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思考——基于独竹漂运动项目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肖宇翔, 韦杨遮, 蒋菠, 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思考——基于独竹漂运动项目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8): 117-121.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8.019
引用本文: 肖宇翔, 韦杨遮, 蒋菠, 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思考——基于独竹漂运动项目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8): 117-121.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8.019
Yu-xiang XIAO, Yang-zhe WEI, Bo JIANG, et al. On Inheritance Dilemma and Path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Based on Research of Solo Bamboo Drift Sports Project[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8): 117-121.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8.019
Citation: Yu-xiang XIAO, Yang-zhe WEI, Bo JIANG, et al. On Inheritance Dilemma and Path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Based on Research of Solo Bamboo Drift Sports Project[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8): 117-121.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8.01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思考——基于独竹漂运动项目研究

  • 基金项目: 重庆市体育局科学研究项目(B201704);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135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WU1809387);重庆市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2016cqjwgz200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肖宇翔(1977-), 男, 硕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及训练方面的研究 .

    通讯作者: 周楠锋, 硕士, 讲师; 
  • 中图分类号: G852.9

On Inheritance Dilemma and Path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Based on Research of Solo Bamboo Drift Sports Project

  • 摘要: 以独竹漂运动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独竹漂运动项目的传承形态与困境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独竹漂作为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着比赛机制不完善、教学教材缺乏以及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充分认识独竹漂的价值,根据独竹漂传承形态与发展路径,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策,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参考理论依据.
  • 加载中
  • 表 1  独竹漂主要表演活动统计表

    时间 地点 表演名称
    1998年 贵州遵义市 第四届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
    2000年 贵州遵义市 挑战迪尼斯记录赛
    2005年 贵州遵义市 遵义市大奖赛独竹漂表演
    2014年 广西环江县 环江分龙节独竹漂表演
    2015年 广西环江县 环江分龙节独竹漂表演
    2015年 广西马山县 “三月三”柳州马山县独竹漂表演
    2016年 广西忻城县 “三月三”忻城县文化旅游节
    2016年 贵州都匀市 “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开幕式表演
    2017年 广西忻城县 乡村大世界“醉美家乡”之走进忻城
    2017年 广西宁明县 崇左市宁明县“骆越根祖祭·花山嘉年华”系列文化活动独竹漂表演
    2017年 贵州都匀市 “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开幕式表演
    2018年 江苏泰州市 “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开幕式表演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独竹漂主要比赛活动统计表

    时间 地点 赛事名称 参赛地区及队伍规模
    2009年 贵州遵义市 首届全国独竹漂邀请赛 北京、湖北、湖南、海南、广西、贵州等省区22支龙舟和独竹漂代表队共640名运动员
    2011年 贵州贵阳市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北京、海南、广西、贵州等11支队伍66人参加比赛.
    2014年 广西钦州市 广西区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来自广西各地23名独竹漂运动员参加比赛
    2015年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广西、贵州、云南、河北、内蒙古等10个省队120名运动员参加本次独竹漂比赛
    2016年 贵州惠水县 “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 贵州省、云南、海南、广西等13支队78名队员参加本次比赛
    2017年 贵州都匀市 “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 河北、河南、重庆、广西、江苏、云南及贵州7支代表队42名运动员,都匀市代表贵州省参赛
    2017年 广西崇左市 全国龙舟暨独竹漂邀请赛 广西河池市独竹漂代表队12人参加
    2018年 江苏泰州市 “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 本次比赛有12支队伍参加比赛,有河南省、福建省、湖南省、重庆市等
    2018年 贵州贵阳市 贵州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来自全省10个市、州(新区)和来自本科院校的18支代表队261人参加本次独竹漂比赛
    2018年 广西崇左市 广西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桂林市、崇左市、河池市、钦州市等9个代表队54人参加
    下载: 导出CSV
  • [1] 白政权, 姜奎.独竹漂运动的文化特征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15, 34(3):266-268. doi: 10.3969/j.issn.1003-983X.2015.03.024
    [2] 梁勤超, 王洪珅, 李源.现代性视域下少数民族体育的民运会出场与回归——基于贵州"独竹漂"运动的考察[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 30(1):65-70. doi: 10.3969/j.issn.1006-2076.2015.01.013
    [3] 张俊斌.独竹漂运动的推广和开发研究[J].体育科技, 2014, 35(1):33-34. doi: 10.3969/j.issn.1003-1359.2014.01.013
    [4] 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的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 胡小明, 杨世如.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J].体育学刊, 2010, 17(1):1-9. doi: 10.3969/j.issn.1006-7116.2010.01.001
    [6] 张根宝, 黄春晓.从文化变迁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9(5):44-48. doi: 10.3969/j.issn.1007-323X.2009.05.010
    [7] 程明霞, 李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13, 32(1):25-28. doi: 10.3969/j.issn.1007-6891.2013.01.009
    [8] 周海澜.独竹漂运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贵州赤水开展独竹漂运动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4(1):140-142. doi: 10.3969/j.issn.1006-9410.2010.01.042
    [9] 蒋菠.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基于身体美学视角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10] 宋法明, 崔进.大学生运动风险感知现状及对其体育消费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3(12):130-138.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nsfdxxb201812021
  • 加载中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11
  • HTML全文浏览数:  835
  • PDF下载数:  5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3-12
  • 刊出日期:  2019-08-2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思考——基于独竹漂运动项目研究

