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境作为一种自然式植物造景形式,自上世纪70年代传到中国之后,受到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目前花境已在国内大多数城市推广应用,备受人们喜爱. 2010年重庆照母山森林公园尝试应用花境,即受到广大市民青睐,后陆续在北部新区金山公园、铁山坪森林公园、九曲河湿地公园、园博园和金海湾公园等区域大面积运用.植物作为花境的主体,在花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了解花境植物是营造花境景观的前提.本文基于重庆花境现状调查对重庆地区花境植物种类组成、生态适应性、观赏性及应用安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现有花境植物进行了初步筛选.
全文HTML
-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主城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两江环抱,以丘陵、低山为主,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地形起伏不平,海拔在168~400 m之间[1-2].
重庆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 ℃左右,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 ℃,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 ℃. 7月至8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 ℃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 ℃.年均日照时1 259.5 h,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230 h,其他月份在150 h以下.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常年降雨量为1 000~1 400 mm.尤以夜雨为多.重庆亦有“雾都”之称.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 d.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但在夏季雷阵雨天气时,又一反常态,常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0~27 m[3].
-
重庆花境起步较晚,应用面积相对较少.为了了解重庆花境实际应用情况,本研究选取重庆主城区花境应用较多的、颇具代表性的金山公园、铁山坪森林公园、园博园、照母山森林公园、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和金海湾滨江公园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详细调查,其中金山公园8个样点,铁山坪森林公园3个样点,园博园4个样点,照母山森林公园10个样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园8个样点,金海湾滨江公园5个样点.样点涵盖园区主要出入口、景观节点、道路以及小型专类园内的绿地.每个样点代表一个完整的花境景观,少量花境面积在10~30 m2和200~300 m2之间,大部分花境面积在30~200 m2之间.
-
采用多次实地样地调查与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4].拍摄照片,记录花境植物品种、植物实际生长情况与景观效果,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花境植物景观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观赏应用价值高的花境植物材料,从而为重庆市在扩增花境植物种类时提供可参考的科学理论依据.调查时间为:2015年9月-2016年10月.
2.1. 调查地域
2.2. 调查方法与目的
-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花境的实地调查,统计出重庆花境共应用园林植物171种,隶属于65科138属,其中一二年生花卉21种,隶属12科17属;多年生草本99种,隶属35科77属;其中观赏草23种,隶属4科13属;灌木51种,隶属34科47属(表 1).一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之比为1:4.71:2.43,其占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12.30%,57.90%,29.80%,表明多年生草本在花境中占有主导地位.
根据表 2可知,含10种及以上的花境植物的科总计4个,占总科数的6.2%,包含的物种数占花境植物总数的34.5%;含3~5个种的科总计14个,占总科数的21.5%,包含的物种数占植物总数的31.0%;含1~2个种的科总计47个,占总科数的72.3%,包含的物种数占植物总数的34.5%.可以看出,植物各科表现出明显的大、中、小等级,优势科在重庆市花境植物组成中地位突出.其中含种数大于等于5的只有7个,分别为禾本科(19种)、菊科(17种)、唇形科(12种)、百合科(11种)、蔷薇科(5种)、石蒜科(5种)和玄参科(5种),占比分别为11.1%,9.9%,7.0%,6.4%,2.9%,2.9%,2.9%(图 1).其他如天南星科、豆科、锦葵科、柳叶菜科、龙舌兰科、石竹科、鸢尾科、美人蕉科、马鞭草科、大戟科、景天科和木犀科等,均有两种以上的植物被应用.
-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对寒冷、炎热气候以及病虫害等的抵抗能力.
在这些花境植物中,大部分为国外引种栽培品种(占46.8%)及国内其他地域引种栽培品种(占38.6%),本土植物较少.根据植物原产地自然条件以及在调查区域的生长情况,统计出表现优良的植物共计140种,占81.9%,从国外引种栽培表现优良的有墨西哥鼠尾草、粉花绣线菊、法国薰衣草和花叶络石等,从国内其他区域引种表现优良的有地涌金莲、八宝景天和山茶等.其中,耐热性强的植物有68种,占39.8%,代表植物有红花玉芙蓉、亚菊和金光菊等;耐寒性强的植物有103种,占60.2%,代表植物有绵毛水苏、矮蒲苇和金叶石菖蒲等;既耐热又耐寒的植物有43种,占19.9%,代表植物有红花玉芙蓉、鸢尾和银边沿阶草等;抗旱性强的植物有39种,占22.8%,代表植物有细茎针茅、丝兰和花叶络石等;耐荫植物有62种,占36.2%,代表植物有玉簪、蜘蛛抱蛋和金边阔叶麦冬.这表明能耐粗放管理的植物相对较少,大多数植物只具备一到两种较强的抵抗能力.
