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巴蜀英雄谱系的百年流变与时代传承——基于区域研究的视角

上一篇

下一篇

杨华荣. 巴蜀英雄谱系的百年流变与时代传承——基于区域研究的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8(6): 39-5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4
引用本文: 杨华荣. 巴蜀英雄谱系的百年流变与时代传承——基于区域研究的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8(6): 39-5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4
YANG Huarong. A-Hundred-Year Evolution and Era Inheritance of Bashu Hero Pedig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Studie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6): 39-5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4
Citation: YANG Huarong. A-Hundred-Year Evolution and Era Inheritance of Bashu Hero Pedig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Studie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8(6): 39-5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6.004

巴蜀英雄谱系的百年流变与时代传承——基于区域研究的视角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16ZDA191),项目负责人:周晓风;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旅华西方女性‘中国书写’的整理研究”(2022NDYB140),项目负责人:杨华荣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华荣,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 .

  • 中图分类号: D261; I206.6

A-Hundred-Year Evolution and Era Inheritance of Bashu Hero Pedig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Studies

  • 摘要: 巴蜀大地山川俊秀,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巴蜀大地英雄辈出,才俊聚集。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巴蜀儿女英雄气质逐渐彰显,在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在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风雨同路的伟大征程中,巴蜀英雄精神为一代又一代巴蜀儿女所接续传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迸发出强大的精神伟力,凝聚成“身赴国难”的勇气与“改天换地”的决心,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巴蜀的英雄谱系。梳理巴蜀英雄谱系,研究巴蜀英雄精神传承与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精神的当代传扬。
  • 加载中
  • [1] 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2] 韩云波, 张梦楠, 熊敏. 论新时代以来"英雄主义"内涵的创新性发展与升华[J]. 重庆社会科学, 2022(5): 17-3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QSK202205002.htm
    [3] 重庆的"英雄气"为何引发强烈共鸣?[N]. 环球时报, 2022-08-27(7).
    [4] 张怡恬, 吴丹, 殷鹏.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 人民日报, 2022-09-08(2).
    [5] 向丹. 平凡铸就伟大, 英雄来自人民[N]. 人民日报, 2022-09-03(1).
    [6]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 人民日报2022-07-28(1).
    [7] 冉雪. 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的学术建构——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114-12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DSK202203009.htm
    [8] 韩云波. 中国共产党人英雄观的形成与习近平对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创造性发展[J]. 探索, 2020(2): 172-182. doi: 10.3969/j.issn.1007-5194.2020.02.017
    [9] 韩云波.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14. doi: 10.13718/j.cnki.xdsk.2021.03.001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1.03.00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1.03.001
    [10] 韩云波.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英雄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 探索, 2021(3): 166-17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UTA202103015.htm
    [11] 李昂, 李晓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产生逻辑、科学内涵和原创性贡献[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259-27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DSK202202021.htm
    [12] 穆鹏程, 高福进. 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J]. 探索, 2022(1): 176-18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UTA202201015.htm
    [13] 王伯睿, 袁北星. 论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逻辑意蕴[J]. 江汉论坛, 2021(7): 18-2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HLT202107002.htm
    [14] 胡博成. 新时代人民英雄范式的生成逻辑及实践进路[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246-25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DSK202202020.htm
    [15] 王俊虎, 戴珍玲. 延安时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英雄形象探析[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6): 46-5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ENSE202006007.htm
    [16] 傅才武, 严星柔. 论武汉"英雄城市"的文化性格及未来表达[J]. 江汉论坛, 2020(8): 5-1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HLT202008001.htm
    [17] 张拥航. 区域文化视域下的英雄书写——以"十七年"河北题材小说为中心[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 79-8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RBG201905012.htm
    [18] 吴坚. 英雄故里的英雄效应——兼论冯子材对钦州地域风气之影响[J]. 钦州学院学报 2018(11): 23-2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ZSD201811004.htm
    [19] 杜玉梅, 房伟. 山东地域文化与英雄叙事[J]. 中华文化论坛, 2010(1): 100-10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WL201001020.htm
    [20] 燕世超. 论地域文化对蒋光慈英雄气质的塑造[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4-1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YSS202201003.htm
    [21] 范松仁. 解读巴蜀"90后"少年的英雄品质[J]. 当代青年研究, 2008(8): 44-4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ING200808009.htm
    [22] 任宗哲. 论关中在黄河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使命[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76-8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SH202202009.htm
    [23] 刘士林. 文化江南的当代传承与开发[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27-3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TSX201201004.htm
    [24] 张武军. 地方北碚与"有声"的中国文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159-173.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1.05.016
    [25] 四川省档案局. 抗战时期的四川: 档案史料汇编(上)[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序4.
    [26] 孙琪华, 刘玉珊. 无名英雄碑与抗日将领墓[M]. 成都: 巴蜀书社, 2005: 104.
    [27] 施宇, 徐宏. 抗日战争中的爱国将领[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299.
    [28] 韩洪洪. 永恒的誓言[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2: 162.
    [29] 于建荣. 人民的选择: 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8: 14.
    [3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182.
    [3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朱德诗词集(新编本): 上册[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32] 许传文. 刘伯承元帅[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7.
    [33] 刘伯承军事文选[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2: 477.
    [34] 聂荣臻军事文选[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2: 102.
    [3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陈毅诗词集: 上册[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2.
    [3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陈毅诗词集: 下册[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2: 480.
    [37] 黄蓉生, 徐佳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凝结成红岩精神"重要论述的四重维度[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4): 1-11.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2.04.001
    [38] 周勇. 深化和推进红岩精神研究需要把握的若干关系——论历史学视域下的红岩精神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15.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2.01.001
    [39] 陈奇峰. 清风正气名句书法集[G].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23.
    [40] 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展览馆. 革命烈士诗文选[G]. 重庆: 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展览馆, 1980.
    [41] 习近平.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10-24(2).
    [42] 徐平.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著名口号[J]. 军事史林, 2019(8): 17-2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SL201908005.htm
    [43] 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6: 237.
    [44] 朱德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332.
    [45] 习近平. 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9-09-30(2).
    [46]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J]. 人民日报, 2020-01-01(1).
    [47]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J]. 人民日报, 2021-01-01(1).
    [48] 习近平.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2-26(2).
    [49] 习近平.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09-09(2).
    [5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13册[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517.
    [51] 韩云波, 熊敏, 张梦楠. 新时代青年英雄观的内涵因子分析: 一项基于新征程语境的实证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97-11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DSK202203008.htm
    [52] 汤广花. 浩瀚星空美不胜收[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9-01-11(5).
    [53] 陈雄. 大力弘扬探月精神[J]. 红旗文稿, 2021(2): 37-3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QWG202102010.htm
    [54] 习近平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强调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将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J]. 人民日报, 2018-10-01(1).
    [55] 罗伟章. 下庄村的道路[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22: 262.
    [56]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57]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62
  • HTML全文浏览数:  862
  • PDF下载数:  13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2-11-01

