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邓小平疏导群众思想的基本方法论析

上一篇

下一篇

魏强, 韩梦馨. 邓小平疏导群众思想的基本方法论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4(5): 24-30. doi: 10.13718/j.cnki.xdsk.2018.05.003
引用本文: 魏强, 韩梦馨. 邓小平疏导群众思想的基本方法论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4(5): 24-30. doi: 10.13718/j.cnki.xdsk.2018.05.003
Qiang WEI, Mengxin HAN. Analysis of Deng Xiaoping's Basic Approaches toGuiding the Masses' Thought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44(5): 24-30. doi: 10.13718/j.cnki.xdsk.2018.05.003
Citation: Qiang WEI, Mengxin HAN. Analysis of Deng Xiaoping's Basic Approaches toGuiding the Masses' Thought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44(5): 24-30. doi: 10.13718/j.cnki.xdsk.2018.05.003

邓小平疏导群众思想的基本方法论析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思想疏导能动化解社会矛盾研究”(14XKS044),项目负责人:魏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邓小平对思想疏导的探索”(106112017CDJXY010017),项目负责人:魏强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魏强,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 中图分类号: D252

Analysis of Deng Xiaoping's Basic Approaches toGuiding the Masses' Thoughts

  • 摘要: 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当中,邓小平对疏导群众思想有着持久深入的实践探索和丰富深刻的思想论见。邓小平认为,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就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就要以“改革的实际进展”和“丰富的事实”来说服群众,就要“坚持说服教育为主”,做到“透彻说理”“从容讨论”,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还必须正确反映和对待人民群众的意见诉求。
  • 加载中
  • [1] 周太山.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178.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4] 刘洪森, 王悦.试论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7(3):46-52.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6] 冷溶, 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7] 周黎鸿.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理论管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100-105.
    [8] 于波, 袁初明.邓小平的改革风险观及其时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 2017(7):35-41.
    [9] 欧阳淞.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J].中共党史研究, 2014(8):5-16.
    [10] 梁柱.邓小平新时期对防止和平演变思想的坚持和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4(8):19-28. doi: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stud201408003&dbname=CJFD&dbcode=CJFQ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13] 田克勤, 李婧.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295.
    [14] 闫笑岩.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读《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的思考[J].党的文献, 2018(2):70-75+98.
    [15] 马福运.邓小平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12):29-37.
    [1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1.
    [17] 李崇富.邓小平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510.
    [18] 冷溶, 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19] 勒庞. 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M]. 冯克利,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 56.
    [2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37
  • HTML全文浏览数:  614
  • PDF下载数:  2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0-27
  • 刊出日期:  2018-09-01

邓小平疏导群众思想的基本方法论析

    作者简介: 魏强,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市 40004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思想疏导能动化解社会矛盾研究”(14XKS044),项目负责人:魏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邓小平对思想疏导的探索”(106112017CDJXY010017),项目负责人:魏强

摘要: 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当中,邓小平对疏导群众思想有着持久深入的实践探索和丰富深刻的思想论见。邓小平认为,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就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就要以“改革的实际进展”和“丰富的事实”来说服群众,就要“坚持说服教育为主”,做到“透彻说理”“从容讨论”,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还必须正确反映和对待人民群众的意见诉求。

English Abstract

  •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思想疏导工作,并把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视为“党的传家宝”,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可以说,思想疏导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发挥党的政治优势,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从思想认识方面解决问题,就要依靠和结合思想疏导。“邓小平历来坚持疏导原则,善于运用疏导的艺术。”[1]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当中,对疏导群众思想有着深入的探索和思考。深入总结探析邓小平关于疏导群众思想的基本方法,对深化改革凝聚士气人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扎实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启示。

  •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就能同群众共同克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种种困难。

    通过思想疏导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信任群众、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进而赢得群众真心信任,巩固提升党和政府的威信。无论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困难时期还是顺利时期,都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都要向群众摆清楚情况、讲清楚道理、说清楚前景,如此,群众才能熟悉情况进而理解并支持党和国家的事业和工作。邓小平反复强调:“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2]152即使处于困难时期,“我们把困难告诉人民,把克服困难的办法也告诉人民,……在最困难的时期,人民对情况是清楚的。在过去战争时期,我们是这样做的,现在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人民在困难的时候,心里有个底,心底是亮堂的。我们克服困难的工作是得到群众支持的”[3]168。邓小平还以粮食征购、棉花征购任务为例,特别指出:“越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信任群众。……真正跟群众讲清楚,群众是愿意拿出来的。……对工人也是如此。有些问题真正讲清楚,群众苦也会自己刻苦耐劳,省吃俭用拿出一点来给国家。而我们许多人着眼于指标数目字,细致的群众工作就做得不够。”[3]133中国共产党过去经历过许多困难时期,之所以能够顺利渡过难关,“就是因为党和群众的关系密切,党的威信比较高,把困难摆到人民面前,对群众讲清道理,做了大量的工作”[2]217。可见,真正信任群众,对群众讲清道理,往往就能取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和政府之所以能够拥有很高威信,并能领导人民群众攻坚克难、不断取得胜利,很大程度在于党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且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真心拥护。向人民群众摆出实际问题、说明实际情况,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

