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上一篇

下一篇

潘洵. 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005-013.
引用本文: 潘洵. 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005-013.
无[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 38(2): 005-013.
Citation: 无[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 38(2): 005-013.

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 摘要: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日作战,国民政府经历了由经营西北后方根据地向以西南为重点的战略大后方的转变,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此后,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宣告结束。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6
  • HTML全文浏览数:  186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市400715

摘要: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日作战,国民政府经历了由经营西北后方根据地向以西南为重点的战略大后方的转变,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此后,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宣告结束。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