巴蜀英雄谱系的百年流变与时代传承——基于区域研究的视角

    作者简介: 杨华荣,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
  • 1.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口,571158
  • 2.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16ZDA191),项目负责人:周晓风;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旅华西方女性‘中国书写’的整理研究”(2022NDYB140),项目负责人:杨华荣

摘要: 巴蜀大地山川俊秀,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巴蜀大地英雄辈出,才俊聚集。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巴蜀儿女英雄气质逐渐彰显,在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在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风雨同路的伟大征程中,巴蜀英雄精神为一代又一代巴蜀儿女所接续传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迸发出强大的精神伟力,凝聚成“身赴国难”的勇气与“改天换地”的决心,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巴蜀的英雄谱系。梳理巴蜀英雄谱系,研究巴蜀英雄精神传承与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精神的当代传扬。

English Abstract

  • 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31。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他还指出“江西到处传颂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254,“河南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1]262,湖南“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1]285,等等。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英雄历程到新时代英雄的鲜明品格,再到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区域奏响的英雄壮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全方位指引着大力弘扬英雄精神的引领路径,在我们对中国共产党英雄主义进行总体研究的同时,也将新征程英雄研究引向了聚焦区域英雄内涵与个体英雄实践的弘深之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历了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伟大斗争,英雄主义进一步得到高扬和升华[2],英雄主义的人民本位和群众立场得到确立和加强,为新征程上继续保持和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奠定了良好基础,树立了坚定信念。2022年8月21日,重庆北碚缙云山突发山火,广大人民群众和消防救援人员协力同心、共抗山火的事迹,让重庆这座素有红色文化血脉的英雄城市,再一次高扬起浩然的英雄正气,成为“英雄气”的正能量代表。《环球日报》“国际论坛”在山火发生的次日,即发表文章探讨“重庆的‘英雄气’为何引发强烈共鸣”,指出“这种‘英雄气’既是重庆的,更是中国人的。网友口中这场‘史诗般的救火’,来自全国的托举之力”[3]。《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盛赞“川渝人是有些英雄气在身上”,并随后刊文指出,在扑灭山火的决战前夜,“8月26日,一张山城儿女用身躯筑成防火‘长城’的照片瞬间刷爆朋友圈。重庆北碚缙云山山火决战现场,一边是肆虐山火发出的红光,一边是参与抗击山火人群所戴头灯发出的蓝光。蓝色灯光汇聚成璀璨的‘银河’,守护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4]。《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发表文章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这场灭火斗争中令人感动的,既是消防队员的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也是各界群众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跨省份增援的消防队员撤离时,许多重庆市民自发来到路旁欢送,敲响锣鼓、敬礼致谢,用各自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一幕幕欢送场景,在社交媒体上感动无数网友,展现出尊崇英雄的社会共识。”[5]

