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政策科学发展的早期开始,研究者就对专家在政治体制中的参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众多成果[1]。科学家具备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参与公共政策(特别是科技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专家角色。
科学家参与科学教育政策制定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既成事实。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科技界人士就以多种模式参与了美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2-3]。2010年,美国颁布了新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从参与该标准制定的人员结构来看,科学家占有一定的比例[4]。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从1950年代起,我国中小学理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制定时,就有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以校订、顾问等角色间接参与。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教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建议教育部立即修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引发了舆论关注[5]。2007年4月,教育部再次启动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经中国科协推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几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修订组都有了科学家的直接参与。这样一来,科学家以正式的制定者角色开始了直接参与我国新时期的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的制定[6]。
然而,2017年,浙江省出现新高考选考物理人数大幅下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对科学教育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改进建议[7]。这不禁使我们发问:科学家是如何影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家参与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制定,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它的作用机理应该如何解释。
阐明科学家参与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制定的作用机理,在学理上讲,属于研究专家参与社会治理的范畴,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就实践而言,有利于促进和改善科学家参与科学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与效率,有利于完善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的建立,对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sts' Participation in the Policy Making of STEM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
摘要: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科技界和教育界共同的责任。知识与价值是理解科学家参与中小理科课程标准制定作用的两个核心要素;科学家参与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制定的作用在知识要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学家参与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制定,倾向于代表学术精英教育的价值观。Abstract: The science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a common responsibility shared by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circles. Knowledge and value are the two core elements to understand scientists'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mul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role of scientists participating in scienc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mulation has some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knowledge and it tends to represent the values of the academic elite education.
-
Key words:
- scientists participation /
- science education /
- curriculum standards /
- policy making /
- acting mechanisms .
-
[1] 杨立华, 申鹏云. 中国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评《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J]. 公共行政评论, 2013(3): 157-165. doi: 10.3969/j.issn.1674-2486.2013.03.010 [2] 丁邦平, 罗星凯. 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及其主要特点——兼谈加强我国科学教育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 98-103. doi: 10.3969/j.issn.1004-9142.2005.04.017 [3] 梁英豪. 我国近半个世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回顾(下)[J]. 化学教育, 2010, 31(8): 12-16, 85. doi: 10.3969/j.issn.1003-3807.2010.08.005 [4] 《科学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成果公报[EB/OL]. (2013-06-18)[2019-03-15]. http://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3.jsp?id=1371519788738378. [5] 路强. 《数学新课标》遭质疑[N]. 人民政协报, 2005-03-28. [6] 张正严. 新中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研究(1949-2011)[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 122. [7] 朱邦芬. "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J]. 物理与工程, 2016, 26(4): 3-6, 17. doi: 10.3969/j.issn.1009-7104.2016.04.001 [8] 陈振明.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 2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9] 苏竣. 公共科技政策导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11. [10] 袁振国. 教育政策分析与当前教育政策热点问题[J]. 复旦教育论坛, 2003(1): 29-32. doi: 10.3969/j.issn.1672-0059.2003.01.010 [11] 西蒙. 管理行为[M]. 詹正茂, 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8-58. [12] 汝鹏, 苏竣. 科学、科学家与公共决策: 研究综述[J]. 中国行政管理, 2008(9): 111-117. doi: 10.3782/j.issn.1006-0863.2008.09.027 [13] 汝鹏, 苏竣. 政府与科学家关系及科技决策机制优化——以"科技类型-政策阶段"空间为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10(12): 1813-181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XYJ201012009.htm [14] 刘复兴. 教育政策的边界与价值向度[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1): 70-77. doi: 10.3969/j.issn.1001-4519.2002.01.012 [15] 林小英. 理解教育政策: 现象、问题和价值[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4): 48-58, 190-19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PL200704007.htm [16] 汝鹏, 苏竣. 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决策中的影响力研究——以863计划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10(10): 86-92.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10.10.011 [17] 萨拜因·马森, 彼德·魏因加. 专业知识的民主化?探求科学咨询的新模式[M]. 姜江, 马晓琨, 秦兰珺, 译.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68. [18] 朱旭峰. 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2 [19] 徐文新. 专家、利益集团与公共参与[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3): 47-5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OUB201203009.htm [20] 杨薇, 郭玉英. PCK对美国科学教师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 当代教师教育, 2008(3): 6-10. doi: 10.3969/j.issn.1674-2087.2008.03.002 [21] TAYLOR A R, JONES M G, BROADWELL B, et al. Creativity, inquiry, or accountability? Scientist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science education[J]. Science Education, 2008, 92(6): 1058-1075. doi: 10.1002/sce.20272 [22] BOSWELL C. Knowledge, legitim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risk: the functions of research in public debates on migration[J]. Political Studies, 2009, 57(1): 165-186. doi: 10.1111/j.1467-9248.2008.00729.x [23] 张正严. 中学物理课程政策制定者访谈录[Z]. 重庆: 西南大学, 2014. [24] LEVIN B, CONNELLY G, LUNDGREN U P. Curriculum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what should be learned in schools[G]. The Sage handbook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2008: 7-24. [25] KIRST M W, WALKER D F. An analysis of curriculum policymaking[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1, 41(5): 479-509. doi: 10.3102/00346543041005479 [26] 朱广菁. 8点理由质疑《普通高中物理课标》[N]. 大众科技报, 2005-12-1(A01). [27] 张双虎. 物理课标的问题[N]. 科学时报, 2005-12-8(B2). [28] 皮埃尔·布迪厄, 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 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 李康, 译. 邓正来, 校.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165. [29] 柯政. 专家学者参与教育政策制订的多视角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2): 30-3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GJ201002009.htm [30] 魏冰. 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理科课程发展研究[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71. [31] 操秀英, 张盖伦. 中国学生未来愿从事科学工作比例不及美国一半——谁偷走了中国孩子的科学梦?[N]. 科技日报, 2017-01-13(01). [3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EB/OL]. (2006-03-20)[2019-03-15]. http://www.gov.cn/jrzg/2006-03/20/content_231610.htm. [33] 卡尔·曼海姆. 卡尔·曼海姆精粹[M]. 徐彬,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3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30
- HTML全文浏览数: 430
- PDF下载数: 26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