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旅游场所,以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旅游吸引物所开展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当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方面:一是内涵、特征及分类研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内涵[1]、物质与文化特征[2]、经济价值以及分类[3-4]等研究逐年增加.二是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各地掀起乡村旅游发展热潮后,对区域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众多,评价的空间尺度以省域为主,如河南、上海、湖北、山东、陕西等[3, 5-8],对市域和县域的评价也有一定涉及[9-10].三是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理论和方法[6, 11],探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模式[7-9, 12-13],注重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14].四是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研究,主要探究不同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时空特征和形成机制,并通过空间优化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15-21].
目前,对市域尺度的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应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湖南省衡阳市市域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保护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为优化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科学构建衡阳市城乡休闲空间体系、优化衡阳市旅游发展格局以及助推衡阳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文HTML
-
本文所收集的湖南省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数据主要来源于6方面的数据. ①湖南省乡村旅游区(点)星级评定委员会发布的“首批517家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名单”中衡阳市的数据,如衡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耒阳市泉水湾休闲度假村、衡阳市珠晖区白鹭湖生态休闲园、衡阳南岳区烟霞茶院等. ②由住建部、文化部和财政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4批). ③由湖南省政府发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2批). ④由国家旅游局公布位于乡村地域的星级旅游景点. ⑤由湖南省旅游局与湖南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办公室联合公布的“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 ⑥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访谈,确定关注度较高的乡村旅游景点.通过合并重复的乡村旅游资源,整理得到衡阳市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共268个.
-
通过实地踏勘GPS定位及百度地图坐标拾取系统获取衡阳市市域乡村旅游资源的经纬度坐标,建立乡村旅游资源属性数据库,利用ArcGIS10.2绘制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矢量图(图 1).应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核密度、缓冲区、平均最近邻分析方法,以及不平衡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计量模型,探讨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
乡村旅游资源在区域空间上的大量集中从而产生集聚效应,能够反映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中分布的集中与离散程度,是影响区域间旅游空间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乡村旅游资源作为点状要素,其空间分布类型可用最邻近点指数进行判别.最邻近点指数能够反映点状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将衡阳市268个乡村旅游资源(点)抽象为点状要素,并利用最邻近点指数进行判读其空间分布类型,其公式为:
公式(1)中,R为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最邻近点指数,r1为实际最邻近距离,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D为点密度.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点状要素,主要呈均匀、随机和凝聚3种空间分布类型.当R=1时,则说明其分布为随机型;当R>1时,趋于均匀分布;当R < 1时,趋于凝聚分布.
-
地理集中指数,是反映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2)中:G为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显示的县域乡村旅游资源,T为乡村资源总数,n为县域总数. G值越大,分布越集中;反之,越分散.
-
不平衡指数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分布的均衡程度.其公式:
公式(3)中:n为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个数,Yi为某一县(市、区)乡村旅游资源在衡阳市内所占比重从大到小排序至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若其平均分布在各区域中,则不平衡指数S=0,若其全部集中在一个区域中,则不平衡指数S=1.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最邻近点指数
1.2.2. 地理集中指数
1.2.3. 不均衡指数
-
乡村旅游资源在宏观上属于点状要素,利用ArcGIS10.2的空间分析工具中的空间统计模式——平均最邻近距离进行分析,基于公式1,得到
$ R=\overline{r_{1}} / \overline{r_{E}}=0.53<1$ .因此,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总体趋于凝聚分布.这种空间分布类型有利于形成乡村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从而提升衡阳市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
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分析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由表 1可知,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点)总数T=268,县(区)总数n=9(见表 1).经计算得到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点)地理集中指数G=35.71.假设268个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点)平均分布在各县区内,即该假设下G=268/9=29.78,35.71>29.78,因此,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利用不平衡指数衡量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尺度上的均衡性,经计算不平衡指数S=0.21,表明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尺度上分布不均衡.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岳区、衡南县、衡阳县、衡山县、常宁市等5个县(市、区),其乡村旅游资源(点)数量接近衡阳全市的50%.