    在上述众多公共舆论的传播中,“英雄之城”成为表述重庆时使用最频繁的意象,构成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红色传统与英雄精神重要论述的当下回应。从区域视角出发,以巴蜀区域为典型个案,研究区域英雄传统与英雄谱系流变,可以为更多区域的红色文化传承与英雄精神弘扬提供借鉴,进而切合党的二十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6]的新征程命题。显然,这已不仅仅是学术研究走向深刻与宏大的需要,更是在当下语境中弘扬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英雄精神高度重视,学界对英雄文化的研究热度居高不下。笔者于2022年8月23日在中国知网以“英雄”为关键词检索,结果高达6.22万条。冉雪检索2013—2021年CSSCI来源期刊及扩展版期刊,得到有效文献328篇[7]。韩云波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创造性发展[8],全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的历史进程[9],并从制度文化角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主流观念的确立[10]。李昂等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11]。穆鹏程等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12]。王伯睿等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逻辑意蕴[13]。胡博成讨论了新时代人民英雄范式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14]。现有成果对英雄观念、英雄制度、英雄谱系、英雄实践等多方面展开论述,为进一步将英雄研究推向博大精深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

    就当前英雄研究成果来看,整体性、概括性成果较为丰硕,而区域视角研究相对较少。在现有成果中,从历史角度切入的,比如王俊虎等研究了延安时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英雄形象[15];从文化角度切入的,比如傅才武等对武汉“英雄城市”城市性格的描述[16];等等。进一步检索“区域(地域)+英雄”发现,在相关检索结果31条中有效搜索仅5条:张拥航认为英雄作为一种“原型”意象,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区域文化烙印,河北题材小说的英雄书写就兼具慷慨悲歌、勇武任侠的古燕赵风骨和京畿文化与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浸染下的正统性特征[17];吴坚探讨了抗法英雄冯子材的英雄效应对钦州地域风气的影响[18];杜玉梅等论述了山东地域文化影响英雄叙事的不同阶段[19];燕世超研究了蒋光慈英雄气质与地域文化的关系[20];范松仁谈论了巴蜀地域文化和巴蜀少年英雄的关系[21]。以上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视域的跨界融合。

    随着近年来地方叙事的兴起,区域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重构了传统研究方法由中心辐射边缘的空间研究向度。以1995年严家炎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为标志,此后多有学者专注于区域研究,构建了从地域文化到区域文化再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路径。比如,任宗哲认为八百里秦川的关中“是一个能唤起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的重要区域”[22];刘士林提出江南是古代中国文明创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生活方式与独具个性的传统区域[23];张武军通过对重庆北碚的研究,展示了中国内陆现代化进程中“与上海等沿海城市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24]。以上研究对不同地域的风俗、民性、制度等进行深度阐释,充分展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独有的风韵、特性与价值。目前,区域研究仍待拓展,尤其是地域精神文化谱系的研究还需不断跟进。以巴蜀区域为例,从历史角度看传统巴蜀是一部慷慨悲歌的英雄史诗,从现实角度看当代巴蜀是一方成就英雄、锻造英雄的热土。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总有无数巴蜀儿女在风雨如晦中力挽狂澜。比如作为巴蜀双城之一的重庆,“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同反动势力展开了坚决斗争,邓小平同志在这里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1]31-32。巴蜀地区丰富的英雄资源,悠久的革命传统,灿若星汉的英雄人物,波澜壮阔的英雄事迹,都足以让巴蜀成为区域视角下英雄叙事研究的典型案例。

    近代以来,四川保路运动率先奏响了巴蜀英雄反抗压迫、推翻封建帝制的乐章;巴蜀英雄喻培伦、饶国梁喋血黄花岗,点燃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川省同胞以一省之物力构筑起中国持久抗战的稳固后方;解放战争时期,江竹筠、许建业、王朴等中国共产党人,身陷囹圄,不屈斗争,用生命之火凝结成光照千古的“红岩精神”;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顽强战斗,巴蜀英雄事迹尤为感人。回首巴蜀百年,从反抗压迫到抵御侵略,从抗击日寇到解放中国,巴蜀地区涌现了邓锡侯、王铭章、李家钰等抗战民族英雄;涌现了邓小平、朱德、刘伯承、聂荣臻、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吕学敏、柴云振等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涌现了为国家建设发展奉献青春的三线建设者、舍小家为国家的百万三峡移民等群众英雄;涌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川航刘传健机组、当代“愚公”毛相林、森林消防凉山支队、雪线邮路使者其美多吉等新时代平凡英雄。

    值得探究的是,在历史上富庶闲适的“天府之国”,为何会涌现如此灿若群星的英雄人物?巴蜀英雄的出现究竟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还是地域文化视野下巴蜀文明的孕育积淀?巴蜀英雄的精神品格又是怎样跨越千年、传承发展至今?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追问的话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聚焦巴蜀英雄的区域性研究,挖掘巴蜀英雄的历史传承,构建巴蜀英雄的精神谱系,发现巴蜀英雄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有力推进新征程上英雄精神的当代弘扬。

    本文聚焦巴蜀区域,从历史文化与人物志角度切入,按照近现代抗战川军的旧英雄叙事、无产阶级革命新英雄叙事、新时期和新时代平凡英雄叙事三个版块,考察百年巴蜀英雄谱系传承与巴蜀英雄观念流变,在英雄传统与时代使命、英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英雄历史发展逻辑与当代英雄实践三个维度的融合中,实现对巴蜀英雄区域文化谱系的当代诠释。

