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五个鲜明特质

上一篇

下一篇

陈沉.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五个鲜明特质[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8(6): 14-27.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2
引用本文: 陈沉.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五个鲜明特质[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8(6): 14-27.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2
CHEN Chen. On the Fi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Spiritual Pedigre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6): 14-27.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2
Citation: CHEN Chen. On the Fi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Spiritual Pedigre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6): 14-27.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2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五个鲜明特质

  •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高校时代新人培育中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22SKJD057),项目负责人:陈沉;重庆师范大学人才引进项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21XWB030),项目负责人:陈沉;重庆市师范大学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党的青年干部政绩观培育研究”(XDJ2022002),项目负责人:陈沉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沉,法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

  • 中图分类号: D261

On the Fi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Spiritual Pedigree

  • 摘要: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于物质斗争实践中自觉推进革命精神生产,构筑起伟大精神谱系。从学理层面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涵要义,是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一系列鲜明特质积淀、蕴含、贯穿其中,成为深入把握其内涵要义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理想信念是灵魂根基、初心使命是现实统领、艰苦奋斗是鲜明底色、开拓创新是进取内核、无私奉献是价值底蕴,其中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作为“引领性”特质,决定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践行性”特质的生发,特质间各居其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稳定特质结构。当前,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问题的探讨,需要在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上持续深化,尤其需要注重全新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传播弘扬,为伟大事业输出强劲精神动力。
  • 加载中
  • [1]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1(7): 4-1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JJJ202104003.htm
    [2] 王炳林. 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N]. 光明日报, 2021-06-30(16).
    [3]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7-02(2).
    [4] 习近平.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 求是, 2022(1): 4-1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ZYT202201001.htm
    [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 人民日报, 2021-06-27(1).
    [6]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N]. 人民日报, 2021-09-02(1).
    [7] 邹绍清, 吴霞.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谱系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6-28.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1.002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2.01.002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1.002
    [8] 王易.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百年流变、精髓要义及赓续发展[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5): 23-3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UD202105004.htm
    [9] 张薇. 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初步建构、精髓要义和实践进路[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4): 1-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LSZ202204001.htm
    [10] 刘荣刚. 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基本特质[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1(5): 51-5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BDH202105007.htm
    [11] 邓纯东.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核心理念[J]. 人民论坛, 2021(5): 20-25. doi: 10.3969/j.issn.1004-3381.2021.05.004
    [12] 秦玉娟. 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爱国情怀[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6): 87-9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IXI202106017.htm
    [13] 赵岩. 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人民立场[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6): 91-9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IXI202106018.htm
    [14] 冯思淇. 定向与聚力: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赋能国家治理的实践理路[J]. 探索, 2022(1): 15-2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UTA202201002.htm
    [15] 黄智春.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4): 9-1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LSZ202204002.htm
    [16] 周勇. 深化和推进红岩精神研究需要把握的若干关系——论历史学视域下的红岩精神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15.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2.01.001
    [17] 张曼, 刘吕红. 精神谱系视域下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逻辑依据、实践基础和文化根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289-30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DSK202203023.htm
    [18] 王玉平.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J]. 社会科学战线, 2015(6): 97-10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ZX201506018.htm
    [19] 李单晶. 长征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7.
    [20] 刘浩林. 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研究[D]. 南昌: 南昌大学, 2011.
    [21] 李太淼.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主要本质特征及当代弘扬[J]. 中州学刊, 2021(6): 1-7.
    [22] 李梦云.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1(4): 92-10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LL202104011.htm
    [23] 王霞. 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意涵、鲜明特质与时代价值[J]. 中州学刊, 2021(11): 1-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XK202111002.htm