    ① 1961年12月21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报告当中强调,越到困难的时候,越要信任群众,并以粮食征购、棉花征购任务为例来说明。

    经过困难时期,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时期,当中遇到的新旧问题十分突出,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没有比过去减少。但是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带来群众意见怨气的减少,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把困难和问题告诉群众,没有同群众共同商量解决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问题面前没有与群众取得共识,没有同群众一起商量解决问题。”[4]邓小平强调指出:“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2]368舆论工具是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的重要载体,事实反复证明,善于运用舆论工具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党的工作和政策”“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向群众讲清楚贯彻“党的工作和政策”的重要性,讲清楚党和国家克服实际困难的办法,往往就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群众之间的联系就愈加密切,就愈能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同群众一起攻坚克难、夺取胜利。改革开放之初,就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必须切实关心群众生活问题时,邓小平以实例谈到,只要把道理讲得透彻清楚,“单单是报纸的舆论”就可以发生很大影响。“如果我们各个单位真正把国家面临的问题给群众讲清楚,……还把我们现在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克服困难,都向群众讲清楚,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反映肯定不同。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能得到群众的同情和谅解,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2]228-229然而,舆论工具没有跟上,宣传解释不到位,工作不够深入细致,群众对国家的形势和困难不清楚,对党的方针政策不认同,必然不能克服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与障碍。邓小平还举出经济工作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实例说明遇到任何困难或者问题,都应该主动向群众宣传解释,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诉求,扎扎实实做好群众工作;若非如此,同群众关系势必会愈加疏远,难以同群众共同商求克服困难的办法。“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跟上,包括我们的舆论工具也要跟上。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主动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做好工作。要注意听取群众的呼声,同群众商量办事,共同克服困难。”[2]229总而言之,邓小平认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进步,来源于认识的正确和思想的进步。要促进工作的进步,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没有形成共同的思想作为真正团结一致的基础,行动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就要把党在每个时期的工作和政策、国家在每个阶段的形势和困难“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就要把遇到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向群众说得明明白白,同时还要把克服困难的道理向群众讲得请清清楚楚,让群众理解认同并贯彻执行“党的工作和政策”。这样,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愈加密切,就愈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能以共同的思想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贡献智慧和力量,凝心聚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既要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逻辑来说服教育人们,更要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展现出来的“可感触到的物质事实”,从“全部事实的总和”和“事实的联系”来说服教育人民群众。这样,才能加深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认同,坚定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系列改革的信心,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心和共产主义信念。“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5]144-145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任何时期,邓小平历来强调通过“事实的力量”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有强大的事实力量作为支撑才会发生效用。邓小平认为,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就要用丰富的事实来说话,就要以改革的实际进展来说服群众。

    ① 列宁深刻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末,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末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参见《列宁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79页。