  • 巴蜀大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孕育了勇猛豪放、自由随性、至情重义的巴蜀英雄历史传统。在巴蜀百年历史进程中,这种传统不断传承和延续,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1940年代,著名戏剧家阳翰笙创作了一部以巴蜀袍哥领袖人物、川南保路同志会总会长罗献清为人物原型,集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夕四川爱国保路运动的历史剧,将其命名为《草莽英雄》,开启了巴蜀英雄叙事的现代乐章。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巴蜀军民纷纷请缨出川。到抗战结束,“四川出兵总计约340万人,征兵总量占全国20%以上”[25]。抗战八年,川军足迹遍及华夏,参加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南昌、随枣、长沙、浙赣、鄂西、常德、豫西北等大型会战,数百万巴蜀英雄用生命和热血为川军一洗污名。淞沪会战中,乐以琴以一己之力击落日机8架,终因敌我悬殊,以身报国,陨落于南京保卫战的长空。李家珏在河南陕县秦家坡遭遇日军围攻,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26]的出川誓言。饶国华于广德城战役中战至弹尽援绝,拒不受降,饮弹自尽,以身殉国。广德城战前,饶国华曾通电全师,“国家养兵,是为了保国为民,人谁无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今天是我们报国之时,要不惜一切代价,以争取我川军为谋人民的利益而献身!”[27]巴蜀儿女骨子里的英雄情结与牺牲精神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之战面前,江湖袍哥的匪气和军阀混战的恶习经由热血与牺牲的涤荡,江湖袍哥们豪放不羁的身姿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勇于牺牲、抗战救国的民族英雄群像。

    抗战川军为时势所造,应时势而生,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精神和时代担当。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都有其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因此当时的巴蜀英雄既有“侠义”“斗争”“反叛”等代表了底层民间伦理的正义性一面,同时也存在着自由散漫、等级森严、漠视法纪等落后的一面。总体而论,民国时期的巴蜀旧英雄叙事由于缺乏坚定信念的支撑,他们对于英雄的理想、英雄的奋斗方向以及英雄的实践路径都普遍地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本质是一种不能持久、不能经受历史检验的悲剧英雄主义。

  • 辛亥革命后,为寻求救国真理,四川先进青年踊跃参加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一些人走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征途。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杨闇公组织策动了党领导的巴蜀地区第一次武装起义泸顺起义,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探索,以生命和热血实践了“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28]的理想信念。在吴玉章、杨闇公、王维舟、恽代英等早期川籍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之下,革命星火在巴山蜀水点燃,终以燎原之势燃遍全川。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以及四川党组织的不断壮大,巴蜀地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并丰富着巴蜀英雄的内涵,表现为传统巴蜀英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融合,在时代风云的涤荡之下,涌现出一大批巴蜀英雄,推动了巴蜀英雄谱系的升华。

  • 巴蜀英雄在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患中,融合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9]的理想信念,激发出为劳苦大众谋福祉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邓小平、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罗瑞卿、杨尚昆、吴玉章、赵世炎、张爱萍、刘伯坚、傅钟、陈伯钧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巴蜀儿女,在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里,完成了从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共产主义者的升华。无论是身处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之中还是浴血奋战在杀敌的疆场,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身处逆境,他们始终关心人民,始终团结人民,始终依靠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坚决斗争,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革命的奇迹,成为受到人民敬仰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是巴蜀英雄谱系中的新英雄形态,与以往的资产阶级个人英雄显著不同。首先,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追求的是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为人民的事业不畏牺牲,坚决斗争;其次,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具有目的的崇高性,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不计较生前身后名,一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彻底胜利和最终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而投身革命。

    四川广安人邓小平16岁时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牢固树立起一名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30]在革命战争时期,他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他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在曲折探索时期,他信念执着、百炼成钢;在改革开放时期,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邓小平把巴蜀传统的人民情怀内化为处处维护和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至上的博大情怀践行着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伟大与平凡,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四川仪陇人朱德在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护国战争、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巴蜀血脉里的赤子仁心和近代四川社会凋敝的客观现实,推动朱德走上铁血护国的革命之路,满怀“立马五峰天地小,群山俯首拜英雄”[31]7的豪情壮志投笔从戎,从护国战争到万里寻党,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从遵义会议到北上抗日,以“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31]80的革命英雄主义责任感,以“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气浮”[31]75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带领人民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1944年,朱德还撰写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新英雄主义》,就新英雄主义的两大支柱、三大场景、三大方法进行了详细阐释,为中国共产党的英雄主义在具体实践中的实施和发扬提供了基本框架[9]

    重庆梁平人刘伯承,秉承了巴蜀子弟的精忠报国的英雄胸怀。1911年武昌新军起义,刘伯承怀着“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32]的壮志豪情前往万县投军,从此走上了以身许国的革命之路。在长征途中,在晋察冀,在太行山,浴血疆场,立下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马放南山,重归书院,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以“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全忠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事业,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与新英雄主义的精神”[33]作为对学员的基本要求。他主持学院工作7年,亲自审定教材,设置课程,成为新中国军事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重庆江津人聂荣臻,1923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留法学生转变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国防建设再到经济发展,他深情鼓励热血男儿们“秉赋着优秀的民族英雄的血统”,“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边区和家乡,要显出你们的英雄本色和男儿身手,跟着你们的父兄弟侄,走上永远光荣的胜利道路”[34],始终坚守着责任使命,始终不变的是英雄初心。