    [24] 上官酒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构建: 历史传承与适应性变迁——基于系列精神的图谱分析[J]. 理论与改革, 2021(6): 9-2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LGG202106003.htm
    [2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1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 15.
    [26] 骆郁廷.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核心[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4): 4-1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LLJ202104003.htm
    [2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88.
    [28] 习近平. 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J]. 求是, 2021(21): 4-1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ZYT202112019.htm
    [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0] 刘建军.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家园[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 1-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HZX201401002.htm
    [31] 韩洪泉. 长征精神论纲[J]. 苏区研究, 2022(3): 95-10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UYJ202203008.htm
    [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3] 刘晓哲, 朱晓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演进逻辑与时代价值[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4): 111-11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DD202204012.htm
    [34] 王广义, 李世坤.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头、演进和主题[J]. 理论探索, 2022(2): 18-2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LTS202202003.htm
    [35] 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272.
    [36] 金民卿. 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具有根本转折意义的大事变[J]. 近代史研究, 2021(3): 15-19.
    [37]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 人民日报, 2012-11-16(4).
    [38]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1).
    [39]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9: 10.
    [40] 曾峻.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实践价值与时代意蕴[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12): 36-4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LLJ201912009.htm
    [41] 刘建军. 深化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几点哲学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3): 127-13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SJ202203011.htm
    [42] 李大钊全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332.
    [4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档案馆.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 第1册[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44] 毛泽东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21.
    [45] 张明.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关系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18-3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JSF202201002.htm
    [46] 梅荣政. 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批判帝国主义政治文化[J]. 湖北社会科学, 2019(12): 5-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BSF201912002.htm
    [47] 毛泽东文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
    [48] 邓小平文选: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357.
    [49] 蔡志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品格[J]. 人民论坛, 2018(25): 20-2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MLT201825007.htm
    [50] 魏巍, 刘晓哲. 学习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三个着力点[J]. 党建, 2021(5): 31-3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JJJ202105011.htm
    [51] 习近平.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01-09(2).
    [5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 毛泽东早期文稿[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0: 554.
    [53]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7-02(2).
    [54] 陈理. 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J]. 党建, 2020(10): 21-2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JJJ202010009.htm
    [5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6] 韩云波.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14.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1.03.001
    [57] 薛琳. 论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0(3): 86-9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AG202003009.htm
    [58] 陈明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辩证逻辑[J]. 教学与研究, 2022(6): 71-8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WDP202206008.htm
    [5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62.
    [60] 邱慧青, 梅岚.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审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4): 90-9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KSZ201904015.htm
    [61]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15.
    [62] 李永胜, 张馨艺. 中国共产党创新思维百年演进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启示[J]. 人文杂志, 2021(8): 1-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WZZ202108001.htm
    [63]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03(2).
    [64] 朱永刚.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演化逻辑、共生特质与传承创新研究[J]. 学习论坛, 2019(8): 42-4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XNT201908006.htm
    [6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档案馆.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 第20册[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318.
    [66] 杨玢. 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年实践的演绎向度[J]. 青海社会科学, 2022(2): 24-3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SH202202004.htm
    [67] 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微镜头"欢迎你到中国去"[N]. 人民日报, 2019-03-24(1).
    [68]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N]. 人民日报, 2022-03-07(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8
  • HTML全文浏览数:  778
  • PDF下载数:  14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2-11-01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五个鲜明特质

