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从“四自能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路向

上一篇

下一篇

李俊斌, 张征珍. 从“四自能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路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6(4): 1-1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0.04.001
引用本文: 李俊斌, 张征珍. 从“四自能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路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6(4): 1-1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0.04.001
Junbin LI, Zhengzhen ZHANG.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ll and Rigorous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from 'Four-Self Ability'[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6(4): 1-1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0.04.001
Citation: Junbin LI, Zhengzhen ZHANG.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ll and Rigorous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from "Four-Self Ability"[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6(4): 1-1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0.04.001

从“四自能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路向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18XDJ006),项目负责人:李俊斌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俊斌, 法学博士,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

  • 中图分类号: D26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ll and Rigorous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from "Four-Self Ability"

  • 摘要: 增强党的“四自能力”,是一项关系管党治党的重大实践课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集中要求。为深化认识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以增强“四自能力”为着力点,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保持政党属性、优化政党状态、突出政党驱动、推动政党发展的维度,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规约”与自我“调适”的功能,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协同机制。
  • 加载中
  • [1] 李冉.从概念到行动逻辑:"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的政治学分析[J].理论学刊, 2014(4):90-94. doi: 10.3969/j.issn.1002-3909.2014.04.018
    [2]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10-09(3).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CND&filename=RMRB201410090020&dbname=CCNDLAST2014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4] 赵付科, 季正聚."四自能力"视阈下苏共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理论学刊, 2014(4):28-32. doi: 10.3969/j.issn.1002-3909.2014.04.006
    [5] 列宁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676.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7]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 刘为, 等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8] 毛泽东文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 243.
    [9]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39.
    [10] 林尚立.制度与发展:中国制度自信的政治逻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2):61-69.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cdxxb-zxsh201702003
    [11]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2] 列宁选集: 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67.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G].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1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7-02(2).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CND&filename=RMRB201607020020&dbname=CCNDLAST2016
    [15] 袁峰.自主性与适应性视角下的政党自我完善能力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14(1):40-44. doi: 10.3969/j.issn.1003-8477.2014.01.007
    [16] 唐皇凤.现代国家建设对执政党建设的回应性塑造[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9(5):15-20.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njdxxb-zxrwshkxb201905005
    [17]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03-03(2).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CND&filename=RMRB201303030025&dbname=CCNDLAST2013
    [18] 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 2011-11-21(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CND&dbname=CCNDLAST2011&filename=XXSB201111210010&v=Mjc4NDZHNEg5RE5ybzFFWk9zT0RCTkt1aGRobmo5OFRuanFxeGRFZU1PVUtyaWZaZVp2RVNualU3N0lJMW9jUFRYWWJM
    [19]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 2018(1):3-8.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hij201801003
    [20] 毛泽东文集: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344.
    [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
    [22] 沈大伟.中国共产党: 收缩与调适[M].吕增奎, 王新颖, 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149.
    [23] 杜鹏.迈向治理的基层党建创新:路径与机制[J].社会主义研究, 2019(5):112-119. doi: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LAST2019&filename=SHZY201905015&v=MTg5OTBoMVQzcVRyV00xRnJDVVI3cWZZT1pvRnlubFVidk9OaVhSZDdHNEg5ak1xbzlFWVlSOGVYMUx1eFlTN0Q=
    [24] 列宁全集: 第17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338.
    [25] 俞可平.权力与权威:新的解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3):40-49.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rmdxxb201603006
    [26] 习近平.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N].人民日报, 2013-09-26(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CND&filename=RMRB201309260010&dbname=CCNDLAST2013
    [27] 刘少奇选集: 上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1: 220.
    [28]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5-05(2).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CND&filename=RMRB201805050020&dbname=CCNDLAST2018
    [29]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 2010(7):17-24.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ius201007002
    [30] 毛泽东文集: 第8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32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20
  • HTML全文浏览数:  1520
  • PDF下载数:  8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3-28
  • 刊出日期:  2020-07-01

