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白蚁是世界性害虫之一,可危害园林树木、房屋建筑、水库堤坝等,全世界已知3 000多种白蚁,在全球范围每年可造成320多亿美元经济损失[1]。在城市中白蚁能取食危害300多种园林植物[2],重庆地区以桉树、樟树、黄葛树、银杏等受害最为严重,主要危害品种为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3]。白蚁可在树干修筑泥路啃食树皮,破坏韧皮部,或在主干基部筑巢,并蛀空树干,导致植物存在断折倒伏的隐患,威胁行人及车辆安全[4]。因此,城市白蚁防控是园林植物管护的重要环节。现阶段白蚁防控仍以化学防控为主,药剂包括有机磷、新烟碱、拟除虫菊酯等[5]。园林白蚁防控技术主要有喷粉灭治、灌根预防、饵剂诱杀等[6-7]。喷粉是防治白蚁的常规方法,常用防治药剂有灭蚁灵、吡虫啉、阿维菌素、氟虫腈等,其中,氟虫腈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8],是目前白蚁喷粉防控最主要的药剂之一[2]。灌根是园林上常用的白蚁预防方法,其效果常与药剂持效期有关,实际应用防效报道较少[2]。饵剂灭杀一直是地下白蚁防治的重点,其对白蚁的引诱效果主要受饵料的影响,常用的饵料包括白蚁喜食的木材、纤维素和蔗糖、信息素等辅助剂[9]。目前市售的白蚁饵剂主要为诱杀箱和诱杀包,饵料多为白蚁喜食木材,少部分为纤维素。不同饵剂对白蚁的诱集效果差别较大,研究不同饵剂对园林白蚁的诱集及防治效果,对指导白蚁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评估不同喷粉、灌根、诱杀法对园林白蚁的防治效果,明确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可为园林白蚁防控提供参考。
全文HTML
-
试验涉及材料主要包括:0.5%氟虫腈粉剂(江苏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联苯菊酯水乳剂(深圳诺普信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25 g/L氟虫腈乳油(拜耳(中国)有限公司)、5%氟铃脲乳油(河北伊诺生化有限公司)、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富美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毒死蜱乳油(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白蚁诱杀包(广州包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白蚁诱杀箱①(深圳市卫华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白蚁诱杀箱②(东莞市铭捕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自制白蚁诱杀箱(木材为松木并添加自制饵料)、艾氏白蚁饵剂(美国恩斯特克斯(EXTERRA)公司)。
-
调查重庆市北碚区、璧山区及铜梁区园林白蚁发生情况,按植物受害情况进行分类。根据白蚁不同取食部位将白蚁危害分为树皮危害(树皮表面可见由下至上生成的泥道)和树干危害(白蚁在树干内部取食)。树皮危害根据白蚁上树高度分为低于1 m、1~2 m及2 m以上。共设置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次10株植物。将0.5%氟虫腈粉剂装入白蚁喷粉器内,按照白蚁喷粉防治方法,对树皮危害白蚁轻微破坏泥道后喷粉,粉末均匀分散,间隔约20 cm重复上述操作。对于树干白蚁,在破坏泥被后进行充分喷施,使可见白蚁均接触药剂。整个试验期间仅施药一次,后期间隔约1月调查白蚁复发情况,共调查4次,下文同。
-
在重庆市北碚区选用10%联苯菊酯水乳剂120倍液、25 g/L氟虫腈乳油250倍液、5%氟铃脲乳油300倍液、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作为试验药剂,对树皮有白蚁活虫(人为清除泥道)或有明显危害痕迹但暂无活虫的香樟行道树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用药量为4 L,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0株树。
-
对植物明显受白蚁危害的广场及公园,选择白蚁诱杀包、白蚁诱杀箱①、白蚁诱杀箱②、自制白蚁诱杀箱、艾氏白蚁饵剂进行诱杀防控。选择有白蚁危害的香樟,破坏部分泥道,在树基部约5 cm处挖浅坑放置白蚁诱杀包并覆土,每棵树不同方位放置3个位置,每个位置2包,5株树为1个处理,重复3次。选择新的白蚁发生区,在距离植物1~2 m处放置诱杀箱及饵剂,分别随机放于每株树的4个不同方位,装置间隔4~6 m,5株树为1个处理,重复3次。后期进行检查,发现饵料取食完、发霉、腐烂进行补充和更换。
