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2002年,第57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行动计划,将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先后成立了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遗憾的是,我国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尚不完善。当下,我国乡村社会和乡村教育虽正处于“触底反弹”的大趋势之中,但“边缘化”“断裂化”“现代化”“离土化”[1]问题仍亟待解决。质量监测,正可以作为一个有力抓手,推动乡村教育乃至乡村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Rural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
摘要: 构建乡村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推进乡村教育及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乡村教育质量监测是对乡村教育满足个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程度进行测量、评价、反馈并进一步有效提升的活动,具有记录、评价、诊断、反馈、指导以及导向等功能,并体现出综合性、地区性、发展性和经验性的特点。乡村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由乡村外部和内部监测主体组成,监测乡村教育的规划、硬件和教学实施等内容,可运用法规政策、经费保障、科学方法、服务水平、队伍建设和搭建监测网等实践策略进行构建。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s a significant key of improving Chinese rural education, or even Chinese rural society. Rural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is the activities that measure, assess, feedback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education satisfy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the society of rural area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The systemiscomprehensive, regional, developmental and experiential, composed by inner and external subjects, monitoring plans, resourc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on. By constructing the rural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one can apply the strategies of policy, financial guarantee, scientific method, service standard, team building and monitoring web constructing.
-
表 1 乡村教育质量检测外部主体
监测主体 工作内容 县级行政
管理人员由县政府或县委任命相关领导成立县级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组
从政策引导、行政力量和经费支持等方面推动质量监测工作县级教育行
政管理人员由专管干部和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组成
负责县域内乡村教育质量监测的总体设计
负责乡村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总体管理工作县级教育科
研机构人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院)或教研室相关人员
监测任务设计和监测的过程管理
重要监测节点组织工作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工作
提供监测结果的评价报告高校教育科
研单位人员高校教育科研单位为乡村教育质量监测提供智力服务
监测系统的设计,包括监测内容和指标的评判与修正
数据分析服务
监测结果的评定、评价
提供科学的咨询报告及相关对策研究
教育和监测专家下乡进行实地监测和方法指导表 2 乡村教育质量检测内部主体
监测主体 工作内容 乡村学校
校长乡镇中学、小学,村小和村教学点等的校长或负责人
负责监测过程的具体管理工作
负责学校整体监测记录工作等乡村教师 与其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内开展监测
所承担学科的教学质量
所带班级的学生学习质量等乡村干部 在稍宏观的层次上对乡村教育质量进行监测
对村内的文化站点工作进行记录
对乡村教育风气的记录等乡村学生
家长代表学生学习情况
对学校的满意度
对教师的满意度等表 3 乡村教育规划监测
监测项目 工作内容 乡村教育发
展战略规划科学性,规划的制定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乡村的实际情况,能否满足乡村的发展需要,能否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等;
稳定性,乡村教育是否按照规划的既定方向前进乡村教育
发展目标合理性,监测乡村教育发展目标是否周全、准确
可行性,判断发展目标的实现计划和达成难度乡村教育发
展促进政策判断政策的价值导向,能否有效地引导乡村社会力量和教育工作者将“追求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
分析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政策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是否清晰、合理
政策是否具备可操作性,能否顺利地落到实处乡村教育经费 预算,监测经费的来源和分配
去向,监测经费去向是否与计划一致,防止经费挪作他用
使用,监测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保证经费充分、安全使用表 4 乡村教育硬件监测
监测项目 工作内容 学校布局 学校的设置,学校的数量、规模,入学人数等
偏远的学校(教学点),位置和数量
职业学校,分流和培养
成人学校(教学点),覆盖区域校园硬件 校舍,学校面积、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学生宿舍、活动用房等
校园环境,校园的卫生、绿化、文化布置等
教学设备,功能教室、教具、特别是信息化教具等
图书资料,类型、数量、质量等
职业学校的生产实践基地硬件设施
成人学校(教学点或教学基地)的教学设施周边环境
与安全乡村的社会风气,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教师行业的尊重程度等
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水平
学生交通有校车接送的学校,校车质量、接送人数、路线等
没有校车接送的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学生上学沿线的危险路段和恶劣天气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等表 5 乡村教育教学实施监测
监测项目 内容 师资 对乡村师资力量的监测,重点应放在教师队伍和能力的建设上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结构,如教师数量、性别比例、年龄比例、学科背景、学历背景等
教师流动机制,对乡村教师的流动情况进行了解,争取年轻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加入工作,配合城乡统筹的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对乡村教师的轮岗,城乡教师的对口支援等进行监测
教师待遇,如教师工资水平、工作环境、教师成绩奖励等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水平、学生喜爱程度等
教师的工作量,一方面了解教师的真实状况,及时解决教师的需要,另一方面掌握教师的动态,保障教师队伍的健康稳定
教师能力建设
教师培训项目,确保培训内容符合乡村教师的需要,确保培训项目形式(脱岗、在职等)的适切性等
教师培训参与度,保证每个教师在固定的周期内都能获得学习深造的机会
教师培训效果,防止培训流于形式课程 对基础教育课程,要注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结合。
国家课程,确保国家课程的课时充足
校本课程开设的数量,确保足够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挖掘精品课程
校本课程的本土性和民族性,突出地方特色
职业教育的课程监测,要注重预见性、实用性和地方性
职业教育课程数量
核心课程的编制、开发和内容
课程的实效性课程的实施,如实践性课程和理论性课程的分配比例等
成人教育的课程监测,要体现全员参与
成人教育的课程对象的覆盖面
成人教育课程内容
成人教育课程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教学 对乡村教育的教学进行监测,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几个主要方面教学环境
教室物理空间,包括门窗、空间、亮度、温度、湿度等
教学规模,学生数和师生比,每个学生占有的空间等
教学设备,黑板、讲台、课桌椅、电视、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文化环境,文化布置、标语、黑板报等
教学方法
教师对基本的教学技术的掌握,比如讲授、展示、引导、提问、多媒体运用
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吸收和转化,比如教学活动中是否用到了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差异教学、情景教学等
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由教师的教学方法所带动,比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结论展示等
教学研究
乡村教师的集体教研,主要是教研室(以学科或者项目)的集体教研活动,如备课、讨论、学习等
乡村教师的个人教研,包括申请课题、发表科研文章等,教研本身对教师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因此监测也应侧重于教师的科研过程,而非成果数量或质量管理 对管理的监测目的是了解学校的运作情况是否健康高效
学校管理
年级管理
班级管理 -
[1] 李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战略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98-105. doi: http://xbgjxt.swu.edu.cn/jsuss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4-098&flag=1 [2] 辞海[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5117. [3] 周欣.建立全国性学前教育监测体系的意义与思路[J].学前教育研究, 2012(1):23-27.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QJY201201007.htm [4] 陈瑞生, 田腾飞.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启示[J].教育导刊, 2013(9):24-26.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DK201309008.htm [5] 董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J].人民教育, 2007(13-14):3.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MJY2007Z2002.htm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25
- HTML全文浏览数: 616
- PDF下载数: 47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