从“四自能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路向

    作者简介: 李俊斌, 法学博士,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 1.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65
  • 2. 西南大学 学生处 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18XDJ006),项目负责人:李俊斌

摘要: 增强党的“四自能力”,是一项关系管党治党的重大实践课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集中要求。为深化认识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以增强“四自能力”为着力点,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保持政党属性、优化政党状态、突出政党驱动、推动政党发展的维度,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规约”与自我“调适”的功能,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协同机制。

English Abstract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自能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辞典中的新术语得到了学界的持续关注,从政治话语到政治实践,既有党建视角的强调也有政治学视角的跟进,逐步推进了“四自能力”命题的学理性与操作性相融合[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必须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的课题,切实“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3]26。党的“四自能力”属于政党能力范畴,是彼此关联、各有侧重的处理党内关系的政党能力共同体。“四自能力”作为独立单元,分别从属性、状态、驱动、发展四个维度生成政党能力特殊形态;同时它作为有机整体,统一作用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实践。增强党的“四自能力”,有助于延续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规律,这既是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奥秘所在,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集中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应对“四大考验”和化解“四种危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因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以增强“四自能力”为着力点,从保持政党属性、优化政党状态、突出政党驱动、推动政党发展的维度,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规约”与自我“调适”的功能,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协同机制,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化、制度化。

  • 依据政党起源及发展的动因和实践,政党必然通过阶级代言、意识形态、组织模式、活动方式、政治地位等全面彰显其属性。列宁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中指出,阶级及阶级斗争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阶级斗争势必演化为政治斗争,其中“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5]。各政党之间的斗争,归根结底是为实现其代表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斗争。因而为了谁,代表谁,是政党的本质属性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413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是在其执掌国家政权的过程中通过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具体呈现出来的。政党的自我净化能力表现为发挥自身的新陈代谢功能,及时有效地祛除依附于政党身心的污垢杂质,自觉抵制外界消极因素对“政治过程”(political process)的干扰侵蚀,不断增强政党肌体的免疫力,以保持政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来看,在繁重的现代化任务与扩大的政治参与诉求之间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状态,各国政党或多或少面临着由“政党组织”(凝聚力)、“意识形态”(感召力)、“政治伦理”(约束力)、“政治制度”(执行力)等影响政党纯洁性的因素引发的内卷化政治衰败的挑战,这考验着后发国家执政党依靠政治原则优先、政党及政党制度强大、位居政治生活中心等原有政治优势建立起来的“真正的适应能力”[7]341。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实际来看,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应对挑战、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重要法宝,对于保持党的政治色彩纯正、政治地位稳固、政治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这要求党在思想意识、工作作风、政治纪律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政治本色。

  • “公仆”意指为公众服务的党政干部,强调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应把自己当成人民大众的仆人,把维护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政治使命。毛泽东对“人民公仆”这一概念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8]。党员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追求人民立场的政治价值取向,从人民地位、人民赋权、人民监督等方面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属性和政治伦理的角色要求。一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争取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9]。作为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创造了维系社会运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食粮,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从党群关系的定位来看,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确认和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旨在实现人民的利益追求,这种利益追求自然聚焦于两大利益点:“人民团结以创造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以创造人民福祉”[10]。二要谨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执掌的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权力来自于民、根植于民,就应该用之于民、服务于民。因此,要充分认识权力来源的人民性,对人民群众充满敬畏之心,通过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人民“勤务员”的角色和身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要深刻认识权力腐败的危险性,加强国家的反腐败立法和制度建设,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有效防止权力异化现象,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三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是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的根本举措[3]67。为了规范权力运行,公仆(权力受委托者)必须接受人民(权力赋予者)的监督。人民监督作为一种外在的强有力的约束手段,是避免权力滥用、强化公仆意识的重要方式。要遵循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权力生成和权力运行法则,认真对待人民的监督评判行为,把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作为党员干部履行公务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探索权力的科学化管理体系,处理好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内在关系,把人民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结合起来,形成有机协调的监督合力和监督网络,建立健全问责与纠错并举的体制机制,确保公仆手中的权力沿着为人民服务的轨道运行。

