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都市开放式公园柔性边界景观规划设计

上一篇

下一篇

蒋博州, 朱罡, 张为民. 都市开放式公园柔性边界景观规划设计[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1): 118-12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1.019
引用本文: 蒋博州, 朱罡, 张为民. 都市开放式公园柔性边界景观规划设计[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1): 118-12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1.019
Bo-zhou JIANG, Gang ZHU, Wei-min ZHANG.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Flexible Boundary Landscape of Urban Open Parks[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1): 118-12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1.019
Citation: Bo-zhou JIANG, Gang ZHU, Wei-min ZHANG.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Flexible Boundary Landscape of Urban Open Parks[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1): 118-12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1.019

都市开放式公园柔性边界景观规划设计

  •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cstc2018jscx-msybX018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蒋博州(1982-),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TU986.2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Flexible Boundary Landscape of Urban Open Parks

  • 摘要: 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公园边界,并结合规划设计实践,研究了在新建公园的规划和对老旧公园的改造设计中,如何使开放式公园边界柔性化,让边界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合理的问题,对公园“柔性边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城市开放式公园边界景观的改造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 加载中
  • 图 1  城市与公园融合

    图 2  下层活动空间

    表 1  边界类型调查表

    边界类型 公园名称
    鹅岭公园 碧津公园 重庆市花卉园 珊瑚公园 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
    出入口 广场
    大门
    建筑 商业
    居住
    功能用房
    围墙
    护栏
    地形 不可利用高差
    可利用高差
    河流
    溪流
    景观 植物
    步道
    场地
    小品
    注:●代表具有相应边界,○不具有相应边界.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公园边界人群活动调查表

    边界类型 必要性活动 自发性活动 人群行为
    出入口 广场 集体操、跑步、打拳、舞剑、羽毛球
    大门 匆忙步行、散发传单
    建筑 商业 匆忙步行、散发传单
    居住 观察、晒太阳
    功能用房 匆忙步行
    围墙 匆忙步行
    护栏 登高望远、观察人
    地形 不可利用高差 登高望远、观察人
    可利用高差 跑步
    小丘 远眺、观察街景、打拳、野餐
    凹地 打拳、舞剑
    河流 钓鱼、游泳、放风筝
    溪流 钓鱼、戏水、静思
    景观 植物 遛鸟、赏花、写生
    步道 慢步、聊天、散发传单
    场地 静思、聊天、看书看报、晒太阳、唱歌、演奏、舞蹈、唱戏、书法、绘画、写生、摄影、野餐、喝茶、棋牌、羽毛球
    小品 观察、歇脚
    下载: 导出CSV
  • [1] 张旻.我国开放式城市公园边界空间景观营造途径研究[J].乡村科技, 2017(22):38-39. doi: 10.3969/j.issn.1674-7909.2017.22.029
    [2]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 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3-17.
    [3]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M].尹培桐, 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3-42.
    [4] 张洁, 杨阳, 王崑.城市公园灰空间研究——以哈尔滨太阳岛公园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3):303-310.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nxtb201213058
    [5] 郭隽, 关瑞明.建筑设计中的边界柔化[J].华中建筑, 2009(27):80-83.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zjz200902020
    [6]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 何晓军, 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1: 35-68.
    [7] 拉特里奇·阿·丁.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王求是, 高峰, 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 1990: 18-31.
    [8] 赵晶, 朱霞清.城市公园系统与城市空间发展——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公园系统发展简述[J].中国园林, 2014(7):13-17.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YL201409010.htm
    [9] 左辅强.纽约中央公园适时更新与复兴的启示[J].中国园林, 2005(7):68-71.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05.07.014
    [10] 潘春香, 熊忱忱, 凌源媛, 等.重庆市主城区花境植物应用调查与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1):35-42.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nnydxxb201801006
    [11] 高兴, 秦华.基于可达性的山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分析及布局优化——以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5):54-59. doi: http://xbgjxt.swu.edu.cn/jsuns/jscnuhhs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x201705009&flag=1
    [12] 苏薇.开放式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初探[D].重庆: 重庆大学, 2007.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11-2007181592.htm
    [13] 杜晓海, 李弘阳, 谷康.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 2012, 38(28):215-216. doi: 10.3969/j.issn.1009-6825.2012.28.117
    [14] 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15] 邓蜀阳, 何子张."柔性边界"在城市边界设计中的运用[J].新建筑, 2007(5):28-29. doi: 10.3969/j.issn.1000-3959.2007.05.008
    [16] 吴炳南.初探建筑柔性边界在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 2017(1):28. doi: 10.3969/j.issn.1004-9436.2017.01.021
    [17] 张树楠, 高改珍, 董英魁, 等.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8):15860-15861, 15873.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0.28.157
    [18] 刘佳.由封闭式传统公园到开放式公园改建的理论研究[D].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0.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34-1011019217.htm
    [19] 杨美华.城市景观空间需要柔性界面[J].现代园艺, 2012(6):141-141. doi: 10.3969/j.issn.1006-4958.2012.06.114
    [20] 智翠珊.开放式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D].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15: 6-64.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86-1015392811.htm
  • 加载中
图( 2)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74
  • HTML全文浏览数:  1047
  • PDF下载数:  6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1-16
  • 刊出日期:  2019-01-20

