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莫文静, 张大均, 潘彦谷, 等. 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1): 57-63. doi: 10.13718/j.cnki.xdzk.2018.01.009
引用本文: 莫文静, 张大均, 潘彦谷, 等. 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1): 57-63. doi: 10.13718/j.cnki.xdzk.2018.01.009
Wen-jing MO, Da-jun ZHANG, Yan-gu PAN, et al.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grant Children: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s of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and Psychological Suzhi[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8, 40(1): 57-63. doi: 10.13718/j.cnki.xdzk.2018.01.009
Citation: Wen-jing MO, Da-jun ZHANG, Yan-gu PAN, et al.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grant Children: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s of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and Psychological Suzhi[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8, 40(1): 57-63. doi: 10.13718/j.cnki.xdzk.2018.01.009

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CBA140146);重庆市教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4-WT-0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莫文静(1991-),女,广西崇左人,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通讯作者: 张大均,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图分类号: B844.1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grant Children: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s of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and Psychological Suzhi

图( 1) 表( 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379
  • HTML全文浏览数:  5891
  • PDF下载数:  25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0-24
  • 刊出日期:  2018-01-20

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

    通讯作者: 张大均,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简介: 莫文静(1991-),女,广西崇左人,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1. 西南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
  • 2. 西南财经大学 社会发展研究院,成都 61113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CBA140146);重庆市教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4-WT-06)

摘要: 为探讨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情感温暖、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4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在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间所起的作用,以707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父母情感温暖问卷、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进行测试,同时收集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发现: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情感温暖、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之间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 ②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也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既通过直接路径,也通过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链式中介作用的间接路径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English Abstract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21亿人[1],其中流动儿童多达3 600万人[2].随着流动儿童规模日益增大,对流动儿童学业发展的探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影响流动儿童学业如学校类型、教师因素等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而较少关注影响其学业表现的家庭环境因素[3].此外,现有针对流动儿童家庭因素的研究多以现状调查或简单相关研究为主,而关于家庭因素如何通过心理因素影响其子女学业发展的研究较少,比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可以通过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呢?

    家庭对儿童成长起着最重要、最基本的作用[4].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是影响儿童各方面发展最重要的家庭因素之一,常由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父母职业等来代表[5]. Sirin[6]通过元分析研究表明家庭SES与儿童学业成就呈中等到很强的相关.国内也有研究发现家庭SES影响流动儿童学业成绩[7].此外,在家庭环境这一类变量中,对儿童学业成绩最有影响的直接变量不是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而是家长的言行[8].桑标等[9]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通过元分析(meta-analysis)和变量频数分析方法完成重要家庭生态系统变量的筛选,其中家庭SES属于家庭环境子系统,父母教养方式属于父母子系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皆受家庭SES和父母教养方式影响.而且,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SES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10].王海玲等[11]关于流动儿童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建议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多给予其情感上的温暖与理解.曹薇等[12]研究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根据以上文献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SES)可以通过父母情感温暖作用于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同时,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13],表明学生学业成绩可能受到其心理素质的影响.心理素质是中国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本土化概念,主要是指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性3个维度[14].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密切相关[15-17].心理健康是心理状态,心理素质是稳定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特性,二者的关系是“本”与“标”的关系,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它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18-21].另外,心理素质形成于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社区)的相互作用,其中父母教养方式(比如,父母情感温暖)对心理素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2].因此,我们预测父母情感温暖通过心理素质间接作用于儿童的学业成绩.

    本研究以流动儿童为被试,建构了一个家庭SES与学业成绩之间的链式中介模型,该模型假定家庭SES依次通过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作用于学业成绩.

  •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双流县2所以流动儿童为主的小学,每所小学选取3~6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施测,其中891名流动儿童完成了问卷,剔除漏答、规律性作答或者学生问卷与配套家长问卷回收不全的被试,最终得到70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79.35%.其中男生334人,女生373人,各占总人数的47.24%,52.76%;3,4,5,6年级学生分别为151,117,236,203人,各占总人数的21.36%,16.55%,33.38%,28.71%.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SES)通过学生家长报告获取.家庭SES指数是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为参照[23],并结合袁晓娇等[24]提供的计算方法最终获得.首先收集并赋值流动儿童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财产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由于PISA采用的国际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分类索引(ISEI)中的职业分类在我国不太适用,故采用李春玲[25]编制的职业声望指数对父母职业进行赋值.该指数包含了分值在10.4~90分之间的161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赋值依照PISA所用标准[26];家庭财产资源参照PISA所用方法,要求流动儿童父母报告,如电视、电脑等14项家庭日用设施在其家中的拥有情况,有则计1分,总分在0~14分之间.选取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中赋值最高的一方作为流动儿童在该变量上的得分.处理3个变量的缺失值,如果样本缺失2个及以上变量值,予以剔除;如果样本只缺失1个变量,则用另外2个变量的值对该变量进行回归估计后替代该缺失值.最后,对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财产资源的标准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每个变量的因素负荷,进而按照公式算出流动儿童的家庭SES值:家庭SES=(β1×Z1+β2×Z2+β3×Z3)/εfβ1β2β3为因素负荷,Z1Z2Z3分别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财产资源的标准分,εf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本研究中家庭SES得分范围为-3.09~2.56.家庭SES得分越高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

  • 该问卷是学生自我报告.父母情感温暖问卷来自于对Perris原量表进行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27]的1个维度,该维度包括36个题项,采用4级计分方式,从“从不”到“总是”.本研究将父母两方面的因子合并,得到1个维度[28],即父母情感温暖维度,本次测量这个维度的α系数为0.933.