  • 在革命年代形成和锤炼出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突出优势和显著标识,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为党领导中国人民赢得最后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了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树立良好的政治形象,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必须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一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毛泽东认为:“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11]820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就是要实现思想与运动、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党员干部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认识和把握两方面不可分割的内容:一方面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运用彻底的理论“说服”和“掌握”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问题的能力,避免陷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泥沼,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出发点[11]1094-1095。密切联系群众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指向,把学习群众和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把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统一起来。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的要求[3]66,认真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使共产党人的所有行动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权益,在拉近党群距离中构建党群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三是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1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举措,有利于清除政治尘埃,抵制错误思想观念,达到党进行自我整肃的功效。要以党章和党的纪律为标准,参照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党员的先进事迹,认真查找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生活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目标和努力方向。要敢于进行自我剖析并提出批评意见,以虚心的态度接受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以坦荡的胸怀指出党内同志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促进自我和他人的净化与改进。

  • 从内容规定性来看,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13]132;从地位重要性来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13]131-132。因此,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策略,首要在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这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开展党的政治纪律教育。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纪律的思想理论,让党员干部系统了解政治纪律的形成、发展脉络,深刻认识政治纪律的内涵和功能;开展党章党纪党规教育,普及和解读党的根本法规,宣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促使党员干部在日常行为中以党章为指南,按照党章要求规范自身行动,并逐渐内化成维护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的自觉意识;开展政策教育,让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以及地方关于党风党纪的决议、指示、规定,保证政令通畅、令行禁止。二是强化全体党员的“四个意识”。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要求“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14]。增强“四个意识”,要坚持以人民为取向的政治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方向、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确保党和国家的根本属性;要以全局、大局为重,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问题;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得以贯彻落实;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以党的章程法规、党中央的规定要求规范行为。三是严格督查政治纪律的执行情况。想要发挥党的政治纪律的功能,除了需要有一套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条款文本,还必须提高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纪律的执行力。因此,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切实肩负起从严治党的督查责任,把监督检查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作为纪检工作的首要任务,避免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纪律乱象。

  • 政党状态是政党的生命活力及功能发挥的综合体现。政党组织及其运行,无论是在其成立初期还是在发展阶段,都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组织运行不顺畅、周围环境不适应、社会关切不敏感等缺陷,导致政党应有的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政党具备自我完善能力,通过运用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最大限度地增强自身活力,始终保持强大的政治输出功能,从而顺利推动政党目标的实现。政党的自我完善能力是政党历经塑造与生成、调整与推演、治理与改良等各个环节,建构起兼具自主性与适应性的自我升级的弹性空间,促使组织肌体和政党功能趋近或达到最优化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6]409-410这一辩证的发展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能够通过内部斗争的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政党而言,出于规避合法性危机(crises of legitimacy)、参与危机(crises of participation)、整合危机(crises of integration)等生存危机的考虑与应对,往往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现代化进程,其中执政党就是这一“外源性现代化”的直接倡导者、领导者。正是基于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和历史使命,执政党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完善能力”状况,不仅关系其自身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强弱,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政治系统转型的成败。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国家前途必然是关联在一起的,推进国家建设务必全面从严治党,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则必须增强党的自我完善能力——以“自我完善”的方式加强党的建设[15]。自我完善能力是政党能力的核心,从增强党的自我完善能力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党通过学习锤炼综合素质、通过调研提升领导水平、通过实践增强执政本领,建设更加成熟强大的党组织和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以“满足现代国家对高质量政党能力的需要”[16]

