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3d84s2)自身的价电子排布使其能形成具有优异导电性的材料[1].而Ni与Se在电负性上的微小差异,使Ni与Se可以形成种类繁多的硒化镍化合物[2].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硒化镍化合物有3种稳定的相:NiSe2,Ni1-xSe(x=0~0.15),Ni3Se2[3].硒化镍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学和磁学性质[4-6],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在过去的几十年,人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硒化镍化合物的研究之中[7-9],已经尝试了用多种方法制备硒化镍化合物,包括固相合成[10]、分子前体[11]、直接元素反应[12]、超声合成[13]和机械合金化[14].不同形貌和结构特征的硒化镍化合物被制备出来[3, 15-20],并被运用到电导[21]、太阳能电池[9]、锂离子电池[4]和能量存储[6]等领域.
YUAN B X等人[16]在实验中改变油胺与1-十八烷烯的物质的量之比得到不同晶体结构的NiSe2;ZHANG W B等人[20]以NiCl2·6H2O和Se粉为原料,在反应釜中经高温高压反应得到了形貌规则的八面体NiSe2,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NiSe2的性质,给出了NiSe2的不同形貌模型;ZHANG G Q等人[22]在EG溶液中加入0.6 g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利用柯肯达尔效应诱导合成中空球形的硒化镍化合物,并对硒化镍相应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合成方法条件苛刻,要么溶剂毒性大,要么设备专业化太强,局限性明显.目前,溶剂热法合成硒化镍化合物因其设备简单,原材料易得,操作安全,溶剂毒性低,环境污染小,而得到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使用一缩二乙二醇(DEG)为溶剂,改变Ni与Se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硒化镍半导体纳米材料,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的拉曼光谱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利用能谱仪(EDS)分析产物的成分,利用电化学工作站[23]测试了其性能.
全文HTML
-
六水合氯化镍(NiCl2·6H2O,分析纯);二氧化硒(SeO2,化学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9H42BrN,分析纯);聚乙烯吡咯烷酮(K-30,(C6H9NO)n);一缩二乙二醇(C4H10O3,化学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以上试剂均购自上海国药试剂厂,反应之前未经进一步提纯.
数显智能控温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ZCL-2);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JEOL,JSM-7100F);X射线衍射仪(XRD,岛津XRD-7000);LabRAM ARAMIS型拉曼光谱仪(Horiba Jobin Yvon公司);电化学工作站(CHI660D,上海辰华仪器公司)
-
将0.237 g NiCl2·6H2O和0.1 110 g SeO2加入到25 mL三颈圆底烧瓶中,再加入10 mL DEG配制成混合溶液.将三颈圆底烧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常温搅拌30 min之后开始加热,令溶液温度在210 ℃保持2 h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溶液直至其冷却至室温.把冷却后的溶液依次转入离心管,在离心机上以14 800 r/min的转速离心2 min得到产物.用无水乙醇将产物离心洗净.
-
采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SM-7100F型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观察样品的形貌;采用英国Oxford能谱仪测量样品的组成成分;
采用日本岛津XRD-7000型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品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测试条件为:靶电压40 kV,靶电流30 mA,Cu Kα辐射,λ=0.154 056 nm,采样间隔0.02°,扫描范围20~70°,扫描速度2°/min,用连续扫描方式收集数据.
室温拉曼光谱测试的激发波长为633 nm,激光功率是0.34 mW,实验使用100倍的物镜,采集数据积分时间为30 s.
-
采用三电极体系在6 mol/L KOH溶液中对样品进行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活性物质电极、铂电极、Ag/AgCl电极分别作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为:将质量分数为80%的活性物质(NiSe2)、10%的炭黑和10%的聚偏氟乙烯树脂(PVDF)均匀混合,加入适量的氮甲基吡咯烷铜(NMP),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 h,然后将混合好的活性物质均匀涂敷在不锈钢片上,并在恒温干燥鼓风箱中于60 ℃干燥24 h.剪取1 cm2含有活性物质的不锈钢片作为工作电极(每一个工作电极的活性物质的质量控制在约1 mg),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在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循环伏安区间电位为0.1~0.5 V(vs Ag/AgCl电极),扫速为50 mV/S,恒流充电电流密度为3 A/g,恒流放电的电流密度分别为0.01,0.05,0.1,1,4 A/g.