都市开放式公园柔性边界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简介: 蒋博州(1982-),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 重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重庆 400053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cstc2018jscx-msybX0183)

摘要: 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公园边界,并结合规划设计实践,研究了在新建公园的规划和对老旧公园的改造设计中,如何使开放式公园边界柔性化,让边界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合理的问题,对公园“柔性边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城市开放式公园边界景观的改造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English Abstract

  •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城市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对公园景观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园的“拆墙透绿”,边界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和有序开放,是实现公园真正“开放”的关键.公园边界作为公园与都市的过渡区,承载着越来越丰富的活动内容,其社会功能也越来越多,是人们进行诸多活动时最喜欢选择的一类特殊空间[1].然而,在城市公园没有免费对外开放之前,边界空间是常常被忽略的设计对象,无论是新建公园的规划还是对老旧公园的改造设计,均没有将边界空间作为重要的设计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分析,以致在边界空间上依旧采用单一手段的围墙阻隔,缺乏对边界空间场所的营建,造成目前的开放式公园“人满为患”与“门可罗雀”的现象并存.如何让边界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合理?如何使公园绿地边界空间的景观设计朝着人性化方向推进?“柔性边界”[2]的理念为城市开放式公园绿地边界景观的改造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 “柔性边界”的概念源于丹麦建筑师扬·盖尔. 1971年,他在自己编著的《交往与空间》一书中,鲜明地提出了柔性边界理念.他认为:“柔性边界是一种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的过渡区,常常能起到承转连接的作用,使居民活动在私密与公共空间回旋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更加轻松自如”.也就是说,“柔性边界”处于模糊空间之中.

    与此同时,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也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与“柔性边界”相似的“灰空间”理论[3].他的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一方面指色彩,把各种颜色混和起来,直到辨不清色素时,即称灰色.这种颜色呈中性,可与任何颜色搭配并取得协调;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模糊的过渡空间[4].

  • 美国的C·亚历山大总结了有关公共空间中柔性边界的经验:“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生气”.可以说,完全开放的空间因没有边界而缺乏领域感,封闭的边界无法营造“最受欢迎的逗留区域”.只有半封闭、半开放的柔性边界,才能营造出“最受欢迎的逗留区域”[5].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在关于受欢迎的逗留区域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提出了“边界效应”理论.他认为,森林、海滩、树丛和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经人满为患[6];爱德华·特·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一书中,进一步阐明了边界效应产生的缘由“处于森林的边缘或背靠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个人或团体与他人保持距离”;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了城市意象五元素,其中之一的“边界”就是从城市这个大的空间范围来强调边界中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对构成城市意象的重要作用;拉特里奇·阿·丁所著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结合人们在公园的活动特征,对公园边界空间设计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特别见解[7].

  • 以柔克刚的“柔性边界”理念在国外城市规划及公园设计中日益发挥着美妙的作用.国外的设计师早在100多年前就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最经典的是1858年由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奥姆斯特德与他的助手合作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在设计之初就结合了具有高度前瞻性的城市规划设计[8],由于在公园边界采用了许多大树形成了公园与城市之间的一个柔性边界,这些大树长大以后遮挡住至今在公园周围建立的高楼,实现了公园边界与城市环境的有机融合,在拥挤的纽约市中心为市民们保留了一块人与自然交融的乐土,使人们在高楼如林的城市中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乡村风貌,从而成为人群行为发生最多,驻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德国慕尼黑开放式中央公园边界供人们休息的亭阁巧妙地将公园内的绿色空间与环绕周围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似有似无的界限,即弱化了公园内外空间的疏离感,又划出了公园的范围,亭阁与绿树及周边建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9].此外,英国的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澳大利亚悉尼的海德公园等,将灌木、花园、草坪、雕塑和喷泉等与公园边界的商店、教堂融为一体,无不贯穿了这样的理念.目前,我国北京、上海、苏杭、重庆的一些公园绿地边界景观设计也在开始运用(图 1图 2).

