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果业的迅速发展,果实品质已经成为果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果实的外在品质会影响到其在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消费者对于具有特定外在品质的果实往往会更加青睐.据研究,果实的外在品质往往是由其内在的品质及栽培管理决定的.果实的外在品质包括:果实的大小、色泽以及整齐度等,其中色泽是外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果实着色的物质主要是酚类物质、花色苷还有黄酮等.目前,有诸多学者对樱桃果实品质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报道,例如黄卫东等所研究的弱光对樱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发现弱光处理均会导致樱桃果实的坐果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的花青苷显著降低[1];王小伟等对樱桃的透光度和郁闭度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品质和产量差异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樱桃的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以及总酸的最佳相对光照强度值分别为76%,46%,100%,40%和75%[2];王贤萍等对樱桃的主要栽培品种的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测定以及其对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植物所含有的多酚类物质的总量和种类会对樱桃果实的风味品质造成巨大的影响[3].影响果实品质的因素有许多,品种本身所特有的遗传特性首先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养分、水分、温度以及空气气候等也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后期的管理包括修剪、疏花疏果、土壤施肥,以及砧木的选用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果实品质的优劣[4-6].因此,研究不同品种的樱桃外在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温室栽培与大田栽培是有区别的.据研究,日光温室相比于大田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这会影响到果实的外在品质.陈竹君等认为日光温室栽培下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显著累积,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明显增加,而土壤的pH值却出现下降趋势[7].养分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果实的外在品质.且MA W等认为,露地栽培葡萄叶片的Pn值高于温室栽培,温室栽培葡萄叶片对较高光强的利用率高于露地栽培,但对高浓度CO2的利用率却比露地栽培低[8].光合作用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温室栽培下的果实的外在品质不同于大田露地栽培.而目前北方地区樱桃的温室栽培占据很重要的部分.因此研究温室栽培下的果实外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供试樱桃植株,栽植在天津市蓟县日光温室中,由于实施的温室矮化密植种植,生长条件和栽培技术手段均与露地栽培不同.因此,根据其品质变化选择适宜温室栽培品种的品种尤为重要.
全文HTML
-
萨米特(Summit,SUM)、明珠(Bright Bead,MZ)、黑珠珍(Black Pearl,BLA)、早大果(Early Big Fruit,EBF)、红灯(Red Lamp,RED)、美早(Early Rareripe,AM)、矮化萨米特(Dwarf Summit,矮化SUM)共计7个品种均由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园林植物教研室提供,砧木是乔化砧马哈利,栽植于天津市蓟县上仓镇郑家套村,每品种栽植3行,每行7株,株行距为2.5 m×4 m,各品种的一年嫁接苗于2010年11月定植,南北朝向栽植.果园土壤为粘壤土,pH=6.2,土壤含盐量为0.15%,土壤肥力中等.果园周年管理方法:1年施肥5次,浇水5次,打药3次,除草3次,以夏季修剪为主.发芽前追施一次氮肥,4-5月份追施果树专用肥,每株施肥量为0.2~0.4 kg,同时在花期进行1次叶面喷肥.采果后施用有机肥和配合磷、钾肥,恢复树势.以上每次土壤施肥配合浇水,并在枝梢旺盛生长期浇水一次.植株主要采用纺锤状整形,夏季修剪,生长季通过拉枝、扭梢、拿枝、开张角度和环割等方法控制枝条的生长,形成花簇状果枝.
-
果实采集:果实于2016年7-9月份根据成熟期进行采集.采用随机选果的方法进行,每个品种选择6株生长一致的樱桃植株为样树,采集植株外部中上部的果实,每株采收2.5 kg.
果实硬度:用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生产的XTplus物性测试仪测定,每个品种重复10次;果形指数: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取其比值然后相比,每个品种重复20次;单果质量:称取25个果实(不含果柄),记载下平均单果质量,每个品种重复3次;果柄长:用游标卡尺测量果柄长度,每个品种重复25次;色差:用柯尼卡美能达生产的CM-5色差仪测定,每个品种重复5次;肉核比:分别称取25个果实,记载的果肉和果核的质量,剖去果肉称取果核质量,计算平均值后相取其比值,每个品种重复3次.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
从图 1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果实硬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M的硬度最高为21 369.15 g/cm2,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MZ的硬度最低,AM的硬度是MZ(12 933.13 g/cm2)的1.65倍. SUM(18 510.41 g/cm2)、矮化SUM(18 508.4 g/cm2)和EBF(18 279.66 g/cm2) 3个品种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他们显著高于RED,BLA,MZ 3个品种. RED的硬度为17 348.54 g/cm2,显著高于BLA,MZ,比BLA的高1 016.64 g/cm2,比MZ高4 415.41 g/cm2.