  •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成长壮大的路径依赖,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持续学习、善于学习,主张通过学习来统一思想、增强本领和完善自我,逐步构建了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带领“学习型国家建设”的学习模式,以形成全党、全民、全社会合力来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17]只有不断强化学习责任、营造学习氛围、改进学习方法,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取得实效。一要强化全党学习的责任。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史无前例,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凸显,这给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归根结底体现在党的学习能力上,学习能力不仅关乎党员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全党上下要增强学习的使命感、紧迫感,把潜心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增强肩负历史重任的能力,掌握现代化发展的主动权。二要营造全党学习的氛围。这要求我们立足于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高度,树立全党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打造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为目标,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把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统一起来。同时,通过全党学习来感召和带动全社会学习,形成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一种健康的兴趣爱好、崇高的精神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三要改进全党学习的方法。运用辩证的学习方法,将重点内容与拓展领域、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人民群众与专家学者、国内经验与国外启示等统一起来,增强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探索性,优化知识结构和拓展理论视野,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平。注重以社会实践为纽带,实现学习知识与增强本领的双向互动,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认知转换为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同时又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论证、丰富发展理论体系,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推进学习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开发和利用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网络资源,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的正效应。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18],它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得失成败。因此,要推动党的自我完善以及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这一重要传家宝,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19],从调查研究目的、原则、制度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能力。一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动因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作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化必须经历的两个过程,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又促进认识世界,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20]。所以,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始终将其贯穿于治国理政、服务人民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达到科学决策、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二要严格遵循调查研究的原则。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就是明确调查研究的目标和任务,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开展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活动。以理论为指导,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领域的调查研究理论结合起来,把握调查研究的性质和方向,使调查研究的目的正义、程序合理、方法恰当、结论科学。以事实为依据,就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从客观实际出发并客观地反映实际,在深入实践中发现真理、修正错误,提高调查研究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三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的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调研论证制度,严格遵循“不调研不决策”的原则和“先调研后决策”的程序,在作出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之前,通过调查研究方式对决策方案、决策内容进行价值论证和可行性论证,并借助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吸纳民众意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促使领导干部亲自主持、积极参与重大课题,深入基层、俯下身子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切感受达成决策意向和共识,以形成对工作全局、问题决策有指导意义和操作价值的调研报告。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采取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的方式,直接深入联系点进行实地考察,找准影响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症结,在推动基层发展、改善基层民生的过程中密切党群关系。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和干部要上进,除了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还必须“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17]。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3]17。社会实践是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来源,在实践中锻炼是党员干部成长的根本途径,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必经环节。加强党员干部的实践锤炼,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13]337,建设“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13]41,有助于达到党员队伍自我完善的目的。一要制定实践锻炼的目标。由于每个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成长经历和社会经验各不相同,加之他们所在单位和职位对能力的需求也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侧重,所以实践锻炼目标应该因人而异。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党员干部的个人特点,结合其工作性质和任务,对参加实践锻炼的党员干部进行规划,提出明确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提高实践锻炼的针对性。二要把握实践锻炼的方式。把学历高、理论素养高但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干部下派到现实问题繁多、社会矛盾复杂、群众诉求集中、发展任务繁重、工作责任重大的基层一线,让其在具体工作中磨炼精神意志、增强实践能力、丰富工作经验,缩短成长成才的周期。把基层经验充足、实践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派往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岗位或关键岗位,让其学习先进、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更新理念、改进方式,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使之回到本职岗位以后能够更好地促进本单位、本地区的发展。三要规范实践锻炼的管理。精心策划和组织实践锻炼的内容,按照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程序,根据培养目标和选拔标准严格选派。对于参加实践锻炼的党员干部,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促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执行能力;把经常关心、加强监督和认真考核统一起来,全面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履职情况;将实践锻炼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促使他们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