    作者简介: 陈沉,法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高校时代新人培育中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22SKJD057),项目负责人:陈沉;重庆师范大学人才引进项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21XWB030),项目负责人:陈沉;重庆市师范大学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党的青年干部政绩观培育研究”(XDJ2022002),项目负责人:陈沉

摘要: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于物质斗争实践中自觉推进革命精神生产,构筑起伟大精神谱系。从学理层面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涵要义,是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一系列鲜明特质积淀、蕴含、贯穿其中,成为深入把握其内涵要义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理想信念是灵魂根基、初心使命是现实统领、艰苦奋斗是鲜明底色、开拓创新是进取内核、无私奉献是价值底蕴,其中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作为“引领性”特质,决定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践行性”特质的生发,特质间各居其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稳定特质结构。当前,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问题的探讨,需要在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上持续深化,尤其需要注重全新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传播弘扬,为伟大事业输出强劲精神动力。

English Abstract

  •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重大命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程中,一系列革命精神应时应运而生,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贯穿百年历史的全过程,内容涵盖社会领域的多方面,承载主体更是丰富多样”[2]。当前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所内蕴的强大精神力量,与民族复兴接续征途之间的“共振”关系愈发紧密,全面研究阐释这一伟大精神谱系,尤其是对其鲜明特质的深刻揭示,是理解其何以历经百年沧桑而风华依旧的“基因密码”,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明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核心密钥”。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百年斗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开展精神生产实践的伟大结晶,在与时代的交相辉映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既有内容形式的持续丰富,更有精神内核的一以贯之,形成了开放且稳定的系统结构特征,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基本特质,首先必须回答其内涵本体及外延边界,找准其理论方位。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究竟“是什么”,即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涵问题,是研究的逻辑前提,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问题域中居于核心本体地位,需要在超越其具体形式的基础上,保持对核心本质的追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其中蕴含了斗争中锤炼“风骨和品质”形成革命精神构筑精神谱系的深刻逻辑,而多时期多样态的革命精神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体系汇集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形式展现,其中一以贯之的本质内核,在于中国共产党于物质斗争实践基础上所自觉推进的革命精神生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变革的物质基础上,自觉推进革命精神生产实践的总和。内涵本体明确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问题边界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

    一是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3]。由此,建党精神有了“源头”与“构成”的双重属性,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生发开端,更是重要的精神成果构成。

    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4]历史自信源自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构筑历程,是党的革命精神自信的根源,在党的百年斗争历程中,其精神谱系何以能够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对于这一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内在必然逻辑的探究,关系到对于党的精神谱系“从何而来”“何以产生”等重要问题的解答。

    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构筑的成就经验问题。“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5],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生产取得巨大成就,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丰富革命精神支撑起完整、系统的革命精神谱系绘制,全面、准确梳理党在构筑精神谱系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成就、经验,是关系到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劲精神动力、智慧支持的重大问题。

    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传播弘扬问题。在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全面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如何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构筑起的伟大精神谱系凝心聚力、支撑事业,尤其是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趋势加深,思想多元化挑战加剧等现实背景下,如何传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基本特质问题,是其科学内涵的重要内容,构成了解读党的精神谱系“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的基本维度。作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性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基本特质,必然是能够将其特殊性予以鲜明呈现,使之能够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由此,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内容构成问题的回应,就需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斗争实践本质,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展现的实践品格进行判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1]。值得注意的是,艰苦奋斗、牺牲奉献与开拓进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具体斗争实践层面所展现的鲜明品格,但如果保持对“这些实践品格何以能够存在”的追问,便能够发现在此之上,必然还存在着某些“引领性”特质,在总体上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具体实践品格的形成和坚守。而要揭示这一特质,则要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特殊性展开进一步抽象,尤其是要结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演进历程进行分析,得出“共产主义信仰”这一最高抽象本质,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所在。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既在一般层面具有共产主义信仰,更在百年奋斗中立足中国实践,形成特殊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始终拥有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6],从而在一般与特殊辩证统一基础上,对党的最高本质做出准确判定。同时,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在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立足现实奋斗,为自身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将远大理想与现实斗争辩证统一起来,为党的百年奋斗谱写了一以贯之的主旋律。

    综上所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体现党的宗旨与本质属性,彰显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道德风范、价值追求等诸多精神,按照一定标准体系构成的精神族谱。为此,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基本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奋进中构筑的精神支柱所展现出的鲜明理论和实践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本质属性的生动反映,其中理想信念、初心使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构成其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各个基本特质之间并非平面排列结构,而是具有内在层次性的立体架构。

  •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研究,当前呈现出热门与前沿的总体态势,自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出现“革命精神”选题立项以来,相关选题立项数逐年增加,2016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年平均立项3至4项。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行中国知网主题检索,2022年8月最新数据近2 500条,其中直接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行研究的文献为320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内涵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什么”,这是影响和制约相关研究的基础,目前学界对这一本源性问题展开了一定的探讨,邹绍清借鉴谱系学分析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7]。学界现有研究大多立足于某一侧面或具体视角,如王易立足共生特质剖析“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为民情怀、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和道德品质”等党的精神谱系的内涵特质[8];张薇归纳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奋力开拓创新、坚持艰苦奋斗四个“精髓要义”[9]。可以看到,虽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问题在当前学界“话题度”颇高,但着眼于本体层面,对其科学内涵进行回应,并缕析问题边界的成果并不多见,直接制约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问题的研究。