    通讯作者: 周楠锋, 硕士, 讲师; 
    作者简介: 肖宇翔(1977-), 男, 硕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及训练方面的研究
  • 1.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 重庆 合川 401524
  • 2. 西南大学 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 3. 西南大学 学校体育发展研究所, 重庆 400715
  • 4. 重庆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重庆 400047
  • 5. 河池学院 体育学院, 广西 河池 547000
基金项目:  重庆市体育局科学研究项目(B201704);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135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WU1809387);重庆市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2016cqjwgz2008)

摘要: 以独竹漂运动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独竹漂运动项目的传承形态与困境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独竹漂作为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着比赛机制不完善、教学教材缺乏以及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充分认识独竹漂的价值,根据独竹漂传承形态与发展路径,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策,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参考理论依据.

English Abstract

  • 独竹漂起源于生产劳作,据《赤水县志》的记载,相传在清乾隆年间一位名叫黎理泰的福建人从老家上杭州引来三株楠竹植于赤水,后来被用来作为渡过赤水河的工具,于是赤水人钟爱竹子,更钟情于这片热土,赤水人把这种热爱与黎理泰的这种精神结合,一代又一代地承传着赤水竹文化的历史[1].独竹漂是一项诞生于贵州赤水河畔中的一项水上运动项目,独竹漂作为赤水两岸人民与外界沟通的一种媒介,加快了两岸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独竹漂现今作为赤水流域流传的一项民间技艺,其具有较强的健身、娱乐、观赏、表演和竞技等功能,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艺术观赏、娱乐健身等价值,被称为“中华一绝”.

    独竹漂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项新兴项目,在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首次亮相,2011年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作为竞技比赛项目.独竹漂从2011年到2018年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不同的传承方式对独竹漂运动进行保护和弘扬,现如今独竹漂运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但独竹漂的传承与发展路径还存在问题,因此对独竹漂运动的传承现状进行审视和对发展路径进一步思考并提出相应策略,对独竹漂未来传承与发展具有典型的实际意义.

  • 独竹漂具有艺术性主要指独竹漂具有让人惊叹与羡慕的艺术观赏性.独竹漂活动以表演与竞速两种为主要的存在形式,表演与竞速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人赤足站立在直径只有16~18 cm大小的漂体上,不同点在于前者主要进行各种技巧性展示,如“穿越险滩”、“杆上空翻”“燕式平衡”“金鸡独立”“一字漂行”等,给参观者带来“水上芭蕾”的视觉盛宴;而后者主要着力于速度的比拼,流线型的漂体有利于减小在水中的阻力,保证了在划竿的推力作用下,使竹漂飞速前行,让人联想到传说中达摩的“一苇渡江”[2].