  • 政党驱动就是政党通过改革自身,为推动政党政治实践提供内生动力。马克思指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6]527,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6]595,“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21]。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下的“革命”,广义上涉及政治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当然也包括政党自身的变革与创新。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还是政党政治相对成型的发达国家,执政党与非执政党都十分关注自身的改革创新,尤其是制度化改革创新。塞缪尔·亨廷顿在总结政党政治实践经验时指出,政党发展通常会历经四个阶段,其中第四个阶段为“制度化阶段”[7]344。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我们建立健全与制度化水平相适应的政党组织及运行方式,从根本上增强党自我革新能力提供参考。党自我革新能力是指党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积极注入兴党强党的生机活力,主动强化自我建构与再造意识,自觉提升“政党适应性”(party adaptation),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社会矛盾运动发展,使党始终能够把握前进规律、引领时代潮流。政党自我革新一般具有双重范式:一方面,在“政党”(主导)—“国家”(创立)—“社会”(建设)的正向政治关系中,反映政党改革创新的内在自主性;另一方面,在“社会”(局势变迁)—“国家”(职能调整)—“政党”(倒逼革新)的逆向政治关系中,反映政党改革创新的外在被动性。因此,从政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来看,政党自我革新内含三个基本环节:“刺激”(强度激烈)—“应对”(自觉主动)—“超越”(摆脱困境),三者之间起承转合、持续循环的政治关系直接影响自我革新能力[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主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展开,并始终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形成了以执政党“自我革新”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演进模式。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沈大伟(David L.Shambaugh)预测:“中国共产党的调适性改革范围广泛,并将在总体上增强它的执政能力。”[22]自我革新能力是政党能力的关键,从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保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从“政治有效性”(实际的政绩)的宏观角度出发启动改革创新的制度奠基与积累,适时适地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和转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资源,提高从严治党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根本上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力源泉。

  • 党的选人用人工作,是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更新换代的核心要义和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只有完善领导干部选任体系,才能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保障党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活力。一要坚持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理念。坚持公平正义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方针,清除拉关系、走形式的歪风邪气,杜绝暗箱操作、任人唯亲的不良现象,让优秀人才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并脱颖而出担任领导职务。坚持看重实绩的理念,在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时突出业绩导向,督促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其干事创业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坚持人民作主的理念,扩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高群众在选人用人中的参与度,把群众的满意度、支持度、拥护度贯穿于领导干部选任的全过程,避免选举行为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出现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择少数人的问题。二要完善领导干部选拨任用的机制。完善干部参与机制,搭建公平、公开的竞争舞台,减少学历、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扩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职数和范围,统筹兼顾不同性别、民族、党派之间的干部差异,让更多干部有机会参与竞争,保障选人用人的广度和质量。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核干部在“德、能、勤、绩、廉”各方面的表现,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尤其要将“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突出依据。完善干部退出机制,解决干部队伍“出口”不畅通的问题,淘汰不称职、不胜任、不合格的干部,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干部培养机制,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苦环境中发现、培养优秀的年轻干部,并通过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为选人用人储备年轻的、优质的力量。三要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在提名、考察、讨论决定、公示等各个环节,在必要的范围内采取合适的方式公布信息,让广大群众了解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政策、标准、程序和结果,保障人民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知情权,为广大群众发挥监督作用创造条件。努力搭建监督平台,切实延伸监督渠道,构建全方位、广领域、多层面的监督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监督权。高度重视群众对选拔工作的举报,对于在提名、考察、讨论环节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按照相关党纪法规、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四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满足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的多元化成长诉求,增强其对组织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容纠合一机制,客观评价干部在先试先行的改革创新中探索性的、暂时性的失误错误,使其在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内始终满怀改革攻坚、干事创业的激情与信心。

  •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所在和活力之源,党在长期执政背景下要焕发生存活力和保持前进动力,必须依赖于一套以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作用、反映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取向的民主机制。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汇聚推陈出新的力量,形成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我更新的机制。一要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和落实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水平的首要标尺。要充分认识党员行使权利的必要性,切实保障党员的各项基本权利,增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使党员能够充分了解、积极参与、共同管理党内事务,从而夯实党内民主建设的根基。二要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党内选举、决策、监督等制度建设,是推动党内民主发展的根本举措。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在以间接选举为主要方式的基础上,依据条件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差额选举的办法,保障党员的自主选举权和当选者的素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在党的委员会内部决策方面,要明确党委内部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清晰界定党委决策的事项范围,并按照“权责对应”的精神构建决策责任制,保障决策环节的严肃性;在党员参与决策方面,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常规性决策应主要采取间接参与的方式,以降低参与成本和提高决策效率,而对于重大问题和关系党员群众切实利益的事项,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广大党员能够直接介入决策过程,落实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以在党内集中智慧、统一思想、焕发意志和凝聚力量。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把党内专职监督机构、党组织、广大党员等党内监督主体统一起来,并把党内的同体监督和党外的异体监督结合起来,实现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以及同级之间的有效监督,促进党内权力规范化运行。三要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互动。党内在进行上下沟通、横向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党内和党外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应该及时有序地向全社会开放,让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对话,发表有建设意义的见解。通过党内沟通机制和党群对话协商机制的衔接,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党内民主的运行中来,从而推动党与群众之间相互沟通并形成共识。