-
采用喷粉法及灌根法防治白蚁时,其对园林植物的防治效果以防治前后被害株变化百分率(%)计算[10]。诱杀法对白蚁的防治效果需先计算饵剂被食率,再计算防治效果[11]。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以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喷粉防治法
1.2.2. 灌根防治法
1.2.3. 诱杀防治法
1.3. 防控效果调查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0.5%氟虫腈粉剂对不同危害部位白蚁的防治结果如表 1所示,初期因防治破坏了泥被及泥道,白蚁受惊扰后逃离,短期未见继续上树危害,因此22~54 d时白蚁发生情况较少,22 d时仅危害低于1 m树皮,发现1处白蚁;54 d时,树干白蚁防治后未见复发,而其余3个处理白蚁复发2~3处,防效比较无明显差异。药后84 d,树皮危害白蚁的防控复发情况逐渐加重,防效最低为73.33%,树干白蚁未见复发,显著优于树皮危害防控处理。药后112 d,树干白蚁防控后1株复发,树皮白蚁防控后复发最高达13株,防效降低至56.67%。说明树干白蚁喷粉防控效果明显优于树皮白蚁喷粉防效,这主要与树干白蚁活虫量大且群体较集中有关,喷粉时白蚁活虫接触药剂较多,在巢群内传播速度快,可大量消灭白蚁,甚至直接摧毁白蚁巢群。
-
采用不同药剂对白蚁进行灌根防治的防控效果如表 2所示。灌根处理初期,与空白对照相比,药后30 d,各处理防效均未见白蚁复发,防效达100.00%,而空白对照处理7株植物有白蚁复发;药后62 d,25 g/L氟虫腈乳油250倍液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0倍液处理均有1株复发。灌根处理后期,药后100 d时,各处理均可见白蚁复发危害,其中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复发白蚁最少,均为2株,明显优于5%氟铃脲乳油300倍液处理防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药后142 d,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处理防效最优,为90.00%,明显优于5%氟铃脲乳油300倍液和空白对照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处理前会破坏白蚁泥道,空白对照142 d时有10株复发白蚁,说明破坏白蚁泥道对减少白蚁上树危害有一定作用。
-
不同诱杀材料防治园林白蚁的取食率如表 3所示。药后30 d时,艾氏白蚁饵剂9个被取食,被取食率达60.00%,市售白蚁诱杀箱②1个被取食,其余均未被取食;药后62 d、药后100 d和药后142 d,除白蚁诱杀包未见取食外,各诱杀箱均有被取食,艾氏白蚁饵剂取食率达80.00%以上,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说明艾氏白蚁饵剂对白蚁的引诱效果最优。白蚁诱杀包则未见白蚁取食,可能与诱杀包饵料较少有关。艾氏白蚁饵剂防治园林白蚁的防效如表 4所示,诱杀防控后随着时间延长,复发白蚁株数逐渐减少,药后100 d时,防效达86.67%,药后142 d时防效达93.33%,而对照处理植物复发白蚁株数逐渐增多,说明艾氏白蚁饵剂诱杀防控对园林白蚁具有优异防效。
2.1. 喷粉防治法对不同危害部位园林白蚁的防控效果
2.2. 不同药剂灌根防治园林白蚁的防控效果
2.3. 不同诱杀材料防治园林白蚁的防控效果
-
白蚁是危害园林植物最主要的害虫之一[12],开展园林白蚁防控不仅可以保障植物健康,也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13]。本研究通过筛选常用白蚁防控技术,选择喷粉、灌根及诱杀法对不同白蚁危害情况进行防控。结果显示,喷粉法对树干白蚁防效优异,单次施药后多数白蚁均不再复发,而树皮白蚁喷施后虽可见蚁道内有死亡白蚁,但杀虫效果有限,后期容易复发。树干白蚁主要为台湾乳白蚁和黑胸散白蚁,多在树干基部筑巢,往往群体较小[14-15],喷粉防治后药剂可通过白蚁相互舔舐的习性在群体快速传播。树皮危害白蚁多为黑翅土白蚁,常筑巢在地下,且群体较大[16],喷粉后蚁道内虫体接触的药剂也较少,因此防效较差。不同灌根法初期对白蚁均有较好的趋避作用,但随着时间延长,白蚁逐渐复发上树危害,这主要与药剂持效期有关,因此灌根对短期预防白蚁有一定效果,长期还需结合其他措施对白蚁进行防治。诱杀法结果表明,艾氏白蚁饵剂对园林白蚁诱集效果最优,药后62 d、药后100 d和药后142 d被取食率可达80%以上,且因饵剂内含药剂,可有效杀灭白蚁。艾氏白蚁饵剂价格昂贵,目前推广使用成本较高,后期可借鉴艾氏白蚁饵剂特点,加强园林白蚁饵剂有效成分筛选研究,提高地下巢白蚁诱集及防治效果,提升园林绿地管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