存在病虫害植物的主要有法兰西玉簪、黑心菊、金叶锦带、鸡冠花、天人菊、芙蓉葵和鄂报春等;易倒伏的植物主要有山桃草、紫叶千鸟花、雄黄兰、毛地黄钓钟柳、小盼草、澳洲蓝豆和一枝黄花等;易受寒害的植物主要有蓝雪花、花叶良姜、地涌金莲和水鬼蕉等;另外,引进的一些新优品种表现不佳,如柳穿鱼、毛地黄、大花飞燕草、美国薄荷、蓝羊茅和水果蓝等.
-
植物的观赏特性主要指植株体量、株型、观赏部位、色彩和季相变化等.
-
植株体量包括冠幅、株高、枝叶密度及植株成熟时占地面积.植株大小直接影响着空间范围、结构关系以及设计的构思与布局.根据植株大小可分为前景植物(h<30 cm)、中景植物(30<h<80 cm)、背景植物(h>80 cm)[5].前景植物一般为植株低矮植物,起到界定边缘轮廓的作用;背景植物一般是较为高大的植物,种植在花境的中后部,作为前面植物的背景,起到衬托作用;中景植物介于两者之间,作为花境的主景.在重庆已应用花境植物中,有前景植物20种,占11.7%;中景植物102种,占59.6%,背景植物49种,占28.7%.表明中景植物是花境的主体,植物种类丰富,在花境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株型是指植物的外部整体形态.灌木常见株型有不规则型与球型.在这些植物中,被修剪成球型的植物有13种,包括红檵木、海桐、银姬小蜡和红叶石楠等常绿灌木以及三角梅、粉花绣线菊、金叶大花六道木和杜鹃等花灌木.这些被修剪成球型的灌木,虽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但破坏了花境的自然属性,与花境自然野趣理念相悖,应与红花玉芙蓉、花叶香桃木和醉鱼草等一样保持自然形态.
草本植物的株型受植株叶型、花序类型的影响,可分为线型、圆锥型、球型、扁平型与不规则型[6].圆锥状植株通常具有圆锥型的花序,线型植株一般具有总状花序或头状花序.球型植株一般花量较大,相对低矮.扁平型植物主要指低矮匍匐类.其中,线型与圆锥型植物能引导视线向上,一般作为中景或背景植物,扁平型与球型草本植物一般作为前景植物.
-
植物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命周期会有花、果、叶等外观的季相变化.在发生季相变化的同时,依然能保持常绿的植物共计92种,占总数的53.8%,其中灌木占22.2%,多年生草本占31.6%.常绿植物可以作为花境的结构植物,非常绿植物可作为季节性植物随季节更替.
根据植物的观赏部位,可将其分为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果植物和观干植物等,植物通过各个部分呈现出来的色彩又可成为构图的重要因素.在已应用的花境植物中,观花植物有117种,占比为68.4%;观叶植物有93种,占比为54.4%;观果植物有2种,占比为1.2%;观干植物有2种,占比为1.2%;表明花境植物以观花、观叶为主,其中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的植物有40种,占比为23.4%.
观花植物根据花卉主要观赏季节,可分为春季花卉、夏季花卉、秋季花卉、冬季花卉4大类.春季花卉(3-5月),夏季花卉(6-8月),秋季花卉(9-11月),冬季花卉(12-2月)分别有33,86,44,4种,各占19.3%,50.3%,25.7%,2.3%(图 2(a)).花期半年以上的有25种,占比为14.6%,如紫娇花、细叶美女樱、地涌金莲、黄金菊、地被石竹等.表明冬季花卉明显偏少,植物开花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秋3季,其中以夏季最为盛,能多季持续开花的植物较少.
观花植物根据色彩可分为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蓝紫色系,分别有23,57,29,25种,各占13.5%,33.3%,17.0%、14.6%(图 2(b)),同一植物体含有多种色系的有7种,占4.1%.表明花卉植物色彩丰富且以暖色系(红黄色系)为主.
