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孙春红, 周凡力, 张灵艺.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11): 44-47.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11.007
引用本文: 孙春红, 周凡力, 张灵艺.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11): 44-47.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11.007
Chun-hong SUN, Fan-li ZHOU, Ling-yi ZHANG. Ecological Wisdom of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low Mountains and Hilly Areas of Western Chongqing[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11): 44-47.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11.007
Citation: Chun-hong SUN, Fan-li ZHOU, Ling-yi ZHANG. Ecological Wisdom of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low Mountains and Hilly Areas of Western Chongqing[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11): 44-47.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11.007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

  •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711295, KJ170512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233903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孙春红(1983-), 男, 副教授, 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 .

    通讯作者: 周凡力, 硕士; 
  • 中图分类号: TU985.12

Ecological Wisdom of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low Mountains and Hilly Areas of Western Chongqing

  • 摘要: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在重庆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渝西传统民居庭院及周边常见的风水林、果园、茶园、农田和水系等植物景观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从“风水林的营造与保护、因地制宜以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生态资源、适宜操作的生产方式”4个方面分析传统民居植物景观所折射出的生态智慧,可为乡村绿化规划及“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 加载中
  • 图 1  村落风水林

    图 2  宅基风水林

    图 3  农田依地势布置

    图 4  虬曲苍劲的梨树

  • [1] 齐羚.术艺结合以形媚道——圆明园土山理法与中国传统园林的生态智慧[J].中国园林, 2015, 31(2):110-114.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15.02.024
    [2]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 2版.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3] 程俊, 何昉, 刘燕.岭南村落风水林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 2009, 25(11):93-96.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09.11.026
    [4] 关传友.中国古代风水林探析[J].农业考古, 2002(3):239-243. doi: 10.3969/j.issn.1006-2335.2002.03.032
    [5] 陈朝霞.杭州西湖风景区乡村植物景观的文化象征性——以"龙井问茶"与"满陇桂雨"为例[J].园林, 2012(7):76-79. doi: 10.3969/j.issn.1000-0283.2012.07.021
    [6] 何焱洲, 王成, 唐宁, 等.熵视角下的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量化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10):112-119.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nnydxxb201810019
    [7] (宋)郭熙.林泉高致[M].周远斌点校纂注.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8] 欧阳勇锋, 黄汉莉.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J].中国园林, 2012, 28(12):105-108.
    [9] 刘英, 张建林.乡村绿道规划策略研究——以自贡釜溪河绿道乡村段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1):103-108. doi: http://xbgjxt.swu.edu.cn/jsuns/jscnuhhs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x201701017&flag=1
  • 加载中
图( 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1
  • HTML全文浏览数:  669
  • PDF下载数:  5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8-16
  • 刊出日期:  2019-11-20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

    通讯作者: 周凡力, 硕士; 
    作者简介: 孙春红(1983-), 男, 副教授, 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
  • 1. 重庆文理学院 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
  • 2. 重庆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重庆 400074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711295, KJ170512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2339031)

摘要: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在重庆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渝西传统民居庭院及周边常见的风水林、果园、茶园、农田和水系等植物景观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从“风水林的营造与保护、因地制宜以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生态资源、适宜操作的生产方式”4个方面分析传统民居植物景观所折射出的生态智慧,可为乡村绿化规划及“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English Abstract

  • 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包括民居周边的森林景观、农田景观、庭院绿化景观、道路绿化景观和水系绿化景观等,这些植物景观的营造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是先民与自然长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生存经验总结,这些智慧与经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今人珍视与传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民居出现了使用名贵树种光耀门楣,大规模平整场地建设草坪、花湖和花海等“城市公园化”现象,使乡土植物尽显“尴尬”,原有的起伏的低山丘陵地貌遭以破坏,游子的乡愁难以得到慰藉.因此,研究挖掘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传承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的营造是在“天人合一”即“与自然共生”的生态伦理观[1]影响下进行的,选址上讲究“寻龙捉脉”[2]“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等,通过觅龙、察砂、观水和点穴形成主山、案山、青龙山、白虎山及少祖山、朝山、左右护山等多重封闭体系.乡村民居地理环境复杂且多样,理想的风水模式不易得,于是民居周边的植物景观被赋予风水学意义,认为草木是一地“生气”盛旺的表现[3],一方面通过“好气场”的外部表现,即林木茂盛来寻找理想的生存环境;一方面通过广植林木或保护林木来获得好风水[4].宏观如此,乡村传统民居微观植物环境营造上也讲究“庭心不立木”“叶不遮窗”之说,表面看上是俗信求吉心理,实际也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庭院小气候.可见,剔除迷信成分后的传统风水学说对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在自然环境营造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此外,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还担负着乡村经济、生产、生活、文化和旅游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映射出乡村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之美离不开先民营造时的生态智慧.