  • 独竹漂在古代扮演着养家糊口的生计工具,在物质繁华的今日,独竹漂早已退出生计工具的行列,成为娱乐健身的项目.独竹漂技术需要运动员全身各个肌肉关节相互协调,自身保持平衡,“人漂合一”才能在独竹漂上行动自如,正因为独竹漂具有一定的难度技巧,不仅有观赏性还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如:手臂划竿,锻炼手臂力量,带动腰部腿部发力,独竹漂是一项全身锻炼的项目,具有全面的健身价值,使得参与者全身心得以锻炼[3].独竹漂是一项集力量、柔韧、协调等多项身体素质于一体的健身运动项目,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对人体产生影响,参与独竹漂运动者在各方面提升了自身的身体素质,改善了人体心肺等系统功能,增强了有氧代谢能力,能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参与者的心态.此外对参与者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显著的健身价值.

  • 独竹漂历史悠久,近年来在广西、贵州、海南等地迅速繁荣起来.由表 1可见,在时间上,独竹漂表演从1998年到2000每年一次,2015年到2018年每年两次大型表演,表演既有官方的又有民间的,规模是一次比一次大,参与人数一次比一次多,影响力也一次比一次大,层次上也由开始的省级提升到国家级.可见独竹漂的发展在近年来逐渐壮大,参与的少数民族人数日益增长,独竹漂由最初的不为人知发展到了现在的广为人知,该项目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娱乐健身的一种休闲方式.

    在这些表演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014年宜州电视台拍摄宜州旅游宣传片“宜州家乡美”中提到独竹漂,把独竹漂融合到旅游景区,给家乡增添了一种生机的气氛,体现出了家乡的特点和独有的美.在2015年环江分龙节独竹漂比赛中,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把独竹漂展现给全国人民,全国人民感受了一场独竹漂的视觉盛宴,也带动了当地的美食、旅游产业的宣传. 2017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在崇左市宁明县举办“骆越根祖祭·花山嘉年华”系列文化活动,本次活动非常盛大,参与人数上万余名群众,早上八点街上开始敲锣打鼓,人们穿着民族服装在街上游行,有的举着舞龙舞狮,有的音乐伴舞,非常热闹,独竹漂表演给这次活动增添了节日的生机,独竹漂运动员表演的杆上劈叉、一苇渡江、飞漂等绝技,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 独竹漂项目比赛在2009年首次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现已举办正式竞赛项目两次(2011年和2015年).从表 2中可以看出,自2009年起到2018年,独竹漂项目比赛规模不断扩大,比赛次数从每年一次增加到2017年2次,甚至2018年3次.参赛地区主要以西部地区为主,通过对赛场的实地调查,还了解到参加过独竹漂比赛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大都从事独竹漂教练工作,分别在不同地区将独竹漂技艺传授给少数民族的学生.独竹漂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4],从1953年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起,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发扬,这成了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典型路径.

  • 独竹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已列入高校课程之中,在桂西北地区的河池学院开设了独竹漂公选课,组建有独竹漂训练队.在公选课上,学校通过对师资的整合调配,组建了专门的独竹漂教练团队.教练团队十分注重“以研促教、以研促训”,深入挖掘独竹漂文化内涵,及时进行独竹漂教学、训练的探索与总结. 2015年5月,独竹漂开设全校性公选课,至今已顺利完成4期课程教学,选修的120名学生均掌握了独竹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河池学院独竹漂公选课是在每年的5月份到9月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项课程,所教授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传授的内容主要是独竹漂的技术和文化,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独竹漂技术和文化,将独竹漂技术和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去,让更多的地区了解独竹漂并参与进来.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独竹漂是一项水上运动,在独竹漂比赛开展以来的几年中,正式举办了两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在2009年正式以竞赛形式举办的运动会中,采取的比赛规程与机制只能给下一届比赛作为参考,在全国比赛中未有官方认可的统一比赛规则与系统的比赛长效机制,每次举办比赛前都是由大会临时召开技术官员与主裁判会议,再由各个地区独竹漂教练员领队以及从事独竹漂的裁判员和大会赛程主要负责人通过分析本次参赛报名情况,共同商议规程后,才能最终得出比赛细则和奖励制度.在系统的独竹漂比赛前,仅有过两次比赛经验,比赛的机制不完善,也没有一个统一竞赛规则成为独竹漂运动项目传承与发展的困境之一[5].

