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际社会给予了广泛理解、认同、支持和参与。根据“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公布的数据,我国已经累计同122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1份政府间合作文件,仅2018年,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就超过了60个。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发挥中国力量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更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中国政府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力量,依托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学术组织和社会团体等交流平台,深入开展各项务实教育合作交流,制定教育政策的语境也从本国扩展到了区域乃至全球。有鉴于此,凝聚中国特色的观念共识,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增强中国的教育话语权,不仅是增强国家话语表达权力的内生要求,更是中国深入参与区域教育合作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应有之义。
教育话语是一国话语在教育领域中的表达,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教育的具体表征,也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与规则进行组织整合构成的一套传递着特定教育价值体系和教育行为准则的符号化话语体系。同时,教育话语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和话语产品向受众进行传播,从而唤起广泛的认同。因此,建设教育强国,除了优先发展教育,进行教育和科技创新以外,具有强有力的教育话语权也是重要指标之一[1]。
The Dilemmas and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of Chinese Educational Discourse in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摘要: 教育话语是国家宣传教育政策、传播教育理念、树立教育形象的重要方式。“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好地生产与传播中国特色教育话语,提高国际教育话语权。我国教育话语生产与传播目前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教育话语生产性较弱、话语产品响应性不足两方面的困境。针对种种困境及其根源,本文建议:注重发扬本土文化,进行话语的本土构建;兼顾多样性与普遍性,提高话语适传性;平衡意识形态表达,重视话语柔性输出;借助公共产品,扩大话语传播途径等。Abstract: Educational 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a country to introduce educational policies, exchange educational ideas and establish its national educational imag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needs to better produce and disseminate educational discour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al discourse are faced with two kinds of difficulties, which are the weak productivity of educational discourse and the lack of positive response.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hina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struct the distinctive education discourse, achieve the balance of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 and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discourse. It also needs to balance ideological expression, develop more flexible strategies to disseminate education discourse, and explore more effective ways through public discourse products.
-
[1] 兰茂景. 论科学中心转移与中国教育的超前发展[J]. 宁夏社会科学, 2013(1): 145-147. doi: 10.3969/j.issn.1002-0292.2013.01.029 [2]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R].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20. [3] 张家军.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话语权之思考[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112-116. doi: 10.3969/j.issn.1001-733X.2011.04.022 [4] 余凯, 杨烁. 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问题与方法变革——一个技术倡议[J]. 教育学报, 2020(5): 36-42. doi: 10.3969/j.issn.1008-8539.2020.05.008 [5] 党生翠. 美国标准能成为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最高评价标准吗?——以SSCI为例[J]. 社会科学论坛, 2005(4): 62-72. doi: 10.3969/j.issn.1008-2026.2005.04.022 [6] 朱剑. 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从"核心期刊""来源期刊"排行榜谈起[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 5-1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DZ201201002.htm [7] 朱剑. 学术评价、学术期刊与学术国际化——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热潮的冷思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 126-137. [8] 雷启立, 常冬.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可能——以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为例[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63-67. doi: 10.3969/j.issn.1674-2338.2009.04.011 [9] 金帷, 周曼丽.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0(4): 21-33. doi: 10.3963/j.issn.1672-8742.2020.04.003 [10] 鲍东明, 曾晓洁, 张瑞芳. "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对外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情况调研报告[J]. 比较教育研究, 2016(12): 8-15. [11] 朱以财, 刘志民. 从"共建"到"共鸣":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的价值取向[J]. 教育学报, 2019(5): 70-7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KJY201905012.htm [12] 朱以财, 刘志民.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建设的现状、困境与路径[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9): 3-10. [13] 项贤明. 比较教育: 话语与权力[J]. 高等教育研究, 2002(2): 95-99. [14] 戴晓东. 解读跨文化认同的四种视角[J]. 学术研究, 2013(9): 144-15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SYJ201309019.htm [15] 邹绍清. 论意识形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 37-41.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14.04.005 [16] 焦佩. 海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观点比较及其启示[J]. 探索, 2020(1): 178-188. [17] 郑金洲. 教育理论研究的缺失——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的反思[J]. 教育发展研究, 1999(10): 20-2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GJ199910004.htm [18] 秦志希, 单波, 王瀚东, 等. "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3): 370-380. [19] 程军, 姜博. 2012—2014年中国教育学期刊国际影响力现状及思考——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的统计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7): 41-4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J201507011.htm [20] 威尔伯·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M]. 何道宽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74. [21] 蔡拓, 杨昊. 国际公共物品的供给: 中国的选择与实践[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10): 95-11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JZ201210005.htm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87
- HTML全文浏览数: 1987
- PDF下载数: 105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