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文化“动态建构”的理论和证据

上一篇

下一篇

侯玉波,张梦. 文化“动态建构”的理论和证据[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4): 083-089.
引用本文: 侯玉波,张梦. 文化“动态建构”的理论和证据[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4): 083-089.
Citation:

文化“动态建构”的理论和证据

  • 摘要: 文化心理学的发展是20世纪后半期心理学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传统的文化心理学研究以“特质方法”为基础,证明了不同文化下人们在自我概念、认知过程、动机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动态建构理论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出发,把文化的影响看成是内隐的过程,认为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人在文化环境中习得的内隐文化理论来发挥作用的,不同文化下人们的内隐文化理论不同,导致了人们在认知、情绪、动机及行为上的差异。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7
  • HTML全文浏览数:  39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文化“动态建构”的理论和证据

  •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市100871

摘要: 文化心理学的发展是20世纪后半期心理学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传统的文化心理学研究以“特质方法”为基础,证明了不同文化下人们在自我概念、认知过程、动机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动态建构理论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出发,把文化的影响看成是内隐的过程,认为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人在文化环境中习得的内隐文化理论来发挥作用的,不同文化下人们的内隐文化理论不同,导致了人们在认知、情绪、动机及行为上的差异。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