    思想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没有思想的逐步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启动推进。同时,改革的推进过程同样是澄清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的过程。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中国进步的重大社会变革而言,是通过改革的实际进展和取得的进步事实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改革启动期,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无论是对内开放还是对外开放,作为重大的社会变革,必然引来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甚至争论,这就要以实践来检验改革、以事实来说服群众。邓小平指出:“改革中抱怀疑、等着瞧态度的人是有的,办法还是让事实去说服他们。”[6]1118就农村改革而言,“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改革的政策,人们一开始并不是都能理解的,要通过事实的证明才能被普遍接受”[5]155。城市改革同农村改革一样,“起初有些人怀疑,或者叫担心,他们要看一看。对这种怀疑态度,我们也允许存在,因为这是正常的。……处理的办法也一样,就是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去说服他们”[5]156。“对于群众中存在的对改革心存疑虑的现象,邓小平认为这是正常的,应该允许其存在。”[7]这是因为,“改革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顺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8]。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必须依靠实践和事实的力量才能发挥实效,具体来说,就要“政策允许看”“允许不同观点存在”“不搞争论”,就要“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去说服他们”[5]156。可见,邓小平认为,无论是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还是对内对外开放,起初总会有群众不理解而持怀疑态度,甚至主张和提倡改革的人当中同样会怀疑、观望;这样,既要允许不同观点存在,同时要“拿事实来说话”,就要通过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改革开放的实际进展和丰富事实来说服群众普遍接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及其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和各种疑虑。这同样需要以改革开放的实际进展、丰富的发展事实、改革开放坚持的正确方向以及中国改革发展显示出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来夯实人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对于不同意见,“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5]374“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上,都有过不同意见和各种疑虑。由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事实来说话,逐步澄清了是非,使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了观念,统一了认识。”[9]对于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始终存在不同意见。“不搞争论”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四项基本原则,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放弃共同富裕,相反,越是扩大改革开放,越是深化经济改革,越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越要以改革开放的发展实践、新的丰富的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强调:“要回答改革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这是个大原则。要用实践来回答。……实践这个标准最硬,它不会做假。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6]1 340“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5]38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取得改革的实际进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发展生产力,这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要靠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10]“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现在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我们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忧虑,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们变成资本主义的人。”[5]111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有些干部群众担心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忘记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对于这样的忧虑同样要以事实来教育引导群众,要教育后代“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5]111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信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丢掉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抛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必然走向歪路、邪路。总而言之,邓小平认为,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就要用实践这个最硬的标准来解答人们的困惑,就要善于向人民群众生动展示改革的实际进展和发展的丰富事实,进而雄辩地说明改革开放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不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善于采用说服教育的办法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是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更是鲜明指出:“要能够用道理说服人,这才算是共产党。”[11]67“坚持群众路线同充分的宣传、说服工作不能分开,不用充分的说服方法来进行工作,不可能有群众路线。”[12]206可见,正确反映群众意见、开展充分的说服教育工作,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建设时期,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都要“坚持说服教育为主”,做到“透彻说理”“从容讨论”,这是对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之初,就贯彻经济调整方针,站稳脚跟稳步前进,邓小平强调经济调整要向人民说清楚确实是为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而不是简单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经济调整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向人民说清楚,不进一步调整为什么不行,调整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调整好了会带来什么效果。这样,人民才会理解进一步调整的必要,才会相信党和政府确实是为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是为稳步实现现代化的利益着想,才会支持我们。做好这一步工作非常重要,决不能希望用三言两语的命令解决问题。”[2]356命令主义同群众路线格格不入,势必妨碍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势必不能赢得群众的赞成拥护,因此,“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说服的工作方法,反对命令主义”[12]207。邓小平同样深刻认识到,从所有制方面消灭资产阶级并不难,但是,从政治思想方面消灭资产阶级影响就不易,并且,对外开放同样会带来消极影响特别是思想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战线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情况,保持党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13]。邓小平多次强调,对于思想的不正确倾向,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并且,思想战场不同于普通战场可以通过短时间斗争取得胜利,思想斗争的过程是说服教育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发展的事实来说服人们。就根本扭转党的风气和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坚持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各项自由,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5]145就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正因为斗争是长期的,所以我们不搞运动,主要是进行教育。既是斗争的过程,也是说服教育的过程,但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5]204“邓小平将扎实的工作和正确的方法相结合,把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统一。”[14]同时,“要积极地开展思想斗争,对错误思潮进行批判,用正确思想来教育和引导广大民众,而不能听任自由化思潮搞乱人们的思想,争夺广大青年。邓小平要求,思想理论战线要根据新的丰富事实,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15]。“理论彻底”同“透彻说理”相结合,是做好疏导群众思想的重要遵循。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6]邓小平历来主张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就要坚持“透彻说理”。这是因为,只有坚持透彻说理,做到“向人民说清楚”,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从容讨论”,可以相互交换意见,熟识不同的思想意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促进思想进步。可见,解决群众思想教育问题,必须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通过不断发展的丰富事实“透彻说理”“从容讨论”,而不是采用“简单生硬的办法”。

    坚持做到“透彻说理”“从容讨论”,就要采取“民主的说理的态度”[2]392,开展“充分的说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5]47。“透彻说理”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采取民主谦和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分析来通过道理说服引导广大群众。“从容讨论”就是沟通各方围绕特定问题各自表达意见观点,相互倾听不同意见观点,既倾听“顺耳之言”,又倾听“逆耳之言”,进而通过深度讨论虚心接受正确意见。邓小平指出:“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2]144同时,为着团结的批评同样要采取民主的说理的态度,“无论在农村也好,在城市、工厂也好,我们的党员进行工作时要用充分教育说服的方法”[12]209。“当然,我们强调以引导、教育和说理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对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能争论和批评,不去分清是非,而是要根据矛盾不同性质,而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17]邓小平还认为,坚持说服教育为主,同时,必要时还要采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疏导,也包括运用法律的手段。如果破坏社会秩序,触犯了刑律,就必须坚决处理。”[5]194改革开放会贯穿中国发展的整个过程,思想战线的斗争同样是长期的过程。“既然是长期的事,不可能搞运动,只能靠经常性的说服教育,必要时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5]208“当然,如果有人搞得我们总是不安宁,也不能排除使用某种专政手段,使用纪律、法律手段。”[5]211总之,邓小平认为,做好疏导群众思想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坚持“经常性的说服教育”,做到“透彻说理”“从容讨论”“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同时需要特别注意,对于破坏社会安定团结局面和妨碍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违法违纪行为,采用必要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样是疏导的必要组成部分。

