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犹太人问题》是青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所创作的一篇经典文献,它在马克思整个思想历程中都占据着十分独特的位置。人们在对《论犹太人问题》的解读和研究中所引申出来的一些重要论题,仍然是我们今天在研究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时必须面对而无法绕过去的。这些论题包括: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犹太人进行了比较尖刻的描述,这是否意味着马克思是一个反犹太主义者呢?马克思批判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神学提法,是否意味着他已经完全不再把犹太人的问题理解为宗教问题呢?马克思本人是犹太出身,这是否意味着他的哲学观念依然受制于犹太文明?针对前人的不休争论,近年来,张倩红、刘增明和何中华等人通过新发现的史料抑或新的视角进行了回应①。这些回应,无疑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论犹太人问题》这一经典文献,但却都带有零散的性质,也没有诉诸马克思一生的思想谱系和德国19世纪整体的社会历史状况来深入发掘此文本的独特理论价值。本文拟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澄清问题的症结和实质,并指出未来有关这一重要文本的研究所可能出现的新的理论生长点,以期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启示。
① 参见张倩红:《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的犹太观》,《世界历史》,2004年第6期,第91-99页;刘增明:《论马克思对个人生活与公共关系的批判和重构》,《哲学动态》,2009年第3期,第21-26页;何中华:《马克思的犹太身份与他的哲学建构》,《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第5-13页。
Three Topics in the Study of Marx's On the Jewish Question
-
摘要: 《论犹太人问题》无论从其诞生的历史背景来看,还是从其具体内容来说,都透露出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对犹太人的解放问题的执着关注。同样,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批判也绝非像某些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不得要领”,因为与鲍威尔对政治解放的盲目自信不同,马克思透过犹太人问题看到了政治解放的内在缺陷,所以才提出了人的解放的历史任务。另外,尽管马克思是犹太出身,深受犹太传统的熏陶,但不得不承认,《论犹太人问题》时期的马克思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已经远远超越了犹太文明的民族狭隘性。因此,在回应争论中重新思考《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论性质,无论对于澄清马克思的犹太观来说,还是对于在当代语境中彰显以人的解放为内涵的共产主义来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1] MENDELSSOHN I. A collection of studies of Jews and leftists[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7. [2] 沃尔特·拉克. 犹太复国主义史[M]. 徐方, 阎瑞松, 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2: 51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7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43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2: 186. [5] BAUER B. Diejudenfrage[M]. Braunschweig: Druck und Verlag von Friedrich Otto, 1843. [6] WISTRICH R S. Socialism and the Jews: the dilemmas of assimilation in Germany and Austria-Hungary[M]. London and Toronto: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1982: 15.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8] 迈克尔·波兰尼. 社会、经济和哲学——波兰尼文选[M]. 彭锋, 贺立平, 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41. [9] FISCHMAN D. Politicaldiscourse in exile: Karl Marx and the Jewish question[M]. Amhers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91: 7. [10] 弗·梅林. 马克思传: 上[M]. 罗稷南,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3: 10. [11] 中共中央编译局. 回忆马克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21. [12] 伯纳德·J·巴姆伯格. 犹太文明史话[M]. 肖宪,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25. [13] 卡尔·洛维特.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M]. 李秋零, 田薇,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52. [14] 别尔嘉耶夫. 历史的意义[M]. 张雅平, 译.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2: 70-7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30
- HTML全文浏览数: 1830
- PDF下载数: 135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