  •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党的建设和进行改革创新不可忽略的基础力量,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向基层延伸,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3]65。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要关注基层党组织本身的运转状况以及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并重视社会政治系统视野下基层党建的定位与功能,把握党建创新与基层治理的互动关系,即以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激活党建的政治性,同时以党建的政治性重塑基层治理[23]。一要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的规律,优化和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布局,实现基层党组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和城市社区等所有区域和单位的全面覆盖,做到党组织与党员、党组织与组织生活、党的工作与群众相匹配,避免出现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在坚持以“地域”和“单位”为主要设置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多样化设置形式,持续推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尝试探索灵活地设置流动的、临时的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的治理水平。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的队伍建设。列宁指出,保持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每个支部和每个党的工人委员会,都应当成为‘在群众中进行鼓动工作、宣传工作和实际组织工作的据点’”[24]。要使基层党组织能够肩负起教育培养党员、宣传党中央的思想精神、落实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等重任,关键在于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应参照“二十字”好干部、“四有”干部等选人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的党员干部选任为基层党支部班子队伍。同时,加强对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教育培训,把集中培训与自觉学习、理论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形成有组织力和执行力的领导班子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三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灵活度,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对象和所要达成的目标,综合运用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现场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形式,使基层党员干部在多样化的组织生活中锤炼党性。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面向基层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方针,以更加及时的速度和更加宽广的范围扩大党的影响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联动性,有效整合城乡基层党建两个方面的资源,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形成“统筹城乡”“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 政党在现代政治体系运行中面临着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其中政党的自我提高能力,构成了推动政党发展的核心要素。广义的政党发展是相对于政党起源而言的,是基于对政党产生及政党政治的本质认知,以“内生党”(internal parties)和“外生党”(external parties)两个基本类型为分析理路,而得出的阐释各类政党和政党体制演进的概念。狭义的政党发展是针对具体政党而言的,是政党出于延续政治生命及完成阶级使命的意愿,依据环境变迁、时代召唤、社会诉求,通过提高自身的政治形象、社会认同、治理能力等方式做出的积极回应。中国共产党自我提高能力要求其在履行政治使命的过程中,促进心性与品质、思想与理论、领导与执政等综合素质的科学持续发展,以推动国家和社会建设走向“善治”(good governance)——“好的治理”[25]。中国共产党兼具“领导党”和“执政党”双重身份,其发展过程也就是其政治功能演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政治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发挥政治功能,不是简单追随西方学者宣扬推广的所谓“责任政党政府”(responsibleparty government)模式,而是作为政治运作的主体或主导,从一般政党意义上的“冲突的力量”,即代表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展开利益博弈,走向更为体现“整合的工具”进行动员和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利益的共建共享。作为产生于既有政治体制之外并通过革命斗争而执掌政权的“外生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现代化语境下的双重任务:一方面,党需要凭借政治威信、思想理论、执政能力对国家社会实施全面领导,以保障现代化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党必须不断改造和发展自身,提高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才能适应和满足顺利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诸如经济发展、政治建设、社会转型等繁重而艰巨的现代化任务,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其自身必须率先发展起来,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执政党的职能和能力的时代诉求。自我提高能力是政党能力的保障,从增强党自我提高能力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遵循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总要求,通过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促进“理论强党”与“思想建党”相统一,把握好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两条主线”,不断增强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使命感、前瞻性和实效性。

