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2011年3月川西高原一次区域暴雪过程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邓国卫1,2,孙俊1,3,王敏1,4. 2011年3月川西高原一次区域暴雪过程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3(9): 115-12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8.09.019
引用本文: 邓国卫1,2,孙俊1,3,王敏1,4. 2011年3月川西高原一次区域暴雪过程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3(9): 115-12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8.09.019
DENG Guo-wei1,2, SUN Jun1,3, WANG Min1,4. Analysis of Heavy Snow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Caused by Local High Humidity in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8, 43(9): 115-12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8.09.019
Citation: DENG Guo-wei1,2, SUN Jun1,3, WANG Min1,4. Analysis of Heavy Snow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Caused by Local High Humidity in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8, 43(9): 115-12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8.09.019

2011年3月川西高原一次区域暴雪过程分析

Analysis of Heavy Snow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Caused by Local High Humidity in Tibetan Plateau

  • 摘要: 利用0.5°×0.5°的ECWMF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11年3月20日川西高原北部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东路和西路冷空气合并使得暴雪区冷空气强度达到寒潮标准,极锋急流偏强是造成此次暴雪重要原因之一;青藏高原南侧局地水汽在偏西风的输送下到达川西高原,成为此次暴雪的主要水汽来源.由于是非典型的水汽输送,所以整个暴雪期间湿层都较薄.此次过程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对锋生都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 加载中
  • [1] 姚檀栋, 朱立平.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5):459-464.
    [2] 牛俊丽, 闫之辉. WRF模式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预报的影响[J]. 科技信息, 2007, 23(1):17-20.
    [3] 李川, 陈静, 何光碧. 青藏高原东侧陡峭地形对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6, 25(6):442-450.
    [4] 隆霄, 程麟生. "95.1"高原暴雪及其中尺度系统发展和演变的非静力模式模拟[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01, 37(2):141-148.
    [5] 王坤, 张飞民, 孙超, 等. WRF-WSM3微物理方案在青藏高原地区暴雪模拟中的改进及实验[J]. 大气科学, 2014, 38(1):101-109.
    [6] 施新民, 姚宗国, 黄峰. 2006年1月19日宁夏北部暴雪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2006, 24(2):25-32.
    [7] 曾杨, 莫月琴, 王志成, 等. 几种雨量观测方式比对试验分析[J].气象科技, 2017, 45(2):228-233.
    [8] 黄思源, 庄科旻, 吴京生. 融雪性降水量资料实时处理技术[J]. 气象科技, 2017, 45(1):47-51.
    [9] 柳龙生,李英, 赵毅勇. 孟加拉湾风暴费林(1302)对藏南一次暴雪过程的影响分析[J]. 气象, 2015, 41(9):1079-1085.
    [10] 王子谦, 朱伟军, 段安民. 孟湾风暴影响高原暴雪的个例分析:基于倾斜涡度发展的研究[J]. 高原气象, 2010, 29(3):703-711.
    [11] 索渺清, 丁一汇. 南支槽与孟加拉湾风暴结合对一次高原暴雪过程的影响[J]. 气象, 2014, 40(9):1033-1047.
    [12] 徐裕华, 张政, 吴长平. 试论高原牧区雪冻灾害的致灾标准[J]. 四川气象, 1998, 18(1):7-9.
    [13] 徐裕华, 杨佑洪, 曾皓, 等. 川西高原雪灾天气初步研究[J]. 青海气象, 16(4):48-52.
    [14] 徐裕华. 高原牧区雪冻灾害的气候特征[J]. 四川气象, 1998, 18(2):28-32.
    [15] 徐裕华, 曾皓. 青藏高原雪灾的大气环境场特征[J].四川气象, 1998, 18(4):1-4.
    [16] 康岚, 龙柯吉, 黄楚惠, 等. 四川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特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11):149-154.
    [17] 曹永兴, 蔡宏珂, 向卫国, 等. 我国西南地区1963年-2012年降水集中指数的变化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10):117-12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62
  • HTML全文浏览数:  478
  • PDF下载数:  3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2-09

2011年3月川西高原一次区域暴雪过程分析

  • 1.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71;
    2. 四川省气候中心, 成都 610071;
    3.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分院, 成都 610071;
    4. 四川省甘孜州气象局, 四川 康定 626000

摘要: 利用0.5°×0.5°的ECWMF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11年3月20日川西高原北部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东路和西路冷空气合并使得暴雪区冷空气强度达到寒潮标准,极锋急流偏强是造成此次暴雪重要原因之一;青藏高原南侧局地水汽在偏西风的输送下到达川西高原,成为此次暴雪的主要水汽来源.由于是非典型的水汽输送,所以整个暴雪期间湿层都较薄.此次过程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对锋生都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