  • 采用心理素质研究团队在已有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基础上修编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13, 29-30],问卷包含认知、个性、适应性3个维度,共33个题项,采用5级计分方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心理素质水平越高.本研究的α系数为0.884,3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482~0.611之间,3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801~0.886之间,说明小学生简化版心理素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 学业成绩收集被试该学期语文、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将语文、数学成绩分别以年级为单位转化为Z分数,以两科成绩Z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被试学业成就的指标[31].

  •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主试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担任,施测前对指导语进行统一.主试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学生自评问卷和家长评定问卷,要求学生当场填写自评问卷并当场回收,家长评定问卷则由学生带回交予家长填写,第二天统一由班主任回收.

  •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和Hayes(2013)开发的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对家庭SES、父母情感温暖、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SES、父母情感温暖、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 1).

  • 按照Zhao等[32]提出的中介分析程序,参照前人提出的多步中介变量的检验方法[33-35],Bootstrap抽样为5 000,设置95%的置信区间.如果区间估计包含0就表示中介作用不显著,如果区间估计不包含0则表示中介作用显著.结果显示,家庭SES有效预测父母情感温暖(β=0.065,SE=0.021,p<0.01,CI=0.024,0.105)、学业成绩(β=0.087,SE=0.033,p<0.01,CI=0.022,0.152),父母情感温暖有效预测心理素质(β=0.611,SE=0.033,p<0.01,CI=0.547,0.675),心理素质有效预测学业成绩(β=0.567,SE=0.069,p<0.01,CI=0.431,0.701).以上各变量间回归系数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 “家庭SES→父母情感温暖→心理素质→学业成绩”的中介路径显著,(a1d21b2=0.022,Boot SE=0.008,CI=0.008,0.040)区间不包含0;而“家庭SES→父母情感温暖→学业成绩”的中介路径不显著,区间包含0(LLCI=-0.018,ULCI=0.004),同时“家庭SES→心理素质→学业成绩”的中介路径也不显著,区间包含0(LLCI=-0.012,ULCI=0.028).此外,控制了中介变量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后,自变量家庭SES对因变量学业成绩的影响作用仍然显著,(c=0.087,Boot SE=0.033,CI=0.022,0.152)区间不包含0(图 1).

    因此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在家庭SES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3%.也就是说,家庭SES不仅会对学业成绩产生直接效应,而且还依次通过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学业成绩产生间接效应.

  • 本研究考察了家庭SES与父母情感温暖、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家庭SES、父母情感温暖、心理素质均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36, 7, 11],表明当流动儿童家庭SES越高,或者父母情感温暖越多,或者心理素质越高,其学业成绩越好.本研究还发现家庭SES与父母情感温暖、心理素质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心理素质呈显著正相关,这也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37-39, 22],即父母受教育水平、收入越高,其给予孩子的情感温暖越多、孩子的心理素质越高;父母给予孩子的情感温暖越多,越有利于孩子的心理素质发展.家庭投资理论认为,家庭SES能够增强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能力,父母的教育投资能有效地正向预测儿童学业成就,高家庭SES的个体相对于低家庭SES的个体拥有更多的发展资本,从而更利于其身心方面的积极发展[40].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家庭采取的教育方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好,父母越倾向于使用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10],而情感温暖、理解式的教养方式可培养出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孩子[12],有利于其心理素质的发展,进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即相对于低家庭SES,高家庭SES的父母更具备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更可能采取民主合理的教养方式,父母会更关注亲子交流,更容易给予流动儿童情感温暖与理解,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而其心理素质水平也越高,最终促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

  • 本研究发现,家庭SES对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41].重要的是,本研究同时发现,家庭SES依次通过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证明了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对于流动儿童学业成就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即使不改变家庭SES,提高父母情感温暖仍可以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素质,进而对流动儿童的学业成就产生积极影响.根据家庭压力理论,家庭经济压力会导致父母心理压力增加,父母更可能采用低情感温暖与理解、多严厉惩罚等不良教养方式,从而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42],即家庭经济压力会影响父母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父母给予儿童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同时,研究也表明亲子交流越充分越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发展[43].根据心理素质的形成理论,家庭环境因素中的父母教育方式(包括父母情感温暖)对心理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父母给予子女的情感温暖越多,儿童越容易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另外,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36].总之,流动儿童家庭SES影响父母所采取的教养方式,特别是亲子交流方面给予孩子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而孩子感受到越多情感上的温暖理解与关怀,越有利于其心理素质的发展,最终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

    本研究的不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样本基于公立学校取样,未覆盖农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未进入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及城市儿童. ②数据为横断数据,不能控制流动儿童先前学习经验对当前学业成绩的影响. ③本研究在考察家庭SES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作用时,未控制学校因素.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纳入学校因素,考察家庭和学校各自的独立影响和交互作用,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明,在不改变家庭SES情况下,提高父母情感温暖和流动儿童心理素质应当是一个促进流动儿童学业成就的有效途径,可通过对流动儿童父母进行再教育的方式,向流动儿童父母介绍和倡导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尤其是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温暖与理解,进而促进孩子心理素质提高,最终提高学业成绩.

  • 1) 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情感温暖、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之间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

    2) 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也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3%.

参考文献 (4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