  • 党性教育作为共产党人的“心学”,对于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26]党性修养不会因循党员干部的党龄工龄增长、岗位职务升迁而自然提高,只有在学习党性、锻炼党性和践行党性中进行自我修炼、约束和改造,才能提高全党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一要加强党性学习。党员干部要对党固有的、先进的本质属性有清晰的认识,在组织上和思想上都要完全入党,增进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学习党章和遵守党章,以党章统领思想和规范行为,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作出表率,坚信党的政治理想、政治纲领、政治宗旨和政治目标,始终把握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使党在任何处境中都有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二要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没有止境,必须在严肃严格、规律规范的党内生活锻炼中强化党性修养。通过严肃党内生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使党员干部在遵守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上,树立和弘扬从政道德。通过严肃党内生活强化组织纪律修养,使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严密性和纪律的严格性,养成敬畏组织和遵守纪律的氛围和习惯。通过严肃党内生活弘扬优良作风,使党员干部接受内部教育和外部监督的双重洗礼,克服和避免“四风”问题。三要加强党性践行。党性修养在本质上不是从书本上、头脑中自发产生的,而是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反复强化得来的。只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把党性修养融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实践,构建党群之间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才能保障党性修养的正义性、真实性和长效性,使党员干部始终成为“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发展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党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 坚持以科学的、彻底的、发展的理论武装全党和引领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属性和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应对挑战、经受考验和完成使命的理论基础。刘少奇早在抗战时期就直言不讳地谈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遭遇的屡次失败可以归结为“指导上”的失败,也即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有未能完全克服的“弱点”——思想准备和理论修养的“不够”或“幼稚”[27]。历史昭示,中国共产党后来成功克服了这个“弱点”,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逐步走向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28]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4]因此,增强党的自我提高能力,必须坚持理论建设与理论指导的政党特色,从理论强党与思想建党相统一的高度提升全党的理论水平。一要抓好理论武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地位,旨在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思想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因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29]。要推动全党上下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维度,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实现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二要加强理论引导。提高全党理论水平,要坚持“立破并举”的原则,形成追求真理、抵制谬论的合力。一方面,要在全党全社会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创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话语体系,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把握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塑造,以及对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另一方面,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证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必须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对各种违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社会思潮进行揭示批判,引导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对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保持应有的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三要促进理论转化。毛泽东曾发出号召:“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30]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因,不是要沾染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习气,而在于将制定路线方针的理论水平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践能力。要让理论关照和指导现实,以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紧迫问题为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篇布局、干事创业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

  •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3]68增强党自我提高能力,必须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增强政治素养和治理本领。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打造过硬的政治素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确保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本色。保持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要求党拥有先知先行的意识和能力,自觉以“先锋队”的身份领导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砥砺前行,切实发挥党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建设中的全方位领导作用,充分彰显党在主导意识形态、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方面的先进性,以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使党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保持经得起风浪考验的纯洁性,要求党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党的纯洁性的消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因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而腐蚀党的肌体和危及党的事业的问题。二要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打造高强的治理本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集中体现在持续而广泛的社会动员、领导发展、利益整合等方面,它关系着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事业的统筹推进,是推进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提高党的社会动员能力,通过保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扩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等方式,增强党的公信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集中的力量和统一的行动,从而保障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及政策的贯彻实施和政治社会理想的逐步实现。要提高党的领导发展能力,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运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发展方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开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要提高党的利益整合能力,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意识,兼顾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加强利益引导、畅通利益表达、调节利益分配等方式,协商、协调、调整、调和各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和服务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保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且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利益格局。

    总之,“四自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增强自主性和适应性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自觉自信的政治品格,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自我”(动因力量),丰富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能力”(目标指向),概括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方式——“净化”“完善”“革新”“提高”(路径选择)。增强党的“四自能力”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面向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中不断深化发展,以形成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实现政党能力整体性提升的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