果实硬度是水果果实表面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压力的数值体现,是果实受压的抗力,它的大小主要由果肉细胞壁所含果胶的种类和多少决定.原果胶含量越高,果实硬度越高[9].果实硬度不但影响果实的贮藏、运输而且还与加工、果实口感等密切相关[10].
-
从图 2中可以看出,AM(0.992 7),EBF(0.992)和RED(0.982)的果形指数较大,3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大于其他4种品种,是MZ(0.866 6)的1.145倍.矮化SUM的果形指数0.941和SUM(0.925)的果形指数位于第2位,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显著大于BLA和MZ. BLA和MZ的果形指数则0.883和0.866 6,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果形指数是果实的重要商品指标之一,具体是指果实的纵径和横径的比值.环境条件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其果形指数,但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因子[11].如YONG LI认为,累积的寒冷时间与果实形状指数和果尖长度显着负相关.冷冻时间的长短影响果实形状发育.较少的积累的寒冷时间是较长的果实形状和突出的果实提示的主要原因.
-
从图 3中可以看出,AM单果质量最大为7.385 g,是EBF(4.273g)的1.72倍,显著大于其余6种品种. BLA(6.409 g)单果质量与SUM(6.114 g)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显著大于其余4种樱桃果实. MZ单果质量为5.197 g,显著大于其余3种樱桃果实. RED单果质量为4.701 g,矮化SUM单果质量为4.409 g,EBF单果质量为4.273 g,三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果实的单果质量决定着产量和品质.樱桃生产中,单果质量高的果实品质高,产量也高.因此,在生产和选种中,通常选择单果质量高的品种用于生产.因此,本研究中,AM,BLA和SUM是进行设施栽培的较优良的品种.
-
从图 4中可以看出,SUM (3.307 cm)、AM(3.176 cm)和MZ(3.218 cm)的果柄较长,三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大于其他4个品种. BLA的果柄长度为2.671 cm,显著大于EBF、矮化SUM和RED 3个品种. RED(2.315 cm)、EBF(2.256 cm)和矮化SUM(2.193 cm)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果柄最短.果柄长度影响着果实的抗风能力,影响其落果.据研究表明,果实密度与果柄长和果形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即果柄的长度越长,果实的密度约低.其单株产量就会越低[12].
-
由图 5可知,MZ品种果实L值和b值最高,果实呈亮黄色,L值与其他6种樱桃果实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6种的L值之间均表现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值与其他6种樱桃果实均表现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SUM(4.478)、矮化SUM(5.214)、EBF(5.684)和RED(4.428)四者之间差异表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AM(0.561)、BLA(0.632)差异表现极具有统计学意义,AM与BLA之间则表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BLA品种果实L值及a值最低,果实呈黑红色,SUM(15.728)、矮化SUM(17.766)、EBF(16.308)、RED(14.728)4个品种之间在a值方面数值排在第2位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他3种樱桃果实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AM(5.87)与MZ(7.84)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BLA表现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EBF品种果实L值、a值及b值均较高,果实呈紫红色;SUM品种与矮化SUM品种颜色差异不大,果实为深红色;AM与RED品种果实颜色为红色.
L,A,B是代表物体颜色的色度值,也就是该颜色的色空间坐标,任何颜色都有唯一的坐标值;其中L代表明暗度(黑白),A代表红绿色,B代表黄蓝色.果实颜色系数可以将果实颜色分解成可以量化的指标,从而对其进行精细的分析.利用色差仪的果实颜色测量结果和这些参数,对于进一步探索果实品质的优劣原因具有重要意义[13].
通常樱桃果实以鲜红最受欢迎,因此,7个品种中以鲜红为标准,7个品种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矮化SUM,SUM,EBF,RED,MZ,AM,BLA,因此,矮化SUM果色最符合市场的需求,而BLA最不符合.