  • 渝西地区是指重庆西部地区,包括永川、江津、荣昌、大足、铜梁、合川和璧山等区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乡村传统民居景观呈现出“沿山而建、顺坡造屋”等共性特征.本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进行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分析.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幅员面积1 576 km2,地处成渝走廊农业观光体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要节点,境内云雾山、巴岳山、黄瓜山、阴山和箕山5条低山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成川字排列,海拔180~420 m,5条山脉之间分布的是广袤的丘陵,植被类型以常绿针阔混交林为主,乡村传统民居散落在山腰、山麓、林间、溪旁、湖边和路侧等,植物景观围绕民居和村落分布,或天然、或人工培植.

  • 生态系统很难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但是良好的生态系统有外在的表现[5],就如利奥波德所说:如果外观看起来不美,那么事实上往往在生态上也是差的.渝西先民为了生存、生活,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以最小的干预形式,对原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呈现出“民居—植物”协同营造,生态共生的景观格局,涌现出茶山竹海、中华梨村和桃花源等渝西地区知名的、美丽的乡村图景.经调研分析,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运用的生态智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风水林是渝西低山丘陵传统民居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渝西先民通过保护天然林和培植人工林的方法营造家园的生态环境.风水林主要包括村落风水林和宅基风水林两种形式,村落风水林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的低山区,在汇水线两侧的山坡上密布着广袤的马尾松林、楠竹林,成为守护村落的绿色屏障(图 1),承担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也就是村民理解的“龙脉”培护[4].正是由于这种“培护”有力地保障了永川黄瓜山八一水库、牛门口水库、卫星湖水库及无数涓涓细流等饮用水水源的清澈与甘甜,这些风水林在制度与风水文化的约束下,才得以保护与成长.宅基风水林同建筑选址存在共性智慧,旨在营造宜居的生存环境.传统民居建筑多坐北朝南,宅基风水林配植形式结合建筑朝向在满足通风、采光等宜居前提下,追求美观性,主要分布在民居建筑的宅基周围(图 2),分龙座林和垫脚林两种类型,由于渝西丘陵地普遍缺少“龙脉”这一“靠山”,村民常在宅后以栽植龙座林的形式来弥补风水上的缺憾,树种以适宜当地气候的慈竹和楠竹为主,不仅能有效阻挡了冬季寒风,而且还因“竹报平安、节节升高”等美好寓意受到村民青睐.宅前地势普遍偏低,布以池塘用来灌溉或养鱼,周边以栽植梨、李、橘等果树作垫脚林,利于采光及接纳夏季凉风,充以风水上的案山与朝山,形成“林水抱民居”的景观体系.

    风水林的营造与保护,不仅维护了民居的生态安全,而且为村民提供了丰硕的林果产品,这是先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中的生态智慧体现.

  •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居民拥有的物力、财力相对局限,生活力求节俭,在民居植物景观的营造上亦追求节约成本.在树种的选择上,根据当地气候及坡地的立地条件进行树种规划,大多属于长期经历自然演替存留至今的乡土树种,包括黄葛树、香樟、桉树、马尾松、橘、梨、李、楠竹、慈竹、金银花等,这些乡土植物抗逆性强,无需较多的人工管理养护成本,便可自然良好地生长.低山丘陵坡地有着不同的朝向,导致光、热条件有所差异,村民因地制宜地将树种的耐阴性和坡向结合起来种植经营,有“阳坡长阳树,阴坡长阴树”的民间说法,这一顺应自然生态因子的植物种植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成本.因地制宜节约成本还体现在传统民居建筑及庭院植物景观营造上,永川仙龙镇张家村传统民居利用宅基地多石的地质条件,直接将大整片青石作为建筑地基及室内外地坪,替代了高能耗的砖及混凝土的使用,柱梁所需石材在自家院落就近切取,石材切割形成的地坑,村民因势利导将其用作莲藕、蔬菜及花卉种植池,微微起伏的石坪、漾泳的水塘、整齐的菜畦和摇曳的荷花,组成了渝西独特的“石庭”“石院”.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居民本着节约成本的目的安排农林生产及植物景观营造,却收到了大自然的丰硕馈赠及化腐朽为神奇的景观效果,相对于高投入营造、高维护成本的植物景观来说,这朴素的、充满生态智慧的营造法式弥足珍贵.