1.1. 试剂与仪器
1.2. 样品制备
1.3. SEM,XRD及拉曼光谱表征
1.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图 1(a)是NiSe2产物的SEM图,可以看出产物为大小均一的多面体,直径约为1.1 μm,由大小不一的多面体相互堆积而成. 图 1(b)是该NiSe2产物的XRD图谱.对衍射峰进行标定,发现产物为立方晶系,并且是纯相、无杂峰的,与NiSe2(JCPDS 65-1843) 相吻合;衍射峰峰形尖锐,峰强度较高,说明产物的结晶度高. 图 1(c)的能谱图表明该产物中只含有Ni和Se两种元素,无其他杂质. 图 1(d)是NiSe2产物所对应的室温拉曼光谱图,只观察到214 cm-1处的拉曼峰.黄铁矿型立方结构的NiSe2,通常有5个振动模式(Ag+Eg+3Tg),由于Ni原子处于体系的反转中心,因此只有Se—Se原子对具有拉曼振动活性. 214 cm-1拉曼峰属于Se—Se的Ag振动模式,与文献报道一致[18].
-
在NiSe2的典型制备条件下,将反应时间设为3 h,调整镍硒比,合成制备出不同形貌的NiSe2. 图 2(e)是不同镍硒比值下产物的XRD图谱,可以看出,当n(Ni):n(Se)为0.5时,有许多杂质衍射峰,该条件下对应的产物SEM图(图 2(a))显示,产物的形貌、大小不均一,同时混杂着一维棒状结构;当n(Ni):n(Se)的值为1.2,1.5,2时,产物的XRD图谱只有23.5°的杂质衍射峰,对照Se(JCPDS 73-0465),推断杂峰为硒(400) 峰,此3种情况下所得产物的SEM图(图 2(b)-(d))显示,产物的形貌由表面光滑的多面体经粗糙的球体,过渡到树枝状.据此可知,NiSe2的形貌及晶相对反应物原料的配比比较敏感,改变n(Ni):n(Se)的比值,可以得到不同形貌、晶相的NiSe2化合物.
在NiSe2的典型制备条件下,反应时间定为1 h,对比210 ℃和240 ℃时所得产物.反应温度为210 ℃时,产物主要为球形(图 3(a)),直径1~2 μm,这与图 2c中产物相近.当反应温度为240 ℃时,有较多的树枝状出现(图 3(b)),形状规则.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热力学稳定相的形成[16].树枝状具有确定的规则形状,而球形是由许多多面体的棱角堆积而成,热力学性质很不稳定,在高温下转变为树枝状.
-
液相合成无机纳米材料,表面活性剂对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抗粘作用,这改变了化合物表面原有的生长速率,导致不同形貌的产物生成.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用量来有效调控NiSe2的形貌和大小.反应温度为240 ℃,反应时间为2 h的NiSe2的典型制备条件下,依次添加零表面活性剂、0.1 g PVP、0.1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实验得到如图 4(a)-(c)中所示形貌的产物,产物形貌分别是多面体、类球体和树枝状.实验结果很好地印证了表面活性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在众多的表面活性剂中,PVP以其优异独特的性能,广泛应用于金属、半导体纳米材料等的合成中.如图 5所示,仅改变PVP的剂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寸大小的NiSe2产物.当加入0.1g PVP时,八面体的大小在400~600 nm之间(图 5(a));而加入0.5 g PVP时,尺寸大小集中在500 nm左右(图 5(b)). PVP很好地发挥了其对离子的抗粘作用.