  • 调研小组于2017年3月-5月,在适合出游的天气条件下,选取节假日时间分别对确定的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与随机访谈公众感知的方式进行调研,记录调研情况、拍照取证;访谈以公园边界的驻足时间为主要内容,选取正在边界空间活动的人群.获取同一公园,不同边界类型,对游人数量、活动类型的影响(表 1).

    表 1可以发现:重庆开放式公园边界的形式多样,地形特色明显.其中鹅岭公园边界特色是临山面水,有较好的景观视线;重庆市花卉园和碧津公园的特点是有一定山地高差,与周边居民区结合紧密;珊瑚坝婚庆公园和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共同的边界特点是亲水,是市区内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滨河公园.

  • 实地观察和调查发现(表 2),公园边界的不同类型对人的活动,以及发生的频率有很大影响[10].代表“硬性边界”的围墙、建筑和大门往往很少有自发性活动发生,人们在这些边界环境下通常是匆匆走过.而代表“柔性边界”特征的地形、植物、道路和场地处则是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各式各样的活动在这里发生,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长时间停留[11].

  •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园对社会公众实行免费开放,有关公园边界及其柔性化设计的讨论已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主要的观点如下[1]

    把开放式公园边界作为独立的规划单元进行设计.苏薇提出,公园门票的免费开放,只是经营管理的开放,只有实现了公园与城市空间及其景观系统的衔接与有机融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12];杜晓海等结合人们对现代城市公园边界空间的景观需求,提出了关于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的新方法,提出边界柔性化设计的两种模式:即有形实体围墙采用的刚性边界柔性化设计模式和无形围墙采用柔性边界的设计模式,阐述了基于景观生态学和人性场所为理论指导的边界研究思路和方法[13];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俞孔坚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溶解公园”设计的理念,主张将隔绝、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溶解,成为城市内各种性质用地之间以及内部的基质,并以简洁、生态和开放的绿地形式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园区、产业园区内,与城郊自然景观基质相融合.他的这种思想融入了“柔性边界”设计的要素[14].

    “柔性边界”处于模糊空间之中.相对于传统的、隔绝的、硬性的公园边界,“柔性边界”具有半封闭,半开放的模糊性;能促进异质空间相互融合的渗透性;通过柔性化设计能营造出“最受欢迎逗留区域”的舒适性等特点.

    “柔性边界”处于模糊空间之中是扬·盖尔的经典论点.我国学者邓蜀阳等把“柔性边界”解释为:一种模糊界面,它具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它既是分割两个不同区域的界,是使两者交流的联结体,“柔性边界”作为城市中不同建筑或空间之间的联结体,是城市设计的有力工具,旨在通过引入城市功能要素及人的活动,改善这些城市边界的空间环境,使之成为两者之间交流的联结体,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15].

    “柔性边界”能促进异质空间相互渗透性,延伸边界的广度.通过“点”、“线”的设计改变和处理,让曲线比直线的距离更长,在不改变空间大小的前提下,增加空间与空间之间的接触面,使得公共的复合空间较之单一独立的空间能更加高效的利用[16].

    “柔性边界”引导人类自发性活动的产生.引起人们兴趣、逗留,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不同空间的资源、信息通过半透明的方式在此汇聚、传递、共享. “作为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的过渡区,常常能起到承转连接的作用,使居民活动在私密与公共空间回旋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更加轻松自如”[17-18].

    “柔性边界”为人性化、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景观设计提供了思路.李莲影对开放式城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的特性、功能、与母体绿地的关系等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选取哈尔滨兆麟公园、建国公园、斯大林公园、清滨公园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式公园绿地的边界空间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其边界空间设计优点和问题所在,对开放式城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进行分析,从强调人性化的开放式公园绿地边界空间景观设计、注重高生态的绿地边界空间景观要素设计、重视可充分利用的柔性边界空间景观、优化配置边界空间景观设施[19]、加强边界空间景观环境管理及将公园教育引入边界空间等几个方面对哈尔滨开放式城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景观设计提出一系列的设计策略.

    综上所述,通过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绿地边界的“柔性边界”设计,可以起到促进公园景观空间与城市景观空间的相互融合,使模糊的过渡空间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更具活力和吸引力,以承载更多的文化和满足更多样的生活模式,作为能满足人们驻留和心理需求的积极空间,值得在城市开放式公园边界设计中推广应用[20].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