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内涵特征与形成机理

上一篇

下一篇

乐星宇. 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内涵特征与形成机理[J]. 教师教育学报, 2023, 10(3): 26-32. doi: 10.13718/j.cnki.jsjy.2023.03.004
引用本文: 乐星宇. 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内涵特征与形成机理[J]. 教师教育学报, 2023, 10(3): 26-32. doi: 10.13718/j.cnki.jsjy.2023.03.004
LE Xingyu. The Conno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3, 10(3): 26-32. doi: 10.13718/j.cnki.jsjy.2023.03.004
Citation: LE Xingyu. The Conno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3, 10(3): 26-32. doi: 10.13718/j.cnki.jsjy.2023.03.004

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内涵特征与形成机理

  • 基金项目: 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我想有个‘家’:组织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研究”(2022KYCX09),项目负责人:乐星宇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乐星宇,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

  • 中图分类号: G615

The Conno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s

  • 摘要: 幼儿园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培养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是改善当下幼儿园教学状况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行为是一种固定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不能唤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日常交互中及时回应幼儿个性化需求,主动寻求创新,在课程设计上力求内容丰富新颖,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使幼儿取得良好学习成果的有效教学行为。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具有三大特点,即师幼关系和谐稳定、教学方式别出心裁、教学氛围温馨活泼。教师个人背景、教师人格特质、教师专业能力、幼儿园组织氛围等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人格特质是推动幼儿园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动力因素,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解释力最强,也是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的重点。
  • 加载中
  • 图 1  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形成机理

    表 1  传统教学行为和创造性教学行为对比

    教学要素 传统教学行为 创造性教学行为
    教学理念 教师的任务是教幼儿知识 幼儿的兴趣是可以被激发的
    教学目标 达成课程目标 幼儿在活动中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
    教学模式 固定模式 无固定模式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 多元化,形式活泼、生动、有趣
    教学资源 教材 多样
    师幼关系 以教师为主 以幼儿为主,教师是引导者
    教材教具 教科书 多样化教材
    教学评价 标准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要素及教学内涵

