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檀栋, 朱立平.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5):459-464.
牛俊丽, 闫之辉. WRF模式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预报的影响[J]. 科技信息, 2007, 23(1):17-20.
李川, 陈静, 何光碧. 青藏高原东侧陡峭地形对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6, 25(6):442-450.
隆霄, 程麟生. "95.1"高原暴雪及其中尺度系统发展和演变的非静力模式模拟[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01, 37(2):141-148.
王坤, 张飞民, 孙超, 等. WRF-WSM3微物理方案在青藏高原地区暴雪模拟中的改进及实验[J]. 大气科学, 2014, 38(1):101-109.
施新民, 姚宗国, 黄峰. 2006年1月19日宁夏北部暴雪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2006, 24(2):25-32.
曾杨, 莫月琴, 王志成, 等. 几种雨量观测方式比对试验分析[J].气象科技, 2017, 45(2):228-233.
黄思源, 庄科旻, 吴京生. 融雪性降水量资料实时处理技术[J]. 气象科技, 2017, 45(1):47-51.
柳龙生,李英, 赵毅勇. 孟加拉湾风暴费林(1302)对藏南一次暴雪过程的影响分析[J]. 气象, 2015, 41(9):1079-1085.
王子谦, 朱伟军, 段安民. 孟湾风暴影响高原暴雪的个例分析:基于倾斜涡度发展的研究[J]. 高原气象, 2010, 29(3):703-711.
索渺清, 丁一汇. 南支槽与孟加拉湾风暴结合对一次高原暴雪过程的影响[J]. 气象, 2014, 40(9):1033-1047.
徐裕华, 张政, 吴长平. 试论高原牧区雪冻灾害的致灾标准[J]. 四川气象, 1998, 18(1):7-9.
徐裕华, 杨佑洪, 曾皓, 等. 川西高原雪灾天气初步研究[J]. 青海气象, 16(4):48-52.
徐裕华. 高原牧区雪冻灾害的气候特征[J]. 四川气象, 1998, 18(2):28-32.
徐裕华, 曾皓. 青藏高原雪灾的大气环境场特征[J].四川气象, 1998, 18(4):1-4.
康岚, 龙柯吉, 黄楚惠, 等. 四川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特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11):149-154.
曹永兴, 蔡宏珂, 向卫国, 等. 我国西南地区1963年-2012年降水集中指数的变化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10):1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