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之.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小说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10-19.
茅盾, 鲁迅.致伊罗生[M]//鲁迅著译编年全集: 第16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24.
瞿秋白.革命的浪漫谛克——评华汉的三部曲[M]//瞿秋白文集: 文学编第1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457.
鲁迅.我们要批评家[M]//鲁迅全集: 第4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246.
孙伟.被鲁迅称为"优秀之作"的"革命文学"——刘一梦《失业以后》中国民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J].鲁迅研究月刊, 2015(2):84-90.
张全之.巴金工运小说新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5):195-236.
张全之.《子夜》与1930年上海丝业工人大罢工[J].中国文学研究, 2020(3):119-125.
茅盾.子夜[M].25版.北京:开明书店, 1951.
刘明逵, 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第4卷[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14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2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419.
叶子铭.谈《子夜》的结构艺术[J].江海学刊, 1962(11):29-34.
冯雪峰.中国文学中从古典现实主义到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发展的一个轮廓[M]//冯雪峰全集: 第5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417.
茅盾.再来补充几句[M]//茅盾全集: 第3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562.
梁竞男.茅盾《子夜》工人运动描写写实性之研究[J].山花, 2015(4):129-131. doi: 10.3969/j.issn.0559-7218.2015.04.033
妥佳宁.作为《子夜》"左翼"创作视野的黄色工会[J].文学评论, 2015(3):108-118.
罗宗义.关于《子夜》中的共产党员形象[J]//《茅盾研究》编辑部.茅盾研究: 第4辑.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404-407.
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M]//茅盾全集: 第34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陈真,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第1册[G].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 58-59.
程婉珍.丝厂女工生活的状况[J].妇女杂志, 1922, 8(11):48-49.
国内劳工消息——民国二十五年五月份[J].国际劳工通讯, 1936(21): 72-78.
上海的工资统计[J].国际劳工通讯, 1938, 5(8): 1-129.
茅盾.《地泉》读后感[M]//茅盾全集: 第19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332-333.
施华洛(茅盾).中国苏维埃革命与普罗文学之建设[J].文学导报, 1931, 1(8):13-16.
陈周旺.工人政治再释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4):81-87. doi: 10.3969/j.issn.1009-8860.2014.04.014
裴宜理.上海罢工: 中国工人政治研究[M].刘平, 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 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5.
夏征农, 陈至立.辞海[M].6版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964.
项英.过去一年来职工运动发展的形势和目前的总任务[G]//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史文献: 第2册.北京: 工人出版社, 1981: 184-185.
田明, 岳谦厚."黄色工会"问题的再研究——以上海邮务工会为中心[J].史学月刊, 2017(3):60-68.
不坚决的执行反黄色工会的策略便是机会主义——全总给铁总信[J].全总通讯, 1930(1): 64-68.
存统.恢复十三年的改组精神[G]//查建瑜.国民党改组派资料选编.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82-83.
妥佳宁.从汪蒋之争到"回答托派":茅盾对《子夜》主题的改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58-68.
艾米莉·洪尼格.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 1919—1949[M].韩慈, 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5.
苏智良, 陈丽菲.近代上海黑社会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孔海珠.近半个世纪前的访谈——忆"左联", 谈茅盾[J].鲁迅研究月刊, 2009(10):21-30.
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M].姜涛, 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149.
瞿秋白.读《子夜》[M]//瞿秋白文集: 文学编第2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92-93.
陈思.评茅盾《子夜》[J].涛声, 1933, 2(6): 7-8.
茅盾.创作生涯的开始[M]//茅盾全集: 第34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三〇).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119.
皮埃尔·布尔迪厄.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M].褚思真, 刘晖,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86.
乔治·索雷尔.论暴力[M].乐启良, 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8.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3册(一九二七).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3: 240.
李维汉.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回忆与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1983(3):47-91.
茅盾.文学与政治的交错[M]//茅盾全集: 第34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362.
茅盾.幻灭[J].小说月报, 1927, 18(10):23-41.
吴组缃.新书介绍——《子夜》[J].文艺月报, 1933(创刊号):105-107.
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6.
茅盾.追求[J].小说月报, 1928, 19(8):962-978.