    其二,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质内涵剖析的研究。学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什么”特质的问题展开了多层次的探讨。一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共同特质视角,立足各种精神“共有的‘内核’和不变的‘基因’”[10]来进行特质剖析。二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精髓要义视角,通过探究党百年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分析和凝练其共同特质。三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核心理念视角,认为这一重要精神谱系的特质是“具有着贯穿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共同灵魂”[11]。这些研究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有什么”,即内容构成问题展开多维度的探讨,对初心、理想、奋斗、创新、奉献等特质构成达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但是,现有研究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的缕析,多为局部性探讨,缺乏专题性研究成果。

    其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体特质研究。目前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的整体性阐释成果较少,但对具体特质及具体革命精神基本特质的研究则较多。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体特质阐释方面,秦玉娟研究了党的精神谱系的爱国情怀[12],赵岩研究了党的精神谱系的人民立场[13],冯思淇研究了精神谱系赋能国家治理的实践进路[14],黄智春研究了精神谱系在思政课中“融入什么”的问题[15]等。在具体革命精神的基本特质研究方面,比如,周勇对红岩精神的特质内涵进行了研究[16],张曼等阐释了抗疫精神的精神谱系逻辑依据[17],王玉平对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18]等。同时,一批博士学位论文也在对具体革命精神的研究中,涉及相应精神特质的揭示,李单晶分析了长征精神的特质问题[19],刘浩林分析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特征问题[20]等。这些研究的分析视角较为微观,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的局部特征,侧重于从纵向上对具体问题的深化认识。

    其四,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现实地位的研究。各个基本特质在精神谱系中有何种地位,是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质问题认识水平的重要内容,学界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实践主体层面切入,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民情怀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价值追求”[21],将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作为实现价值追求的“精神素质”。二是从精神实质层面切入,揭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蕴藏的目的、态度和价值。三是从核心要义层面切入,指出理想信念是根本基点,为民情怀是价值旨归,奉献精神是伦理指向,开拓进取是鲜明底色,实事求是是实践原则[22]。学界目前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现实地位问题的研究,多基于局部性探讨的需要,对于基本特质现实地位何以存在、何以成立的基本依据揭示不够,带来了研究主观预设性较强的局限。

    其五,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内在结构的研究。这是目前学界研究的薄弱之处,大多数研究虽然在内在结构问题上有一定阐释,但多以平面描绘为主,没有建构起立体的结构框架。在现有研究中,比如王霞认为在特质构成中,爱国为民是价值内核,理想信念是内在支撑,道义担当是深厚底蕴[23],隐现一种由内而外的“环状包裹”结构;上官酒瑞从图谱分析入手,试图构建精神谱系的历史传承结构[24]

    当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不足:一是针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的专门性探讨不足,缺少系统研究;二是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的现实地位及其提出依据阐释不足,缺少学理支撑;三是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特质的内在结构揭示不足,缺少立体揭示。因此需要立足整体,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基本特质开展专题研究,明确各主要特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所具有的现实地位、依据,揭示其基本特质间所内蕴的骨骼架构。

    基于上述不足,本文拟专题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基本特质问题,开展整体性探讨,依据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积淀,以系统思维为引领,立足灵魂根基、现实统领、鲜亮底色、进取内核、价值底蕴五大功能性视角,在具体阐释理想信念、初心使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五大鲜明特质的现实地位及判断依据基础之上,整体揭示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引领性特质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践行性特质之间客观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最终建构起引领性特质决定践行性特质生成发展、践行性特质支撑巩固引领性特质,以及各个特质之间相互渗透影响的系统架构。

  •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25],理想信念以“精神之钙”的基底性功能,从根本上支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构筑,成为决定这一伟大精神谱系生发的灵魂根基,这种根本性的决定功能,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26],其扎根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彻底批判之中,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科学预测的前提之上,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注入科学灵魂。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根本内核,理解、认同共产主义信仰,是革命先驱自觉推进建党实践历史进程的根本前提,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源头,更是贯穿始终的红线,坚守真理、坚持理想的基本特质影响和渗透到党的精神生产全过程。可见,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质构成之中,理想信念具有引领性地位,从根本上决定着其他特质的生成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7],强调“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8]。在任何历史时期,理想信念对于党的事业而言,都是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都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建构、运行的灵魂。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奠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科学根基。