    四川乐至人陈毅从青年时期起便心系英雄。他始终将浩然英雄气贯穿于革命生涯的始终。1936年冬,陈毅被困于江西梅山,写下著名的英雄诗歌《梅岭三章》,“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写出革命英雄主义的乐观与豁达;“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写出无产阶级革命者时刻准备着为革命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写出斗争到底的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5]38。在陈毅一生的革命实践中,他始终以“服务人民最骄,是真正英雄应折腰”[35]190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信“革命一生无愧怍,路线正确是英雄”[36]。巴蜀英雄精神在他的身上内化为慷慨赴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35]36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巴蜀地区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巴蜀子弟成长为信仰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在英雄之城重庆,凝结成了红岩精神。

    在红岩精神锻造下,红岩英雄应时势而生。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吴玉章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锤炼、孕育出伟大的红岩精神;重庆谈判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再赴巴蜀大地,在与国民党重庆谈判的政治斗争中,坚持底线、坚守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红岩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以江竹筠、陈然、许建业、王朴等为代表的歌乐山英烈群体信仰坚定,坚守共产党员的组织原则,在狱中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决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狱中八条,给中国共产党留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血泪嘱托。歌乐山英烈们的英雄壮举,进一步锻造了红岩精神。红岩英雄的内涵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个体英雄,“寄托着忠勇的革命情怀,汇聚起了浩然革命正气”,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象征”[37]

    毛泽东以国家大局为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弥天大勇亲赴重庆谈判,“以‘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气概参加重庆谈判,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更集中展现出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和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38]。以周恩来、董必武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英雄群体,身处国统区中心,置身于条件极其复杂、斗争异常尖锐的政治环境,经受着信念、意志与生死的考验。南方局同志们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钢铁意志,以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9]的强大定力,以坚如磐石般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昂扬姿态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智慧与勇气。

    以江竹筠、陈然、王朴为代表的红岩英烈,坦然面对生死,在酷刑和死亡面前,无惧牺牲。无论是“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40]83的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挺进报》的特别支部书记陈然,还是“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40]208的南方局所属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无论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的何敬平[40]78,还是“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40]17的车耀先;无论是身陷囹圄仍坚持在狱中出版《挺进报》的陈然,还是虎口脱险后以沉痛的历史教训写就《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的罗广斌;他们都以革命的大无畏勇气、绝不叛党投降的意志品质重写了自古以来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的巴蜀传奇,以青春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凝结成身处逆境之中仍坚守理想信念、坚决斗争的红岩英雄精神,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践行着马克思主义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英雄壮举。

  •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党的群众路线话语体系,颠覆英雄创造历史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重要论断。群众英雄观是体现共产主义高尚品质和远大革命理想的英雄主义观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人民利益至上、突出依靠群众的力量的新英雄主义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8],开启了英雄叙事从传统“个人英雄”向现代“群众英雄”的转向。在新的历史境遇与时代语境中,巴蜀大地开始涌现出如星河般璀璨的英雄群体。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川党组织贯彻中央指示,发动领导全省人民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先后组织了近70次武装起义,参与群众近百万人。四川党组织在组织农村武装斗争的同时,还在地方军阀部队中开展兵运工作,旷继勋等先后率部起义。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底由陕入川,在当地党组织策应下,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四川土地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的农村革命,最大程度地激发了群众的力量,四川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是“群众英雄”理论的现实实践。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四川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迅速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1949年7月,党中央成立了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为迎接解放,四川党组织相继发动川东武装起义、华蓥山武装起义、川康边武装起义等系列农村武装起义,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0年4月四川全境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无数四川籍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和普通群众,牺牲在黎明的前夜,在巴蜀革命的历史中留下光辉璀璨的英雄群像。

    抗美援朝时期,为保家卫国,巴蜀子弟踊跃应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1953年前后,超过13万巴蜀青年报名入朝。上甘岭战役作战主力部队第十五军以四川兵源为主,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力挫美军精锐第7师。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 000个功臣集体”[41],其中的黄继光、伍先华、邱少云、胡修道、柴云振等就是巴蜀籍的战斗英雄,他们以生命践行了“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42]的入朝誓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英雄的制度化建设不断推进,确立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理念。随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主题由革命战争转向国家建设,面对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任,时代英雄的主流话语表达逐渐从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转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表现为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1950年,邓小平在西南军区第一届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会议上指出:“在今后的建设任务中,我们还需要出现更多的新的千千万万的英雄和模范工作者。”[43]1954年,朱德在铁道兵第三次庆功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希望“我们的英雄越多越好”,“到处的人们都努力劳动,到处都涌现出英雄、模范,建设社会主义的速度就会加快”[44]。以此为标志,社会主义建设战线逐渐取代革命战场,成为发现英雄、展示英雄的重要场域,而和平建设时期的巴蜀四川一如既往成为英雄活跃的阵地。

