昌平.鲁仲连、赵蕤与李白——兼论古代文化史、文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文学遗产, 2011(1):36-48.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XYC201101006.htm [39] 刘向, 辑录. 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M]//战国策.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922 [40] 可永雪.论司马迁对人的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5):5-10.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OLF201605002.htm [41] 司马迁. 卷87李斯列传第二十七[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3085 [42] 范晔. 卷67党锢列传第五十七[M]//后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2184-2185 [43] 吉书时.试论西汉的侠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5):92-98.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SF505.015.htm [44] 司马迁. 卷74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2847 [45] 钱钟书. 管锥编: 第1册[M]. 2版.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382 [46] 司马迁. 卷30平准书第八[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1738-1739 [47] 司马迁. 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3586 [48] 司马迁. 卷120汲郑列传第六十[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3782. [49] 司马迁. 卷89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50] 司马迁. 卷31吴太伯世家第一[M]//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1781. [51] 詹福瑞.布衣及其文化精神[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107-117.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DZ201102014.htm [52] 林继中."布衣感"新论[J].文学评论, 2007(6):13-18.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XPL200706006.htm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97
- HTML全文浏览数: 2246
- PDF下载数: 118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