-
在NiSe2的典型制备条件下,仅改变反应时间,考察不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当反应时间为4 h时,产物中有片状、棒状等形貌(图 6(a));其XRD图谱(图 6(d)曲线a)中含有杂峰,峰值较低,此时的产物纯度不高;反应时间为8 h时,产物为大小近似相同的多面体(图 6(b));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至14 h,产物主要是八面体,大小较为均一(图 6(c)).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杂质峰减少,且峰值增高,此时NiSe2的纯度较高(图 6(d)曲线b,c).按照吉布斯-乌尔夫原理,在同样条件下,晶体的各个面常常以不同速率生长,生长速率快的面倾向于消失.立方相NiSe2的晶面离子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111},{100},{110},各晶面的生长速度从小到大的次序为:γ{111},γ{100},γ{110}.因此,生长速率最快的(110) 面最先消失,在其减小的过程中,与(111),(100) 面共同构成图 6(b)中的多面体. (100) 面消失后,生长速率最慢的(111) 面保留下来,形成图 6(c)中的八面体.
-
NiSe2化合物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的化学式为:
从实验可以推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或是反应温度的升高,最终的产物形貌倾向于生成八面体或是树枝状,其生长机理可用图 7表述.
在合成制备NiSe2的过程中,SeO2首先在高温下被DEG还原为Se(化学式(1)).由于反应条件的不同,所还原得到的Se的形貌也不同,主要是球形、一维纳米线或纳米管.当Se微纳米球生成时,以Se颗粒为球心,Ni2+附着其上形成硒化镍纳米晶体(图 7(a)过程1),中间过量未反应的Se转变为Se2-和SeO32-溶于溶液中(图 7(a)过程2和化学式(2)),硒化镍纳米晶体进一步反应生成多面体形硒化镍化合物(图 7(a)过程3和化学式(3)).随着反应的继续,物质结构自我调节以使其表面自由能更小而生成八面体产物(图 7(a)过程4).
若改变反应的初始条件,例如当反应温度为240 ℃时,SeO2反应可生成棒状结构的Se(图 7(b)),Se与Ni2+反应生成NiSe2团聚成颗粒附着在Se棒上(图 7(b)过程1),随着反应的继续,颗粒逐渐转变为树枝结构的分支(图 7(b)过程2),最后生成了树枝状的化合物(图 7(b)过程3).
-
由于Se具有多种价态,如Se0,Se2-,Se4+和Se6+,而Ni则有Ni0,Ni2+价态,因此硒化镍化合物的电极反应比较复杂. 图 8(a)是NiSe2产物采用三电极体系在碱性溶液中测得的循环伏安曲线.循环伏安区间电位为0.1~0.5V(相对于Ag/AgCl电极),扫速为50 mV/s.如图 8(a)所示,循环伏安曲线中出现了一对典型的氧化还原峰,0.355 V对应的是氧化峰,0.265 V对应的是还原峰,这对应于典型的法拉第赝电容曲线特性.二硒化镍的可逆电化学反应为:
图 8(b)是样品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通过公式
$C{\rm{ = }}\frac{{I\Delta {t}}}{{m\Delta U}}\left( {I\left( {{\rm{mA}}} \right.} \right)$ 为放电电流,Δt(s)为放电时间,ΔV(V)为放电时电压的变化,m(mg)是活性物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产物在电流密度为4.0 A/g时的电容值为40.0 F/g,说明产物具有一定的电容特性.
2.1. 产物的SEM,XRD,EDS及拉曼光谱分析
2.2. 镍硒比(n(Ni):n(Se))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2.3. 表面活性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2.4. 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2.5. 反应机理
2.6. 电化学性能
-
实验以NiCl2·6H2O、SeO2为Ni源和Se源,使用溶剂热法在DEG中一步合成制备了粒径为400~500 nm的八面体、直径1.1 μm左右的多面体、长度4 μm左右的树枝状等形貌的硒化镍化合物.用SEM,XRD及拉曼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用EDS测定了产物的元素.实验发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镍硒比均对产物形貌有重大影响.实验还探究了硒化镍化合物的生成机制,反应过程中先生成Se球或棒状Se,然后生成硒化镍纳米晶体,进一步反应生成NiSe2.测试了NiSe2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表明其具有典型的赝电势电容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