    党中央历来重视中国西南的战略地位,将中共中央西南局驻地设在重庆。在时代使命的召唤之下,巴蜀儿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在与国家命运的休戚相关中,继续书写着和平时期巴蜀大地的英雄传奇。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雄文化的弘扬,对新时代英雄给出了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全新阐释。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45],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第一次以“平凡”来阐释“英雄”。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又一次诠释了“平凡”这一新时代英雄品格的深刻内涵,他再次强调,正是“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46]。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再次重申:“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47]同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的艰难历程,充分肯定“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48],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英雄伟业,提出了“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的重大命题。“平凡英雄”的重大命题明确了新时代和平环境下英雄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辩证法,是“和平与发展”当下语境中对英雄精神的创造性发展。和平时期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常的日子里鞠躬尽瘁、在普通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45];体现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就会在“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49];体现在每一个平凡的人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履职尽责,在平凡中开创不平凡的人生。

    岁月荏苒,百年芳华,随着2021年党和国家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今天的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具备让英雄脱颖而出的条件和建功立业的土壤。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巴蜀地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巴蜀英雄历史发展逻辑与当代英雄实践的融合,为新时期“平凡英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文化资源、经验借鉴与理论支撑。

  • 巴蜀大地长期以来形成了开拓进取、无惧挑战、百折不挠的文化品格,在和平建设时期,这种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文化品格在当代巴蜀科研工作者的践行之中,发展成为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锲而不舍与执着探索,谱写出当代巴蜀科技英雄的动人篇章。

    1953年,重庆北碚,23岁的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按照国家的毕业分配,袁隆平来到位于雪峰山深处的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就在这一年,全国性的土地改革刚刚完成,在经历多年战乱之后,中国农民重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然而粮食危机依然是摆在新中国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当时的中国粮食总产量约有16 683万吨,以全国5.8亿人口计算,人均每天粮食仅1.5斤。从1959年开始,中国爆发了持续三年的全国性粮食短缺,1960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指出:“坚决从各方面挤出一切可能挤出的劳动力,充实农业战线,首先是粮食生产战线。”[50]袁隆平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把“让中国远离饥荒”看成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时代使命。青年时期在重庆的学习、生活经历让袁隆平濡染并继承了来自巴蜀先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致力于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伟大事业中,他经过上万次实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以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践行着百折不挠的英雄品质,“他在中国早已成为民族英雄和不懈追求科学的象征”,他去世后“人们自发悼念他,92%的人认为这是‘社会怀念英雄、崇敬英雄的表现’”[51]

    1975年,四川巴中青年吴伟仁走出“镇锁秦川”的大巴山,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遥感专业学习。1978年毕业以后,吴伟仁进入航天工业部,开始了他和中国航天事业一生一世不解的情缘。2008年,吴伟仁接棒孙家栋院士担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他的主持下,嫦娥二号顺利升空,嫦娥三号安全着陆。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发射升空,彻底终结了月背通信“不在服务区”的历史。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至此,中国探月工程五战五捷,取得了连战连捷的非凡成就。2020年9月8日,为表彰吴伟仁院士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报告文学作家陈新完成记录探月工程的《嫦娥揽月》后表示,就是要“讴歌那些不计个人得失,牺牲小我利益,成就伟大祖国宏图大略的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52],“勇于探索是航天人远大的志向、顽强的精神和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彰显”[53],吴伟仁院士正是体现了探月精神的杰出科学家代表和英雄人物。

    以袁隆平、吴伟仁等人为代表的当代巴蜀科技英雄,脚踏坚实大地,仰望天空与星辰,以科研工作者的执着探索,书写着新时期的巴蜀英雄传奇。

  • 巴蜀地区自先秦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大规模的外来移民,对巴蜀文明的发生、演变带来深刻影响,在巴蜀本土文化与外来移民文化长期的碰撞、磨合、交流与接纳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和睦共处、患难与共、精诚团结的巴蜀文化精神。回顾巴蜀的发展历史上,在每一个危急险难时刻,在每一次大灾大难面前,巴蜀儿女从来患难与共、苦乐同行。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爆发7.8级特大地震灾害,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灾难,川渝人民再一次展示出患难与共、生死同行的团结精神。在地震中断了所有交通道路的情况下,成都军区迅速派出6千余名救援官兵、3架直升机紧急赶赴汶川现场进行救援。与此同时,一支由101人组成的重庆军地联合医疗救援队火速驰援四川灾区。13日下午5时,首支300人的重庆公安特警队抵达重灾区北川县。13日晚,重庆消防总队213名突击队员带着救援设备进驻北川中学,武警重庆总队500人的救援队赶至茂县。汶川地震后短短10天时间里,重庆先后向四川灾区派出医务人员1 000余人,公安、消防、武警官兵近2 000人,救治伤员17 000多人,转移群众数万人。在百年一遇的灾难面前,彻底激发了川渝团结,苦乐同行、共同抗灾的英雄豪情!