    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29]166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唯物史观,在透视、批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人类社会演进规律,指明共产主义发展方向,“把这个信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使它变成了科学的信仰”[30]。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旗帜,以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引领,推进“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的伟大精神生产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奠定科学根基。比如,在长征精神的孕育中,就是在极端危急的局面之下,中国共产党人以理想信念的科学性为根本来凝聚队伍,使得崇高的理想信念成为“长征精神的价值灵魂”[31],从科学与信仰交相辉映的维度,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科学根基提供了深刻印证。

    第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奠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现实根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2]2,无论人类精神世界如何纷繁,都不能脱离现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精神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33],深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实践进程”[34]。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是构筑精神谱系的现实根基,党的精神谱系的枝繁叶茂,必然深刻植根于事业的开拓进取之上。“道路决定命运……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35],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可以发现,对于革命、建设、改革正确道路的探索、坚持和发展,总是与革命精神的生成交相辉映,内在嵌刻于中国共产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接续探索、坚持正确道路的深刻逻辑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基于“我们要赶上时代”的迫切需要及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深刻认识,主导了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成为续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深厚现实根基。

    第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奠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未来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救亡尝试均告失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命运并未出现根本转变,“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必然一力承担的现实任务,中国人民“不断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先进政党的引领、先进阶级的领导、正确道路的指引、先进制度的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日益健全和完善,日益获得坚实巩固的基础”[36],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37],“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8]。同时,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也是淬炼民族复兴强大信心的心路历程,随着革命精神成果的持续涌现,系统支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构筑,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8]。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续写,必然与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相连,立足中华民族必然复兴的坚强信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构筑便具有了向未来延伸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奠定坚实的未来根基。

  •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39]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仅包含着远大志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还包含着伟大的家国情怀和兼济天下的理想追求”[40],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质构成之中,初心使命的现实统领地位集中表现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便深刻熔铸于伟大建党精神之中,成为党百年奋斗的现实主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物质与精神生产实践,均围绕着初心使命展开。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质构成之中,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均居于引领性特质地位,二者的区别在于,初心使命是在具体中国语境中对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则具有特殊性,即定位在中国和中国人”[41]。因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领性特质中,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并不位于同一层级,理想信念更具一般性,初心使命则立足现实层面,统领党的各项伟大事业,而这一地位的取得也存在深刻的内在必然性。

    第一,初心使命作为最基底的精神元素,支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总图谱。

    就系统构成而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接续开展革命精神生产实践所得成果之汇集,即“诸多精神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体系构成的精神族谱”[7],而相较于具体的革命精神成果而言,初心使命则是贯穿于其中的血脉红线,作为最基础、最本质的精神元素,熔铸于革命精神生成、演进的全过程之中,成为构筑起党的精神谱系的“原材料”。因此,对于初心使命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间关系的探讨,需要着眼于两者交融共生的历史进程,尤其需要明确初心使命在建党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3]生发过程中的表现。1916年,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撰文指出“故今后之问题,非新民族崛起之问题,乃旧民族复活之问题也”[42],将民族的复兴作为建党探索的重要目标指向;1921年,党的第一个革命纲领指明“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43]1,彻底改变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1925年,毛泽东回答“为什么要革命”,强调中国革命就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44]。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蕴含党的初心使命,而建党精神一经形成,便“通过其‘母体机制’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实践主题下,具象化为不同的精神样态”[45],而在由精神源头向谱系分流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初心使命渗透、熔铸于整个精神谱系的根脉枝叶之中,从基底精神要素层面支撑起谱系构筑,具有现实的统领性地位。

    第二,初心使命作为最凝练的价值表达,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总内核。

    从政党文化视角看,精神谱系是反映政党“全部政治活动总和的文化理论表现(或文化样态)”[46]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精神谱系并非中国共产党所独有,任何政党都有可能基于连续的政治实践,产出具体精神成果,形成特定精神谱系。由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何以独特”,这一问题势必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深层的价值追求,从而鲜明凸显出党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客观存在着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如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47]47,邓小平指出“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48]。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追问,认为“精神谱系维系党的根和魂,以独特的实践形态标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升华路径,是党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伟大创造的党性写照、价值结晶”[49],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价值理念、政治文化中最核心要素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在精神领域的反映”[50]。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51],完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总内核。由此,党的初心使命以最为凝练的价值表达形式,完整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全部要义,其现实统领地位也在这种高度凝练的价值表达中得到确立。