    教学要素 教学内涵
    教学目标 认知 原有认知目标、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
    情意 原有情意目标、好奇心、想象力、挑战心与冒险心
    技能 原有技能目标、使用创造思考的方法
    教学内容 统整性课程、生活经验、探索性活动、多元化素材
    教学方法 教学互动 了解观察幼儿、以问题引导、鼓励探索尝试、提供楷模示范、促进合作学习、给予正向回馈、提供充足时间
    教学环境 创设有利环境、营造温馨氛围
    教学评价 档案评估、交流检视
    下载: 导出CSV
  • [1] AMABILE T M, BARSADE S G, MUELLER J S, et al. Affect and creativity at work[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5, 50(3): 367-403. doi: 10.2189/asqu.2005.50.3.367
    [2] SCOTT R K. Creative employees: a challenge to managers[J].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95, 29(1): 64-71. doi: 10.1002/j.2162-6057.1995.tb01424.x
    [3]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通知[EB/OL]. (2022-02-11)[2022-05-1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2202/t20220214_599198.html.
    [4] RANKIN J, BROWN V.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 as a learning strategy for student midwives: a qualitative study[J].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16, 38: 93-100. doi: 10.1016/j.nedt.2015.12.009
    [5] RUNCO M A, JAEGER G J. The standard definition of creativity[J].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12, 24(1): 92-96. doi: 10.1080/10400419.2012.650092
    [6] STARKO A J, EBRARY I.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 schools of curious delight[M].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5.
    [7] MCCORMICK W J. Teachers can learn to teach more effectively[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79, 37(1): 59-60.
    [8] 任海英, 石彤. 知识视角下的发明过程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13): 156-16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B201513028.htm
    [9] 李海峰, 缪文升. 挑战与应对: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应重视价值判断教育[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2): 43-4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JY202002007.htm
    [10] KANTER R M. When a thousand flowers bloom: structural, collective, and social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8, 10: 169-211.
    [11] SAWYER R K. Structure and improvisation in creativ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1-24.
    [12] RINKEVICH J L. Creative teaching: why it matters and where to begin[J]. The Clearing House, 2011, 84(5): 219-223. doi: 10.1080/00098655.2011.575416
    [13] 尹德翔, 王梦秋. 信息技术条件下情境化与定型化相结合的高校课堂教学——以"中西文化比较"课为例[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9(5): 5-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BJX201905002.htm
    [14] JEFFREY B, CRAFT A. Teaching creatively and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distinctions and relationships[J]. Educational Studies, 2004, 30(1): 77-87. doi: 10.1080/0305569032000159750
    [15] LIN Y S. Fostering creativity through educ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creative pedagogy[J]. Creative Education, 2011, 2(3): 149-155. doi: 10.4236/ce.2011.23021
    [16] KAUFMAN J C, GLAVEANU V P, BAER J.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creativity across domain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17] 王中华, 刘志婷. 卓越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特质——基于一位教书育人楷模的个案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2): 79-8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AA202102011.htm
    [18] 陈波. 论创新教育与幼儿教育改革[J]. 学前教育研究, 2000(3): 10-12. doi: 10.13861/j.cnki.sece.2000.03.003
    [19] MITCHELL-COPELAND J, DENHAM S A, DEMULDER E K. Q-sort assessment of child-teacher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competence in the preschool[J].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 1997, 8(1): 27-39.
    [20] DECI E L, VALLERAND R J, PELLETIER L G, et al.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1, 26(3-4): 325-346. doi: 10.1080/00461520.1991.9653137
    [21] FASKO D. Education and creativity[J].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1, 13(3-4): 317-327. doi: 10.1207/S15326934CRJ1334_09
    [22] PETER-SZARKA S. Creative climate as a means to promote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J]. Electron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2, 10(3): 1011-1034.
    [23] FLEITH D S. Teacher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J]. Roeper Review, 2000, 22 (3): 148-153. doi: 10.1080/02783190009554022
    [24] STROM R D, STROM P S. Changing the rules: education for creative thinking[J].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002, 36 (3): 183-200.
    [25] AMABILE T M.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3, 45(2): 357-376.
    [26] CSIKSZENTMIHALYI M.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7.
    [27] 阳泽. 中小学教师育人素养与育人效果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J]. 教师教育学报, 2018(6): 24-36.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jsjy.2018.06.004
    [28] 乐星宇, 周圆圆. 玩兴与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 工作-生活冲突的调节作用[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4): 60-66, 12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QJI202204011.htm
    [29] SATCHELL L, HOSKINS S, CORR P, et al. Ruminating on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 personality predicts implicit theories and educational persistence[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7, 113: 109-114.
    [30] FAJKOWSKA M, DEYOUNG C G.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integrative theories of personality[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15, 56: 1-3.
    [31] FRITH E, RYU S, KANG M,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roposed 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creative thinking[J].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9, 15(4): 858-877.
    [32] LEE I R, KEMPLE K. Preservice teacher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ngagement in creative activities as predictors of their support for children's creativity[J].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14, 26(1): 82-94.
    [33] 邓志华, 肖小虹, 陈江涛. 员工创造力激发研究评述: 多层次多视角机制与精神性动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13): 151-16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B202013019.htm
    [34] 毋改霞. 教师创新能力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8年"教与学国际调查"上海数据的分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6): 137-14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SS202106010.htm
    [35] CHIANG C F, HSIEH T S. The impacts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on job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2, 31(1): 180-190.
    [36] RIVAS P G.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artistic heritage by promoting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among future primary education teacher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7, 237: 717-722.
    [37] 曾练平, 曾冬平, 赵鹏娟, 等. 共享领导对幼儿园教师职场活力的影响: 组织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5): 3-1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QJY202005003.htm
  • 加载中
图( 1)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82
  • HTML全文浏览数:  682
  • PDF下载数:  4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3-05-15

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内涵特征与形成机理

    作者简介: 乐星宇,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 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基金项目:  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我想有个‘家’:组织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研究”(2022KYCX09),项目负责人:乐星宇

摘要: 幼儿园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培养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是改善当下幼儿园教学状况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行为是一种固定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不能唤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日常交互中及时回应幼儿个性化需求,主动寻求创新,在课程设计上力求内容丰富新颖,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使幼儿取得良好学习成果的有效教学行为。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具有三大特点,即师幼关系和谐稳定、教学方式别出心裁、教学氛围温馨活泼。教师个人背景、教师人格特质、教师专业能力、幼儿园组织氛围等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人格特质是推动幼儿园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动力因素,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解释力最强,也是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的重点。

English Abstract

  • “创意”“创造”“创新”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是指个体产生想法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一般来说,拥有创造力的个体具备自主性、新颖性、可靠性等特质,他们不墨守成规,喜欢新奇的想法,能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并喜欢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工作,且能与同事积极讨论新鲜事物[2]。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进,许多国家都将“培养创新型人力资源”提升到战略性高度。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该文件围绕“教育过程”提出了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和家园共育等3项关键指标和17个考查要点,旨在加强幼儿园教师活动组织能力和推动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3]。因此,培养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造性教学是教师的必备技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敏感度和熟练度。此外,创造性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使他们的学习充满活力且更有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认知能力和培养情感态度[4]。目前,幼儿园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3个问题:(1)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内涵是什么;(2)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特征是什么;(3)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形成机理是什么。对上述问题的探索,有助于开拓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研究视野,可以为提高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提供些许的理论指导。