    2018年5月14日,万米高空之上,四川航空刘传健机组重现了巴蜀儿女患难与共、精诚团结的巴蜀品格。川航3U8633航班在执飞拉萨途中,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强大的风力瞬间涌入驾驶舱,仪表台遭遇严重破坏,舱内温度急速降至零下40度,飞机客舱瞬间失压、缺氧。生死攸关之际,机长刘传健、副驾驶徐瑞辰处乱不惊,死钉工作岗位之上,严守工作流程,在极端低温、缺氧、强风的条件下,凭着顽强的个人意志,徒手完成36个完整技术动作;第二机长梁鹏迅速补位,紧急增援,第一时间为主、副驾驶戴上氧气面罩,为完成后续技术动作排除安全隐患;乘务组毕楠、张秋奕等训练有素,有条不紊地引导乘客做避险准备,不断传递“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处理好”的心理疏导。沧海浊流,方显英雄本色,生死关头,3U8633全体机组成员临危不乱,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守操作流程,成员间高度信任,团结协作、配合得力,以高超的飞行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钢铁般的规范意识、胼手胝足的团队合作,沉着果敢、处置妥当,共同完成了这一英雄史诗般的紧急迫降任务,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巴蜀奇迹。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邀请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招待会,指出“要在全社会提倡学习英雄机组的英雄事迹,更要提倡学习英雄机组忠诚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英雄机组的英雄事迹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凡英雄的重要论述,“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54]

  • 四川多高山丘陵,巴蜀先民珍视每一寸可供耕种的土地。在数千年辛苦的农业劳作中,逐渐养成勤勉坚韧、吃苦耐劳的思想品格。巴蜀先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长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中形成了躬行践履、勤勉务实的价值取向。

    1997年,38岁的毛相林被推选为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下庄村地处秦巴山区的腹地,坐落于四面绝壁的谷底,几近垂直的绝壁犹如难以逾越的天险,将下庄村人困在贫困、闭塞和落后之中,全村近400名村民有将近一半一辈子从未走出过大山。毛相林立下铁骨铮铮的修路誓言,他带领下庄村从17岁到63岁的男人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2004年公路通车后,毛相林请来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土壤、气候、光照等进行全面评估,最终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下庄村650余亩柑橘产业初见成效。2015年,下庄村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创造了脱贫攻坚战的巴蜀奇迹。有作家写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创造着时势。正是在脱贫攻坚遭遇重重堡垒,需上下同心、砥砺前行的背景下,下庄人‘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坚守初心、自强不息’修出绝壁天路,其事迹,其精神,就焕发出翡翠般的时代光芒”,“中华民族需要英雄,也不缺英雄,毛相林和他的父老乡亲,正是我们应该认识和学习的英雄”[55]

    四川渠县扶贫干部张渠伟,六年如一日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始终坚守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誓言,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推动全县57个贫困村摘帽,12.3万人脱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巴蜀人民胸怀天下的爱国担当,以生命和健康践行着为国奉献、对党忠诚,为人民福祉鞠躬尽瘁的当代扶贫英雄的初心使命。重庆巴南的梁荣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积极投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00年创业致富后的梁荣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重返家乡带领乡亲们在荒山坡上种植苗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力促进全村致富脱贫。重庆酉阳的苗绣非遗传承人陈国桃,15年前辞去银行的高薪工作,走进大山深处,采用“公司+扶贫+乡村绣娘”的生产帮扶模式,在酉阳周边区县组织苗绣技艺培训,带领3 000余名苗乡妇女绣出了脱贫致富的美好画卷。

    以毛相林、张渠伟、梁荣、陈国桃等为代表的新时代巴蜀脱贫英雄,扎根中国大地,在年复一年的不懈奋斗中,赓续传承着巴蜀人民改天换地的坚定决心,在绝壁上雕刻出史诗般的筑路故事,在扶贫战场上飘扬起鲜红的党旗,在荒坡野地里播种下乡村振兴的希望,在锦绣画图中绘出美好中国的田园画卷,为国家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传播着自强不息、接续奋斗的精神火种,生动地诠释了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的时代内涵。