    第三,初心使命作为最深层的主流旋律,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总方向。

    毛泽东强调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52]此处所谓“主义”,既是思想学说,更包括追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社会进步的伟大理想,可见主义之于革命实践、革命群众所具有的引领性,集中体现在对于革命前进方向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53]初心使命能够统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仅在于它是对党的“根本主义”的深刻凝练,且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一以贯之,更在于初心使命中的共产主义精神,为党的精神谱系发展谱写了主旋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团结、凝聚和引领人民的历史进程中,突破时空境遇的局限,矢志不渝地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迈向民族伟大复兴,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持续地书写下去。

  • 就哲学层面而言,艰苦奋斗既指向实践主体对客观现实条件的体认,更蕴含主体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及精神状态。作为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核心主体,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既表现为对现实斗争环境的高度自省,更表现为对自身初心使命的高度自觉,从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矢志不渝的创业激情。“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本色”[54],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中国共产党始终于干事创业中“先天下之忧”,自觉将艰苦奋斗的作风贯彻各个方面,并使这一特质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构成其鲜亮底色,且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现实诉求三者辩证统一,进而在革命精神生产层面形成独树一帜的内在本色。艰苦奋斗的特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质结构中居于践行性特质层面,其在引领性特质的影响、制约之下,于革命实践中生成发展,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重要精神标识。

    第一,艰苦奋斗作为先进政党的天然本色,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基本标识。

    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批判旧哲学的基础上,指出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5]502,“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55]196,从而将目光聚焦到人民群众这一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之上,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变革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力量,从而彻底与资产阶级英雄史观划清界限,“建设起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英雄主体”[56]。但问题在于,“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32]3,既有统治阶级不可能主动交出领导权,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也必然遭到残酷镇压,无产阶级从一开始便面临着极为艰苦的斗争环境,在艰苦环境中奋斗是客观环境所决定的现实必然。即便是在掌握政权后,无产阶级也还需要面对政权巩固、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其自身的先进性和斗争的永续性都要求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天然本色。所以,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号召,这既是对我们党“革命何以能够成功”的深刻归因,更是对“革命何以继续成功”的经验展望。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本质上是其革命实践在社会意识层面的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凭借高度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将艰苦奋斗的特质嵌入自身的革命精神生产,从而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基本标识。

    第二,艰苦奋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基本滋养。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标识,在中华文明历史积淀中,艰苦奋斗已成为全民族精神世界的共同记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思想源远流长,融会于历代先贤的灵魂、血脉、风骨之中”[5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艰苦奋斗的深度体认,是支撑中华民族从过去走向未来、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要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38],始终扎根中华大地,坚持“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47]192,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依据,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成就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57],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持续产出提供基本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在这一过程中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第三,艰苦奋斗作为事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基本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成就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整体实力稳步提升。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8],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趋势愈发深刻显现,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所要面临的困难挑战明显加剧的客观形势下,“这一大变局中蕴含着‘危’与‘机’,这是两种互为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力量……构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突出特征”[58],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51]。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艰苦奋斗这一鲜明特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现实发展中,愈发扮演着重要的动力支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发展提供基本动力。

  • 创新是一个强调主体创造性实践行为的概念,创新实践的本质在于通过对影响和制约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矛盾的认识、分析和利用,有效推进矛盾的解决进程,并形成新的物质运动形态。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突破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思想窠臼,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持续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将开拓创新的鲜明品格熔铸于革命精神生产之中,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生机活力方面的最大公约数”[8],进而为这一革命精神体系提供“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22]。由此可见,开拓创新特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适应新情况、新环境,实现发展进取提供动力支持,从而在这一精神谱系的特质构成中具有进取内核地位。同时,开拓创新特质作为重要的践行性特质,其生成、发展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引领性特质决定,并在党的百年斗争实践中一以贯之。