  • 创造性(creativity)是一种以全新方式形成思维能力的心理历程,不仅具有原创性,还具有有效性[5]。目前,许多理论流派都对创造性作出了解释。例如:“能力说”认为,创造性是一种能力,即个体提出原创或新颖想法的能力[6];“特质论”认为,创造性是一种人格特质,是人具有的好奇、冒险、挑战、想象等品质[7];“阶段论”认为,创造性包括发现事实、发现问题、发现构想、发现解决方案、接受所发现的解决方案等5个阶段[8]。可见,由于创造性本身的复杂性,学界对其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即便如此,研究者还是一致认为,创造性离不开3个要素,即新颖性、有效性、有益性。除上述3个要素之外,个体创造性的产生也离不开环境的支持。环境对创造性输出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教育本身包含着主客体的交互关系[9]。由此推知,教育氛围是使个体产生创造力的特殊环境,幼儿园教师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关键要素。教师除了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其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和态度,更会影响一个班级的创造氛围。基于上述4个要素,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第一,创造性教学行为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需要运用多元的教学资源。创造性教学能力是教师独立构思新奇的想法或将他人的想法改编到自己教学环境中的能力[10]。教师运用想象力和新颖的方法,产生具有创造性和判断力的价值[11],再通过合理运用外部资源,与他人展开合作,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这样一来,教师的创造力就能在教学情境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展现。第二,创造性教学行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新的、恰当的和有价值的教学行为,将新旧知识、经验以及各种策略、材料、活动和情境等整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技能以及学习态度都得到培养,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12]。第三,创造性教学行为是一种生态教学模式,旨在达成多元教学目标。创造性教学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社会情感水平。创造性教学行为是教师为了回应学生个性化需求而主动寻求创新,通过设计丰富新颖的课程内容以及运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有效教学行为。创造性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教学行为有明显不同。传统教学行为事实上是一种固定教学模式,在因材施教和激励幼儿主动学习等方面都显欠缺[13]。创造性教学行为旨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传统教学行为和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区别,具体如表 1所示。

  • 创造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有研究者提出了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六大理念。第一,创新多元理念。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有求新求变的意识,从学习方法、学习教材到学习空间,都能表现出创造性。教师运用弹性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就是创造性教学的体现。第二,主动参与理念。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肯定学生的进步,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第三,资源运用理念。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只有一套教学模式,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与教材有关的教学内容,并适时地辅以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四,班级互动理念。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行为。营造一个民主、温馨和开放的班级氛围,可以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创造性教学的开展。第五,动机激发理念。只有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机,创造性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性,让教学变得更有意义。第六,问题解决理念。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能提供问题解决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教学行为体现了创造性教学(使用特别的方法吸引学生)和创造思考教学(教学生如何利用创造性技能进行学习)两大特征[14]。此外,有研究者强调,除创造性教学和创造思考教学之外,创造性教学行为还应包括创造性学习[15],即通过创造性教学中的创造性促进者和创造性学习中的积极的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提供支持。因此,创造性教学行为可以由3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即有创造性的教学、为创造性而教学和创造性地教学[16]。有创造性的教学旨在增加关于创造力和创造力研究领域的知识;为创造性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创造性地教学旨在创造性地教授任何学科。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构成要素及其内涵,具体如表 2所示。

    相较于传统的幼儿园教师而言,有创新意识的幼儿园教师能更快找到问题解决的新路径,并展现出较强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17]。结合表 2内容,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实施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18]。依恋理论认为,与教师有安全关系的儿童会将教师作为其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来源[19]。同时,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大部分是由其基本需求驱动的[20]。如果幼儿的需求从同伴、教师处得到了满足,那么将会大大增加其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因此,感知到来自教师和同伴支持的幼儿,更有可能在幼儿园保持稳定的情绪,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在学习中体会到更大的乐趣。相反,如果幼儿与教师和同伴存在冲突,那么将会对其探索学习环境产生阻碍,这会降低幼儿对课堂活动的满意度。

