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增长乏力,全球价值链扩张进程放缓[1]。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疫情的暴发,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原则由效率至上向安全可控转变,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加速向区域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有着清晰的理论逻辑和深厚的现实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运用与发展[2],也是降低经济运行外部风险,增强经济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3];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扩大内需,更不是放弃国际循环的“闭关锁国”[4]。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战略选择[5],其实质是对中国经济循环逻辑的重塑[6],目的在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7],以及依靠内需优势和创新驱动建立协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8]。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从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手,实现经济循环和产业关联畅通[9];同时在开放型经济体制下,以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促进双循环高效畅通[10-11]。也有学者认为双循环本质上是货币循环,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是实现货币的自主化[12-13]。关于新发展格局的现有文献侧重于“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分析,对国际循环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开展国际循环的研究对全面理解新发展格局具有同样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更好地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Th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orientation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
摘要:
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国际循环对我们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判断一国在某一时期是以国际循环还是国内循环为主的依据应是经济发展动力的内生与否,选择以哪种循环为主体要与当期的资源禀赋和国际环境相适应。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分析中国经济的国际循环特征,发现中国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改革进程从2008年就开始了,而资源禀赋和技术条件决定了中国经济无法放弃国际循环。新发展阶段国际循环要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提供助力。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同时,中国要加快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建设,构建新型国际分工体系。
Abstract: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The basis for judging whether a country is dominated by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or domestic circulation in a certain period should be judged by that fact whether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omestically dependent. The choice of dominant cycle should adapt to the current resource endowment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Based on Marx's theory of social rep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conomy and finds that China's reform process with domestic circulation as the main body has begun since 2008.The resource endowment and technology determine that China's economy cannot give up the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The ori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is to promot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with high-level opening-up to aid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a complete domestic demand system. While pursuing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at a high level, China should accelerate regional integration represented b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build a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
表 1 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外资利用特征(单位:%)
指标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实际利用外资额占资本形成总额比重 14.60 6.92 3.84 2.64 2.25 进出口总额的外企占比 20.50 58.49 53.82 46.38 38.69 出口额的外企占比 20.13 58.30 54.65 44.19 35.99 进口额的外企占比 20.90 58.72 52.88 49.35 42.10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表 2 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原材料利用特征(单位:%)
指标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总出口中的原材料占比 24.78 13.22 9.87 6.25 5.03 4.40 4.31 总进口中的原材料占比 16.34 16.22 20.16 21.75 30.27 27.31 32.12 原煤对外依存度 / / 0.16 1.13 4.57 5.17 7.23 原油对外依存度 / / 31.52 42.26 54.31 61.31 73.74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 / / -6.44 15.24 31.76 43.32 大豆对外依存度 / 2.19 40.66 62.51 78.23 86.98 83.71 注:对外依存度=进口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示数据缺失,无法计算。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表 3 中国技术引进来源国家和地区排行(单位:%)
2001 2007 2012 2016 2019 国家 占比 国家 占比 国家 占比 国家 占比 国家 占比 德国 20.08 美国 26.88 日本 24.70 美国 31.36 美国 24.03 美国 19.97 日本 17.47 美国 18.39 日本 21.26 日本 18.82 日本 12.42 德国 15.77 中国台湾 11.22 德国 10.21 德国 13.30 法国 11.48 韩国 7.54 德国 10.41 瑞典 6.27 俄罗斯 9.82 瑞典 7.70 瑞典 4.88 韩国 8.29 韩国 5.70 瑞典 6.49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
[1]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rading for development in the age of global value chains[M]. The World Bank Group. 2020. [2] 王晋斌, 厉妍彤. "双循环"战略是中国新开放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成果[J]. 教学与研究, 2021(4): 15-2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WDP202104005.htm [3] 郭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J]. 求索, 2020(6): 100-10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SZZ202006013.htm [4] 卢进勇, 张晨烨, 张航. 科学理解"双循环"需要破除五个认识误区[J]. 国际贸易, 2021(4): 4-1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MY202104001.htm [5] 王一鸣. 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 管理世界, 2020(12): 1-1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SJ202012004.htm [6] 刘志彪. 重塑中国经济内外循环的新逻辑[J]. 探索与争鸣, 2020(07): 42-4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SZM202007011.htm [7] 刘伟, 刘瑞明. 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与内在逻辑[J]. 宏观经济管理, 2021(4): 7-1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GJG202104004.htm [8] 黄群慧. 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J]. 经济研究, 2021(4): 4-2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YJ202104002.htm [9] 刘鹤.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 人民日报, 2020-11-25(6). [10] 江小涓, 孟丽君. 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 管理世界, 2021(1): 1-1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SJ202101004.htm [11] 桑百川, 鲁雁南, 史瑞祯. 以更高水平开放筑牢新发展格局的思考[J]. 国际贸易, 2021(6): 4-1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MY202106002.htm [12] 赵燕菁, 宋涛. 经济内循环: 底层架构与制度方向[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12): 48-55. [13] 张志鑫, 闫世玲.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13-122.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2.01.010 [14] 唐日梅. "156项工程"与新中国工业化[J]. 党史纵横, 2009(11): 44-4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SZH200911017.htm [15] 林欣, 李春顶. 中国利用外资70年: 回顾、现状及展望[J]. 国际贸易, 2019(10): 4-1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MY201910002.htm [16] 王奇. "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3(2): 111-117. [17] 郑有贵. 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历史演进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1(1): 11-1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SY202101003.htm [18] 姚树洁, 房景. "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机制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 10-2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DSK202006003.htm [19] 张少军, 刘志彪. 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 从全球价值链走向国内价值链[J]. 经济管理, 2013(8): 30-4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GU201308007.htm [20] WANG Z, WEI S J, YU X D, et al. Measures of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global business cycles[R]. NBER Working Papers, 2017. No. 23222. [21] WANG Z, WEI SJ, ZHU K F. Quantify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haring at the Bilateral and Sector Levels[R]. NBER Working Papers, 2013. No. 19677. [22] 郭铁成, 张赤东.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究竟是多少?——基于全球化视角的测算[J]. 中国软科学, 2012(2): 35-4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RK201202006.htm [23] 张懿. 中国对外开放与区域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7): 123-12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XJG201707024.htm [24] 张茜倩. 贸易开放条件下中国收入差距研究[D]. 武汉: 武汉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