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任军.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植物医学, 2023, (2): 81-86. doi: 10.13718/j.cnki.zwyx.2023.02.012
引用本文: 任军.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植物医学, 2023, (2): 81-86. doi: 10.13718/j.cnki.zwyx.2023.02.012
REN Ju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Plant Path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e[J]. PLANT HEALTH AND MEDICINE, 2023, (2): 81-86. doi: 10.13718/j.cnki.zwyx.2023.02.012
Citation: REN Ju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Plant Path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e[J]. PLANT HEALTH AND MEDICINE, 2023, (2): 81-86. doi: 10.13718/j.cnki.zwyx.2023.02.012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任军,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G639.21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Plant Path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e

  • 摘要: 针对学生在植物病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等“痛点”问题,通过教学反思分析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课程授课教师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以新农科建设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课程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方式、课程科研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探索形成了“一主体、三融合、五重建”的教学创新路径.该路径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痛点”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专业自信度明显提升,培养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强农兴农的责任心,符合新农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 加载中
  • [1] 张文静, 黄正来, 宋贺, 等. 面向新农科建设的农学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 2023, 29(2):64-67.
    [2] 舒展霞, 饶震红, 杜凤沛. 化学支持"新农科"建设的思路、进展与未来重点[J/OL]. 大学化学:1-8[2023-03-07](2023-03-0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15.O6.20221230.0846.003.html.
    [3] 吴普特. 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导 面向未来农业推进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综合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21):4-6.
    [4] "新农科"建设开启"北大仓行动"[J]. 中国农业教育, 2019(5):110.
    [5] 任军, 张淑卿.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在新农科建设中对培养植物医生的作用[J]. 植物医生, 2021, 34(1):32-34.
    [6] 袁军海, 瓮巧云, 沈凤英, 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选题探讨[J]. 现代园艺, 2022, 45(13):157-158, 161.
    [7] 李玉, 刘淑艳, 孙文献. 新农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在 "课程思政" 建设中的职责——以 "普通植物病理学" 和 "菌物学" 课程为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2):148-15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8
  • HTML全文浏览数:  326
  • PDF下载数:  21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2-12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 任军,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
  • 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资源学院, 贵阳 550018
基金项目: 

摘要: 针对学生在植物病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等“痛点”问题,通过教学反思分析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课程授课教师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以新农科建设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课程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方式、课程科研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探索形成了“一主体、三融合、五重建”的教学创新路径.该路径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痛点”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专业自信度明显提升,培养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强农兴农的责任心,符合新农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