  • 首先,创造性教学行为要求幼儿园教师将游戏作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点,通过安排多样的活动,回应幼儿那些“不寻常”的想法,从而营造出充满创造力的课堂氛围;其次,创造性教学行为要求幼儿园教师持有开放的态度,并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通过探索性活动和运用多元化的素材来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对话及提出问题,帮助幼儿主动发现新事物,而不是简单地把听讲、记忆等要求强加给幼儿;再次,创造性教学行为要求幼儿园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头脑风暴、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幼儿学习如何采用多样化方式参与讨论,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最后,创造性教学行为要求幼儿园教师鼓励幼儿开展自发的创造性活动,并为幼儿提供积极的反馈,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 充满温情的环境对幼儿创造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营造温馨活泼的课堂氛围,重视与幼儿间的关系,消除幼儿害怕表达等不良心理因素,鼓励幼儿勇于分享内心的想法。为了创设这样一个有创造性的环境,首先,幼儿园教师应当保持高度的热情,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幼儿想法,为幼儿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机会[21],并且关注幼儿的自我评价;其次,幼儿园教师应当鼓励幼儿自由思考、自由选择活动[22],并由幼儿自己作出决定;再次,幼儿园教师应当尽量收集更多的信息,提出开放性问题,为幼儿提供更多选择,而不是采用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课程内容,这能够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成为创造性环境的一分子[23];最后,幼儿园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包括多样化的工具、广泛的材料、独立的空间等。幼儿园教师如果固执地坚持原有经验或课本上的内容、对幼儿的错误零容忍、抑制幼儿的新想法,那么就会制造出一种专制的气氛,这将导致幼儿害怕失败或害怕被嘲笑而不愿或不主动参与创造性的活动[24]

  • 幼儿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创造力会受到领域相关技能、创造力相关技能、任务动机等3个因素的影响[25]。此外,创造力不是在人脑中凭空发生的,而是个人思维和社会文化互动的结果,是系统性现象,会受到个体、领域及社会组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6]。因此,除了幼儿园教师个人特质及知识储备等因素,环境中的组织鼓励、社会资源支持也会激发幼儿园教师的内在动机,增强其从事创造性教学的意愿,进而影响其教学表现。在探讨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时,笔者认为应将其分为个人和组织环境两部分来讨论。基于此,本研究从教师个人背景、教师人格特质、教师专业能力、幼儿园组织氛围等4个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形成机理。

  • 诸多关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研究均表明,教师创造性行为具有性别差异。有研究发现,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的育人素养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男性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灵活多变[27]。还有研究发现,在经验的开放性、教材教法的多样性、事务的开创性,以及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灵活性等方面,男性教师的表现优于女性教师,但是,在热爱教学、亲和性、检核创新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获得感等方面,女性教师表现皆优于男性教师,这说明不同性别的教师在创造性教学上各有所长。另外,还有的研究探讨了教师婚姻状况和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已婚幼儿园教师与未婚幼儿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存在显著差异[28]。因此,幼儿园教师的个人背景是影响其创造性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 人格特质是一种内在倾向,代表个体的独特性,对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都具有持续稳定的影响[29]。实证研究表明,在所有影响创造力的变量中,个人因素的解释力最强。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具有某些特定的人格特质[30]。有研究发现,科学竞赛成绩优异的教师往往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和能力,如兴趣广泛、远离偏见、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与创造性有关的认知能力强等[31]。另有研究发现:教师越具有开放的特质,越会有更多的创造性教学实践;具有开放特质的教师会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激励学生掌握更高级的知识,并采用合作式教学,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开放特质的教师还会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建议和问题,反复思考论证,直到学生的问题被彻底解决;具有开放特质的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灵活思考[32]。此外,具有开放特质的教师还会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使学生有勇气尝试新的想法,并对自我产生积极的评价。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的人格特质能够影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

  • 创造力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创造力来源于个体、领域及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33],即个人对领域相关知识了解越丰富,就越有可能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幼儿园教师具备了较多的专业知识后,就能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就更加灵活,这对创造性教学行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有研究指出,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师的创造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4]。这说明,专业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产生。

  • 有研究表明,员工感知到组织支持后,会提高自己的工作参与度和工作绩效,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35]。员工总是期望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组织的正向反馈。当员工认为组织重视他们的贡献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回报心理,这也增强了个体对组织的情感依赖。换句话说,组织强调员工要相信组织,在社会交换和心理契约的影响下,员工会根据感知到的组织支持程度而表现出不同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因此,充足的组织资源是教师产生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键[36]。如果园长或其他行政主管鼓励教师实施创造性教学,那么幼儿园教师就会获得激励,尝试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还有研究发现,幼儿园管理者学习了共享领导的理念后,通过推动共享领导理念的实施以及营造融洽的组织创新氛围,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园教师的职场活力[37]。由此看来,幼儿园组织氛围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炼了提升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必须要考虑的四大因素,即教师个人背景、教师人格特质、教师专业能力和幼儿园组织氛围。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形成机理,具体如图 1所示。

    图 1可知,教师人格特质是推动幼儿园教师产生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动力因素,其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解释力最强,也是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的重点。这也进一步说明,幼儿园管理者应当强化幼儿园教师正向人格特质,降低教师工作压力,以激发其创造性教学行为。除人格特质外,教师专业能力、教师个人背景、幼儿园组织氛围也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这四大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共同提升幼儿园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3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