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晓东, 柯楠茜.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J]. 教师教育学报, 2022, 9(4): 48-54. doi: 10.13718/j.cnki.jsjy.2022.04.006
引用本文: 李晓东, 柯楠茜.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J]. 教师教育学报, 2022, 9(4): 48-54. doi: 10.13718/j.cnki.jsjy.2022.04.006
LI Xiaodong, KE Nanxi. Cultivation of Key Competence in Moral and Legal Course: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2, 9(4): 48-54. doi: 10.13718/j.cnki.jsjy.2022.04.006
Citation: LI Xiaodong, KE Nanxi. Cultivation of Key Competence in Moral and Legal Course: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2, 9(4): 48-54. doi: 10.13718/j.cnki.jsjy.2022.04.006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优先关注课题“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CIEA2020027),项目负责人:李晓东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晓东,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柯楠茜,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

  • 中图分类号: G423

Cultivation of Key Competence in Moral and Legal Course: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

  • 摘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有助于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根据,指明了方向。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背景,审视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可以深化对核心素养的认识,进而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实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和育人价值进行了详细说明,形成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整体框架。道德与法治课程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推动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学生的学业质量,探寻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加载中
  • [1]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修订本.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7]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 人民日报, 2021-04-20(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N]. 人民日报, 2022-04-22(1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176
  • HTML全文浏览数:  5176
  • PDF下载数:  19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2-07-20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作者简介: 李晓东,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柯楠茜,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优先关注课题“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CIEA2020027),项目负责人:李晓东

摘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有助于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根据,指明了方向。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背景,审视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可以深化对核心素养的认识,进而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实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和育人价值进行了详细说明,形成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整体框架。道德与法治课程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推动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学生的学业质量,探寻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English Abstract

  • 注重核心素养培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标志着将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贯彻到义务教育阶段,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的一致性要求。其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是理解和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关键。因此,本文拟从整体把握、要素分析两个角度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从核心素养研究与发展历程来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具体描述,与之前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研究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要从整体上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首先必须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始于2013年。当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始了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发布,成为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首个重要成果,为其后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根据和基础。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发布,正式提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使核心素养培育从抽象理念变成了可以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指导。2020年1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发布,将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和实践拓展到中等职业教育阶段。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要求。其中“四层”之一就是指“学科素养”(这里的学科素养与前述几个标准所讲的核心素养有一定差异,需要明确区分)。2022年4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将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与实践要求贯彻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培育的一致性要求。要理解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就需要将该课程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联系起来,从而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推动。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表述,体现了对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化。关于什么是核心素养,目前国内最早的权威界定是林崇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修订版)》中提出的,即“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6。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核心素养进一步与学科育人价值关联,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即“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4。关于核心素养基本内涵的这一表述在普通高中各门课程标准中都得到一致的体现,主要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课程标准沿用了这一界定。之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根据党和国家重大指导思想的新变化进行了一次修订。在修订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20年5月发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这一表述中的“正确价值观念”改为“正确价值观” [3]4。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所关注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运用上述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明确提出了对核心素养的最新理解。在义务教育阶段16门课程标准中,有关核心素养内涵的表述体现出差异化。其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地理、信息科技、艺术等课程将核心素养表述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5这一表述基本沿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将“学科”调整为“课程”,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高中阶段的学科化特征的区别。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采用了基本类似的表述,但在“育人价值”方面沿用了高中阶段的相关表述,仍然使用了“学科育人价值”,而不是“课程育人价值”。义务教育语文、历史两门课程的相关表述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一致,但在顺序上将“课程育人价值”置于后面,而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置于前面。科学、生物学、劳动等课程在相关表述中将所属学科置于课程之前,特别是劳动课程还强调了“学习和劳动实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相关表述突出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没有强调“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数学课程没有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表述,而是直接以“核心素养构成”和“核心素养表现”分别说明学生完成数学课程的学习之后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表现特征。从以上各门课程有关核心素养的差异化表述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同时,给予各门课程体现学科特性的更多空间,进而更好地体现了核心素养在各门课程中的差异和侧重点。从高中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致性表述,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差异化表述,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以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差异化课程要求,使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更为准确和全面。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表述在体现课程性质方面有显著表现。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有关核心素养的界定相比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延续了“育人价值的表现”和“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内容,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强调了核心素养培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更加突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应该说,普通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涵盖多学科内容,因而也具有综合学科的属性。但从高中课程体系而言,使用“学科”区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差别还是比较明确的。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综合性上表现更为突出,更具有“跨学科”的属性,用“课程”比用“学科”更为准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有4处使用了“学科”,分别是“学科逻辑”“学科知识”(2处)和“学科教育专家”,而使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多达24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强调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部分,按照“总述+分述”的形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并分别对各要素进行了说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总述”的形式,明确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核心素养;(2)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要素;(3)这些要素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何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4]5

    针对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核心素养基本要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和育人价值三个方面分别细化了相应的要求。

    在核心素养要素部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采用“1+3”的方式,对核心素养的各要素进行了详细说明。“1”为要素名称,“3”则是指各要素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和育人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3”所涉及的各部分内容中。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要求,就要了解核心素养各要素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各要素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和育人价值,以及确定各要素主要内容的学理依据。