-
在ArcGIS10.2中将乡村旅游资源的点位数据与县域面数据关联,通过分级设色进行可视化处理,颜色深浅表示乡村旅游资源点数量,从而得到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县域分布图(图 2).图中色块颜色越深,则表示乡村旅游资源(点)在该县(市、区)分布越多.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之间分布差异较大,分布最多的区域是南岳区,多达到59个,因此可以看出南岳衡山风景区的带动作用明显.在衡南县和衡阳县也较为集中,分别为35和31个.
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聚集区域分析,采用分布密度来测量,分布密度大的区域则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反之较为分散.本文运用ArcGIS10.2软件中空间分析工具中密度分析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268个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核密度分析,生成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密度分布图(图 3).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区具有明显的等级之分,为三级分布.南岳区旅游资源最为集中,是一级聚集区;衡南县和衡阳县相对集中,是二级聚集区;其他县(市),如祁东、衡东、常宁、耒阳相对分散,为三级聚集区.
-
在ArcGIS10.2中,添加衡阳市主要公路数据,其中主要公路参考2条国道:G107京深线和G322衡友线.将主要公路图叠加到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上,利用空间分析工具中的缓冲区分析,将公路作为分析的线状要素对象,以10 km为缓冲半径,分析得到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沿主要公路10 km缓冲区分析图(图 4).由图 4可知,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公路指向性.衡阳市主要公路的10 km缓冲区里集中了衡阳市65%乡村旅游资源,而缓冲区域面积不足衡阳市域的1/5.许多乡村旅游资源点发展初期均是以农家乐的形式,这些农家乐多以道路为依托,反映了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的交通依赖性.
同理,添加衡阳市主要河流数据,主要考察的河流为湘水、蒸水、耒水和洣水,将河流分布图叠加到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上,以河流为线状分析对象,以5 km为缓存半径,分析得到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沿主要河流5 km缓冲区分析图(图 5).由图 5可知,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亲水性.经计算,衡阳市主要河流周边5 km缓冲区内集中了衡阳市80%乡村旅游资源,而缓冲区域不足衡阳市土地的1/3.蜿蜒的河流水系,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景观.
2.1. 市域尺度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
2.2. 县域尺度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性
2.3. 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集聚区分析
2.4. 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线性特征分析
-
优势旅游资源是指在区域旅游产业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旅游资源,诸如名山大川、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和能够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传统以及民族风貌的旅游资源等.根据表 2,衡阳南岳衡山风景区作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也作为衡阳市唯一一个5A级旅游景区,是衡阳市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旅游资源.一方面,作为五岳之一的名山大川,南岳衡山风景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能够有效带动和支持衡阳市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南岳处于南岳区乡村地域,属于乡村旅游资源.对于整个衡阳市市域而言,南岳衡山优势旅游资源和其他县(市、区)的一般旅游资源,极大影响了衡阳市的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使衡阳出现既凝聚一点(南岳区),又均衡分布各县的现象.
利用ArcGIS10.2缓冲区分析,对衡阳市市域内3A级以上景区作缓冲区分析,将3A级以上景区作为分析的点要素对象,以15 km为距离,分析得到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3A级以上景区半径15 km范围内的分布图(图 6).由图 6可见,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受高等级景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高等级景区依赖性.南岳风景区的旅游龙头效应使得南岳区甚至南岳衡山周边的县如衡阳县、衡山县得以依托衡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并且引领衡阳市域的乡村旅游资源快速发展,呈现旅游地理上的“增长极”现象.围绕地理位置南岳衡山,形成了明显的极值,因而南岳区得以成为乡村旅游资源数量最多的县区.而除去行政因素,南岳区、衡阳县、衡山县3个县(区)实际上都是围绕南岳衡山发展乡村旅游资源.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地理上是以衡山为凝聚中心的分布模式.