观叶植物根据色彩在叶面上的分布和观赏期可分为常色叶与斑色叶,分别有81,12种,分别占47.4%,7.0%(图 3(a));根据叶面色彩可分为绿色系、灰色系、紫色系、红色系、黄色系、蓝色系,分别有52,4,12,7,17,1种,各占30.4%,2.3%,7.0%,9.9%,0.6%(图 3(b));其中叶具有特殊色彩(非绿色)或文理的植物有48种,占28.1%,这些植物更具观赏价值,如银边紫娇花、紫叶狼尾草、绵毛水苏、新西兰麻和花叶络石等.
-
植物应用安全性是花境植物选择时首要应考虑得因素,它指的是植物是否有毒、有无刺、根除难易程度以及扩散速度等.根据石胜璋等[7]对重庆市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以及植物的实际应用情况等,统计出存在安全隐患的植物有10种,占总数的5.8%.如粉花酢酱草、铜钱草等易扩散成为杂草,难以根除,其中,粉花酢浆草属于外来入侵植物.这类存在安全隐患的植物,应用价值相对较低.
3.1. 重庆市主城区已应用花境植物种类
3.2. 重庆市主城区已用花境植物生态适应性分析
3.3. 重庆市主城区已用花境植物观赏性分析
3.3.1. 植株体量
3.3.2. 株型
3.3.3. 观赏部位、色彩与季相
3.4. 已应用花境植物安全性分析
-
在马彦等[8]对长春市25种草本花境植物景观价值的综合评价体系基础上,从植物观赏性、生态适应性和应用安全性3个方面筛选出18种评价因素,重新建立评价模型(表 3).指标的重要性量化方法采用1~9比率标度法,即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再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及综合权重值(表 4),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再依据18个指标对花境植物打分,结合具体花境植物各个因素的评分值,最终算出花境植物的综合评价值,从而确定花境植物的景观价值.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本评价邀请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共计27人参与重庆市主城花境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从表 4中可知,C18(抗倒伏性)、C3(绿期)、C17(扩散速度)、C13(抗病虫)4个因素总排序权值相对较大,说明在选择花境植物时首先应考虑这4个方面的因素,其次是叶色、花期、花色、耐热、耐寒、有无毒性等.
根据综合评价值,将花境植物的景观价值分为3个等级,各级分值(J)分别为:Ⅰ级,J≥3.5;Ⅱ级,3.0≤J<3.5;Ⅲ级,J<3.0.其中Ⅲ级花境植物,应用价值低,不具备推广价值.在Ⅰ级Ⅱ级中,进一步筛选出52种观赏应用价值较高的常绿植物(表 5),其中,草本38种,灌木14种.由于在一些商业化的园林布置场合,低养护、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水或养料的植物,比其他需要专门养护的植物更有优势;家庭园艺者也青睐植物的低养护性,他们希望把时间更多地花在欣赏花园的美景上而不是花在清理或喷洒农药之类的事情上[9].因此,这就要求花境植物有较强的抗性且养护简便,耐粗放管理.这些植物中,Ⅰ级花境植物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可大规模推广应用,尤其是对观赏草的推广应用.
-
与其他城市相比,如上海生长良好的花境植物有217种[10]、杭州有310种[11],重庆市可利用的花境植物种类相对偏少.优势科如禾本科、菊科、唇形科和百合科等在花境中表现优良,应扩大对这些优势科的利用,丰富花境植物.同时应加强对野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引种与驯化,增加植物种类,优化花境植物种类结构,突出地域特色.重庆野生草本丰富,可用于花境的野生草本有打破碗花花、山菅等[12].花境景观要求多年可赏,而且易倒伏、易扩散及病虫害严重的花境植物,会严重影响花境景观,因此,在引种驯化时,应着重开发观赏价值高,耐粗放管理,抗逆性强,应用安全的多年生常绿植物.
目前,花境植物以观花观叶为主,花期主要集中在夏季,能多季观花的植物较少,可大力开发花期长的花境植物,适当补充其他季节观花植物,以及补充些常绿色叶植物或冬季观干植物,以弥补冬季花卉植物少的空缺,即使不能常绿,植物冬季枯萎后,若能保持原有形态,亦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可作为花境植物资源加以利用,以保持花境景观的持久性,达到多季有景可赏的效果.
部分花境植物在引种试验阶段,需要进行多年观察,且2015-2016冬春,重庆市遭遇旱见低温天气,受寒害植物恢复情况不一.由于本文调查周期较短,在重庆的气候变化及花境所处的小气候变化对花境植物的影响方面研究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进行栽培试验观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