  • 以区域研究视角考察巴蜀英雄叙事,勾连百年巴蜀英雄精神谱系,这既是对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也是对巴蜀历史经验的继承与传扬,更是对时代主题和巴蜀发展的深度把握。回顾巴蜀百年历史,英雄形象总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巴蜀英雄是战争年代英勇斗争、无惧牺牲的革命者,是和平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者,是改革开放时期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改革者,是新时代默默奉献、创造伟业的平凡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之上,当代巴蜀英雄叙事必须要在国家民族发展方向的指引之下,实现对巴蜀英雄传统和历史经验的创造性转化。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巴蜀英雄必定是也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干部群众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奋斗者,他们以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传承着巴蜀英雄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就在本文修改之际,英雄的巴蜀大地再一次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严峻的疫情、极端的高温、持续的干旱、电网的负荷极限、频发的山火,多重灾难围困下的重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缙云山的山火愈烧愈烈,近在咫尺的北碚城危在旦夕。缙云山——这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植物种子基因库、李商隐《夜雨寄北》诗里的“夜雨巴山”,危矣!北碚城——这延续巴蜀文脉的福地、抗战西南的名城、梁实秋寄居的“雅舍”,危矣!危急险难之中,重庆——这一富有革命光荣传统的英雄的土地,又见遍地英雄。在炙热的天空之下,在熊熊燃烧的烈焰之前,巴蜀英雄精神再一次得到高扬。面对肆虐的山火,英雄的人民子弟兵率先冲到一线,他们唱起威武嘹亮的军歌,义无反顾地冲进火场,头顶着45摄氏炙烤的骄阳,眼面是接天连地的肆虐火墙,而身后是有着80万人口的北碚城,是国家的重托,人民的信任,是万家灯火,是退无可退的使命担当。年轻的消防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冲进热浪,他们与烈火共舞的身姿仿佛“牧野之战”时巴人的战舞。在重庆城的四面八方,挺身而出的人们都逆行在同一个方向。西南大学的师生们刚放下手里的笔,刚高考完的准大学生们才合上桌上的书,汽修店的小老板锁上店铺,跑“摩的”的“龙麻子”借钱加满机车的油,送客的出租车师傅把自己和志愿者一起送到缙云山脚,玩赛车的富二代、送外卖的快递哥、中铁重庆十四局的挖机师傅,父亲带着儿子,妻子陪着丈夫,在人潮涌动的志愿者征集现场,他们高喊着“我是党员”“我是退伍军人”“我参加过08年抗震抢险”,那争先恐后的样子仿佛要重返当年的战场。在每一个新开辟的物资站里,那些由专业赛车手、快递小哥和普通市民组建的摩托车帮,成为这场抗灾救火战场上最重要的运输保障,他们仿佛不知疲倦,一趟又一趟把“消防设施、灭火装置、饮水食粮”运上了山梁,重现了淮海战役小推车送军粮的壮阔场面。山路再陡峭崎岖,那是我“烽火”少年炫技的舞场;物资运输再奔波繁忙,正是我外卖小哥的特色与专长。

    那里本没有路,是无数人手足相牵,链接起生命的运输线;那路本没有灯,是无数人用身躯汇聚微光,筑起保卫家园的防火墙,汽车开不到的地方有摩托,摩托到不了的地方靠人扛,重庆人民击鼓传花般用不屈的肩膀把消防水管带、灭火器、药品、盒饭甚至可乐、雪糕、绿豆汤都接力送上了火场。在每一条隔离带上,无数志愿者头戴着顶灯,手持着灭火器,用身体构筑起一道人墙,以血肉之躯对抗着扑面而来的烈焰火墙。在每一个临时组建的朋友群里,无数个重庆人昼夜不眠,为这场救援张罗奔忙,志愿者征集、物资捐赠、医疗资源购置,他们以惊人的团结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庆速度与中国力量。在分不清白天与黑夜的时间里,那些不灭山火、绝不撤退的消防员,那些扛起油锯日夜鏖战的志愿者,那些插着五星红旗千里走单骑的年轻摩帮,那些巡山的00后高中生,那些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是以信念的坚韧和意志的顽强在肆虐的山火面前用团结的心扭成的一股绳,是朴实而英雄的中国人民在面对任何挑战时所共有的勇气与力量。

    作为一方孕育英雄的热土,巴蜀的英雄传统从未断裂,巴蜀的英雄精神亘古常新,“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在这魔幻的八月,重庆人民和衷共济,抗干旱、战山火、防疫情、保民生,又一次续写着巴蜀英雄的史诗。奋战在赤火烈焰前的救火军民以“山火不灭,绝不收兵”的坚持延续着巴师伐纣的勇锐,缙云山中的勇往直前的“鬼火少年”以“舍我其谁”的担当重写着巴蜀英雄大义,英勇的志愿者以“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继承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传统,鏖战在救援前线的无数个重庆人以“不舍昼夜”的执着创造着英雄谱系史上新的奇迹。

    今天的重庆城,又见英雄遍地。每一个平凡的重庆人都化身英雄,他们是烈焰之前无惧生死的战神,是缙云山中千里奔袭的骑士,是抗疫前线不眠不休的白衣天使。他们以“爱国爱家”的忠诚,“协力同心”的团结,“不计得失”的大气,“言出必行”的耿直与“知恩图报”的善良,践行着“无怨无悔、倾情奉献”,以习近平总书记“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46]重要论述所揭示的新时代英雄主义,凝聚起爱国、团结、勇毅、坚韧、无私的新时代精神,回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走过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56],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定位中,在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57]的新征程路上,推进新时代英雄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国家之需、时代之需、历史之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英雄研究,理应致力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理应聚焦于厘清英雄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发掘英雄精神传承的地域特征、文化共性与时代内涵,构建新时代新征程上英雄的核心价值观念;理应落脚于新时代新征程上英雄的实践价值与培育路径。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英雄研究,要通过对当代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深度阐释,探索英雄的成长、成才的规律,发挥英雄的精神引领作用,最终汇聚起推动国家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能。

参考文献 (5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