-
2012年大南岳衡山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中提出构建“大南岳衡山旅游圈”建议.南岳衡山发展开始尝试走向区域发展的道路,为衡山风景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策略和更好的发展政策背景.这极大促进了南岳衡山周边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解释了围绕南岳的乡村旅游资源凝聚的原因.湖南省政府于2015年启动“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的创建工作.衡阳市待挖掘的古村古镇资源众多,基于“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契机,进一步挖掘衡阳市深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潜力,探索乡村旅游产品产业化的路径,促进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和联动发展,丰富了乡村旅游休闲产品,进一步加快衡阳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016年衡阳市编制的衡阳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强调,要以南岳区、中心城区和其他周边县(市、区)为重点,以高标准编制衡阳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衡阳市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南岳乡村旅游的龙头地位,同时更加注重全区域整体发展. 2016年12月衡阳市颁布的《衡阳市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实施办法》中指出,奋力推动衡阳市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在良好的政策支持下,衡阳市乡村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
利用ArcGIS10.2将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间分布图与衡阳市主要道路交通叠加可知,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公路指向性.衡阳市域主要道路交通呈斜“人”字形汇聚在城区,且公路和铁路走向基本一致,公路和铁路旅游资源协同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衡阳市主要道路交通途径衡山县、南岳区、衡阳市城区、祁东县、衡南县、耒阳县,而其中道路交通汇集的中心城区和道路交通易达的南岳区,形成明显的乡村旅游资源汇集区.乡村旅游地的可达性,成为了影响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图 7).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设施条件,对其起到基础性支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旅游业发展水平.然而,旅游公路分布面广,建设较为复杂,旅游公路中连接景区的集散道路容易出现通达深度、通行能力、路容景观、安保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难以满足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最后一公里”通达需求,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的湖南省旅游通景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针对衡阳市的旅游交通做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安排(表 3).
-
对于乡村旅游资源最为集中凝聚的一级聚集区——南岳区而言,一方面,南岳区的旅游经济收入已占衡阳市所有县域的43%,其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与当地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分不开,当地的旅游业极大推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也有助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完善旅游发展体系,促进南岳旅游业的良性协同发展.对于二级聚集区——衡阳市中心城区而言,原生旅游资源相对不足,但其经济总量大,辐射范围广,具有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经济实力和市场条件,特别是短途乡村游方面,易于形成环城游憩带.
-
利用ArcGIS10.2软件,将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间分布图与地形高程图叠加生成图 8.由图 8可知,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岳衡山附近.南岳衡山地形险要,有优异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其环境独立,外界的影响较小,因而有许多以自然风光为主要观赏点的乡村旅游资源.而其他县(市、区),由于地处于衡阳盆地,地势相对平坦,乡村旅游的自然资源较为均衡,因而出现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单中心凝聚的分布结构.优异的自然地貌,如湖泊、河流、溶洞等等,也极大影响了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3.1. 优势旅游资源因素
3.2. 旅游政策因素
3.3. 交通因素
3.4. 社会经济因素
3.5. 地形与地貌因素
-
本文以衡阳市268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在县域尺度上衡阳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南岳区;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区具有明显的等级特征,分为三级集聚区;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线性特征明显,具有公路指向性及河流指向性;优势旅游资源、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方便的景区交通、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是影响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目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发展的以下建议:(1)科学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合理规划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结合本文对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研究结果,科学分析主要乡村旅游资源间的通达性、连接度等指标,合理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以旅游资源“核心区-廊道-节点”为基本空间构架,打造不同规模、不同品位、不同空间形态有机组合的乡村旅游空间体系,形成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全域发展联动. (2)整合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加快乡村特色旅游线路建设.依托衡阳市各县(市、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不同主题类型的乡村特色旅游线路;重点依托乡村的生态环境优势,主推“农业观光游、绿色生态游、民俗体验游”三大核心旅游产品体系. (3)发挥龙头效应,积极构建大南岳旅游圈.南岳衡山风景区在衡阳市旅游发展中具有明显的龙头带动效应,通过其带动效应,合理打造衡阳市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以南岳衡山为核心,构建环南岳的多级旅游圈.形成以南岳区、衡山县为主要范围的核心圈,以衡阳县、衡东县、市中心区为主要范围的延伸圈,以衡南县、耒阳市、常宁市、祁东县为主要范围的辐射圈.同时,利用湘江为发展纽带,实现衡阳市旅游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