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劳结合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实践运用,而且研究发展了教劳结合思想。尤其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劳结合思想始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作为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被列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对教劳结合在认识上存在诸多纷争,在具体操作上也曾出现过偏差,影响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当前,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对作为劳动教育理论基础的教劳结合理论缺乏认识和研究。不清楚教劳结合的本义、不了解教劳结合的实质和多样化形式、混淆教劳结合与劳动教育,因此,不能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不能合理定位劳动教育,也不能有效实施劳动教育。这种状况表明,亟须将教劳结合理论与实践作为重大课题,加强加深研究。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回顾、反思既往的相关研究,弄清已有认识的脉络,探寻既有研究的症结,找到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检索查阅中国知网(CNKI),获得从1949到2021年的有效文献2 602篇①,利用文献可视化计量软件CiteSpace5.5R2版本对其进行分析,绘制教劳结合相关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以及时区图谱,揭示出1949年以来我国教劳结合研究的热点与演变路径。
① 文献检索日期为1949年10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ductive Labor in China
-
摘要: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简称教劳结合)的探讨始终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1949年至今主题为教劳结合的重要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就研究时空分布而言,教劳结合研究受相关政策影响较大,且研究者较为分散,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合作机制;就研究内容而言,范围较为广泛,主要聚焦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劳技课、产学结合、教育方针等方面,并不断充实;就研究历程而言,可划分为初步探索、暂时停滞、研究高潮、相对低迷、重新复苏五个阶段。新时代,面对新的问题与挑战,更应厘清内涵,准确理解教劳结合;加强学术累积,重视研究的延续性;创新实践模式,发挥其全面价值;加强跨学科研究,拓展研究领域等,以便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劳结合的当代价值。
-
表 1 教劳结合研究核心机构①
序号 机构 发文量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62 2 北京师范大学 22 3 华中师范大学 16 4 清华大学 12 5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8 6 西南大学 8 7 江西农业大学 7 8 浙江师范大学 7 9 陕西师范大学 6 10 北京工业大学 6 11 华东师范大学 6 12 北京工业大学 6 13 华东师范大学 6 14 东北师范大学 5 表 2 教劳结合高频关键词、高中心度关键词(部分)
序号 中心性 频次 年份 关键词 1 0.35 816 1959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 0.19 268 1958 生产劳动 3 0.18 55 1982 马克思 4 0.15 103 1979 马克思主义 5 0.14 268 1958 劳动 6 0.14 223 1958 思想体系 7 0.14 17 2004 启示 8 0.13 127 1981 教育方针 9 0.13 66 1999 职业教育 10 0.12 149 1994 邓小平 11 0.11 72 1979 劳动技术教育 12 0.10 158 1958 体力劳动 表 3 教劳结合研究热点聚类表
聚类号 聚类大小 S值 平均年 聚类名称 #0 43 0.9 1968 社会主义 #1 42 0.851 1989 建设者 #2 35 0.775 2003 教育思想 #3 35 0.853 2000 思想政治教育 #4 31 0.889 1994 非学历教育 #5 23 0.782 2007 新时代 #6 23 0.93 1988 马克思 #7 22 0.853 1976 中等学校 #8 20 0.755 1996 产学合作 #9 16 0.751 1983 经济 #10 15 0.83 2011 教育理想 #11 12 0.955 2010 职业教育 #12 7 0.916 2013 当代价值 -
[1] 郝若扬. 如何测度学科核心作者[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9-20(1). [2] 蔡进宝, 朱泽浩, 熊建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2): 14-3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LT202002003.htm [3] 苗小燕, 张冲. "劳动树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基于知识图谱的具身德育核心观点可视化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8(3): 72-77. doi: 10.3969/j.issn.1007-3728.2018.03.012 [4] 段春雨, 蔡建东. 国际泛在学习领域知识图谱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1): 85-9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YC201601012.htm [5]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150. [6] 李明. 建国60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 杭州: 浙江师范大学, 2011. [7] 魏高. 永远需要单纯的脑力劳动者[N]. 人民日报, 1958-12-11(07). [8] 潘益大. 关于教育方针的探讨[N]. 文汇报, 1980-11-04(03). [9] 孙喜亭.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被曲解了[J]. 教育研究, 1981(2): 4-10. [10] 刘世峰. 教劳结合基本概念辨考[J]. 教育研究, 1994(3): 22-2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YJ199403003.htm [11] 成有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新探索[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3): 26-3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SF703.003.htm [12] 萧宗六. 也谈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兼评张承先等同志的教育方针表述方案[J]. 中国教育学刊, 1990(6): 1-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199006000.htm [13] 顾明远.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与肖宗六同志商榷[J]. 中国教育学刊, 1991(2): 11-1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199102004.htm [14] 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1998-2002[G].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3: 887. [15] 亚力坤江·艾思格, 孙振东. 民族地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协同推进"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思考[J]. 中国民族教育, 2019(6): 17-2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MZJ201906015.htm [16] 黄济. 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 17-2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JB200405003.htm [17] 瞿葆奎. 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3): 1-8. doi: 10.3969/j.issn.1000-5560.2005.03.001 [18]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2015-07-24)[2021-05-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507/t20150731_197068.html. [19] 张烁, 王晔.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N]. 人民日报, 2018-09-11(01).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 (2019-07-08)[2021-05-22].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21] 傅添, 姜啸. 劳动教育需要新的时代内涵[J]. 中国德育, 2017(10): 16-1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EYU201710009.htm [22] 檀传宝. 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人民教育, 2018(20): 30-3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MJY201820016.htm [23] 周美云. 轨迹·焦点·走向: 劳动教育研究七十年[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3): 106-11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LT202003014.htm [24] 刘黎明, 吕旭峰. 重唤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3): 13-2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201003002.htm [25] 王牧华, 李若一. 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百年探索与实践创新[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40-151.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1.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