    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5。政治认同这一要素的名称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政治认同”完全一致,相关表述更为凝练。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5]30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政治认同”内涵的相关表述,其依据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6]74的具体要求。政治认同的主要表现包括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三个方面。其中“政治方向”强调: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价值取向”强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强调: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政治认同的育人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6

    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6。这一要素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并未出现,但其核心内容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均有所涉及,只是具体要求有所差异。道德修养的主要表现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道德修养加以细化,对道德修养基本内涵的表述源自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相关内容,并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微调。“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以及“做家庭的好成员”“做社会的好公民”“做未来社会的好建设者”是道德修养的培养目标,为道德养成指明了方向。道德修养的育人价值主要在于:“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增强民族气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4]7。需要说明的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最初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广大青年也提出同样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7]《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道德修养及育人价值的阐释,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

    法治观念的基本内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4]7。法治观念这一要素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均被称为“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是当前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要求。这一要求落实于2016年由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实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提出的“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5]287 ,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内容具有重要影响。法治观念的主要表现包括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以及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五个方面。其中,前三个方面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体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并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侧重于民法典、日常生活和未成年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体现了教育部2021年10月发布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相关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应将这里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与后面“健全人格”中“珍爱生命”的内容相区分。这里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强调的是防止受到外来的伤害,而“珍爱生命”强调的则是自我对生命的态度和理解。法治观念的育人价值在于:“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4]7。《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法治观念的育人价值与培养目标同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标要求也是一致的。

    健全人格的基本内涵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4]7。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没有“健全人格”相关的内容。这是因为目前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而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则有健全人格这一要素。这一要素着眼于自我认知、思想品质和生活态度,其主要表现则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和友爱互助等四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5]38。《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健全人格的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一致。有关健全人格的内容,在统编教材中有所呈现,这也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强调的内容。健全人格的育人价值表现为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4]8。这一育人价值和培养目标与“身心健康的要求”是一致的。

    责任意识的基本内涵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4]8 。这一要素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公共参与”有相似之处,然而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差异。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和有序参与是责任意识的主要表现。“新时代中国青年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主动的精神,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展现出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8]培育责任意识,就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提供基础。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相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强调的责任意识在条理性和逻辑性方面更加清楚,更有助于发挥其育人价值,有助于学生“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4]8

  • 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最新成果,《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前述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内容要素中,还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其他部分。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认识,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

    从课程立意来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确定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方向,明确回答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什么课程” “如何开展和实施”以及“要达到什么目标”等问题。课程标准中的前三部分内容强调核心素养导向,均与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要求有关。这些内容以两种形式呈现:其一,直接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如“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4]3,“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4]4,“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4]5 ,等等;其二,虽然相关表述中没有出现“核心素养”,但其表述明确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培育方向,如“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4]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发展社会情感,提升关键能力”[4]3,等等。这些内容都明确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的根本方向,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落实具有“定位”和“指向”的作用。

    从课程内容来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并将这一导向作为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主要根据,采用了“学段+主题”的结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先将义务教育分成四个学段,然后再以每个学段五个主题的方式形成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可以说,所有课程内容都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途径。在课程内容部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核心素养的导向性要求:首先,在课程内容的总体要求方面,课程标准提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4]17的根本要求;其次,在各学段的主题学习要求方面,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核心素养导向,提出“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启蒙”[4]17,“旨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4]22,“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4]27,“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34,等等;再次,在学业要求方面,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内容框架部分明确提出了学生完成本学段的学习之后应该达到的行为表现。这些内容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落实的路径。

    从学业质量来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强调“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4]43。作为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学业质量部分非常引人注目。但不少老师对学业质量有什么要求、能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教学意义等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要解决这些疑惑,就必须明确学业质量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学业质量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把握。从内容的方面来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质量标准的确定是以核心素养的学段表现为基础的。课程标准以附录的形式,分别对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核心素养表现进行了描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质量的划分参照了核心素养的各学段表现,并在其表述中进一步充实、细化核心素养的学段表现,有助于实施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4]43。从形式的方面来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质量的描述采用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4]43的方式,明确了“学业成就表现=核心素养要素+课程内容”的关系,为核心素养的“可测、可评”提供了根据。在学业质量的描述中,课程标准突出综合性课程的基本特征,从多方面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对各种学业成就表现均与多个核心素养要素相对应,进而为理解学业成就表现与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从教学实施来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将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与教学、评价以及教材编写过程,为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指明了方向。无论是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部分,还是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部分,核心素养都是重要的关键词和落脚点。例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4]47;在“教学评价”部分提出“坚持素养导向”[4]47,“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4]50;在“学业水平考试”部分提出“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4]52,“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式”[4]53;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提出“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4]58;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提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核心素养”[4]60;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部分提出“基于对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制约因素的分析设计好教研主题,如怎样确定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等”[4]6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各个方面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过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推动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学生的学业质量,探寻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各要素、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和育人价值,并将其真正落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