    第一,开拓创新作为核心理论禀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嵌入内生动力。

    作为完全向实践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在持续考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将不断涌现的新主题、新范畴纳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完成对自身的丰富与发展,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59],理论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9]376。可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表现,在于紧紧扎根实践所形成的强劲现实解释力,使其能够超越时空局限,“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一方面指导实践破解时代之问,另一方面吸收时代的精华使自己更加丰富和完善”[60],从而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孕育创新创造的核心理论禀赋。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奋斗实践在社会意识层面的反映,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人类无产阶级精神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马克思主义所内蕴的创新禀赋,必然深刻嵌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并成为其关键特质。由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发展动力问题得到解决,凭借“敢为人先”的开拓勇气,现实斗争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被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理论视野所涵盖,在持续推进社会现实变革的基础上,形成社会意识层面的创新性精神成果,进而产生出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二,开拓创新作为核心文明标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铺垫文化根脉。

    在人类古往今来的所有文明形态中,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灿若星河且绵延至今,在于中华民族始终秉承革故鼎新、除旧布新的价值导向,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随事而制”,推动文明的发展进步。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等,都深刻反映出中华民族对于不断进取、求新求变的高度认同,开拓创新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标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于百年奋进历程中所进行的精神谱系构筑,在形式上表现为丰富革命精神成果的接续产出,本质上是党的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凭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中国大地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化创新创造活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命题便由此产生,且这一问题贯穿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38],从而将中华文明之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创造实践的根脉地位予以鲜明呈现,而开拓创新这一中华文明的核心标识,也在这种文化根脉的延伸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特质。

    第三,开拓创新作为核心思维方式,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植入时代品格。

    在推进伟大斗争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所要面对问题的复杂、艰巨程度难以想象,在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等,即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内在的先进性,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层出不穷的问题,必须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实现对理论的创造性转化、运用。党史是治国理政最好的教科书,纵览党的全部历史可以发现,能够且敢于创新是我们党解决中国问题的核心思维方式,自从摆脱建党初期教条主义错误思想倾向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61],坚定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正是生发、繁茂于这一守正创新的伟大进程之中。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具备开拓创新的核心思维方式,才能够“在独立自主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审时度势,破解时代之问,解决现实矛盾,攻坚克难,破旧立新,因时制宜”[62],制定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行动纲领,并在奋斗实干中锻造出时代品格鲜明的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响脱贫攻坚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在引领中华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的过程中,锻造出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深刻回应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63]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以青春、力量、生命的无私奉献,支撑起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无疑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把这种淡泊名利、苦干实干的奉献精神发挥到了最佳的缘故”[64]。同时,“牺牲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10],是在价值层面对党的宗旨、作风、传统的集中反映,从而自觉熔铸于党的精神生产全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鲜明价值底蕴。由此,无私奉献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之一,在其引领性特质的决定和影响下,为整个革命精神系统提供重要价值支撑。

    第一,无私奉献作为先进政党的共同本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奠定身份标识。

    “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精神品格”[22],在阐述共产党人与无产者的关系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9]413,同时,他们立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宏观运行,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9]411,“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29]413,所以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存在、发展绝非为了争取所谓“党的私利”,而是作为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引领共产主义运动的向前发展。可见“没有私利”是共产党这一先进政治组织的本质,能够自觉代表、维护和发展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区分共产党与其他一切政治组织的基本标准,更是判断共产党本身是否成熟的重要依据。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便将“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43]1写入党的纲领,自觉地为坚持、维护、发展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毫无保留地挺身而出,持续锻造出以无私奉献为价值底蕴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献自身光热的张思德精神;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扎根大漠、奉献青春的“两弹一星”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危急关头,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勇敢逆行的抗疫精神;这些精神无不深刻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无私奉献的身份标识。

    第二,无私奉献作为民族赓续的基因特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历史传承。

    中华民族历来秉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奉行为黎民苍生谋福祉的价值追求,推崇为民请命、甘于奉献的英雄人物,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上古传说已经蕴含有为民众献身的精神特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更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史诗的一脉相承,展现出为追求“公天下”和多数人的福祉,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的无私奉献特质,并成为融入民族血脉赓续的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65],坚持在革命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应然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民族国家发展的现实选择”[66]。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吸收民族文化养分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将天下为公的社会梦想提升为共产主义的科学信仰,并在为之不懈奋斗中推进伟大实践变革,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而将无私奉献的基因特质熔铸于革命精神生产,并以蕴含有无私奉献特质的革命精神持续产出和系统性精神谱系构筑,支撑起赓续民族精神血脉的历史使命。