-
从图 6中可以看出,BLA的肉核比最高为19.72,是SUM(12.02)的1.64倍,和MZ(19.48)、AM(18.86)3个品种之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大于其他4种樱桃果实.矮化SUM的果核比为13.80,与EBF(13.48)、RED(12.89)和SUM(12.02)4个品种之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肉核比表示果肉与果核的比例,数值越高则表明果实可食用部分越多,品质就越好.因此,在7个品种中,肉核比从大到小依次为:BLA,MZ,AM,矮化SUM,EBF,RED,SUM.
-
表 1为不同品种樱桃果实外在品质特性的隶属函数分析.由于硬度、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果柄长、肉核比均与果实品质是正相关,因此均采用A式计算,并取相同权重10%,单果质量影响到产量取权重20%.结果显示,平均隶属函数最高的是AM品种为0.954,其次是BLA为0.72,最低的是MZ.因此根据果实品质特性排序,果实品质从优到劣的排序为为AM,BLA,SUM和RED,EBF和矮化SUM,MZ.
2.1. 日光温室中不同樱桃品种果实硬度比较
2.2. 不同樱桃果实果形指数比较
2.3. 不同品种樱桃果实单果质量比较
2.4. 不同品种樱桃果实的果柄长比较
2.5. 不同品种樱桃果实色差比较
2.6. 不同品种樱桃果实肉核比比较
2.7. 综合分析
-
不同品种的果实硬度AM最高,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 MZ的硬度最低. SUM、矮化SUM和EBF3个品种显著高于RED,BLA,MZ. RED的硬度显著高于BLA,MZ.果实硬度与果胶的形态有关,与果实的成熟度关系更大,也与POD,SOD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有关.果实硬度大的耐贮藏,但是口感不一定好.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幼儿.
AM,EBF和RED的果形指数较大,显著大于其他4种品种,矮化SUM的果形指数和SUM的果形指数次之,均显著大于BLA和MZ.果形指数是许多大果形果树种类评价的重要指标,如苹果、梨和桃等果树.但是,对于樱桃其重要性大大降低.人们似乎更加关心果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人喜欢园球形的——果形指数小的果形.
AM单果质量最大,显著大于其余6种品种. BLA与SUM单果质量显著大于其余4种樱桃果实. MZ单果质量显著大于其余3种樱桃果实.通常樱桃的果实的外观品质以果实大(单果质量大)、果实颜色靓丽、果实硬度高、果实高庄(果形指数大)、果柄长为优.这些特征中应为果实大小更为重要.在市场上,果实越大,卖价越高,产值越高.但是,果实的大小和栽培技术、管理水平,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疏花疏果多的,肥水充足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果实就大.反之,就小.
SUM,AM和MZ的果柄较长,显著大于其他4个品种. BLA的果柄长度显著大于EBF,矮化SUM,RED 3个品种. RED,EBF和矮化SUM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樱桃果实,果柄的长度也很重要.通常果梗的质量与果实的贮藏特性有密切关系.长果梗的果实更耐贮藏,因为果梗不易脱落.从美学角度分析,长果梗的果实更好看.
MZ品种果实明暗度(黑白)L值和黄蓝色b值最高,果实呈亮黄色;SUM,矮化SUM,EBF,RED的b值显著高于AM,BLA. BLA品种果实的L值及a值最低,果实呈黑红色,SUM,矮化SUM,EBF,RED 4个品种的a值排在第2位;EBF品种果实的L值、a值及b值均较高,果实呈紫红色;SUM品种与矮化的SUM品种颜色差异不大,果实为深红色;AM与RED品种果实颜色为红色.本试验中MZ的果实性状并不好,果实表皮易破,果实磕碰处很容易褐变,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但是,其果实的靓丽黄色非常引人注目,销售时与其他红色品种混合在一起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本研究通过明暗色度、红蓝色度、黄绿色度的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樱桃品种果实的颜色,但是如何更加客观地运用其对品种间的颜色进行评价,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BLA和MZ,AM 3个品种的肉核比显著高于其他4个樱桃品种.果实的口感也是果实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一般来说,肉核比越高,其口感越好.
通过比较果实的硬度、果形指数、果柄长、肉核比、色泽,综合得出樱桃在当地生长发育优劣果实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从好到坏为:AM,BLA,SUM和RED,EBF和矮化SUM,MZ.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上,应该优先选择栽植AM,其硬度最大,便于存储和运输.果型指数好,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其果柄长,既便于存储同时也符合美学.而且其肉核及色泽均比较高,相比于其他品种,符合人们对于樱桃的需求,市场前景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