  • 独竹漂是一项新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特殊地区已开设有独竹漂教学和独竹漂俱乐部.独竹漂起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在贵州凯里学院和广西河池学院等高校有独竹漂这项特殊的体育教学项目,并深受大学生喜爱[6].然而在教学与训练中还没有一本正式的教材,仅有一些对独竹漂基本情况和简单技术介绍的参考书籍,对独竹漂的教学仅仅是由教师口头传授和实地示范,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一,对独竹漂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示范动作的难易程度与技术规格也各不相同,学生难以掌握真正的独竹漂技术要领,如果要让独竹漂更好地推广与发展,编撰一本具有代表性的独竹漂项目教材,将是独竹漂运动项目传承与发展的新转折点[7].

  • 独竹漂项目之所以不为人知,是因为独竹漂起源于地区偏远、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只有当地居民才了解这一项目,在过去的日常生活中独竹漂曾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8],在高铁、高速路交通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独竹漂已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视野,只有部分地区偶尔用于娱乐、健身、表演等活动进行展示,也只有在节假日和节庆中能看到独竹漂的身影,若要让民众都知晓,有效正能量的宣传是少不了的.但是,目前独竹漂的宣传途径单一,力度尚显不足,不仅速度慢,而且不能很好地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和关注度,其宣传力度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 竞赛机制是比赛规律作为客观必然性借以实现的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竞赛机制具有动力和调节两大功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实施奥运会战略目标必须给竞赛机制以导向,形成目标—制导系统,自觉发挥竞赛机制的调节功能[9].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独竹漂项目的竞赛提供了宝贵经验,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在独竹漂赛事的运行操作上,都有了可借鉴之处.要建立良性的独竹漂竞赛机制就要举办独竹漂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班,对教练员与裁判员进行一定周期的技能和规则的理论培训,聘请各省高校和地方民体局的专家们给独竹漂教练员传授独竹漂的公平竞赛规则,还要专门讲授独竹漂的技巧和技术,让独竹漂运动技术传播到各地方去,这是强化独竹漂竞赛机制的一大举措.

  • 独竹漂在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已经列为通选课程,其中广西河池学院以及贵州的凯里学院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开设了独竹漂公选课,但目前独竹漂公选课传授只有技术传授,没有教材,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示范来学习独竹漂.独竹漂授课如果能够结合教材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就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将教材的理论结合起来学习,能较容易学习和掌握独竹漂技术原理以及深刻领会民族传统文化[10].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独竹漂,学校可以邀请独竹漂传承人和对独竹漂运动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起撰写独竹漂教材,编写成校本教材列入学生的选修课程,也可作为未来开设独竹漂教练员培训的培训教材.

  • 在以往对独竹漂的宣传绝大部分是通过电视台,少数是通过报纸、杂志、民众相互传递等途径进行宣传,但在大数据与新媒体背景下的当前社会里,这些宣传途径远远不够,仅通过这些渠道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宣传独竹漂这一运动的大部分为收视率都很低的地方电视台和发行量不大的报纸、杂志.因此,我们应该寻找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宣传路径,如采用更加丰富的新媒体和增加独竹漂表演的频数,扩大独竹漂的宣传面,并且提高宣传的层次,不能仅停留在地方电视台,可以扩大至有影响力的中央电视台.此外,可以考虑拍摄与独竹漂有关的视频电影,或者做一些有关独竹漂的娱乐节目,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独竹漂运动.

  • 独竹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既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又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独竹漂在发达城市里已没有发展空间,民众已不再需要将其作为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这是独竹漂传承的一大问题所在.我们应找出问题本质所在,针对问题的特点及难易程度提出解决方案,为独竹漂运动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策略.我们不仅要把独竹漂运动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更要在开展这传统的项目中呈现出它们应有的价值,造福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