    第三,无私奉献作为党员群体的优良品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现实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67]习近平主席的金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深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于为人民服务中,达至无我状态的崇高精神追求,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的鲜明价值指向,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将自我的青春、力量、热血、生命毫无保留地熔铸于党的百年斗争历程之中,人民的事业才具有如此广阔的前景。革命时期,李大钊、方志敏、瞿秋白等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前赴后继、舍生忘死,铸就起“二七”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等革命精神。建设时期,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无数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驱,为国家富强隐姓埋名、埋头苦干,铸就了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革命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文秀、黄诗燕、李保国等改革先锋,为人民幸福扎根基层、无怨无悔,铸就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等革命精神。可见,在与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投身的斗争实践的共振中,党的革命精神生产与精神谱系构筑拥有了鲜活、生动的现实依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必然深刻映射这一先进群体中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 回首百年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所以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在于其所拥有的贯穿生成、发展始终的鲜明特质,这些特质在党的精神生产实践中一以贯之且历久弥新,以稳定的特质结构支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由过去走向未来。其中,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作为“引领性特质”统摄全局:理想信念作为党的精神之钙,在特质结构中居于内在灵魂根基地位,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何以独特;初心使命作为党百年奋进的根本主旨,在理想信念特质的影响下,在特质结构中居于现实统领地位,从整体上决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作为“践行性特质”,是在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扎根现实、回应时代、传承文明、保有底色的生动展现,在特质结构中分别居于鲜亮底色、进取内核和价值底蕴的地位,在理想信念的渗透灌注下,围绕初心使命有序运行,形成完整的结构闭环。同时,虽然五大特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质结构中所处的层次地位不同,但特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客观存在,从而保证特质结构的系统和稳定运行。总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于辩证运动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在骨骼。

    就问题定位而言,基本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内涵本体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理论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6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征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胜利交汇的历史节点上,提升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认识、总结、阐释水平,是直接关系能否为伟大事业输出强劲精神动力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问题也凭借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热点话题。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后续探讨,需要在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上实现持续深化。

    在历史维度上,需要进一步聚焦“从何而来”这一重要问题,持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发展演进历程的阶段性系统梳理。为此,既要坚持历时性视角,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史,深化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路走来,跨越革命、建设和改革多个历史时期的整体回顾;也要坚持共时性视角,精准定位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不同时期,基于具体历史横切面,充分揭示革命精神的独特个性。从而在研究视角的立体交叉中,完成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宏观架构的整体描绘,以及局部特征的细节展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凝练党构筑伟大精神谱系百年奋斗历程的成就、经验。

    在理论维度上,需要进一步聚焦“因何而来”这一核心问题,持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发展演进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为此,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生成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把握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基因传承以及与建党精神的源流关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发展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揭示其与时代主题、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动力机制,一以贯之的价值内核,丰富革命精神间相互影响、协同共进的内在机理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从理论层面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及重要功能。

    在现实维度上,需要进一步聚焦“向何而去”这一关键问题,持续加强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播弘扬的系统探讨。一是要持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播弘扬战略目标、价值的认识。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实践的伟大精神产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内蕴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续前进提供强劲的思想动力支撑,必须将传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立党兴党强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并进一步明确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重大战略价值。二是要持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播弘扬的现实环境的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呈现出愈发明显的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网络信息化特征,对于社会现实环境的认识是开展信息有效传播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传播弘扬,需要紧扣环境特征,进一步厘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振关系,明确在传播过程中自身文化属性的凸显问题,回应信息网络环境下如何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牢固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等重要问题。三是要持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播弘扬受众特征的认识。传播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接受需求的区别,进而制约着整个信息传播实践的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传播弘扬,需要进一步形成对不同受众具体特征的精准把握,剖析传播实践与受众需求的紧密、高效衔接问题,尤其是要聚焦重点群体,加大对于青年群体和党员干部群体特征的识别力度。四是要持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播弘扬方法创新的认识。在网络信息化趋势日益深化的当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传播弘扬需要顺应时代特征,探讨如何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实现方法创新,既要深入分析融媒体建设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播弘扬中的必要性,探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传播弘扬过程中相互渗透、融合的机理、过程等问题,还要将研究目光覆盖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算法等新兴技术,探讨数据信息技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播弘扬中的融合、运用问题,实现对分众化、精准化、定制化传播的深刻把握。

参考文献 (6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