  • 一定时期乡村生产空间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对乡村生产活动的支撑作用,称为自然承载力[6].渝西低山丘陵区乡村居民在不超出自然承载力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光照、水分和土地等生态资源展开农业生产,农田、果园、菜园均依地势,顺着等高线进行开垦耕作(图 3),相对今天泛滥的“花湖”“花海”植物景观来说,很少对土地进行大规模开挖平整,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而且丰富了景观视线及空间层次,留住了游子之于故土地形地貌的乡愁.耕作上采用林农间作,果蔬套种的方式,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永川黄瓜山梨园斑块之间以混交林的方式间种樟树、杉木和栎类等用材林、薪炭林,有效避免了梨园病虫害的蔓延,并采用间伐抚育的方式(对用材林伐小留大,对薪炭林伐大留小),为林木创造足够的生态空间,促其成材成林.这一做法相对于高密植的城市绿化景观(虽成景快,但易造成通风不良、群落退化)而言,这一“砍伐”行为不失为生态良策.梨园内幼树垅间有着充足的光照,居民常套种油菜、西瓜、榨菜等,老树由于冠幅大种间竞争激烈,居民在树下放养鸡鸭等禽类,形成“果树—家禽”共生的生态画面,黄瓜山梨、黄瓜山菜油、黄瓜山土鸡鸭(蛋)等无公害农产品也因此在渝西地区久负盛名.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渝西低山丘陵区乡村居民根据这一朴素的生态法则,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智慧地最大化利用光、温、水、风、生物等生态资源组织有机生产,在形成良性生态产业链的同时,营造出优美的植物景观.

  • 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景观之所以让无数人魂绕梦牵,是因为乡村纯朴的民居建筑、层层的梯田、蜿蜒的小路等乡居元素所散发出的浓浓生活气息.人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空间尺度设计就是关于生活的设计,符合形式美的法则.渝西低山丘陵区乡村居民营造家园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以适宜操作的空间尺度组织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在获取便利的同时创设了美景.就植物景观而言,居民为方便梨树嫁接、抹芽、套袋及采摘等操作,通过修剪去除梨树顶端优势,使其高度控制在1.5~1.7 m之间,同时有效促进了侧枝萌发与复壮,如此经年累月的栽培,使得梨树枝下高降低,冠幅增大,枝干虬曲苍劲,飘逸洒脱,恍若行云流水,眼前的风景既是生产性的梨树,又是极具观赏价值的盆景(图 4).类似的景观还有茶园,渝西居民在云雾缭绕的箕山,将破碎的、不规则的坡地依地势修筑为层层梯垅种植茶树,茶树高度控制在0.8 m左右,垅间距控制在0.3~0.5 m,这种宜人的空间操作尺度,十分便于茶树的土肥管理及茶叶的采摘与运输,层层茶垅,以一定的节奏与韵律,重复蔓延了整个山岗,“量产生的美”除了带来视觉的震撼之外,心里充满的更是对人与自然尺度和谐之美的赞叹——本着生产操作目的来组织空间尺度,不经意间造就了一幅幅适宜游赏的风景画.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7].山水画如此,人居环境亦如此,这里的“游”“居”都离不开宜人的空间尺度.相对于被发动机和高楼奴役的城市空间而言,充满生态智慧的“民居—植物”景观空间尺度更具人情味,更能让人的心灵栖息依偎.

  • 人与自然相处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先民所留下来的生存智慧就像一面镜子,既避免重蹈覆辙,又照亮道路前进的方向[8].渝西低山丘陵乡村居民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自然以最小的干预,却收获了自然慷慨的馈赠,并创造了宜居、宜游的反映和谐人地关系的生态图景,尤其在传统民居植物景观营造中所折射出的种种生态智慧与当下“节约型园林”“低影响开发”等规划营建理论一脉相承.从这些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结合现代乡村生产生活、旅游开发及城乡开放空间链接纽带构建[9]等需求,将风水林、农田、果园、庭院绿化和道路绿化整合形成系统,是今后乡村绿化建设规划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