  • 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重视矛盾的疏导化解、实现社会的柔性维稳,就要正确反映和对待人民群众的意见诉求。正确反映和对待人民群众的意见诉求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对群众意见诉求的充分尊重。创造条件让人们充分表达意见诉求,总结集中人们的意见诉求并带领群众前进,积极回应群众的需要期待是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的内在要求。

    正确反映和对待人民群众意见诉求,就要创造条件让人们充分有序地表达意见诉求。邓小平深知,“社会生活总会有矛盾,有矛盾就要调整。调整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激烈的方法,……一种是人民内部的调整。我们把不断地解决问题当成调整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因为人有‘气’总要出,因为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是长期存在的,总还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总还有进步与落后之分,总还有守旧派,总还有违法乱纪”[12]291。社会生活的矛盾往往会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诉求关切反映出来,堵捂挤压人民内部的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必然会加剧已有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疏通引导人民内部的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才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路径选择。邓小平形象地把群众表达意见诉求、释放情绪情感称为“出气”,并认为要创造条件让群众“有气就要出”“有气就能出”。“民主的手段”就是要让群众出“气”,因为“人有‘气’总要出”。“应该允许出气,出气是对没有民主的惩罚。”[18]448同时,“出‘气’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集中出,一种叫分散出。小出‘气’了,就不大出‘气’了;有‘小闹事’,就没有‘大闹事’了;有小民主,就不大民主了”[12]291。正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说:“某些观念的爆发并被付诸行动,有时看起来显得十分突然。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结果,在它背后肯定能够找到一种延续良久的准备性力量。”[19]这种“延续良久的准备性力量”,就是忽视负向思想情绪疏导积累的精神能量。人民群众充分有序表达意见诉求属于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无论人民群众的意见诉求是否正确妥当,通过人民群众的意见诉求总可以熟悉情况、把握动向。可见,创造条件让人们充分有序地表达意见诉求,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避免过大的社会动荡甚至社会动乱。

    正确反映和对待人民群众意见诉求,就要总结集中人们意见诉求并带领群众前进。邓小平深知,既要创造条件让人们充分有序地表达意见诉求,又要严肃对待群众反映的意见诉求,“不严肃对待群众反映问题的恶劣作风是不能容忍的”[11]291。群众的意见诉求并不一定都正确、成熟,严肃对待群众反映的意见诉求,并不是简单汇集群众的意见诉求,这就需要“总结和集中”。“所谓总结和集中,并不是群众意见的简单堆积,这里必须要有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也是会犯错误的,但是不断地同群众商量,不断地研究群众的实践,这就使党有可能少犯错误,并且及时地发现和纠正错误,而不致使得错误发展到严重的地步。”[20]219因此,既要积极倾听、严肃对待群众的意见诉求,还要对群众意见诉求进行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并进一步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表达意见诉求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充分体现。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各级领导人员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经常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认真考虑各种合理的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12]354“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当然有对的,也有不对的,要进行分析。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解释。”[2]145这就是说,正确反映和对待人民群众意见诉求,待人们充分表达意见诉求以后,不能简单堆积人们的意见诉求,而要分析总结群众意见诉求,接受合理意见诉求,解释说服不合理或者不正确的意见诉求,从而集中群众的经验智慧,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人民群众前进。

    正确反映和对待人民群众意见诉求,还要积极回应解决人们的诉求关切。人民群众反映的意见诉求、表达的情绪情感,究其根本是群众利益的反映。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邓小平十分清楚物质利益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十分清楚物质利益对于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2]146同样,邓小平反复强调,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必须要紧密结合群众的生活实际,时刻关心群众的实际利益问题,积极回应解决人们的诉求关切。当群众物质资料比较缺乏、生活水平低下时,邓小平认为,“群众对生活方面的议论是相当多的,不要以为都是讲怪话。我们党和国家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2]27,并主张“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18]685。正确反映人民群众意见诉求,积极回应人们的诉求关切,就要做好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生活,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扎扎实实地、细致地做工作”[3]277,“只要于基本群众有一点利益,都要积极地去做”[20]58。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意见诉求,一定要及时积极回应解决;对于群众遇到的实际生活困难,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如果没有积极回应解决人们的诉求关切,不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必然会导致疏导群众思想工作缺少有力支点。可见,做好疏导群众思想工作,正确反映和对待人民群众意见诉求,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细致地做好保护和争取群众利益的工作,积极回应解决人们的诉求关切。

    总之,邓小平关于疏导群众思想方法的论见集中而深入、丰富而深刻。新时代,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理解、领会和运用这些思想,对于正确对待群众意见诉求、扎实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